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案例10篇(有的班主任为了提高班级均分,把后进生劝退或劝转学,你怎么看)_转化_老师_后进生

本文目录

  • 有的班主任为了提高班级均分,把后进生劝退或劝转学,你怎么看
  • 润物细无声,浅谈如何完成学困生转化
  • 如何管好差生
  • 教育转化落后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怎么做
  •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如何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 真正的差生,能转化吗
  •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后进生”,怎样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 “差生”真的是差生吗你怎么看所谓的差生
  • 疫情线上学习背景下,教师如何做好班上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
  • 如果把后进生交给教育专家教学一个学期,后进生能转化成专家们眼中的优等生吗

有的班主任为了提高班级均分,把后进生劝退或劝转学,你怎么看

都是分数惹的祸端!

班级排名靠前,全靠高分数撑腰。班级排名上榜,班主任是最大的受益者。评职评优,没有上榜的高分,老师得靠边站;班级没拿到奖项,很难在全校师生面前树起“师威”,也难博得家长的“美评”。

为了班级排名靠前,确切地说是为了评优、评职、涨薪,有个别的老师真的动了一番歪脑筋。

有个网友谈起一件事——

全镇小学组织完成会考,某老师的爱人是该小学的教导主任,去镇里抄写分数,就给某老师划拉好了算盘:某老师所带班级的考生,89分抄成98,68分抄成86,等等,个位数与十位数颠倒写了好多。结果该班分数惊呆了全镇该年级组的老师,总分年全镇级组第一,平均分高出第二名近10分,有人对此不服,查出了那点门道。全镇教师节会上,领导还对此事进行了批评。

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构成了一个班集体。上级规定,凡是报有学籍的学生,除了因病休学、有残障医学证明的之外,都要参加考试。后进生影响班级整体成绩,有人为了班级排名靠前,打起了后进生的主意。在分数上搞的花样,招数真的不少。比如,要求家长为成绩差的孩子,转学、退级,或者去医院开证明办理病休,他嘴里还振振有词,都是替家长和孩子着想:

——你孩子的学习基础没打牢。上面对学生的留级有规定,捞不到名额,建议休学后到别处听读,明年回来复读。

——你孩子学习太吃力了,这样上学,心理上也太累,不如想办法让他退级从头再学。

——你们夫妻俩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学习成长不能没有陪伴,建议你还是带在身边比较好。

……

满满的套路。

一个教师的优秀,不仅仅是一纸证书。家校一线的头条号文章《老师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叠放在一起叫作优秀》有所相关的描述。

学校的评价机制和绩效工资看班级分数,是造成有的教职员工师德沉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师评职评优中,网友对老师的业绩、功效工资和师德,在学校的评价机制上有何感想?欢迎留言讨论。

(插图来自网络,侵删)

润物细无声,浅谈如何完成学困生转化

鼓起勇气,打开电脑来作答。从七月十几号到现在一共答了六十多道,兴趣认证没过,我继续做答;收益没开通,我继续作答;原创没过,我继续作答;这两天,真的有点灰心了,回答也秒推首页,但阅读量很差,没有人需要的回答,还有写的必要吗?也许,我现在本身就是个学困生,需要等着别人来转化。我以学困生的视角和感受来谈谈转化学困生的转化吧:

1、要想转化学困生要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信心,这是转化的根本。

学困生,就是过去的差生,为什么现在不叫差生,而要叫学困生呢。目的就是不给学困生打上标签,让他们听了不那么刺耳,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既然有这么良好的愿望,我们还要把它落到实处,通过更多手段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比如经常性地谈心,让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是被老师家长遗忘的人。再比如提出目标,让他们为目标努力;目标可以低些,但一定要有目标,每一次目标的实现,都是学困生重塑信心的绝好时机。

2、要想转化学困生要找到学困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学困生,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是基础差,还是学习方法不对;是意志品质差,还是学习习惯差;是上课听不懂,还是自己注意力不够集中?找到了原因后再对症下药,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基础差,就通过补习提高基础知识水平;意志品质差,就通过实践活动锻炼意志;学习习惯差,就通过刻意练习培养习惯,一个习惯只有强化二十一天就能养成习惯;注意力不够集中,就通过相关练习;学习方法不对,就传授学习方法,只要对症下药,相信学困生会有不困的那一天。

