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故事(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却义无反顾的参战的例子)_战争_慕容_部队

本文目录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却义无反顾的参战的例子
  • 哪些发生在古代战争中的巧合,让你感到不可思议
  • 古代双方交战中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时,双方一直没有吃饭上厕所吗
  • 古代人打仗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神转折”的事
  • 古代历史上有没有双方都是名将,两方打的势均力敌,计谋频出的战役
  • 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有哪些
  • 谁知道中国历史上打得最久的战争
  • 历史上有哪些反败为胜的事例
  • 古代人交战双方列阵面对,一方各派一人上马单挑厮杀,真实情况如何
  • 古代历史上,著名战役有哪些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却义无反顾的参战的例子

许多人知道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事迹,却鲜有人知为什么这位手里掌握着三个军重兵的集团军总司令,怎么就会被几千名鬼子所包围,直至力竭而死。其实,张将军率部投入的是一场必败的战役,而他兵败牺牲的责任,大部分要由李宗仁来负。

(黄琪翔)

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日寇第11军集中了第3、第6、第13、第39和第40等师团的全部或一部,总兵力接近20万,战役目标是在汉水以东寻歼李宗仁第五战区主力,然后顺势占领宜昌。园部和一郎首先指挥日军在汉水东岸连续击破黄琪翔“中央兵团”和张自忠“右翼兵团”各部,然后主力转向直扑宜昌。

日军这是变线进攻而不是撤退,但是汉水东岸枪炮声沉寂下来后,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出现了错判:他认定日军没有攻取宜昌的能力,现在一定是见好就收正在“反转”中。为了追击敌人,李宗仁下令各部实施反击,而为了弥补兵力不足,还强令郭忏的江防军必须调出两个军加入反击作战。

(张自忠)

右翼兵团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接到出击令时,正在汉水西岸快活铺的指挥部里,身边只有第55军的一个团加总部特务营,满打满算不超过3000兵力。而他的集团军各部第55军、第59军、第77军都在东岸,并且在日军的打击下四分五裂,全部与集总暂时失去联系。

这个时候遵令过河是非常不明智的决定,首先是敌情不明,战区长官部关于日军撤兵的判断缺乏根据,其次是我情不明,各军各师的位置都不掌握,总司令部贸然过河逼将成为一支孤军,最后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日军已经能够破译五战区的通讯密码,这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显露征候。

(黄维纲)

集团军参谋长李文田反对张自忠过河,他认为只需要派出侦察分队和通讯参谋即可,张自忠应坐镇河西整理部队和恢复建制,然张将军不依,坚持亲自过河寻找部队和组织反击。他认为既然上峰已经下达命令,那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渡河,5月7日,张自忠义无反顾地率领3000人的小部队东渡汉水。

次日黄昏寻得第38师黄维纲部,这个老部下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总司令,局势凶险”,张自忠沉思片刻回答说:“渡河以来,我已抱定与敌血战之心”。夜里经过反复呼叫,集团军司令部终于联络到第179师、第180师、骑兵第9师余部等三支部队,于是张自忠决定分头行动。

(第五战区高级将领)

他命令黄维纲率部去接应第179师,并统一指挥这两支部队,自己率集总去与第180师和骑9师汇合,再共同发动反攻。5月11日,张自忠到达指定会师地点方家集,然而只看见了残缺不全的骑9师,而刘振三的第180师却杳无音信,电台也联系不上了。次日凌晨,就在张自忠望眼欲穿时,截获33集团军电报的日军,已然掉头扑来。

第11军司令园部认为,张自忠将军已经成为一面抗日的旗帜,所以在掌握33集团军司令部出现在方家集的情报后,下令第13和第39师团暂停原有任务,全力合围方家集。5月14日,鬼子第39师团主力与骑9师在宜城东北15公里的南瓜店、长山一带遭遇,双方立刻陷入血战,张自忠一面将自己身边的步兵团调上去增援,一面紧急呼叫第180师迅速向司令部靠拢。

(张自忠殉国场景)

1940年5月16日上午,日军第11军通讯队再次截获并破译了张自忠的电文,侦知第33集团军司令部的具体位置在南瓜店与长山之间的沟沿村,立即命令第39师团长村上启作派出两个步兵大队前往奔袭,于是张将军陷入巨大的危机中。因为总部特务营多为短枪兵,在2000多日军的打击下很快伤亡惨重,而附近又一时没有可以增援的部队。

战至5月16日下午,在日军飞机的轰炸和步兵进攻下,没有重武器的特务营已牺牲殆尽,且战且退的张自忠身边只剩下12名官兵,参谋长李文田请求张自忠撤离自己带人掩护,战场经验丰富的张自忠苦笑道:“看现在的情况,日军是有备而来,我目标太大,想走不易,你撤吧,不要再说了”,傍晚四点,张自忠已两处中弹,遂命令左右快走:

(张自忠上将)

“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十分钟后,一个小队的日本兵冲上山坡,张自忠再中一枪一刀,轰然倒下,牺牲极为惨烈。日军将尸体抬往20多里外的第39师团部辨认(师团参谋长专田大佐见过张自忠),确认身份后葬于后山,立牌“中国大将张自忠之墓”,黄维纲第38师直到夜里才知道张将军死讯,全师大怮,乃拼死夺回遗体。

张自忠阵亡时是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追晋为陆军二级上将,是全面抗战八年中,中国军队战场牺牲职务和军衔最高的将领。5月28日,将军遗体运至朝天门码头,重庆万人空巷,除那位委员长亲自接灵外,林森、冯玉祥、何应钦、徐永昌等莫不到场,冯玉祥的挽联是:“荩忱不死”!

