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论文(纪实人文摄影对摄影器材要求高吗)_摄影_纪实_拍摄

本文目录

  • 纪实人文摄影对摄影器材要求高吗
  • 纪实摄影用手机可以吗
  • 喜欢纪实摄影,推荐纪实摄影师的正传、自传方面的书籍
  • 纪实摄影的含义是什么
  • 为什么很多摄影爱好者喜欢拍纪实题材片子
  • 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有何不同
  • 纪实摄影是人文摄影的一种吗
  • 纪实和技术对摄影爱好者来说哪个更重要
  • 什么是人文纪实摄影
  • 我认为,纪实摄影是摄影的根基、意义、瓶颈和前途所在,您意下如何敬请斧正与阐述

纪实人文摄影对摄影器材要求高吗

从品质上来考虑,相机的画幅越大而带来的画质越高,人文摄影移动性较大,器材越大便携性越差。

生活速写新闻报道、纪实等摄影多以使用比较灵活和轻便的135相机为主,还要考虑相机的耐用性。

从要求最终的影调效果、品质,去考虑相机镜头的选择。

人文摄影多以35mm焦段定焦镜头为主。

综上所述,人文摄影器材要求更多的是实用性和便携性。

纪实摄影用手机可以吗

纪实摄影根据需求,如果对于照片要求不是很高,用手机完全是可以的。

  • 手机随拍方便快捷

比如这张照片就是我在菲律宾用手机拍的,其实纪实摄影有时候随机性是比较高的,也不可能随时都带着相机,这个时候手机拍摄就显得非常方便,而且现在的手机拍照素质还是比较高的,用来发发朋友圈,自媒体等,完全够用。

  • 手机拍摄对于拍摄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低

很多人买了相机之后都会觉得还没有手机拍的好,这是因为手机拍摄更直观和智能,只要稍微懂一些构图等就可以拍出很美的照片,而不用像相机一样设置很多参数,对于新手来说更友善一些。

  • 手机摄影同样是艺术

现在的手机摄影发展很快,手机和微单之间的区别也在逐渐模糊,所以很多摄影展也都分相机和手机专区,说白了只要出的照片够好,用什么设备拍摄都不重要。

  • 手机拍摄修图更方便

纪实拍摄对于后期的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是对于现实的真实展示,过多的修饰反而有点画蛇添足。而手机拍摄后有很多的app可以对照片进行简单的调整,对于纪实摄影爱好者来说更方便。

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来就是手机拍摄纪实题材是完全ok的,一般自媒体都对于上传图的大小有要求,大小不能超过5M,相机拍摄的照片还都要压缩一下,所以手机更适合纪实类题材。但对于画质有严格要求的人来说还是求助于相机吧,毕竟手机拍摄的照片对于细节的刻画还是存在问题的,不能放大,放大之后的细节涂抹感太强,噪点也很高。所以最好是相机手机相互搭配,才能让你的创作事半功倍哦。

喜欢纪实摄影,推荐纪实摄影师的正传、自传方面的书籍

你好,纪实摄影,在中国经历了很多曲折,有很多误会和曲解。当然,我本人对于纪实摄影的认识也可能有很多错误。

你想要了解纪实摄影,我觉得,不一定是要看传记了,毕竟能够找到的传记其实是很少的了。更何况,所谓的传记,可能很多并不纪实,可能有很多甜言加醋的文学加工。

主要的,还是看纪实摄影家的作品,以及一些采访或者自述。

中国的纪实摄影家,我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的,至少有如下这些:

1,孙明经,庄学本,他们自己可能没有觉得自己是什么摄影家,或者觉得是什么纪实摄影家。

但是,他们是科教电影或者记录电影的实践者,非常老老实实的用科教电影或者纪录电影的方式拍摄照片,没有什么美学追求,丝毫没有糖水片的或者说画意的追求在里面。

我本人,某种程度上,就是学习的科教电影专业,也是属于老老实实的科学记录的这个类别。

庄学本

孙明经

2,胡武功,侯登科,这一类,骨子里认同自己就是拍摄纪实摄影的,有自己明确的追求和主张,不像孙明经和庄学本其实只是老老实实的科教电影的拍摄方式和拍摄追求。

新时代的纪实摄影,一定不能忽略了胡武功和侯登科这样的有着明确追求和鲜明主张的纪实摄影家。

侯登科

胡武功

3,傅拥军,这一类,应该说,是目前非常有代表性的主流的纪实摄影家了,但是没有那种宏大的鲜明的价值观的追求了,更有点生活流历史学派的感觉。从微观层面,非常微观的层面,来记录社会和反应时代。

傅拥军

纪实摄影的含义是什么

谢谢邀请.

纪实摄影就是对生活真实的记录,并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举例说明:

1. 著名的摄影家解海龙老师的希望工程的《大眼睛》作品,那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震慑人心,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很多爱心人士捐款献爱心。那决定性的瞬间也改变了小女孩一生的命运。解海龙/摄影。

2. 摄影师刘杰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拍摄了人们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峭壁攀爬17条藤梯的场景,引起社会的关注,当地政府施工修建了一条钢筋结构的梯道,解决了百姓的出行难题,孩子们上学也安全了很多。这些图片不仅仅是记录生活,而是实实在在的改变生活,为民造福。这样的纪实摄影有力量。刘杰/摄影

3.阅读对于正常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了,而对于视力障碍的孩子们来说有点难,他们只能通过盲文来阅读。 随意国家的”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的实施,小小的智能听书机就是专为盲人设计的,只要连接网络,他们就能和健全孩子一样享受阅读之美,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这样的纪实摄影也更有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孩子们对小小听书机的痴迷.

