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优美句子(知行合一,说和做的差距是什么)_儒家_言行_知识

知行合一,说和做的差距是什么

谢邀!

楼主想要问什么?

是想问“知行”为什么不能合一呢?还是想问“言行”为什么会不合一?

如果问知行不合一,是问道德的知行不合一,还是问知识的知行不合一?

如果问言行不合一,是道德的言行不合一,还是知识的言行不合一?

也就是说,楼主的问题,其实是四个问题:

1,为什么道德的知行不合一?

2,为什么知识的知行不合一?

3,为什么道德的言行不合一?

4,为什么知识的言行不合一?

那我就来一一解答。

1,阳明的知行合一,是道德上的知行合一,就是说我的良知(或说道德感)知道要利他、爱人、正直等,由此我就按良知的指引做利他等行为。比如,我看到有人掉进水中,我恻隐之心发动,于是我就去救了。

这个当然是理想的状态,因为在实际情况下,我经常有了恻隐之心,但是并没有相应的恻隐的行为。比如我看到乞丐,感到他很可怜,但是依旧漠然走过去,不想扔几个钱给他。

为什么?因为我的行为不仅由道德之心决定,由其他的认知和欲求心共同决定。比如当时,我急着上班,这个心是我行为的主导力量,道德心可能就被压制在只在念头层面了。

除非你道德心非常纯熟,当下显现,当下占主导地位,当下决定你的行为,不然你的行为不一定由道德心主宰。所以,你要合一,就要不断练习。

2,知识和道德是不一样的。知识是客观的,道德是主观的,知识可以不依赖于人的行为,不依赖于人的主观需求,客观地存在着,而道德就不行,道德一定要依赖于人,而存在着。所以道德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内心的道德感,道德意志,向外扩充地一个过程。

知识的知行合一,其实是说,我对某个知识能灵活地应用,使自己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甚至我能使这个知识内化到我的行为和思想中。这个就是知识的沉淀积累的过程。比如我知道,记忆理论,记忆半小时后是复习最好时机,但是我就没有按照这个理论和规律去行为,我可能记忆之后不复习,或我五六个小时才复习一次,或几天之后再复习一次,这样我就知行不一了。问题问题在于,我没有严格的执行我学到的知识,即自律不够。

3,言行和知行是不一样的,言行其实都属于行为,只不过言是口说这个行为,行一般是指手脚等行为。言行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于言说可以不受控制,可以夸大,可以无度,行是关于生存的,关于技巧的,必须要遵循合理的度。比方说举个杯子,力气太大不行,力太小可能滑,力道恰恰好,你才能拿起来。言行不一致在于言可以无度,行必须有度。比如,我会开车,但是当我在说我会开车这个事实的时候,我可以夸大自己开车的能力,说我会漂移。

所以道德的言行不一致,就是说我标榜自己道德行为,那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好。比如某人教育别人要有责任心有担当,结果遇到事情,他先跑路,一种言语上的夸大其辞。

4,知识有真与假,如果符合事实,这个知识就是真的,不符合,则是假的,当我说一个真的知识的时候,我就是言行一致的,当我说个假知识的时候,就是不一致的。

所以知识的言行不一致,来自于知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以上。

现在的人们说的“言行一致”,是否是对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通俗理解

胡扯八道的理解,也就靠着如此理解,出现了儒家愚民,儒家是糟粕,打倒孔子等等言论。

知行合一,类似佛家的色空不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什么是知?

王阳明心学四句教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最后两句,说到了知,是良知,是知善知恶是的知。

什么是行?

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要止于至善,行为圆满,这个最早曾子的《大学》就有止于至善的原话,而且有具体路径之三纲八目。

后来者,一提儒家。很多人就会开骂反对,以此表达自己博学,实际无知无畏还愚蠢。如果你问他们什么是儒家?基本是道听途说的,人云亦云的错误认知,他们具体怎么抨击儒家的,大家也都经常听说,就不一一赘述。

我们作为活在当下的中华民族一分子,一定要继承儒家绝学,力争促使自己的智慧打开,提高个人修为层次。

智慧打开,明心见性,悟道后,在个人的官场,职场,商场都有大利益,哪怕你做个瓦工,扫大街的普通阶层,都可以好好学习儒家,效法王阳明开悟,悟道,得到孔孟儒家绝学,用来布局自己的人生事业。当官的开悟,内心契合于天道,有助于自己的提升,从从村长干到省长,清洁工开悟后,也可以出来弘法,像王阳明一样讲学,讲心学开悟之道。可以从一个清洁工到一个民间国学大师转变,出书,开班,赚钱,安身立命,乃至成为圣人,受后世膜拜,子孙享受大福报。

总之,儒家绝学之圣人儒学,是内圣外王之道,开悟后,可以一通百通,诗词歌赋,琴琪书画,或者排兵布阵,官场谋略等等,有可能一下子获得。这是非常现实的利益,不开悟的人,是无法体会的。所以,孔子开悟后说:朝闻道。夕可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提醒大家,尤其抱着错误认知的年轻人,儒家绝不是愚民,迫害妇女,提倡愚忠,压迫人民等。这些都是未开悟读书人,根据孔孟四书五经,自己思考,用大脑总结的未悟文字儒家。这方面以朱熹为第一,为最优秀代表,以致祸害后来者无穷,认为朱熹说的就是绝学圣人儒,实际是文字儒。

如果有些人认为儒家不好,应该远离此类文字儒。直接学习王阳明心学。孔孟时代太远,估计后来者都不懂四书五经,那就以心学为本吧。

针对敢于自我破除妄念的有缘者,如果继续反对儒家,那请把你认为的儒家,找张纸和笔写出来,拍照发图,老夫一一抨击,摧残你可怜的错误知见,直至扫除未悟者心中一切错误认知,建立对圣人绝学正确价值观。




明德尚能,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明德尚能,知行合一’,按现代理解就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人,首先既要明白理解并具备高尙的品德,即仁善正义光明磊落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要具备和崇尚为人民服务的知识技能,并要知行合一的去实踐执行;而在选择或作为一个干部时既要尊重知识、科技、尊重人才、自已也同样具有良好的并能创新的工作能力,更要有全心全意用于实踐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即德智体并重,以德为先;既反对选用白卷英雄、光有好思想没有实际工作能力者,也反对有理论有工作能力知行不合一、不认真工作的懒汉,还必须清除只图个人私利为害人民的败类!

这就是我们当今要求的‘明德尚能,知行合一’的重要意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