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巨浪 填量词?巨浪一号的发展历史_量词_巨浪_名词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巨浪1 量词 巨浪 名词

一( )巨浪 填量词

一(排)巨浪、一(个)巨浪。

解析:巨浪意思是巨大的波浪,由局部风引起海洋、湖泊和河流的表面状况,没有专用量词。排作为量词用于用于成列的事物,个作为量词主要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

举例:

1、一排巨浪奔腾而来,撞在珊瑚礁上,溅起细雨般的浪花。

2、一名游客背朝大海坐在岩石上,突然一个巨浪将该女性从岩石上卷入海中。

因为量词是用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所以“一个人、两只梨 、三口钟 、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都是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不同类型。

什么量词同什么名词相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凡是小而圆的东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可用量词“颗”;凡是细而长的东西,如竹竿、长枪、香烟等,可用量词“支”、“根”。

扩展资料:

量词的基本类型: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中的“个“。

2、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中的“次“、“看三天“中的“天“。

3、修饰名词的量词,又可根据名词是否可数分为两种情形:可数名词,如人、桌子;不可数名词,如糖、水。

4、专用名量词,表示事物的计量单位。例如“条、根、枝、张、颗、粒、个、双、对、斗、公斤、公里、亩”等。

5、计量名量词,主要是度量衡单位。例如:公斤、尺、亩、度等。

6、通用名量词,主要指多数名词都适用的量词。包括:种、类、些、点等四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量词

巨浪一号的发展历史

上世纪50年代末,新生的中国面临着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危机重重。毛主席为此发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但核潜艇上需要携带装有核弹头的战略导弹,才能构成一个国家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1967年中国开始了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的攻关和研制工作。经过反复论证后,中国将巨浪一号定位为潜地固体弹道导弹,这是中国首枚固体战略弹道导弹,且最初研究定位为“一弹两用”,既是核潜艇导弹,在陆地上又可作陆基机动导弹。
1982年10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授权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2年10月7日至26日,向北纬28度13分、东经123度53分为中心,半径35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1982年10月7日,首次试验就失败了。
1982年10月12日,试验成功。
2014年7月,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袂打造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在央视播出。节目讲述了中国第一代潜射战略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历程,不少画面首次公开。其中包括1982年10月7日“巨浪一号”首次试验失败时导弹在空中爆炸的情景。

巨浪一号的研制意义

巨浪一号是中国第一型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第一型潜射导弹,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