3、要想转化学困生从学困生的优势项目入手,以一优带全优。

我们学困生的转化多喜喜欢哪里不懂不补哪里,就是补短;其实学困生的转化要从优势项目入手;要帮助学生使自己的优势学科更优秀,最好是班级前几名,如能排到学校前几名就更好,因为这将会极大地激发学困生内在的自信心,学困生的主动性就会加强。有了一两门优势学科后,以一优带全优就会更容易些了。

总结:学困生的转化要从学困生的立场出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起分析查找原因,最后提升他的优势项目,以一优带动其他优秀,做到全面发展。

如何管好差生

课改以来,一般都不再称呼“差生”。改成“学困生”“后进生”“问题生”等等,不管怎么改,怎么称呼,实际上还指的是那一部分难管的孩子。

所谓的“差生”一般有三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智力因素;

  • 第二种情况:学业成绩差,思想态度,纪律行为都还比较好;

  • 第三种情况:学业成绩差,思想表现,纪律行为也不好。

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的孩子都不是老师头疼的,令老师头疼的其实是的第三种情况的孩子。

我就重点从五个方面来回答第三类孩子的教育策略

一、守好底线,不碰红线,多些人情味。

班级底线就是班规公约,任何人包括班主任在内都要自觉维护班规公约的尊严和权威性。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和权利去突破这个底线。安全是班级中的一条红线和高压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心中有“线”,坚决不能去触碰这条红线和高压线。

二、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规矩面前没有人情。

班规公约是班级成员共同的约定,是班级成员要共同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包括班主任老师也要受到班规公约的限制和约束。但在实际管理中,少数学生往往把班规公约抛在脑后,该咋样还咋样,这也是班级管理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了强化班规公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一般要分三步走

  • 1. 班规公约的制定要全员参与,力求简洁、明了、具体,可操作。不要太过繁琐、复杂、模糊和抽象,特别是要让班中的“双差生”自己给自己定约定,定规定。

  • 比如,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照抄,不迟交,不缺交;讲文明话做文明事,不说脏话,学会行礼问好,不野蛮粗俗,不损人利己.....等等

  • 2. 班规公约一旦确定,班主任要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解读和强化,每位同学都先熟背,只有熟背才能做到“知”,只有做到“知”才能做到“行”,才能最终达到“知行统一”。班主任、班干部要带头去维护和拥护班规公约的权威,带头坚守这个底线,一以贯之,持之以恒。

  • 3.班级管理过程中用班规公约指导行为,反过来再用班规公约来衡量和评价行为。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规矩面前没有人情。班主任、班干部违反班规公约也要受到同样的惩处。

我当班主任时,曾定过一条铁律:“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迟到。”有一天,由于特殊事情耽搁,我上早课迟了8分钟。早课前,我向同学们鞠躬道歉!早课后,我在教室门口自行罚站10分钟。我们没有给学生解释我为什么迟到,也没有请求大家原谅。迟到就是迟到不管什么理由,迟到这个事实都没有办法改变,班规铁律中已经很明确的规定了。从此以后,班上的迟到现象基本上就消失了。

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培育和教化,惩罚不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管理这些孩子,要牢固树立一个理念: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培育和教化,正面激励永远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教育现象是复杂多变的,可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正面激励在有些问题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时候,就必须要有适当的惩戒,但惩戒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

在以正面激励为主的前提下,一些孩子,一些事情,一些时段,一些现象,可能更适合惩戒,惩戒效果可能会更好。惩戒是一门艺术,用在恰当时,用在关键时,用在合情合理合法时,让孩子心悦诚服,自觉接受。

四、不要在孩子心中树立“恶人”的形象。

又敬又畏是最好的状态。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对老师产生又敬又畏的情感?

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得有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高尚的修为,雷厉风行的作风,公平的心,真诚的对待每个孩子。

老师站的方向是正的,做的事情是对的,处理事情是公平的,对每位同学是真诚的,课堂是激情有趣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孩子没有理由不敬佩和爱戴。千万不要以权威打压,以制度限制,以暴制暴,简单粗暴。这样,你可能会在这些孩子的心中扮演一个“恶人”形象。一旦有这种形象定位,那你的管理就难上加难,甚至会无法进行。

五、破洞之处才最需要修补,大多数学生才是正能量的主流。

“双差生”毕竟只是班级中的一少部分孩子,但这少部分孩子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转化,就犹如一个窗户破了一个小洞,若不能及时修补则整个窗户都有可能破完。

“修补”,一是要及时,二是要温情。修补的法门:亲近、信任、尊重、关注、沟通、激励。当然,也不排除特殊事情,特殊情况,需要采取惩戒的手段进行修补。

在管理过程中,只要班级的主流是稳定的,就不会有多大问题,毕竟班中的大多数学生才是正能量的主流。只要正能量大了,负能量自然会小。正能量强了,自然会把负能量磁化和吸引到自己的磁场之中来。

教育“差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工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策略,前提都必须是以培育和教化为目的,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赵广宇教育漫谈,与您分享不一样的教育生活!

