中印差距到底有多大,日本人曝光残酷现实,印度无?中印边界冲突的全部过程_印度_中国_边界

中印差距到底有多大,日本人曝光残酷现实,印度无

中印差距到底有多大!日本人曝光残酷现实,印度无地自容

同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和印度,有着许多共同点,人口众多,面积广阔,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从当前来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领先于印度。我们这么说自然会引起印度的不满,因此中国在与周边国家进行正常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引起印度的警惕乃至反制。

中国同好邻居巴基斯坦开展联合军演,印度表示紧张;

中国向好邻居巴基斯坦卖武器,印度表示不满;

中国国防部长访问尼泊尔,宣布两国将举行军演,印度又不开心,还要展开“燃气外交”攻势,同中国进行竞争。

没办法,虽然中国和印度是相隔不远的邻国,但两国确实存在不少区别,甚至在很多领域存在分歧,两国更是因领土边界问题发生过军事冲突。

不过中印之间的差距却是人们有目共睹的,最近日本就有媒体曝光了这一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说,令印度人看了无地自容:

《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的一篇名为《印度比肩中国的那一天》的文章称,2002年英国高档车宾利在中国开设专卖店后,中国成为该品牌最高端汽车销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当时人们认为这不过是少数人的奢侈行为,但回过头去看,这正是富裕阶层开启消费热的征兆。随着消费热的扩大,中国经济进入了起飞阶段。而那一年印度也开始零星出现经济起飞的征兆,不过印度赶上中国有很长的路要走:

印度贫困地区街头的景象

一、2015年的印度与2005年的中国颇有类似之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印度的预测是,2015年名义GDP为2.3万亿美元,与2005年中国的水平大致相当,人均GDP则略高于2005年时的中国,达到1800美元。2015年印度的新车销售量预计将比上年增加5%,突破340万辆,而2005年中国的新车销量是500多万辆。

二、存在领土争议的印度与中国,长期以来被视为地区内的竞争对手。从人口看,中国有13亿人,印度有12亿人,分别占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由于力量均势瓦解,印度对中国的牵制力变弱。中国主导成立了有许多欧洲国家参与的新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三、中国还加强在南海的军事活动,并开始进军印度洋。印度希望作为金砖国家一员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四、要赶上中国,印度只有趁中国经济减速之时实现本国经济起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印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7.5%,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为6.8%。这可能是1999年以来印度首次逆袭中国。就经济增长率而言,今后印度将保持在7.5%以上,而中国将放慢至6%多一点。

五、阻碍印度经济增长的因素也不少,比如基础设施不足、贫富差距大、国有企业效率低、行政权限不透明等等。不过,中国也被认为有同样的缺点。

印度经济会像昔日中国那样起飞,进而出现两国并驾齐驱那一天吗?中国军事的强势崛起,不再只是说说而已了,中国军事力量全线崛起,代表着中国军事已经走向世界领先的地位!

上个世纪的中国城市景象

当然这些是日本媒体作为局外人的一些看法,我们不要因为一篇文章而过于骄傲。不过一位印度高官在中国的经历却让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中国和印度的差距。

这个高官1995年第一次来中国参加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妇女大会,当时的他就因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减少贫困和完善教育取得的惊人进步而写了文章。21世纪的今天,这位官员再次来到中国后就更加震惊了!因为和90年代比,中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新发展。中国的四个城市北京,西安,郑州和上海,分别给他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一、北京:是什么样的政治什么样的政策能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

六车道的高速公路宽阔的街道以及美丽的绿化还有友好的人。政府大楼整洁美丽--没有剥落的油漆和堆积如山的灰尘。中国政府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维护他们的公共场所。从公园道路到政府建筑纪念碑都维护的良好干净。8年前的奥运会我们很高兴能看到(鸟巢)体育场,优美的绿化街灯花园每个细节都好像就在几天前一样。

首都北京

二、西安:古老的城市,透露着文明与繁荣。

西安的市区包括无边无际的高楼和一些正在建设的工地。又见到六到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和高架道路,可以带我们去几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西安是一个古老的城市,中国人围绕着它来建设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人口和低收入群体对住房的需求。

