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开朗的我越来越抑郁了,怎么可以转变
- 什么是抑郁请问如何摆脱抑郁
- 一个人到什么程度才会抑郁
- 内心始终高兴不起来,几年了,都处于抑郁状态,该怎么好起来
- 想的太多,就会抑郁吗
开朗的我越来越抑郁了,怎么可以转变
把抑郁的心情找人或者倾诉出来,或者找个无人的地方或者大哭一场,想办法发泄出来。尽量忘记抑郁的心情,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情绪。不要闷在心里,闷在心里难受,会患上心理疾病。人要想得开、看得开,任何事情都要顺其自然,不要被烦心事所困扰,看事情不要太悲观了,要以一个乐观的心态对待。
什么是抑郁请问如何摆脱抑郁
抑郁可以是一种情绪,也可以是一种心情,还可以是一种状态,还可以是一种神经症。
不同的状况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所以首先是要进行区分是属于哪一种情况 ,抑郁的情绪和心情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抑郁的状态也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而抑郁症不一定是所有的人都会有的。
如果是自我调节的话,会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调节。可以去运动,跑步散步,可以顺便跟好朋友们一起玩儿,可以去郊游,可以去唱k,可以去跳舞,可以去钓鱼,还有读书等等。
也可以寻求外界的帮助,比如找朋友倾诉,或者是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或者是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如果是抑郁症的话呢,看是不是需要服药?@头条号 @心理咨询师贾国梁
一个人到什么程度才会抑郁
关于抑郁,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我有话要说。
现如今动不动人们就说自己抑郁了,可是抑郁症真的那么容易得吗?
答案是否定的。大多数时候人们只不过是想表达自己郁闷的心情,而真正抑郁的表现与他们所说的相去甚远,说明大众对于抑郁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
一、到底什么情况属于抑郁症?
简单来说,抑郁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自觉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对自我才智能力估计过低,对周围困难估计过高。
而评估抑郁症要根据具体个体的表现、持续时间、对社交功能的影响等综合评估,并不是一句:“我抑郁了”就能决定的。
二、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和它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仍未明确,并且抑郁症也没有显著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简单来看就是心理上、生理上和社会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因为抑郁症当前病因无法明确,相关的假说及研究非常多,公认常见的病因假设包括:
(1)遗传因素:根据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们总是能够观察到抑郁症患者的近亲罹患抑郁症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比例就越高,所以遗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2)生化因素:儿茶酚胺假说: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
(3)心理-社会因素:这是我们普遍意义上大家理解患抑郁症的主要因素。比如身边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失恋、破产、挂科、残疾、亲人离世等),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被家暴、被校园暴力、被他人嘲笑肢体不全、被人厌恶嫌弃等),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三、如何确定自己真的抑郁了?
1、心情低落,闷闷不乐,对以往的所有爱好都失去兴趣
2、精力减退,经常感觉疲倦
3、思维变迟钝,思考能力下降,或者无法集中注意力,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
4、出现睡眠障碍,开始失眠或开始嗜睡
5、出现进食障碍,开始厌食或者暴食,体重明显变化
6、自我评价过低,自卑情绪严重,同时伴有强烈的自责感和内疚感
7、产生强烈的空虚感,认为生命没有意义
8、反复出现轻生的念头,或者有自残、自杀 的行为
可以自行对比以上情况,如果以上内容占有4条以上,并且持续超过两周以上,就需要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大夫进行相关检查,提早预防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相对的,我们平时如果有不开心、不愉快又无法自行调解的压力和问题,千万不要一个人闷着,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会有的,但只有找信任的人一吐衷肠、集思广益,才有更多解决对策,防止自己钻牛角尖,压力越来越大,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四、如何正确的与抑郁症做斗争?
