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婚姻》演员接戏攻略 | 热度高于一切,成了接戏新风向?_演员_职场_角色

因为打嘴炮的戏频上热搜的《我们的婚姻》,不得不说确实拿捏了一些流量密码。现阶段的影视剧市场,还是「狗血虽可耻但有用」。这剧播出之后褒贬不一,但整体剧情推进的节奏很快,也确实适合下饭。

这种剧通常也很令人苦恼,立意不错、综合打分会在及格线之上、出圈名场面时不时也蹦出来一些......但你要说特别优质也谈不上,很多生活逻辑经不起细抠,只能当作消遣。这也意味着,演员们可以从中吃到一定的市场红利,最近主配角的讨论度还是有的;但要有特别大的事业加成,也不太现实。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轮本剧主要演员的接戏策略,目前来看,大家各自的打法还是有迹可循的。

【白百何】

白百何饰演的沈彗星,6年工断女。这6年她一门心思回归家庭带娃,终于等到娃上小学,她决定重返职场。

这剧把沈彗星写得很高能,厅堂厨房她全包,娃还带得特别好,房屋水电都懂行,搬家全靠一人挑。

但对沈彗星来说,全职太太不可能是自己的人生终点,在她努力融入职场的过程中,接踵而至的矛盾交叉反应,她和老公的关系也剑拔弩张。

白百何这次挑角色,还是打了一手安全牌。就像网友说的,演沈彗星对白姐来说信手拈来。她演技一直不错,尤其在熟悉的角色领域就像是押对了题的学生,生活流剧本演起来驾轻就熟,台词节奏和共情能力真的是演员自带的buff。

在沈彗星身上,我们甚至能看到《长大》里桀骜不驯的女实习生叶春萌、《浮沉》里乔莉的影子。都是那种个性有余情商不足,浑身散发理想主义光辉,韧性很强谁也不服的拽女。

演员知道自己的擅长点,估计也是想先抓一轮题材热度,巩固此前快要失守的领域。以这部剧为跳板,再去撬动其他资源。

白姐擅长的领域,同样也是片方愿意继续挖掘的领域。双方都试图「找规律填空」,把以往的爆款元素通过排列组合,来复刻一轮经典。

【佟大为】

从《虎妈猫爸》到《小舍得》再到《我们的婚姻》,剧中的夫妻关系都是走女强男弱路线。

佟大为在「虎妈猫爸」的模式里一直都能有热度,所以也渐渐摸索出这样一条固定配搭。

剧照|《小舍得》

可能是怕同一个程序运行多次就成了套路,所以他接的角色,在人物性格上又有一定的区分度。这次盛江川前期人设特别不好,作为投行精英,时常投机取巧且目光短视,不免让人怀疑他是靠什么赚得盆满钵满的。他本人倒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无比自信,也觉得没有他就没有这个家的今天,工作必是以他为主。

家庭关系处理更是一团浆糊,盛江川可以说是当代已婚男性小毛病的集大成者,他对婚姻生活细节的忽视让屏幕外的女观众找到了极大共感,对育儿的漠视简直就是现实里的活案例。

*剧中有很多类似的细节,妈妈看孩子恨不得拿放大镜观察,爸爸看到班级群消息直接把手机反扣上

当然令人无比吃惊的是,也有大量评论称这种多金、能带领老婆跻身高净值群体、时不时还愿意为了孩子干点儿活的男人,已经是男性之光。角色冲突也是真实感的一部分,有两派观众群愿意为之打嘴炮,也是一种成功了。至少说明编剧太懂大家吵架的点。

有争议不算坏事,演员本人也能顺带收获一波讨论度。

佟大为在这类型项目里还是挺有竞争力的,一直没被市场抛弃。

75中生那几位,佟大为的赛道是最少的一个,演员之路走得比较工整。

他这些年在表演上没有太大的突破,但男一号一直不断档,「退热效应」在他身上几乎不存在,就很神奇。

中年男演员里,他算很抗衰的一个,身材管理也不错,市面上的生活流剧本男主角他都可以驾驭。同比75中生,他的优势在于「稳定」。口碑一直没有大起大落,PK一下作品口碑中位数,佟大为不会是输家。对于片方来说,这是不会出错的选择。