(枣宜会战形势图)

哪些发生在古代战争中的巧合,让你感到不可思议

淮海战役中,粟裕能够完胜杜聿明,在陈官庄消灭杜聿明的三个兵团三十万人,除了三军用命,将帅齐心之外,那场神奇的大雪的功劳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徐州的邱清泉,李弥兵团和孙元良兵团又奉命向南进攻,企图重新打通徐蚌线,但是打了几天,发现解放军防守严密,打不动,再打下去有可能这三个兵团都要被葬送了,于是决心放弃在徐州与解放军进行决战的计划,撤离徐州,先沿着萧县,永城,涡阳,蒙城到阜阳,再向北进攻,解救黄维兵团。

撤退的时候,杜聿明要求各部队自带七天补给和油料,并且明确告知各部队,再到达阜阳之前不会补给,其余物资要尽可能破坏掉,以免留下来资敌。按照事先国军统帅部已经同意的杜聿明的撤退方案,如果撤退徐州之后不恋战,全力撤退,是有能力撤退到阜阳去的。

但杜聿明二十八日发布撤退命令,三十日凌晨开始行动,第二天一早通过萧县,下午已经到达陈官庄青龙集一带,行军速度其实还算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当时部队出现了混乱,因为道路狭窄,三十万大军行军,比较拥挤,部队就乱了,有些部队的建制也乱了。于是杜聿明应邱清泉和孙元良兵团的要求,停下来了,本来已经跑到全军前面的李弥兵团也被叫回来了。

这一停下就是两天,到了十二月三日,杜聿明发现解放军已经源源不断的赶来,正在对他们形成包围之势。折腾到四日终于准备攻击前进继续撤退的时候,又接到了国军统帅部的命令,要求调转方向,解救黄维兵团。杜聿明就这样开始犹豫,一会儿想突围,一会儿又想执行命令。六日下令突围,结果孙元良兵团报销了,只剩下了一个师的部队。

到了八日,国军统帅部严令杜聿明必须全力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解救黄维兵团,争取实现会师。于是杜聿明开始部署部队强攻解放军的阻援部队。一开始邱清泉只是应付差事,没有出主力部队,十日以后开始总精锐的九十六师攻击,每天拿出五个团的部队进行突击,加上战车和坦克配合,解放军的牺牲很大。

打了几天,到了十三十四日,华野阻援部队已牺牲太大,已经有不支的感觉。加上此时黄维兵团尚未全歼,华野既万包围杜聿明集团,又要围歼黄维兵团,还要阻击南线的增援部队,兵力已经用到了极限。而这时候粟裕手里也无兵可调了,不仅华野总部的警卫团已经投入战斗了,整个华东地区能够抽调来参加作战的地方部队全部投入进去了,连起义才两三个月的吴化文的三十五军也使用上去了,并总电报和中央商量,看能否调动在淮海战役一开始就起义的张克侠何基沣的部队。

所以粟裕这两天和中央电报商量,有意两阻击阵地后撤一段距离,让敌人向南移动一下,因为国军只要运动起来,就会有更大的漏洞,比较有利于解放军歼灭。中央已经批准了粟裕的这个意见,但是还没有开始部署的时候,到十五日,黄维兵团终于放弃了继续坚守待援,准备突围了。这样一来,到十六日,黄维兵团就被全部歼灭了,华野也就不用转移阵地了,可以专心致志的对付杜聿明集团了。

但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都是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苦战才达成歼灭的目标,牺牲很大,减员比较多,而且一直是连续作战,持续战斗长达一个半月,无法休息,也无法进行补充和整顿,部队疲劳已极,如果杜聿明集团就地固守待援,华野如果想硬啃,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杜聿明这时候也已经再准备突围了,正在和南京进行突围的方案进行沟通。

杜聿明原本从徐州带出来的物资这时候剩下的已经不多了,所以需要空军空投物资,但空投物资数量有限,杯水车薪。所以,杜聿明原本想在二十日以后就开始执行突围计划,由空军提供掩护,病准备释放毒气,协助杜聿明集团突围。可是,到了十九日晚上,天气突变,漫天大雪,一连下了十天,一直下到十二月二十八日白停。就是在这十天里,杜聿明集团带出来的物资完全消耗完了,就是突围,连体力也没有了。

