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故事(明清故宫有哪些历史故事)_光绪_故宫_太和殿

本文目录

  • 明清故宫有哪些历史故事
  • 历史上有哪些因小失大的故事
  • 请简单介绍一下清朝的历史有哪些
  •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功高盖主的故事
  • 晚清名臣曾国藩与左宗棠哪位对后世影响最大,谁的历史功绩最高
  • 大清故宫历史故事,珍妃比任何一位妃子名气都大,为什么

明清故宫有哪些历史故事

故宫的十个传说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景区,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每天参观故宫的人很多,但耐心了解故宫细节故事的的人不多,故宫究竟有哪些正史中的轶事呢?

一、段虹桥上的捂裆狮

这个狮子实在比较出名!因为它造型奇特,竟然抓着头挠着腮,呲牙咧嘴显得表情痛苦,而最突出的是它有一只手还抓着自己的裆部。

是不是感到很怪异呢?这完全和故宫的整体风格不搭,“嘻哈“的作风还有点不合礼法。这只小狮子站立在一座名为“段虹桥“的石桥上,桥位置处于故宫太和门外、武英殿东,单卷石桥,桥身横跨于内金水河之上。关于这座桥的来历,据推测基本是建于明之前,为元代皇宫正前门的一座石桥。“段虹“二字与这座桥十分般配,这座桥就像断掉的彩虹一般。

传说,当年道光帝想培养长子奕纬为接班人,但奕纬不学无术,不听教导,有一次竟然当面顶撞师傅。道光闻后,叫来奕纬,愤怒之下一脚就踢中其裆部,没过几天,奕纬就一命呜呼了。后来道光后悔至极。所以每次在路过断虹桥时,看到这只狮子便会想起自己的儿子,想到伤心欲泣,遂命太监用红布把狮子盖上。

二、九龙壁上的木头龙腹

九龙壁位于皇极殿前,是一个几乎每个来故宫的游人必到的地方。九龙壁是由复杂的玻璃工艺烧制而成,每一条龙都是由许多块玻璃构件拼装成的。而在九龙壁从东数第三条白龙的身上,却有一块构件不是玻璃烧成,而是木头雕刻而成的,你能看出来了吗?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当时工匠想偷工减料?当然不是!要知道木头雕刻的成本要比玻璃烧制高得多。

事实是这样的,在当年建造九龙壁的时候,因为烧制工艺实在太复杂,有一块构件被烧坏了。可上头定的工期将近,再去重新烧制已经来不及了,这可怎么办呢?

众多工匠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突然一个工匠突发奇想,要是用木头雕刻好后,再涂上白漆不就可以假乱真了?

于是工匠们找了一位木工老师傅,用上好的楠木,连夜雕刻了这块木头龙腹,并刷好白漆拼在了白龙身上。你还别说,安好后还真看不出来,而这块木头龙腹也使众多工匠们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

虽然木头龙腹在当时骗过了验收的官员,可却骗不过时间的流逝,经过几百年,木头上的白漆早已掉光,也让大家看到了这块不同寻常的龙腹。

在古代,为了给皇帝做工程,工匠们时常要会发挥他们各种逆天的智慧,当然,想不发挥也行,不过要时常冒着被咔擦的危险哦!

三、太和殿广场上的仪仗墩

在太和殿的北面,是巨大的太和殿前广场,面积足有三万平方米。而在广场地面,左右各有一行小方砖,整齐的排列在地上,呈“八“字形一直延伸到太和门。大家有没有很好奇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这种白色小方砖叫做“仪仗墩“。在古代,皇帝出宫或举行大朝的时候,那可不能是一个人溜溜达达、偷偷摸摸就出来了,而为显示皇威,必须得有一套叫做“法驾卤簿“的仪仗队伍。

队伍中有人举着旌旗、令牌、礼器等物,威风凛凛;也有的人抱着皇帝要用的椅子、尿盆什么的,也是气宇轩昂。(毕竟皇帝也是人,总得吃喝拉撒睡嘛)而这些人就站在这些小方块上,一个方块站一个人,就类似咱们小时候老师用白粉笔画的一个个小白点。

四、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

隆宗门是保和殿西面的一道门,是前三殿和后三宫通往慈宁宫的重要通道。

然而就在这么重要的一个门上,却插着一支1813年的箭头!

