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名单?历届诺贝尔化学奖_美国_研究_罗伯特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名单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为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美国科学家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W·赫尔,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埃里克·贝齐格(Eric Betzig) 1960年1月13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美国神经科学家、发明家、应用物理学家。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带头人。他先后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系和康奈尔大学的工程物理学博士专业,1988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后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其主要贡献是研发了用于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的光学成像工具。
威廉·莫纳(William Esco Moerner) 195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普莱森顿。化学家,单分子光谱和荧光光谱领域的著名专家。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哈利·S·莫什讲座教授。1975年,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1982年,获得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81年至1995年,在IBM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的研究中心担任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1993年至1994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担任访问客座教授。1995年至1998年,在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担任杰出教授。1998年至今,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教授。
斯特凡·黑尔(Stefan W. Hell) 1962年12月23日生于罗马尼亚阿拉德。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之一。于1981年进入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并于1990年获得海德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位于德国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1993年至1996年在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物理医学系从事研究工作。1996年,被授予海德堡大学教授资格。1997年,成为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在哥廷根的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2003年至今,黑尔也是位于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高分辨率光学显微技术部门的主任。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
1914年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 美国 “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1932年 欧文·兰米尔 美国 “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1934年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 美国 “发现了重氢”
1946年 詹姆斯·B·萨姆纳 美国 “发现了酶可以结晶”
1946年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美国 “制备了高纯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1946年 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 美国
1949年 威廉·吉奥克 美国 “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超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
1951年 埃德温·麦克米伦 美国 “发现了超铀元素”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美国
1954年 莱纳斯·鲍林 美国 “对化学键的性质的研究以及在对复杂物质的结构的阐述上的应用”
1955年 文森特·迪维尼奥 美国 “对具有生物化学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
1960年 威拉得·利比 美国 “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
1961年 梅尔文·卡尔文 美国 “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1965年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美国 “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杰出成就”
1966年 罗伯特·马利肯 美国 “利用分子轨道法对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所进行的基础研究”
1968年 拉斯·昂萨格 美国 “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关系,为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奠定了基础”
1972年 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美国 “对核糖核酸酶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氨基酸序列与生物活性构象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1972年 斯坦福·摩尔 美国 “对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1972年 威廉·霍华德·斯坦 美国
1974年 保罗·弗洛里 美国 “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基础研究”
1976年 威廉·利普斯科姆 美国 “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解释了化学成键问题”
1979年 赫伯特·布朗 美国 “分别将含硼和含磷化合物发展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
1980年 保罗·伯格 美国 “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特别是对重组DNA的研究”
1980年 沃特·吉尔伯特 美国 “对核酸中DNA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
1980年 罗德·霍夫曼 美国
1983年 亨利·陶布 美国 “对特别是金属配合物中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研究”
1984年 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 美国 “开发了固相化学合成法”
1985年 赫伯特·豪普特曼 美国 “在发展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法上的杰出成就”
杰尔姆·卡尔 美国
1986年 达德利·赫施巴赫 美国 “对研究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
1986年 李远哲 美国
1987年 唐纳德·克拉姆 美国 “发展和使用了可以进行高选择性结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
1987年 查尔斯·佩德森 美国
1987年 托马斯·切赫 美国
1990年 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 美国 “发展了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学”
1992年 鲁道夫·马库斯 美国 “对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的贡献”
1993年 凯利·穆利斯 美国 “发展了以DNA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开发了聚合酶链锁反应(PCR)”
1994年 乔治·安德鲁·欧拉 美国 “对碳正离子化学研究的贡献”
1994年 马里奥·莫利纳 美国
1994年 弗兰克·舍伍德·罗兰 美国
1996年 罗伯特·柯尔 美国 “发现富勒烯”
1996年 理查德·斯莫利 美国
1997年 保罗·博耶 美国 “阐明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中的酶催化机理”
1998年 沃尔特·科恩 美国 “创立了密度泛函理论”
2000年 艾伦·黑格 美国 “发现和发展了导电聚合物”
2000年 麦克德尔米德 美国
2001年 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 美国 “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
2001年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 “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2002年 约翰·贝内特·芬恩 美国 “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软解析电离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
2003年 彼得·阿格雷 美国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发现了水通道”
2003年 罗德里克·麦金农 美国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的研究”
2003年 欧文·罗斯 美国
2003年 罗伯特·格拉布 美国
2003年 理查德·施罗克 美国
2006年 罗杰·科恩伯格 美国 “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
2006年 马丁·查尔菲 美国
2006年 钱永健 美国
2006年 托马斯·施泰茨 美国
2010年 理查德·赫克 美国 “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2012年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 美国 “对G蛋白耦联受体的研究”
2012年 布莱恩·克比尔卡
2013年 马丁·卡普拉斯 美国 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
2013年 亚利耶·瓦谢尔 美国
2014年 埃里克·白兹格 美国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2014年 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 美国
2014年 保罗·莫德里奇 美国
2018年 弗朗西斯·阿诺德 美国 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
2018年 乔治·史密斯 美国
2019年 约翰·古迪纳夫 美国 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的贡献
诺贝尔化学奖历年得主都有谁
如下:
2000年:艾伦•黑格(美)艾伦•麦克迪尔米德(美/新西兰)白川英树(日)对导电聚合物的研究。
2001年:威廉•诺尔斯(美)野依良治(日)手性催化还原反应,巴里•夏普莱斯(美)手性催化氧化反应。
2002年库尔特•维特里希(瑞士)约翰•贝内特•芬恩(美)田中耕一(日)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对细胞膜中的水通道的发现以及对离子通道的研究。
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以)阿夫拉姆•赫什科(以)欧文•罗斯(美)发现了泛素调解的蛋白质降解。
2005年:罗伯特•格拉布(美)理查德•施罗克(美)伊夫•肖万(法)对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
2006年:罗杰•科恩伯格(美)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
2007年:格哈德•埃特尔(德),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8年:下村修(日)、马丁•查尔菲(美)、钱永健(美),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2009年:万卡特拉曼•拉玛克里斯南(英)、托马斯•斯泰茨(美)、阿达•约纳什(以色列),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贡献。
2010年:理查德•赫克(美)、根岸英一(日)、铃木章(日),发明新的连接碳原子的方法。
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美)、布莱恩•克比尔卡(美),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奖。
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美)、迈克尔•莱维特(英、美)、阿里耶•瓦谢勒(美、以色列),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做出贡献。
2014年:埃里克•贝齐格(美)、威廉•莫纳(美)、斯特凡•黑尔(德),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做出贡献。
2015年:托马斯•林达尔(瑞典)、保罗•莫德里奇(美)、阿齐兹•桑贾尔(土耳其、美),因“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获奖。
2016年:让-皮埃尔•索维奇,J•弗雷泽•斯托达特和伯纳德•L•费林加三位科学家因“设计和合成分子机器”获奖。
2017年,约阿希姆•弗兰克(瑞士),理查德•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他们发展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很高的分辨率确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的结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