下雪这段时间,因为要配合平津战役,华野暂停攻击,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攻,同时将围困的部队轮番抽调下来,进行战场整顿和休息,补充。就是在这十天里,杜聿明集团的国军士兵冻饿交加,士气越来越低落。等到雪停了之后,杜聿明又坚持要求空军持续空投物资,等战士们恢复体能之后,才能执行突围计划。结果杜聿明还没开始突围,元月八日开始,华野各部队就又重新开始了攻击,不断突破国军阵地。到十日杜聿明决心突围时,马上就全线崩溃了。

也正是因为这十天的大雪协助封锁,让国军只能坐吃山空,消耗物资,军心士气日渐瓦解,等到重新开始攻击的时候,国军已经士无斗心,士气极端低落了,完全无力组织有效防御,被解放军突破了的阵地也没有能力组织反突击了。所以,华野发起总攻后,很快就全歼了杜聿明集团,整个围歼杜聿明集团的阶段,解放军的伤亡比仅有一比九点五,远低于歼灭黄百韬兵团时的一比二点五,几乎是摧枯拉朽。

古代双方交战中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时,双方一直没有吃饭上厕所吗

古往今来,统兵打仗都是技术活。

优秀的统帅不仅要会练兵,会排兵布阵,能掐会算。还要在战斗之前,对士兵体力、战场地形、饮食饮水、气象条件以及行军距离等因素做统筹考虑。不至于让客观因素影响到军心士气,以致士兵心态颓废,无法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战场变化与作战任务。

所以,古代正儿八经的大规模对阵(数万人对垒厮杀),并不会出现两军突然相遇,在弄不清楚对方虚实,只听主帅一声号令,就发起冲锋,与对方厮杀一起,连主帅都抡着大刀参与其中打群架的画面。

实际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两军的统帅在交锋之前,往往都会先派斥候侦查对方情报(斥候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可以理解为现在的侦察兵加通信兵)。派出去的斥候陆续回来后,主帅会召集将领们开会。一是为了鼓舞人心,二是为即将到来的交锋做战前部署。

交战的当天,两边的统帅还会派斥候对敌方再侦查一遍,等到斥候回报后,主帅对先前的部署再做修正。

接下来,双方各自吹响号角,士兵起床收拾物品军装。然后再听号令,做饭进食,清点干粮辎重。

办完这些事后,大部队仍然不出发。主帅会继续派斥候出去活动。这一次,斥候的数量会比先前几次多很多,基本是五个斥候为一组(古代称为“塘”,每塘五人),派出十几组斥候。这些人在侦查时,既要尽可能扩大侦查范围,还要彼此相望,注意自己同伴的位置,不能脱离各自视线。

主帅之所以要这么安排,主要是为了避免被敌方打埋伏。

另外,大军在行进时,队伍会拖的很长。

“兵过千,没有边;兵过万,没有沿”。

(朱日和阅兵现场。不到一万人,几万大军的规模有多大,自己可以估量)

几万人的大部队在行军时,队伍可能会有十几里长。主帅也是人,主帅的眼睛不可能看到自己部队的全貌。如果队尾有人跑了,主帅也不见得知道。所以斥候在侦查敌人的行动时,还要在外围给本方主帅传递本方大部队行进的情况。(站的高,看的远,通过旗语传达信息)

如果一切正常,那么接下来就是两军正面对垒厮杀了。

在厮杀之前,各营的指挥官会按主帅先前的部署,站在自己位置上。打先锋的营,先出去厮杀。随后,第二线、第三线的营,逐次杀入战场。

是的,大部分古代战争在战斗时,双方都是要分战线的,起码第一线,第二线,是绝对会分的。一般不会出现几万人的军队,全部投入战场进行厮杀的情况。

所以古代大军对垒时,并不会像电视里那样从主帅到小兵,无一不奋勇拼杀的场景。真实情况大致是前锋营在战斗,第二线士兵等待,第三线士兵做准备。各线士兵听从上级号令,轮番上阵。

待厮杀一阵后,打先锋的士兵会随即撤下来休整。吃饭休息,上厕所,恢复元气。然后再投入战场。

举个例子。康熙第一次征噶尔丹时,双方就是先用大炮对轰,然后火枪对射,紧接着各自出动骑兵对砍,最后步兵肉搏。一轮下来,最后以噶尔丹军弹尽,不得不退兵才结束。

士兵也是人,在战场上打半天,就算是头牛也累趴了。两军对垒,拼杀固然重要。但士兵的休整也很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两军厮杀,肉搏的情况不多见。双方更多的是利用阵型对撞。

阵型垮掉的一方,如果不能恢复阵型,或者二线、三线的部队也撞不赢对方,那基本就可以宣告这方失利了。

因为只要阵型散了,士兵就放鸭子了,指挥员必然就无法号令自己的士兵。

而且更可怕的是,溃败情绪是能传染的。

古代战争中,经常会出现有的部队看见前锋败了,后面的部队,打都不打,直接就撒丫子跑路的情况。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不一定是这支部队的兵怂,更有可能是由于前锋军的溃败,所造成的指挥失灵和群体性恐慌。