古城西安

三、郑州:完美的生活圈,理想的现代化城市规划。

我们对中国食品的认识是在一次有着14道素菜的午餐上,虽是素食但是味道和外观都堪比肉类菜肴!虽然比北京和上海小得多,郑州新城的设计也有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纪章的参与。规划完美的生活圈,办公室和住宅大楼周围有巨大的人工湖还有购物中心。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公园用于野餐的铺砌区域,各种景观和干净的人行道,完成了理想的现代化城市规划。

郑州新城

四、上海:和纽约一样充满活力但是这里更新更豪华。

这里晚上是安全的。有古雅的狭窄的步行街和小酒馆,咖啡,啤酒和欧陆美食,还可以到东方明珠电视塔上鸟瞰上海及其独特的摩天大楼,豫园花园和博物馆每一个建筑都是杰作。在上海外滩散步沿着河是沿着历史的车道,沿着外滩是欧洲风格建筑从著名的香港上海银行大楼和上海海关前怡和集团公司大楼。

上海夜景

从豪华机场,巨大的钢铁和玻璃建造的火车站到高速公路和保存完好的古代遗迹,难怪中国每年大约有5500万的游客,而印度只有六百万。在访问后,印度高官回到了祖国,心情非常沮丧:“我们的国家很落后,我感觉我们也许永远无法赶上(中国了)。”

ps你知道吧

【重磅】就在今天下午两点半,印度军队撤出中国领土! 外交部消息,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

问:据了解,8月28日下午,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的印度边防人员及装备已经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印军越界事件已得到解决。请介绍有关情况。

答: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锡金段已定边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中国通过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国际社会说明事实真相,阐明中方严正立场和明确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将越界边防部队撤回边界印方一侧。同时,中国军队采取有力应对措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

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

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同印度的睦邻友好关系。希望印方切实遵守历史界约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与中方一道,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望采纳

中印边界冲突的全部过程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 1960年6月到12月,中印两国官员举行会晤,分别提出和审查对方提出的边界主张的论据。我方用大量确凿的材料论证中国所指的传统习惯的中印边界线是有历史和事实根据的。但印方主要根据英国旅行家、冒险家的显然不足为凭的材料,硬说“麦线”是中心边界东段的传统习惯线,硬说历来在我国管辖下的阿克赛钦属于印度。由于印方坚持其狂妄主张,毫无解决问题的诚意,使两国官员的会晤也没有取得结果。 为避免边界局势进一步恶化,从1962年8月至10月,中国曾反复建议中印双方在官员报告的基础上讨论中印边界问题,但印度却坚持要中国从西段自己的大片领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国东段撤出位于“麦线”以北的扯冬地区以北作为同意谈判的先决条件,这就断然关闭了和平谈判之门。 1962年10月2日,尼赫鲁在新德里声称:印度政府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12日,他公开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全部“清除掉”。14日,印度国防部长口称: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接着,他又乘飞机赶到靠近中印边界东段的印境提斯浦尔城,进行军事部署。随即,印军在东段大量增加兵力。17、18两日,入侵印军在东段和西段边境上,向中国边防部队进行猛烈炮击,挑起了大规模的边界武装冲突。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嵴”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烯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作战(10月20日至28日) 自卫反击作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地区进行。印军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印度陆军原是英国殖民地军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吹嘘为“打遍欧、亚的劲旅”。与我作战的印度第四师号称“王牌部队”,是“印军编制、装备、训练的试点部队”。第一一四旅长期驻防克什米尔、受过山地战训练。这些部队在印度陆军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战部署是:东段,第七旅4个营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炮兵第四旅两个步兵营配置在棒山口、达旺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及1个营位于吉米塘、下地地区;第五旅8个营分布在“苏班西里边区”、“西安边区”和“鲁希特”;第四军军部和第四师师部位于提斯普尔。西段,印军第一一四旅以5个营分散配置在边境全线,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战境的43个据点;旅部及1个营位于列城。印度的企图是:在东段,依据正侵占所谓“麦线”以南和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西藏内地扩大侵占范围;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个据点,继续向我境内蚕食,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赛钦地区。 中国边防部队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克节朗地区印军的进攻,然后歼灭克节朗地区和可能由达旺地区来援之敌;以新疆1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印军进攻,然后歼灭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并视情况扩张战果;同时,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向当面之敌反击,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战。 中国边防部队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军事斗争正处于十分有利的态势。但是,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一贯立场,为了中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缓和由印度当局造成的严重局势,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 印度政府在第一阶段作战中虽遭惨败,但仍不认输,悍然拒绝了我国政府的三项建议公然要求恢复到1962年9月28日以前的即印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后的边境状态,攻击中国的和平建议是“一种骗局”。印度政府进一步掀起反华浪潮,加紧战争动员和准备。,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日夜向边境增派军队,赶运武器,一心与我国再作军事较量,与我军一决雌雄。

