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戏曲都有什么戏曲?中国戏曲五大剧种指的是哪五种_剧种_中国_越剧

中国五大戏曲都有什么戏曲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1、京剧: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越剧: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3、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评剧: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5、豫剧: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扩展资料:

中国五大戏曲的特点

1、中国五大戏曲都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们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2、中国五大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3、中国五大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参考资料:中国戏曲—百度百科

中国戏曲五大剧种指的是哪五种

1

京剧,曾经称为平剧,是中国国粹。2010年11月16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最早是在公元1790年,清朝乾隆年间出现,在民国才得以繁荣。伴奏乐器使用的是二胡(胡琴)和锣鼓等,在唱腔分为“西皮”与“二黄”两大类。布景道具基本都是写意的(虚拟),角色方面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唱、念、做、打,史上杰出的人物代表有梅兰芳、谭鑫培、程长庚等。

2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被国外称为“东方咏叹调”。其中要提到河南卫视的栏目,颇为大家喜爱。唱腔方面极具感染,铿锵有力。角色主要分为四生、四旦、四花脸。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六大名旦。《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朝阳沟》、《红灯记》、《香魂女》这些经典曲目堪称经典!

3

评剧,也称“蹦蹦戏”,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将评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剧伴奏乐器,武场有板鼓、梆子、锣、镲等;文场有板胡、二胡、中胡、低胡、琵琶、笛、笙等。代表人物有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等。《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剧颇为有名。

4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源于浙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以唱为主,题材主要是才子佳人,布景是写意、写实和虚实三种。伴奏乐器使用的是二胡和鼓板、三弦等。越剧唱腔的特点是婉转和抒情,角色方面主要分为小生、小旦、老生、小丑四类,代表人物有袁雪芬、傅全香、王文娟和戚雅仙。《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剧颇为有名。

5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曲目流传甚广。黄梅戏的唱腔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角色方面主要分为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花脸七行。伴奏乐器使用二胡、琵琶、竹笛、扬琴、唢呐等。代表人物有,周珊 ,严凤英 ,黄新德 ,韩再芬 ,马兰等。

中国戏曲五大剧种指的是哪五种,各自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按历史来看应当把昆曲丶徽剧和秦腔排进来。如果按现在流行的情况,此三剧种就剔出去了,秦腔只有陕西和甘肃还流行,昆曲只有北京的北昆和上海的京昆还存在,徽剧只在皖南,观众亦寡矣。

按目前能进入前五的只有京剧丶评剧丶河南梆子丶越剧和黄梅戏。

京剧是吾国第一大剧种,历史从清乾隆年计快二百年了(一八四O年)京剧是徽调丶汉剧丶秦腔的结合发展起来的,如高拨子沅于徽调丶南梆子自源于梆子丶二簧源自汉剧等等。京剧不但流行国内已到国际了,可以说是国剧。

京剧代表剧目有几百个,如《贵妃醉酒》丶《长板坡》丶《空城计》丶《龙凤呈祥》丶《三岔口》丶《闹天宫》等等。京剧腔调分为西皮丶二簧,内又分导丶原丶慢丶快丶流水…等

京剧代表人物太多了,国内外知名度高的如梅兰芳丶李少春丶程砚秋…。

二是评戏,原叫莲花落和崩崩,原在民国初期产地唐山地区滦县一带后下关东唱红李金顺,后又聚到天津如白玉霜丶爱莲君等再后新凤霞丶小白玉霜丶筱俊亭…五十年代评剧名角支援京丶东北丶西北丶河南等,长江以北几乎评剧占了半边天。评剧过去主要是以才子佳人和近现代社会题材为主,如《王少安赶船》丶《珍珠衫》丶《打狗劝夫》丶《杨三姐告状》…等。

三是河南梆子现叫豫剧,是秦腔流入中原结合河南乡土风气,历史久远可能远于清代在明代时期,剧目多是历史题材和社会动态,如《叶含嫣》丶《花打朝》、《卷席筒。主要分豫东和豫西调,代表人物陈素贞丶常香玉丶马金风丶崔兰田丶闫立品等等。

四是越剧,民国初产自浙江嵊县,原主要流行在浙沪一带后越剧名角支援外地,福建去了尹桂芳,江苏去了竺水招,天津去了裘爱花,兰州去了…等等,剧目多是才子佳人儿女情长,越剧过去无男主角一律是坤生坤旦。代表物越剧十姐妹如袁雪芬丶徐玉兰丶王文娟丶尹桂芳等等。

五是黄梅调现叫黄梅戏,也是民国后产生,有说是湖北黄岗有说是安徽的安庆,剧目如《割猪草》丶《观灯》丶《天仙配》、《女附马》等,代表人物严凤英丶王少舫丶潘景莉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