以上说的都是在有组织情况下的战斗。

如果没有组织,那情况又不同了。

一般来说,几百人厮杀,无组织性,往往几十分钟就能分出胜负。

一两千人的厮杀,至多也不会超过半天。

几万人的厮杀,如果没有组织,可能连半天时间都用不着。

因为古代打仗,10%的伤亡,士兵的锐气可能就泄了,继而导致大规模溃败。

在缺乏组织的情况下,人越多,往往战斗的时间反而还更短。

比如淝水之战。前秦军20万(后面还有87万大部队没赶到前线)。看似兵强马壮,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8万东晋军。

但前秦军士兵来自不同民族,成分复杂,军心不稳。淝水之战时,几个晋军降将临阵造谣,说前面的人败了,后面十几万前秦军瞬间全撒丫子跑路。东晋军顺势冲锋,前秦军在慌乱之间出现踩踏,被自己人踩死的,比被晋军杀掉的还多。20万大军从对垒到溃败,仅半天时间而已。

总的来说。古代打仗,比现在影视剧中的乱战场景要“平和”许多。

双方都会按章法来。不会让部队失控。

所谓的“一打一天”,并不是双方军阵,就踏踏实实的互相砍杀一天。

一天时间里,双方真正有效的砍杀时间,实际上也就两三个小时。

双方大部分时间,都是互相试探,游走,变换阵型,再试探。不停的循环。直到找准机会向对方发动攻击。

这就有一点像现在的“斗鸡”游戏。(有的地方叫“撞拐”)

双方真正“斗”的时间,其实很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绕着对方走,试探对方,不断调整自己的站位姿势。

厉害的斗鸡高手,绝不会轻易出招,都是抓住时机,一鼓作气,一撞就让对面摔倒。让自己不仅能赢,而是还赢得不累。

当然,古代大规模战争不是单人“斗鸡”。而是群体游戏。

不过,道理是一样的。

双方都把时间花在试探上,真的找准时机要出招时,一波一波上,一部分人打,一部分人在后面休息。击鼓而进,鸣金而退。大家轮流替换。

只有这样,才可能“一打一天”。

如果不是这样,双方混战,挤在一起,就以古代的通讯水平而言,压根也打不了那么久。

古代人打仗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神转折”的事

1762年初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无比绝望,六年的时间里,他带领这个小国孤独的挑战着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哈布斯堡帝国、法国、沙皇俄国、西班牙,他赢了一仗又一仗,可是敌人似乎无穷无尽。回头看看在汉诺威全程挂机打酱油的盟友英国,曾经无比中二的老腓只能摇头叹气。

现在反普鲁士盟军已经向柏林进发,自己的国家已经没有继续战争的能力,波罗地海最后的出海口科尔贝格也在俄军的猛攻中陷落。外无强援,内无出路,腓特烈同志觉得是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了,战败被俘的耻辱是绝不能接受的。他提笔给自己的姐姐威廉敏娜伯爵写了一封信,当做交待后世,甚至他已经做好了自杀不成而被俘的准备:

假如我战死了,一切事务必须丝毫不变地照常进行,……假如我不幸被俘,严禁为我个人抱有丝毫顾虑,或者对于我在被俘期间所写的片纸有丝毫准重。

写完信的腓特烈二世疲倦的闭上了双眼,近五十年的人生自己不停的抗争着。少年时抗争父亲包办的婚姻,和好友出逃英国被抓获,害的好友被杀;青年时接过王位,抗争对士兵的不公,解散父亲创建的巨人军团,赢得了“士兵国王”的美誉;再后来,他代表自己的国家抗争欧洲的权力分配,他要更大的权力,甚至不惜诉诸战争。现在战争已经打了六年,国家和自己都已经疲惫不堪,自己似乎又一次上演了古希腊的英雄悲剧,也好!那就轰轰烈烈的战死吧!日耳曼永不屈服!

亲卫敲门的声音打断了腓特烈二世的沉思,进门后卫兵递给他一封信,俄国送来的。愤怒攫取了腓特烈全部的神经,他向卫兵怒吼:“俄国佬想羞辱我吗?!我们还没有战败!我和我的王国会战斗到最后一刻!”

卫兵神色古怪:“陛下,不是劝降的,新任沙皇彼得三世宣布俄国退出战争,并且切尔尼谢夫将军带领那两万精锐俄军将转交您来指挥。”

腓特烈的脸瞬间变成了大写的囧字:“卡尔(彼得三世的德文名字)的脑子坏掉了?”

卫兵:“沙皇陛下请特使转达向您的敬意,他说是您忠实的崇拜者者,不能允许向您举起刀剑。”

受不了这种强烈转折打击的腓特烈有点眩晕,他迟疑的问卫兵:“就是说进攻我们的主力部队现在变成了我们的人?这仗我们翻盘了?”

卫兵点头:“是的,陛下!”

