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及感悟500字(想看一些短故事,500字左右,能给人带来感受和启发,去哪找)_姨妈_的人_莉丝

想看一些短故事,500字左右,能给人带来感受和启发,去哪找

我写这个故事,有所负担,也许达不到标准,我的动因努力写好。

这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我的一个小伙伴,沿途告诉了他所有认识的人,说,我小姨妈的大照片挂在了星美照相馆的橱窗里。我掏出来一块糖给他,小伙伴喜得蹦跶跶地跑远了。

也就从这一天开始,小姨妈后悔了一辈子。小姨妈那天在世一堂给我姥姥抓完药,本应该回家,她却站在星美照相馆橱窗前久久不动。后来动了,不是离开,而是走了进去。

小姨妈翻遍了所有的衣兜,还差1毛6分,照相馆馆长己盯了小姨妈很久,小姨妈转身要离开,被馆长拦住了。馆长一句话,小姨妈感觉听错了,“姑娘免费给你照相。”小姨妈立在原地,馆长说:“真给你照一张。”

而后,挂在橱窗里的大照片,不仅没给小姨妈添加光彩,似乎变得越来越丑。有些人说三道四。

小姨妈流着泪找到馆长,让他把照片摘下来。美好的东西也有棘手的时候,馆长还是第一次遇见这种事情,他让美工把照片拿了回来,而且还把照片给了姨妈,让她留着纪念。

这样的纪念太为沉重,那时给我姨妈介绍对像的人,一个个传来回话。

“太能臭美了,会过日子吗……”

“光漂亮顶什么用,又不当饭吃。”

“作风上有没有什么问题……”

我姥姥每次都听得嘴唇直打哆嗦。

小姨妈的心里有了障碍,不想、不问、不看、不谈,与婚姻再见!

小姨妈67岁那年,我们都想不明白,她要为自己的一生弥补什么呢?小姨妈登记成为器官捐献自愿者。

小姨妈去世后,我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我在一个破旧的皮箱里看见了那张6寸照片。照片虽然发黄了,小姨妈依然还是漂亮美丽。

如何评价朱塞佩·托纳托雷导演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有哪些感悟

这部电影评分很高,但是根据我的判断,国内看的人不多。

虽然叫《海上钢琴师》,但是很多人可能会误解。其实这个钢琴师从出生开始,就只一直在客船上,每次跟随客船来回两个城市,看着那些向往美国的人,每次看到自由女神那种兴奋,他却从未下过船,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确实一直在海上。

这部时长接近3小时的电影,充满了文艺气息,同时又给观众传递出一种情愫,是孤独?阴郁?纯真?迷茫无知?都有。

目前为止对于这部电影的点评,我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形容我内心的那种感受,因为我真的无法用文字表达我看完之后复杂的感觉:开始的时候感觉充满可惜。这么伟大的天才(因为出生在1900年,所以名字叫1900),如果把他的音乐带到世间或者让他的音乐才华得以传承,那将是人类的一大笔精神财富。可是他却偏偏选择了与大船一起消失,因为他对外面的世界是茫然的,是无助的,他无法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所以他最后选择与大船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当然是就是1900和当时公认的钢琴大师飚琴的那个片段。

自称“爵士乐祖师”的杰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开始的时候1900与杰利比赛舒缓节奏的时候,1900竟然被对手杰利的演奏感动到流泪,可见他天性中的纯真和无邪!再后来杰利想用快节奏的演奏打败1900的时候,1900反而不惧怕,因为“快”是1900最擅长的!到底快什么什么境界呢?他弹完之后,将一根香烟放到钢琴弦上,香烟竟然直接燃烧了!可见弹的速度之快!

关于爱情,1900也是充满了简单和纯真,他没有在遇到心爱的人那一刻大胆的表白,等后面再去尝试去找她的时候,虽然他鉴定了信念要下船,可是最后他还是回来了。因为他不知道下了船他能做什么、怎么选择,他感觉迷失了。只有在船上的时候,钢琴和音乐陪伴他,反而是充实的,简单的、快乐的!

结局虽然让我比较惋惜,但是我认为1900当时的内心是快乐的、满足的,因为即使让他离开这个人世间,也比他在城市中迷失自己、忍受孤独要好的多。

怎样评价《风雨哈佛路》这部片子

电影《风雨哈佛路》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歌颂“美国梦”的好莱坞传记片不在少数,但像本片中女主莉丝·默里这样,冲破层层阻隔、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人生逆转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人生奇迹。

《风雨哈佛路》又名《最贫穷的哈佛女孩》,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背景让这个故事充满了细节和真实感。

女孩莉丝·默里出生于美国的贫民窟,母亲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失明者,父亲困于收容所,父母均患有艾滋病,在这个毫无温暖的家庭中长大,要适应动荡无序的周遭环境,要承受了太多暴力和不幸,但始终没有让这个坚强的女孩放弃读书的念头,并如愿以偿的进入美国常青藤学校哈佛大学深造。

剧情看点一:知识改变命运

生于不负责的父母,成长于颠破流离的生活,在吸毒、暴力猖獗的街区长大,像莉丝这样的孩子,手里基本上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筹码,绝大多数只能跟他们的父母一样,陷入无限的贫困与不幸之中。

然而,莉丝不愿轻易向不公平的命运低头,这个倔强的女孩认准了一条路——求学。她很小就懂得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只有读书才能让她拿到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虽然,从她的天资、生活环境、父母上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不想做个傻瓜,我要去上学”,这是莉丝说给自己的话。失去母亲这个唯一的亲人,人生已经毫无回头路可言,莉丝只有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一次次尝试着改变命运。

剧情看点二:印象深刻的细节

莉丝的人生逆袭,有很大的原因是遇到了像戴维老师这样的伯乐,是他们发现了她的与众不同,并用最恰当的方式,不断激励着她前进。

为了改变自己A-的作业评分,莉丝找到了戴维老师,那句“我怎样做才能达到A?”,表达了她的“初心”,所谓勇敢的向老师“讨说法”,目的并非简单的改分数,而是渴求更多的知识。

莉丝的试卷答了满分,当老师问她是如何做到的,她淡淡的说:“我楼上的伊娃女士找到了一些百科全书,但是没有R到S的部分,如果你问那部分我就答不上了。我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

知识帮了她,这并非只是幸运,而是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得来的。毕竟,对很多在起跑线上就赢了的年轻人来说,成功似乎是按部就班,是唾手可得,但对像莉丝这样的人来说,改变自己的命运,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剧情看点三:充满正能量的人生观

与很多从贫民窟走出来的寒门学子不同,莉丝从不耻于提到自己的家庭和父母,对他来说,掩饰没有任何意义,活在当下才能改变未来,只有更加努力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为了更加努力,莉丝必须牺牲很多,不能像同龄人一样认识朋友、谈恋爱、吃喝玩乐,因为只有拼命的汲取知识,才能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莉丝选择了不虚度光阴,内心的强大与好学的精神,最终成了她改变命运的关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