像这种配合度高又不作妖的演员,片方的可控性也强,大家能顺利推进项目完成合作。

另外,佟大为一直保持主路行驶,对自己能力有清楚的判断,不会随意进辅路追求新鲜刺激。

除了古早周期拍过古装,后面一直以现代剧为主,题材大体也是生活向、现实题材向,做垂直领域耕耘。

很少涉猎综艺,基本没炒过私生活热度,相比曝光不断的艺人来说,社交话题确实少了很多,但反过来想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模式」,舆情一直可控。靠着早期的国民度累积,有固定的收视受众。

佟大为走佛系运营模式,在这种相对被动的状态下,还能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说明他是有个人智慧在的,懂进退、懂取舍也是做演员的另一种可贵。

【蒋欣】

蒋欣这次扮演投行女总裁董思佳,因为要主抓职场,所以家庭分工是她主外老公主内。

在职场,董思佳身处高位却也面临危机,大老板有意组建新项目组来制衡她,她只能继续给自己施加压力力保地位,同时还要小心翼翼不让别人撞见自己的焦虑,身在职场只能悲喜自渡。

这个角色总体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不过胜在人设不错,董思佳也不是脸谱化的女强人。她在职场狠辣强势,也有对女性的同理心;

回归家庭又是温柔俏皮的一面,人物情绪的变化比较多。

蒋欣愿意演好班底的女二号,这个思维是正确的。她中间有切换过赛道,接连演了《向阳而生》(《滚蛋吧,肿瘤君》的剧版)、《如果岁月可回头》和《继承人》,可惜水花一部比一部小,中年偶像剧对演员的口碑消耗肉眼可见。后面痛定思痛,还是换回赛道,能审时度势,及时自我调整也是智慧。

*《小舍得》

她在采访里提到过接戏初衷,沈严导演一邀约她就接了,事先没有看剧本。

说明她脑子还是很清楚,优先考虑行业里的大平台、热门资源。导演沈严在不同周期都有爆款产出,《中国式离婚》、《辣妈正传》、《前半生》都是强话题度的剧,对演员来说,演起来压力没有那么大。

蒋欣是金牛座,自我管理能力很强,她做决策很务实,懂得根据市场风向来调整接戏策略,也是演员必要的一点精明了。

【高叶】

这次高叶凭借黎小田一角喜提「拽姐」称号,稳坐本剧圈粉第一人。

黎小田是反婚反育的职场女强人,但这个角色的特别之处在于,她不是那种处处释放压迫感的霸总,更多的是把女性的韧劲与硬朗用在工作上,气场收放自如。

上班表现出足够的专业和高效,下班一秒切换成生活模式,文艺有情调,当代独居女性模板,仪式感自己给自己,内心富足成这样确实不需要爱情来填补什么。

从观众反馈来看,演员高叶在角色加持下,辨识度又有了一轮升级。这属于好人设+好表演组合红利。

对不太红的演员来说,前期不断解锁记忆度,是快速积累沉淀的机会。资料显示高叶是90后女演员,在同龄段里她这个路线也算独特。

她的接戏思路挺明确的,如果摸不到一号资源,那曲线救国,持续跟好班底合作,角色有一定的发挥,才有搏出最大性价比的可能性。

《我是余欢水》里,高叶那个角色还蛮有记忆度的,有股子妖艳又劲劲儿的气场。

看得出来,她还是在能力范围内做风格突破。《理想之城》里,红玫是个如履薄冰的社畜,这个人物还有原生家庭之痛,整个人是那种唯唯诺诺的小白兔状态。

到了《我们的婚姻》,直接从职场傻白甜跳级到性感飒姐。剧中她和王骁这条线火花四溅,属于对抗性很强又很好嗑。

影视圈的中部至腰部的演员占据多数,竞争压力很大,但有一条定律在哪里都适用:在有限的项目里押对宝,也会有上升空间。

对职场普通人来说,寻找上升通道的思路其实也差不多:积极参与大项目,争取在项目里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是抱着「反正不愁没活儿干我就摸鱼」的心态,能让自己的才华有所施展,才有机会去争取下一个好项目。一个话粗理不粗的道理:在好项目里卷生卷死,要比在边缘项目里混吃等死强。