腓特烈实在受不了画风如此快速的转变,幸福的晕了过去。就这样,被称为“勃兰登堡王室奇迹”的事件发生了,脑残粉拯救了一代名将腓特烈大帝。七年战争的胜利让普鲁士一跃成为欧洲五大强国。

我还能总结什么?看多了欧洲历史,我只能说逻辑什么的都是扯淡,在那帮思路清奇的欧洲佬身上,啥事儿都可能发生。当然,即使在以扯淡著称的欧洲史里,这么扯淡的翻盘也是奇迹,只能是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

古代历史上有没有双方都是名将,两方打的势均力敌,计谋频出的战役

南北朝时期,东魏与叛将侯景的涡阳之战就属于这种对决。这场战役中,慕容绍宗、侯景、斛律光、段韶等新老名将斗智斗勇,精彩迭出。

慕容绍宗-高欢留下的侯景克星

南北朝时期,宇文泰、高欢两位枭雄一西一东,各自裹挟皇室元氏,均自称大魏正统,史书将他们称为西魏与东魏。双方常年鏖战,高欢虽实力占优,但短期内也拿宇文泰毫无办法。

公元546年,年老的高欢卧病在床,替高氏经略黄河以南地区十四年的悍将侯景放出狠话:“高王在上,我自然不敢有二心;要是高王没了,我可没办法跟那个鲜卑小子共事!”

他说的“鲜卑小儿”,就是高欢的长子高澄。(高氏其实是汉人,但由于常年在边镇,已经明显的鲜卑化。)

弱肉强食的南北朝时期,悍将造反如同家常便饭,高氏父子对侯景自然早有戒心。同年底,高欢在病榻之上,向忧心忡忡的儿子高澄面授机宜:“侯景掌握河南大军十四年,平日里就飞扬跋扈,脱离了我的掌控后,一定会图谋不轨。以他的能力,当今少有敌手。但除了一个人:慕容绍宗。这些年,我刻意压制慕容绍宗,就是为了把他留给你,好好栽培成你自己的亲信。”

慕容绍宗,前燕名将慕容恪之后,是否真的能压制侯景?事实还真的没那么容易。

以少胜多,侯景击败慕容绍宗

公元547年春,高欢刚死,侯景就迫不及待的外结南梁,起兵反叛。高澄遵循父亲遗命,任命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率军南征。

起初,得知高澄可能派韩轨、高岳等将领来对付自己时,侯景嗤之以鼻;但最终获悉是慕容绍宗领军时,他不禁大惊失色:“是谁教鲜卑小儿派绍宗来的?难道高王还没死吗!”

慕容绍宗率十万大军南下,首先轻松击败了前来接应侯景的南梁数万兵马,并俘获了其统帅萧渊明等众多将领。

其后,东魏大军直奔侯景而去,后者率领全部家当--数千车辎重、数千战马、将士四万,退保涡阳,依托涡水对抗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到达涡阳,迅速抢占上风位布下军阵;侯景见状则坚守不出,一直等到风停后才迎战。

两军拉开阵势,将要正面硬刚之际,慕容绍宗吩咐将士:“侯景一向很多阴谋诡计,尤其擅长抄敌军后路,我们要做好应对。”如他所料,侯景果然暗中派出了包抄部队,不过未能得逞。

双方正式开打。侯景不愧为久经沙场的名将,面对两军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以及东魏军骑兵较多的优势,他命令士兵穿着短甲(活动方便)、手执短刀,冲进敌阵后低头猛砍对方的人腿马腿。东魏军猝不及防,全线败退,慕容绍宗狼狈逃到谯城。

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信邪的斛律光被上了一课

在谯城,面对偏将斛律光、张恃显的鄙视,慕容绍宗略显尴尬:“我打的仗多了去了,但从未见过侯景这样难啃的硬骨头。你们要是不服气,可以自己出去试试。”

斛律光后来成了东魏/北齐军队的顶梁柱,不过此时还是个小角色。他很不服气,披挂上阵带着兵马前去挑战侯景。临行前,慕容绍宗再三交待他们不要渡过涡水。

和张恃显一起带军来到涡水北岸后,斛律光隔着河射侯景,遭到了后者的嘴炮攻击:“好你个愣头青,我可是你父亲的老友,哪有这样对长辈无礼的?看你这不敢渡河的怂样,一定是慕容绍宗教你的吧?”斛律光被识破,一时尴尬的哑口无言。

然而侯景可不客气,他让自己的神射手田迁隔河回射斛律光,正中其坐骑的胸口;斛律光换了一匹马躲在树后面,结果还是被射中,只好灰溜溜的跑回了军阵,再也不敢出风头。张恃显更惨,直接被侯景手下生擒,好在过了一阵就被放了回来。

最终,这二位也步了斛律光的后尘,识趣的跑回谯城。

此时,东魏的另一位统帅段韶想了个阴招,他暗中派人在上游顺风放火,意图烧掉侯景军营。不过这一招也没起到作用:侯景率领骑兵冲进河里晃了一圈上岸撤退,沿岸草地全湿,大火压根无法蔓延。

军事能力强悍的侯景,最终败于后勤和人心

就这样,两军相持数月,侯景虽在对阵时未落下风,但由于粮草难以为继,再加上本身是背叛东魏,道义上不占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越来越不利。