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参考途径:
(一)外在方面
1、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轻度、中度抑郁)
心理疏导对于轻中程度的抑郁症来说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打开心结,及时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适当增加爱药物干预(中度、重度抑郁)
一旦抑郁症程度相对加深,就有必要通过精神专科医生的诊断来确认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因为这个时候的激素分泌水平等因素开始波动比较大,如果没有药物的控制,单凭心理疏导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3、身边亲友们适当的陪伴
陪伴可以增加人们的安全感、舒适感,但陪伴时也要将就策略、方法:
(1)重视陪伴质量而不是陪伴时长
(2)要用看待平常人的心态对待(换位思考)
(3)找出对方真正与众不同的地方,发自内心的让对方有被别人需要的感觉
这三点看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到需要足够用心,所以不要觉得用心陪伴一个人很简单,其实里面的学问非常大。
(二)内在方面
外在方面主要是外部环境及个人的参与来帮助患者,但更多的地方也需要患者自身主动的努力来战胜抑郁,这就需要患者自身做到以下几点:
1、直面问题,及早宣泄情绪
很多时候人们遇到问题总是喜欢逃避,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会加深问题的影响,所以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面对问题,比如找人倾诉、去KTV唱歌、写写情感日记、到空旷的地方大喊等等,都可以带来不错的宣泄效果。如果去做体育活动会更好,
因为运动会产生多巴胺,多巴胺可以传递兴奋及开心的感受,从而提高人的心境状态,达到解压的目的。
2、主动认识抑郁,总结发病具体原因,从根源解决问题,降低反复发作的风险
比如通过今天点赞、收藏、关注我这篇文章,你会对抑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应对抑郁带来的各种烦恼。
3、培养多种爱好,增加社交机会
比如主动参加公益活动、以及各类文体活动、旅游、养宠物等等,都可以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积极美好的事情上来,帮助我们走出问题心理。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西红柿奶爸,任何有关心理学、育儿方面的问题和困惑随时可以在评论区、私信联系我,我会及时帮大家解惑!
更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我会长期更新关于心理、育儿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的面对生活,塑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
内心始终高兴不起来,几年了,都处于抑郁状态,该怎么好起来
抑郁,就是不快乐,每天都有烦事,说白了只能等时机,只要有好事,快乐几天,就会觉得活着还行,但是有许多人往往没挺过去,比如我,没次总想一了百了,其实看看那些吃水都困难的国家,他们为何还那么快乐,他们为何还不孤独
想的太多,就会抑郁吗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核心观点如下:想得太多,并不必然导致抑郁症,但可能会加重抑郁症。可以拿糖尿病与吃糖的关系打比方:吃多了糖,不一定会得糖尿病,但可能会加重糖尿病。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为什么说“想得太多”不一定导致抑郁症?
抑郁症的病因,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比如遗传、神经生化和神经内分泌;心理因素比如易患性格和抑郁气质;社会环境因素比如重大压力和应激性事件。并无任何证据表明,“想得太多”会导致抑郁症,或者学历高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
二、为什么“想得太多”会加重抑郁症?
有的抑郁症患者经常会陷入无谓的幻想中,他们对一件常人看来很小的事,每天都要想上几十或上百遍,却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心理学上称之为“思维反刍”。事实上,有些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还有些问题光靠想是解决不了的,唯有采取行动才行。可他们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老是空想个不停,结果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挫败感,加重了抑郁情绪。“思维反刍”的背后是因为他们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比如绝对化要求:我必须把这件事做得尽量完美,我必须让自己的身体完全健康,我当时怎么就让那件事发生了呢?比如过度概括化:我长得不好,所以他们肯定不喜欢我;比如消极预测未来:我身体不好,这辈子肯定是没希望了。如果想多了这些问题,患者的抑郁症状确实会加重。
三、抑郁症患者应该如何“想”?
抑郁症患者习惯用消极思维看问题,对过去发生的消极事件印象极其深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对解决现实问题普遍抱有悲观态度,缺乏高效的行动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既想不明白,也做不好。如何应对呢?我提四点建议:一是学会认知觉察。不要光是想个不停,可以用笔把想法记录下来,把所有想到的要点罗列清楚。下次再想时,就直接拿出来看,可以省点脑力。二是学会认知评估。对写出来的想法,进行自我评估:我想的这个问题是客观事实吗?有没有别的解释?别人会怎么评价这件事?三是学会积极行动。对有可能解决的问题,我该如何行动呢?对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我该如何接受呢?四是学会转移注意。可以试着做一些感兴趣的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让积极情绪替代消极情绪。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