(网络配图,请勿对号入座,版权归原创所有)

教育转化落后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六、坚定的信心,足够的爱心,非常的细心,拥有一定的耐心和恒心, 你一定会享受到成功地转化一名后进生,给你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如何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个复杂的工作,长期的工作。后进生的形成有它的原因。要根据他不同的成因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真是智力原因,最后选择适合他的学习难度。别提太高的要求。如果是去习惯和学习态度的问题,应该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态度的养成教育。

真正的差生,能转化吗

大部分差生能转化,但也有个别的差生不能转化。

先说不能转化的。有些孩子先天存在智力问题,记忆力差,上课听不懂老师讲课,且学习习惯差,没有任何行长,这样的孩子很难转化。

再说能转化的。有些孩子先天智力并不差,但学习习惯差,基础没有打好,个人自制力不强,学习态度不明确,这样的孩子只要家长和老师多用些功夫,转化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在对待差生问题上,最忌讳的是老师和家长过早地给孩子下定论,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就是“笨蛋”,一生就完蛋了。如何对待这些所谓的“差生”?下面的这则小故事也许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有一个男孩儿,多年来一直是班里的差生。他非常希望能向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看齐,一度也非常刻苦,但成绩就是上不去。从小学到中学,因为成绩实在太糟糕,他被不同的学校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经过父母的多次恳求,一家很差的学校才勉强同意招收他。

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终于有一天,他问父亲:“我是不是很笨?”父亲说:“当然不是。”“那为什么无论我如何努力也赶上上其他同学?”父亲无语,只是慈爱地摸摸他的头。父亲心里清楚,儿子一点也不笨,只是天生对文字类的东西很迟钝,导致患有学习障碍。但又如何跟儿子解释呢?

男孩开始变得越来越自闭,平常总爱在自己的小屋内,不与外界接触。有一天,父亲发现他的床头铺满一张张图画,很是好奇,翻开看看,顿时哭笑不得。原来,儿子把在学校所受的委屈和打击全发泄在画纸上,画里有他的老师被西瓜滑倒,同学被马蜂狂追……,看着看着,父亲突然眼前一亮,然后把散乱在床头的画一张张叠好,用夹子夹整齐。

男孩儿的成绩依然很差,父母经常被老师叫去训斥。但是父亲从来没有训斥过儿子,任由他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画画。由于担心儿子孤独,还特地买了一只宠物猫送给他。时间长了,男孩儿反而觉得奇怪,问父亲:“是不是你也对我彻底丧失了信心,决定不管不问?”父亲沉默良久,说:“周末我带你到动物园玩玩吧。”

那天,动物园里游人如织,很多人都围着铁笼欣赏一只威猛的老虎。父亲也带着儿子走了过去。这期间,父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回来后,男孩儿心情很好,从此专心致志地把漫画当做一生的追求。25岁那年,他成为漫画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双响炮》、《涩女郞》等作品红遍东南亚。他就是朱德庸。

多年后,他到大学演讲,提到了小时候在动物园父亲讲的那段话:“人和动物一样,都有各自不同的天赋。考虑强壮,善于奔跑;猫则温顺、灵敏,虽然不能像老虎那样威风和霸气,但也具备老虎不具备的天赋与本能,它能上树,能抓老鼠。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而这其中有很多是猫,久而久之,变成了一批烂老虎。儿子,你天生对文字迟钝,但对图画却非常敏感,为什么放着优秀的猫不当,而偏要当很烂的老虎呢?我不希望你成为一只烂老虎,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只好猫!”