年底,后经手下大将司马世云向慕容绍宗投降。公元548年初,双方再次交战之际,为了鼓舞士气,侯景忽悠手下将士,说他们的家属已经全被高澄所杀;慕容绍宗则对天发誓,声称不仅叛军的家人安然无恙,即使他们自己如果弃暗投明,也会官复原职,既往不咎。

侯景的手下本来就不愿投靠南梁,听到慕容绍宗的保证后,大量将士临阵投降,余下的兵马人心涣散,一时崩溃。仅带着800人南逃的侯景,则被慕容绍宗放了一马(事实证明,慕容绍宗这是故意纵虎祸害南梁)。

至此,涡阳之战以东魏获胜结束,原本想趁火打劫的南梁政权,不仅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且还引了侯景这只恶虎入室。

各位名将的迥异结局

此后,侯景、慕容绍宗、斛律光、段韶这四位在涡阳之战中登场的将领,步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涡阳之战,侯景体现出的军事才能令人服气,不过他的人品可就不怎么地。臭名昭著的侯景之乱,令曾经富庶的南梁江南地区化为人间地狱;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在陈霸先、王僧辩的打击下,侯景最终被手下所杀,甚至尸骨无存。

立下大功、被封为燕郡公的慕容绍宗,却在第二年就死在了战场上。公元549年,东魏围攻西魏颍川,引来洧水灌城。慕容绍宗在视察战场时遇到大风,藏进战船躲避;戏剧的是,风势过大,吹断了系船绳,慕容绍宗的船飘向颖川城;不甘被城头的西魏军乱箭射死,一代名将慕容绍宗投水而亡。

在涡阳之战中还是配角的段韶、斛律光,则成了东魏(北齐)的主心骨,他俩连同兰陵王高长恭,数次遏制了西魏(北周)的攻势。然而,在段韶病死后,斛律光、高长恭先后被自毁长城的齐主杀害,曾经实力强大的北齐逐渐衰落,最终被北周吞并。

南北朝时期,连年的无休止征战,虽然呈现了令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战役,却包含着底层百姓的无尽血泪与辛酸。侯景这类残暴军阀的存在,更是所处时代的悲哀。

正史漫谈,以史为鉴。

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有哪些

历史上所有战争都是血流成河、生灵涂炭,近年来以特朗普为首的搅屎棍,以扬言要退出联合国和北约为要挟,妄图破坏刚刚建立的世界新次序,确实令人痛心,巴印争端,霍尔慕斯海峡的魔爪,希望双方不要轻易言战,勿忘历史教训!

死亡人数较大古代有安史之乱,是唐朝安禄山与史思明挑起的内战,七年时间就死了3600万人。

三国混战,大家都对其中刘备发迹的故事非常熟悉,但是战争却如此残酷,从黄巾军起义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三国人口的80%消失。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洪秀全、杨秀清、薛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从广西金田爆发的造反,全国人口由4.3亿到结束只剩2.3亿人,特别是曾国藩,表面儒雅,实际上是杀人魔头,他从不接受投降!

世界上的就更多了,苏德战争,双方共出动3400万人,坦克5万辆,飞机27万架次,苏联损失3000万人,德军损失500万人,还有诺曼底登陆、太平洋战争、硫磺岛战役、索姆河战役、冲绳岛战役、凡尔登战役、莫斯科保卫战等,其中凡尔登战役死掉一百多万人。
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结束,中国共死亡4500万人。

谁知道中国历史上打得最久的战争

英法有百年战争,中国历史上打得最久的战争应该怎么去看待,是一场战役还是双方互相攻伐不断的战争。
一、春秋战国之间的兼并战争
春秋战国诸侯之间互相兼并混战,最终位于关中西北的秦国胜出,完成了统一大业。春秋战国通常是从公元前770年算起,到公元前221年结束,大约549年。
二、汉匈之间战争
公元前200年,汉匈之间发生白登之围事件,汉高祖刘邦决定汉朝对匈奴釆取“和亲”政策,匈奴还时常侵扰汉地,汉武帝刘彻决定反击匈奴,公元前133年发生“马邑之谋”,汉匈开始互相攻伐大打出手,到公元91年,窦宪、耿夔、等开展金微山之战,大破匈奴,北单于遁逃,不知去向,北匈奴灭亡,南匈奴内附。汉匈之间战争结束,大约224年。
三、“五胡乱华”到隋统一天下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公元304年氐族李氏成汉政权和匈奴刘氏政权建立开始,一直到公元439年,鲜卑北魏统一北方。
通常称北方北魏为北朝,南朝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南北对峙。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550年,北齐代替东魏;557年,北周代替西魏,577年,北周消灭北齐,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建立隋朝,589年隋朝消灭南方陈朝。“五胡乱华”到隋朝统一,这近300年是战乱战争经常发生。
四、隋唐消灭高句丽战争
598年,高句丽攻击隋朝边境,双方战火点燃,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没有成功,唐朝建立后又对高句丽用兵,668年,唐高宗李治时期消灭高句丽。战争进行了70年。
五、南宋与蒙古战争
1234年,南宋与蒙古发生战争;1279年,蒙古元朝消灭南宋,战争45年。
六、明清战争
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发布对明朝的“七大恨”,对明朝宣战;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1662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被清朝杀害。明清战争45年。如果以1683年康熙帝收复台湾算起,则明清战争66年。
七、春秋战国时期的互相混战兼并战争时间长。这个说法不一定科学。
八、历史上一些具体战争
刘邦项羽之间楚汉战争4年;高欢和宇文泰之间五次战争从公元537年开始到公元546年结束,断断续续共有9年;唐高句丽之间战争,公元644年开始到公元668年结束,24年;吴三桂等“三藩之乱”8年。
唐高句丽之间战争时间长,24年。