解密中印边境战争相关事件

起因: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一条麦克马洪线种下了边界纠纷的祸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未至六十年代初,印方不断升级边境冲突。1962年8月至10月,中国曾反复建议中印双方在官员报告的基础上讨论中印边界问题,但印度却坚持要中国从西段自己的大片领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国东段撤出位于“麦线”以北的扯冬地区,以北作为同意谈判的先决条件,这就断然关闭了和平谈判之门。1962年10月,印度当局错误地估计形势,在大国支持下,向我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我西藏、新疆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经过:这次自卫还击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进行。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历时1个月,经历了两个作战阶段。第一阶段,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反击方向为克节朗——达旺地区。战前,印军在东段和西段的兵力为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约 22000人。我军投入作战的部队有:西藏边防部队4个多团、新疆边防部队1个多团和昌都、林芝、山南分区的部队。在克节朗方向,我军根据印军布势前重后轻、翼侧暴露、正面宽、纵深浅的特点和地形情况,采取了从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敌的战法。自20日上午7时30分开始反击至当天下午,便大部歼灭了该地印军。接着,分兵5路,齐头并进,乘胜追击,于24、25日,先后进驻车新桥、达旺等地。在西段地区,我军于20日8时25分对入侵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发起反击,经1小时战斗,全歼该敌。21日乘胜扩张战果,至23日便全部扫除了班公湖两岸及其以北地区的31个印军据点。随即挥戈南下,反击巴里加斯地区之敌,歼其一部。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也于10月20日实施反击,先后拔除敌据点多处,进占易古通、马尼岗、塔克新和哥里西娘等地。第一阶段作战至此便告一段落。第二阶段,自11月16日至21日,主要反击方向为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和瓦弄地区。战前,印度当局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使东西两段总兵力增至3万人。我军投入作战的兵力也增加到13个多团并一部分炮兵。在西山口至邦迪拉方向,我军根据印军布势特点,以部分兵力反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部分兵从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背腹;另以部分兵力实施远距离、大纵深的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断敌退路。这样,便形成了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的多路向心合击,经1天激战,我军占领西山口、德让宗、申隔宗,歼灭印军一部。19日,占领邦迫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近千名逃敌。尔后,主力即在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一部分兵力继续向南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和鹰窠山口一线。在瓦弄方向,我军一部于16日晨发起反击,歼敌一部,印军第4军军长和第11旅旅长仓皇逃走。我军在当天下午即占领瓦弄,一部就地搜剿,另一部分兵向南追击,至21日,先后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古底,逼近传统习惯线。在西段地区,我军于11月18日至20日,清除了残存在我境内班公洛地区的6个印军据点,歼灭大部守敌。在东段中部,我军也于11月18日开始反击,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歼敌一部。结果:1962年11月21日24日,中印边境中国边防部队接到了毛泽东签署的命令。总参谋部用特急电报下发到各部队。电文如下:西藏军区前指、军区、丁指、康指、新疆军区并成都、兰州、北京军区:为进一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中央决定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为了促成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我军决定于11月22日零时起,主动停火,并于12月1日开始,主动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内侧20公里地区。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1962年12月1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到1962年3月1日全部后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这是中国政府出于保持中印友好关系的愿望,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将在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擦拭维修,将缴获的其他军用物资进行整理包装,于12月中旬交还给印度。对被俘人员,一律不杀、不打、不骂、不侮辱、不没收私人财物。生活上给予优待,受伤者给予治疗。中国军队后撤后,印军自1963年开始,又逐步向前推进,继续侵占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大片领土。对此,中国政府仍以维护中印两国的传统友谊为重,继续主张通过和平淡判协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30多年来,尽管中印两国进行了多轮会谈,但由于双方意见分歧较大,中印边界问题仍无长足进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