【曹曦文】

曹曦文在剧中饰演全职太太,这个角色是有代表性的,可惜的点是不太聚焦。

基本上前半部剧,我们都是从台词来预判她的生活状态。她有过不甘,但心气儿被日复一日的生活磨得精光,索性拥抱现实+不停给自己洗脑「现在的生活也挺不错」,彻底把那点理想火焰封堵起来。

从她嘴里说出来的台词,能够反映全职太太的境遇,但这个角色太像一个工具人,大多时候她的出场都是站在女主的另一面,好让女主有机会说「天呐你怎么这样」独立女性宣言。全职太太VS职场妈妈,观点碰撞的刻意感就多了。

这种角色吧,适合没啥资源优势的演员刷脸用,曹曦文资源一直就是配角,主要策略就是先保证有活儿接,维持一个基本的事业盘面。

【王骁】

王骁饰演的霍连凯,同为本剧不讨喜的男性角色之一。他的直男癌言论是能让人握紧拳头的程度,一方面对外声称自己一向注重男女平等,同时呢又处处瞧不上女人。

这个角色棱角很突出,投行海归精英,职场男斗士。他行事很激进主义,刚进公司就各种打资源争夺战,阴阳怪气第一名。

王骁每次把这类角色都能演得比较有特点,能让人记住也是一种本领。像《流金岁月》里的销售精英杨柯,身上的精明感一招制敌;中偶《今生有你》里,王骁演了一个普通人孙志军,也难得有血有肉。他本人的社会气很足,也算是圈里独一份的气质。

在转型做演员之前,王骁学过技术,读过MBA,可能这些生活经验给他做演员也提供了一些有效参考。

他身上有难得的松弛感。

一个温知识,王骁也是嘉行传媒的,非主力演员的好处就在于他并不用承担太多公司的年度绩效KPI,所以接戏还算自由,属于看角色接戏的演员。

像这类黄金配角,守住自己的「绿叶」优势也不错。

市面上的剧,主角们的出场大多自带光环,配角更贴近生活中的普通人。没有滤镜蒙版,人物反而更逼真。

职场绿叶也有春天,专注自己,把每个项目按高标准完成,每接一个角色都是自身的一次升级换代。慢慢熬,也有属于自己的一杯羹。

#小结#

《我们的婚姻》算及格线产品,但不得不承认它前期抓住了市场大动脉,换句话说它知道观众愿意看什么。剧中有多维度的社会话题交叉,亲子关系、女强男弱婚姻对垒、全职太太、在职妈妈群体刻画......基本都是这几年的热门流行款。虽然同质化作品多,但这类题材有个天然优势是容易做话题营销,引导观众思维打架,打出一个不错的开局。

这类剧,对演员来说算是性价比不错的项目,有热度就是小赚。大平台+大导演,也是有些演员刷新简历的机会。

必须承认,「下饭」仍然是当下主流刚需,之前也听说过很多剧制方为了迎合下沉市场的审美,片名设计和剧情桥段都有特别安排。不费脑又有强冲突感的剧情,确实不愁没观众。

但同时,片方要是能带着危机感去做项目,市面上的好剧比例一定会翻倍。各家都在用流行公式做组合搭配,观众总有腻味的一天。

另外,这部剧主演/配角的接戏策略,还是挺有代表性的,可以给处于不同阶段的艺人提供一些参考。

1、行业大环境难,首先是要保住饭碗。市面上匠心打磨的剧本太少,演员用「先抢一波市场热度」的心态去接触项目,倒也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同一套策略不能使用多次。

2、二三线演员或者新人演员,积极寻找和优质班底的合作机会,在好的项目里成长空间肯定更大。

3、在大项目里,积累到优质人脉的概率也更大。一次合作愉快,可能搏到更多工作机会,很多导演都喜欢启用老熟人。(就好比算上这次,王骁和沈严导演已经是第三搭了,能得到机会,跟前面两次的合作体验必然也有关)

所以说挑项目的时候不妨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格局打开,可能有长线效益。

4、对自己有很清晰的预判和认知,在接项目的时候才不容易打乱节奏。

最后一条,是对所有人都通用的法则:业务能力够用只是最低要求。(重要的话重复3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