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结合现代教育,如何理解“子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
- 《三字经》中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一种什么心理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为什么感觉“佛性”教师越来越多教育该何去何从
- 为什么说教不严,师之惰
-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一古训对今天的教学改革还有现实意义吗
- 既然养不教是父之过,为什么教不严又成了师之惰了呢
结合现代教育,如何理解“子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
这句话出自《三字经》,原句应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仅仅是物质上供养子女衣食住行,而不从精神领域施加教育,是做父亲的过错。在学校里,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老师的懒惰。时至今日,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青少年的茁壮成长,身与心应是并行不悖的,二者不可偏废。否则,不能造就出真正意义上的人,身或心就会出现不同程度问题。
家庭是学生永远不能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学生永远不会下岗的老师。
今天相当一部分问题少年,细探根源,都和家庭教育有必然的联系,问题少年背后大多会站着一个问题家长。问题家长的危害如下:
害了孩子:
人的自然本性,就像公园里的花草,总会时不时旁逸斜出,缺少监管,没有修剪,不会成为理想之材,不会开出理想之花,不会结出理想之果。说严重点,可能会葬送孩子一生的幸福。
害了社会:
家庭为社会输送了不合格的公民,只会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严重的还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调查那些有犯罪记录的人,就会发现,很多人往往本身就有问题,家庭教育缺失,走上社会,只会走下坡路,最终危害社会。
严师出高徒
学校教育 ,主要责任人当然是老师。教育未成年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每一个年龄段,每一个环节,只要老师偷懒了,学生就会有机可乘。例如,最简单的收取作业,如果老师偷懒,不收作业,绝大多数学生就会同样偷懒不写作业,时间一长,功课就会落下。严师出高徒嘛!
敢怒不敢严
但现在问题的严重性不在于老师偷不偷懒,而是老师敢不敢去管那些问题学生。老师动辄得咎,只要出了问题,就会处理老师,已经使老师如惊弓之鸟,敢怒而不敢“严”,很多老师只能选择佛系。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拖下去,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学以致用,推陈出新,联系实际,才能逐步把教育办好。
《三字经》中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一种什么心理
在以前我国人学文化,是从三,百,千开始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一个文化人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是第一篇,初级中的初级。里面的内容都是平时人们生活中最普通的行为规范,是人们从学文之初就应该懂得的一般道理。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又是在三字经的前五,六句,可见这在过去是人们都认可的最最普通的道理,也是最浅显的道理。我们还是从头来读吧?人之初,性本善。说的是人的孩提时代,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也没有。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而是干净的意思。性相近,习相远。是说本性都差不多,但个人的习惯和特点是有差距的。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进行教育,他们的本性就会随着习惯跑了。教之道,贵以专。教育的方法最好是使其专心,规范他的意识不使其开小差是最可贵的。子不教,父之过。这个教有了两层意思,一是施教,二是使之受教。就是说生养了孩子不去注意教育他,对他放任自流,养成了不良习惯是做父亲的不负责任,是父亲的过错。生养了孩子不给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条件也是父亲的过错。孩子不能上学是父亲没本事,不能让孩子接受教育,每个做父亲的都会内疚的。在过去,母亲负责吃饭穿衣,父亲负责支抗整个家庭,教子是大事儿,当然归父亲负责。现在不一样了,父母负有同等责任。对这一点,人们都是认同的,每个做父母的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供孩子们上学。只是在自己施教方面有些人做得差点。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是自古的道理,起码人们是这么认为的。当然这有一定道理,对同一个孩子来说,严与宽的教育效果是不一样的。小孩子,心性不定,全靠老师的严管和督促,放任学生是老师不负责任,是做老师的懒惰行为。我认为就是这样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为什么感觉“佛性”教师越来越多教育该何去何从
是啊!问题的根在哪儿呢?怎么破解这个问题呢?想一想:问题出在老师那里?出在家庭?出在社会?孩子怎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呢?孩子的问题老师怎么帮,这是老师必须认认真真思考的问题。再看看家庭教育有没有漏洞?有这样现象,有的孩子从不犯错误,有的孩子没“规则”,有的孩子特别听老师的话,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原因很清楚,可是处理问题时,老师缺少智慧是不行的,父母找不到根源也是可怕的。现实有个很奇怪的问题,不思考各自的漏洞,那怎么解决根本的问题呢?结论:学校家庭孩子必须有“规则”没有这条线是不行的。??????
为什么说教不严,师之惰
教者,不但授识解惑,主要是拾回自己做学生时的感悟,置身于学生这一群体,将学到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要不辞辛苦,不厌其烦,精益求精的学,让学生总感新知,滔滔不尽,欲学欲浓,则师不用严而勤则学子好学矣!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一古训对今天的教学改革还有现实意义吗
“子不教,父不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一古训曾几何时被我奉为真理,一直要求自己作为家长,要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而作为老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孩子绝不听之任之。然而,最近几年,我对这句话有点怀疑了,特别是后一句“教不严,师之惰”,问题是就算老师不想“懒惰”,想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然而在今天的教学改革趋势下,在现在家长和学生的质疑下,老师们还敢“教之严”吗?
仅在今年下半年,就连发好几起,因老师一时没忍住严厉管教学生而受到惩罚的事例。
例如,今年9月份,辽宁朝阳市第七中学一学
生因学习问题被老师打了一戒尺,后家长找到老师和学校要求赔偿30000元,一戒尺换来老师用一年不吃不喝的工资来赔偿。老师真赔不起,管不起。这代价太昂贵了。“教为严,师之惰”现在应改成“教不严,师之怕”了。
再看,今年10月份,某三年级小学生因迟到被老师罚站几分钟,结果引得家长报警,该老师被当副所长的爸爸派人带到局子看守所关了7个小时。确实,老师无权无势,而一班数几十名家长,可能就有权力通天的家长,随时都可以惩治老师,在这种状况下,老师还敢“严管”学生吗?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身边的事,我身边的老师现在过得是战战兢兢,学生不完成作业,不敢言语刺激,更不敢罚站,好言相劝后,仍然不补作业的话,老师一点办法也没有。这种教育现状,老师怎么敢严管学生?
更可怕的是,即使家长能理解,老师严管学生是为孩子好,但学生能理解吗?在这个师道尊严早已被撕碎,被践踏的一文不值的时代,学生还有几个能感恩老师的严格教育,都高呼着“快乐教育”,老师如果不能快乐教育他们,那是老师的无能。君不见,二十年后,老师被自己教过的学生狠扇耳光引来全网上下看客的阵阵欢呼吗?严格管教学生,那要老师孤军奋战,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谁敢?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一醒世警语,虽然大家听起来还是那么有道理,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变了味。以前是家里父母管不了的孩子,学校老师还能管教过来。现在是父母管不了的孩子,老师唯恐躲之不及。现行的教学改革趋势下,家长们更要严格管教孩子了,如果家里管不了,指望学校能让孩子重新做人,估计有点难。
不知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交流。
既然养不教是父之过,为什么教不严又成了师之惰了呢
回答:这是中国古老的老祖总留下的文明,男人在家是顶樑柱是家庭文明的代表,是一家之主,所以养不教父之过,而教不严师之惰是讲教育界学生没学到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老师教育管理不严格赖惰,相反老师不赖惰就会及时发现学生和自己传授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并,会经常用正确的方法督促帮助学生提高,友这是我的拙识,你认为我说的对不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