历史上有哪些反败为胜的事例

谢谢邀请。

这种反败为胜的战役有很多,群雄混战的时代较多。例如,三国里的官渡之战,春秋时期的槜李之战,战国时期田单的火牛阵破敌等。今天就来讲讲田单的火牛阵吧!

之前,燕国名将乐毅率领五国之师大败齐国,然后燕军又独自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只剩下莒县和即墨两座孤城。即墨的大夫战死,大家便推荐足智多谋的田单为首领,率领全城百姓抵抗燕军。

正当双方相持不下之时,燕昭王去世,其子燕惠王即位。田单知道他和乐毅有过节,于是就派人到燕国去行使反间计,宣称乐毅这么久攻不下这两座城池,其实是想做齐王,如今齐人最担心的就是怕燕惠王换将。

燕惠王马上中计,便派骑劫去代替乐毅。乐毅害怕遭到燕惠王的报复,便投奔赵国去了。燕国的士兵都为乐毅感到忿忿不平,连大将乐毅都这样的下场,谁还愿意为燕惠王卖命呢?田单的这招反间计既逼走乐毅,又动摇了燕国的军心。

田单又心生一计,将城中百姓每日摆放祭品,引得鸟儿时常盘旋在即墨的上空。燕军感到奇怪,田单扬言是神仙下凡要助齐人反击燕军。接着,安排一位士兵冒充神仙,先后放出两则预言。燕军信以为真,先是割掉齐人的鼻子,放在队伍前列,齐人害怕受此刑罚而全力守城;然后又掘坟焚尸,齐人个个义愤填膺,请求出战。

田单隐匿精锐部队,派老弱妇女上城楼防守,又派使者出去谈判投降事宜,另安排有钱人贿赂燕军,要求其放过自己的妻妾,如此一来,燕人对齐人的投降更是深信不疑。燕军看见齐人将要投降,多年来的夙愿终于要达成,顿时懈怠。

田单见此,收集1000多头牛,披上大红蛟龙图案的被服,牛角上绑上尖刀,牛尾上绑上渍满油脂的芦苇,点燃。火牛从提前挖好的城墙洞穴中跑出,发了疯似的冲向燕军。燕军看不清楚来的是何方怪物,顿时惊慌失措,死伤无数。跟在火牛后面的5000精兵趁机杀入敌军之中,老百姓擂鼓呐喊,声势震天。燕将骑劫被杀,燕军大败而逃。

田单乘胜追击,不久便收复了齐国的70多座城池。田单也因此被封为安平君。

田单这场翻身仗打得可谓精彩之至,先使反间计逼走乐毅,又利用燕军激起齐人的斗志,再故意示弱让燕军懈怠,并利用火牛阵突袭燕军,率领愤怒的齐人,杀死燕军主帅,收复齐国城池。没有了乐毅的燕军,在田单层出不穷的妙计下,即使躲得了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啊!

古代人交战双方列阵面对,一方各派一人上马单挑厮杀,真实情况如何

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历史上对于“阵前单挑”的记载,我们会感觉到,这种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的单挑习俗,应该来自于外来的草原民族。这个习俗,一直不怎么受中原文化待见。

古老的”致师礼“

开战之前,先选拔精锐勇士进行一次嚣张的表演,在先秦时期,已经开始流行。

不过,堂堂华夏的玩法,要雅观、气派多了。

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命令姜子牙与百夫”致师“。

所谓致师,是一种宣战仪式:一个最精锐的百人队,冲向敌阵,俘虏一个敌军将士回来。,当时的专业术语叫”摩垒而还“。

这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常规战斗开场白。《周礼》专门设立了执掌”致师“事务的将官,叫”环人“。

这种古老的礼仪,本质是通过精锐的行动,鼓舞士气!

古代周人的“致师礼”规范、端庄,是较早的开战仪式。

愣子约架,单挑取代战争

楚汉战争时期,项羽曾经和刘邦说,咱们不要再伤害百姓、士兵了,咱俩单挑一决胜负不就完了?刘邦没搭理他。

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记得。

可是,古代战争这么多,当然有愣子会答应这种约架的了!