欢迎朋友们分享,有不同意见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后进生”,怎样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首先了解后进的原因

再和该生交流现状,不能提及后进的字样,不挫伤积极性,让孩子感觉老师的关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第三、设计转化计划

第四 课堂注意设计难度小的问题,让这位同学,完成,让其感受成功得喜悦感,成就感。

第五 计划实施贵在坚持,并且做好成长过程中反弹的思想准备。

只有关心,细心。耐心 恒心并举,功夫不会辜负有心人的。

当然,偶然一次也无妨。

“差生”真的是差生吗你怎么看所谓的差生

没有真正的“差”生,只是因为方法,兴趣,个人对学校,教师有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而显现为学生在某一学科与其他学生有分数,理解力得差距。

首选要搞清楚是属于什么状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与其他学生齐头并进。

疫情线上学习背景下,教师如何做好班上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

如果去掉前面的“疫情学习背景下”,想必还是有许多方法去做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

在线上学习背景下,无疑增加了许多难度。因为无论哪种转化后进生的方法,都是攻心为上。

即心理辅导是最优先级别。我始终认为,除非极个别的因为先天性原因导致的后进生之外,多数后进生在智力、行为能力上与普通学生没什么两样,唯一阻碍他们学业成绩的,只有学习态度。

所以做好后进生的辅导与转化,必须先从学习态度入手,而端正的学习态度是什么?很简单,就是愿意付出代价去获得成功。

第一招:通过在直播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提起某个后进生的变化,在网上公开表扬,即使当时没听到,也会有同学传送,目的在于让他知道,老师一直在关注他,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看在眼里;

第二招:通过QQ空间发表说说,详细表扬某位后进生近期的表现,从点滴开始汇聚他的闪光点,让看过的同学知道,原来老师一直在关注他;

第三招:通过线上个别交流,私聊了解最近的学习状态,即诊断为什么学习上有困难,有哪些困难,体现老师的个别关注;

第四招:有意识地解决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若干困难,并给予相应的鼓励,例如讲解一道不会的题目上;

第五招:当后进生出现反复的时候,及时跟进了解心理变化,通过网络交流的形式;

第六招:与家长取得联系,将前期老师转化工作与家长沟通,促使其配合老师的工作,目的在于让家长知道,老师没有放弃后进生的学习,在不断地努力。

其实多数措施和线下区别不大,但换在线上之后,网络交流的效率是比不上线下的,所以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精力与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目标。

如果把后进生交给教育专家教学一个学期,后进生能转化成专家们眼中的优等生吗

如果把后进生交给教育专家教育一个学期,后进生能转化成专家眼中的优等生吗?

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中国再没有教育专家了。题主你是要让教育专家蒙羞啊!你真坏。

我们先来说说教育专家是怎样练成的?

中国的教师有多少?据说700多万。教育专家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我身边被称为专家的也就一两个人,他们都是教育领域里从政多年的行政领导,或者是具有较高学历的理论研究者。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或者是我一个山村教师一辈子没见过著名专家的缘故,也没听过著名专家的面授真传,因为他们生活在城市的庙堂里,从不示人。他们一发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立刻就让一线700多万教师匍匐在地,颜面尽失,噤若寒蝉。反正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就没有一个人被称为专家。

再来以一线教师的眼光看看后进生的样子吧!简单粗暴的分,可以分为两类:

1.智力水平欠缺,不足以完成学习任务。这类学生全国各地每个班都有,特别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除了智商低,成绩一般考10—40,最差的考个位数也常见。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等,你还真挑不出太多的缺点。常常让你不忍心批评他们,舍不得骂他们一句话。在给他们写评语时都是:你劳动积极,不怕脏和累;你从来不迟到早退,老师喜欢你;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不偷不抢的是你是你还是你!希望继续努力!

面对这层学生,老师使尽心计和洪荒之力,也只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静待花开,陪他们一程。常常自我安慰:一娘养九子,九子不像娘。指头伸出来还有长有短。我尽力了,问心无愧。除非神仙来教,才会出现奇迹。

2.智力水平不差,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严重扭曲,来学校只是为了找乐子,寻开心。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有时都是受害者,你能拿他怎样?我们都知道问题出在家庭,可我们无能为力。他们的家庭背景,要么有钱有势,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要么放纵任性,过度溺爱,唯我子女独尊,老师别说打骂,公布成绩都得小心翼翼,“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让你们学校不得安宁!我到教育局告你们去!”老师们,如果你们不幸中奖了,遇到这样的学生,是不是会哭诉:专家呀,你在哪里?快来救救我们吧?你们智高一等,技高一筹,只有你们才能镇得住他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