4.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办好特殊教育”的今天,孩子们在特教中心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镜头下的孩子们……

生活中与孩子们相处不仅仅是故事,更多的是细节和瞬间,一个动作或一个微笑,都会被珍存在记忆中,温暖而美好。这就是纪实摄影的目的和含义,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孩子,关爱他们。

谢谢朋友关注和点赞。

为什么很多摄影爱好者喜欢拍纪实题材片子

纪实摄影是摄影的一大门类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纪实摄影?

第一。能够客观的记录现实。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摄影的最大功能就是写真。这是与文学,美术等文学艺术门类的最大区别。因为它能够客观地记录现实生活。

第二。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对某种题材感兴趣,有这种愿望我们就可以去拍摄这个题材。比如朱宪民的黄河百姓,侯登科的麦客,王文澜的自行车王国,秦军校的小脚女人。他们都是通过这种现象记录历史,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第三。拍摄方便。可以拍摄身边的人和事,可以随时到街上去扫街,拍摄街上的各种现象。比如在街上去拍摄美女,可以看到她们的精神面貌和她们的服装变化,到菜市场可以拍摄菜市场的买菜卖菜的百姓琐事。

第四。纪实摄影的图片源于生活,拍摄图片能够在报纸、刊物和网络上及时发表和传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内容好的话,可以引起社会的共鸣。










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有何不同

在这里我引用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许喜占老师的观点:艺术类摄影的评价标准是:1.主题思想(立意);2.构图表现(表达);3.技术技巧(技能);4.创新程度(原创);5.拍摄难度(稀缺)。纪录类摄影的评价标准是:1.视觉等效;2.透视正常;3.定格常态;4.影像清晰;5.存档价值。

由此可见,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标准。前者强调艺术性,后者强调真实性。

纪实摄影是人文摄影的一种吗

人文是一个广义的名词,真正的摄影类别分法是没有所谓人文摄影这个说法的,如果非要有,那就是体现了人文关怀的一种摄影方式很可能就是纪实摄影了!摄影师西方的舶来品,很多的概念和词汇也都是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进行的,人文摄影是国内的摄影爱好者自己突发奇想起的名字,希望你不要被迷惑才好。纪实摄影属于报道类摄影的一种,当然报道类摄影里面,又有新闻摄影!纪实摄影相对于新闻摄影来讲从创作的时长看,会来的更长一些,从题材的深度挖掘性来讲,会更深一些,一般都是针对某一社会现象通过长时间的拍摄来向社会传达出一种信息,希望获得更多人的思考!在西方纪实摄影师三大摄影门类之一,也有着很长的历史,现在的纪实摄影师在西方仍在做的很好,就算是社会发展的很成熟,人家也并没有抛弃纪实摄影,相比国内的纪实摄影,在所谓网络和电子的侵袭下,已经有点面目全非了。

纪实和技术对摄影爱好者来说哪个更重要

我也同意大多数人的观点,记实和技术都很重要!

记实是记录一段转瞬即逝的真实场景或者难得再次发生的事。有了这个记录的意识,还必须要有高超的技术。两者缺一不可!

没有好的技术,也许你记录的不过是一段随处可见的平凡场景或者事物,有了技术的支持,一般的事物和平凡的场景也能拍出大片的感觉!

山外有山,高手在民间,我们还是好好学习努力吧!

什么是人文纪实摄影

把主人公活动现象真实可靠的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并达到所宣的目的,人文攝影也是反应社会现象的一面镜子。包括科学家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百姓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无论在那里凡是有人活动的身影都属于一“人文攝影“。(不涉及到包括:政治,军事,航天,科研等…)




我认为,纪实摄影是摄影的根基、意义、瓶颈和前途所在,您意下如何敬请斧正与阐述

你认为纪实摄影是摄影的根基,这点我完全赞同。要说是摄影的全部意义所在,这点我也是基本赞同的。至于纪实摄影的瓶颈和前途,每个人遇到的问题和认识有所不同,要真正回答好这些问题,还需一个一个的分层次分析。

为什么说纪实摄影是摄影的根基?是因为纪实摄影最能表现摄影者的思想和情怀,拍出好的纪实片子,不仅是器材方面的事情,更是摄影者观察事物的能力的体现,以什么视角立场看问题,以什么情感情怀去表达,都是摄影师的内涵反映。再说纪实摄影对象,不像是在摄影棚里有固定的模式来拍,而是要面对复杂的环境,复杂的光线和瞬息变化的对象,没有练就驾驭这些复杂情况的能力,就拍不好。其实纪实摄影就是摄影中几乎所有的能力的综合,所以说纪实摄影是摄影的根基,一点都不为过。

纪实摄影对摄影领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记录事物的发展变化,就是记录历史,就是要把逝去的东西记录下来,不再失去,从这方面讲摄影的价值也在于此。但是,摄影的意义除此之外,还有愉悦心情等娱乐性质的意义,虽然这方面分量不太重,但比较大众化,也不能忽略了它。

再说说纪实摄影的瓶颈问题,这个问题提的好,提的高。因为纪实摄影前面说了,是最能体现摄影的真功夫和有重要意义,所以说,纪实摄影遇到的瓶颈主要是摄影师自身的文化积累,分析趋势的能力。常言道: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具体来说,就是记录什么,怎么选题,怎么以小见大的表达,记录什么会在十年后,三十年后更会有意义,如何回答好这些课题,表达好这些课题,就是最大的瓶颈。

至于纪实摄影的前途,一句话,就是光明的,非常有意义的,很需要的。

总而,楼主提出这些问题非常有意义,也是一个深刻问题,应当是摄影界资深的作者。我也是从自身的一些体会分享一下,并不完整,不妥之处,欢迎沟通交流。

【本人刚入头条,认为回答还有点意思,请点个关注,给以支持为盼】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