春秋时,鲁国和莒国开战。双方主帅就约定,”徒手单挑“来决定胜负,输了的滚蛋。

季友和公子拿大打出手。季友打不过了,偷偷拔刀杀了公子拿。

莒国失了主帅,退师而还。

”马斗“疑似来自少数民族的传统

至于大家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马斗“,当然在现实战争中不会是主流。(即使在单挑发生频率最高的隋唐五代,都不是主流)

不过,因为中国历史足够长,因此,发生的次数数起来也不算少。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马斗“应该来自于游牧民族。

三国就一场像样的单挑,我赢了,所以我是冠军,散了,散了。

《三国演义》中,各路单挑达人的故事,基本都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创作。

不过,汉末三国时期,确实发生了较早的”马斗“。

这次接近演义体系的单挑,发生在凉州军。吕布和郭汜单挑。

其余的几次猛将之间的直接交手,如关羽刺颜良,发生在大军交战中。孙策与太史慈的对决,发生在极端小规模的遭遇中。与演义中的阵前都马,还是有较大不同。

而凉州军,此时就是有大量羌人、胡人参与的。西凉军在长期的征战中,也养成了许多羌人、胡人的习俗。

随着胡人影响逐渐加深,华夏大地一度单挑频次较高

随着五胡乱华,各类胡人在中原大地征战不休。胡人的战斗习俗对中国的战争习俗影响非常大。

这一阶段,单挑决胜的记载开始密集起来。

隋朝时,史万岁单挑突厥,击退对手。

唐朝时,薛仁贵”三箭定天山“,虽然有文学作品拔高的部分,但是,毫无疑问,薛仁贵靠个人勇武击杀敌军精锐,使得敌军镇服。

个人勇武决定整个战役走向的事例,主要发生在与草原民族的战争中.

到了唐末五代,沙陀人的军事影响下,单挑的频次就更高了。周德威、单挺圭、夏鲁奇,各类单挑达人层出不穷。

可是,我们会发现,这种单挑,多发生在对北方草原民族的战争,或者这些草原民族彼此之间的战争中。

而汉人之间的战争中,这种单挑出现的频次非常低。大家并没有接受这种决胜负的方式。

在古代许多游牧民族的诗歌中,都表达了希望英勇无敌的草原英雄带领他们的梦想。单挑,非常符合这类人群的战争习俗。

总的来说,我国的古代战争中,大家并没有通过个人勇武阵前单挑的传统。

鼓舞士兵敢战之心,是一个刚需。不管是古老的“致师礼”,还是后来的阵前选将斗杀,抑或今天我军长期强调的“慎重首战,首战必胜”,都是期待用一个小小的胜利来鼓舞三军,为大战开个好头!

因此,这对我们今天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当你自己,或者你的团队士气不振的时候,在你最有把握的领域,集中精力来一个小胜利,也许就能重新振作起来哦!

祝君好运!

古代历史上,著名战役有哪些

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战役有很多,要说的完整是不可能的,就说说我自己印象最深的的几次战役。

一、长平之战

我觉得这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一场历史战争了。因为它足够大,参与的人足够多,死伤也极其严重。发生在战国时期,起因是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的野王(现在河南沁阳)后,韩国献上党地区给秦国,上党郡守冯亭祸水东引到赵国,最后秦国震怒。

在长平地区,秦国和赵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战争,秦将白起开创围歼战先河,秦军大胜。据说斩杀了赵国士兵四十多万(这是一个历史疑点),这是中国战国时期最大的战役,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邯郸保卫战

这场战争也是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259年。在长平之战后,赵国未按照战败规定进献六座城池给秦国,秦国派王凌率二十万大军伐赵,直攻邯郸。赵国大将廉颇顽强抵抗,邯郸被围,粮食耗尽。

我之所以把这场战争列出来除了它出现了很多历史典故,比如毛遂自荐,窃符救赵,歃血为盟等。还因为它的惨烈,邯郸被围粮食耗尽后,饿死了非常多的老百姓,人们纷纷易子而食。

三、四面楚歌,垓下之战

这场战争发生在秦末汉初,楚汉争霸时期公元前202年。这场战争是刘邦带领各路大军对项羽发起的最后一次合围战争。期间汉军大唱楚歌,楚军士气崩溃,项羽大势去而自刎于乌江。

把这场战争列出来是因为那个英雄末路,悲壮爱情的《霸王别姬》的故事。

四、安史之乱

准确的说,这是一场叛乱或者内战。发生在唐玄宗末年到代宗初年(大概是公元755–763年)。这是有安禄山和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一场战争,是唐朝由繁荣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

不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把这次战争的罪魁祸首认定为美人杨贵妃,这点我确实不敢苟同。就像是酒驾车祸,咋不能说是酒的过错一样啊。

妙趣小总结

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有了战争,为领地而战、为繁衍而战、为权利而战、为荣誉而战。对历史来说战争虽然是进步,但对老百姓来说战争是刻骨的伤害。

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几场印象深刻的历史战争,我分享了我自己的,你的呢?我是妙趣侃历史,喜欢请关注点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