何人如此大胆?敢在这里射箭?

原来,在1813年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经过了康乾盛世之后,大清朝像是一个用力过猛的长跑运动员,虽然还在奋力向前奔跑,但已是强弩之末。

在嘉庆十八年,也就是1813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天理教起义。按理说起义嘛,在各朝各代都不新鲜,也就是个一般事件。但这支起义军却相当生猛,很不一般,竟然长驱直入打到了紫禁城的隆宗门附近。

隆宗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过了这道门就是三大殿和后三宫,就能直接打到嘉庆皇帝的的炕头了,天理教叛军眼看胜利在望,战斗积极。而清朝也知道隆宗门的重要性,也集结大批军队准备守城。双方都摆开了玩命的架势,打了一架后,由清军取得了胜利。

事后清军清理战场时发现,有一支箭射在了隆宗门牌匾上,嘉庆皇帝却并没有让人去除,而是将它保留了下来,以示警戒,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天下还有各种牛人都想抢他这个位置。

五、太和殿前水缸上的刀痕

故宫中几乎每个大殿的前面都有几口巨大的水缸,我们都知道这是为了救火而准备的。

这些大水缸名叫“太平缸“,有铁的、铜的,还有铜质鎏金的,每口缸都有一千多公斤重。

太和殿前面的四口大缸,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缸上面有一道道被刀刮过的痕迹。这是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留下的铁证!

那时候,一群侵略者围在水缸周围,拿出刀“咔呲咔呲“的刮金子,转眼一口金色大缸变成了黑色。紧接着一群人又扑向了另一口大缸……

六、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

在故宫里每一个宫殿的前后两面,都有石制的台阶,在台阶的正中是一个斜制的长条石,上面雕刻着龙、凤、海水江崖等各种图案,这个东西叫做“灵墀“。

故宫里有一个最大的灵墀,非常值得一看!这块灵墀在保和殿的后面,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据说开采于房山,重达三百多吨,被称为“云龙石雕“。

在没有起重机的当时,这个三百多吨重的大家伙是怎么运来的呢?

原来,这个大家伙在运送的时候足足出动了一万多名工人,而且特意选在了最寒冷的三九天。他们用的方法是——在房山到北京的路上,每隔一里工人们便凿开一口水井,在地面洒水成冰,利用冰的来减少摩擦力,再将巨石一点一点拉到北京。

现在来看,清朝工人的智慧已经逆天!

七、乾清门前面的耷耳狮

故宫里的狮子都是威风凛凛的,个个竖着耳朵虎视前方。但凡事总有例外,在乾清门前面就有两只“例外“的狮子!

这两只鎏金狮子乍看没什么区别,仔细看却发现,它们的耳朵是像哈巴狗一样耷拉着的…作为一只狮子,却摆这么个乖乖卖萌的造型,这样真的好吗?

其实呀,之所以这么设计,是有历史来由的。乾清门作为通向后三宫的门户,摆放两只耷拉耳朵的狮子正是想告诉后宫嫔妃们:不该听的别瞎打听,不该管的别瞎问。

有些事知道了也当没听到,这就是后宫中的生存之道。

八、太和门前的石盒与石亭

我们进入故宫后,一般都会迫不及待的穿过太和门,去看巍峨的三大殿和后宫诸殿,却忽略了太和门前的两个东西。

在太和门前面,一对石狮子旁,摆着一个石盒和一个石亭,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

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

据说,左边这个石盒是真的可以打开的,当然,如果你邀请十几个人一齐使劲,同时也没有保安来把你们赶出去的情况下。

史料记载,石盒里装的是五谷,红线和金银元宝等物,代表钱粮布匹,也就是一些镇物。

而右边这个石亭叫做“诏书亭“,皇帝颁发诏书时要先将诏书放在这个亭子里。

九、雨花阁殿顶的鎏金铜龙

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他们往往一生都与龙为伴。故宫中最多的便是关于龙的雕刻。有故宫专家做过一项尚不算完全的统计,故宫最主要的建筑太和殿,内外的龙纹、龙雕就有13844条之多。

故宫号称有宫殿8600多间,仅以每殿有6条龙计算,就有龙5万条,事实上的数目当然远不止此。

而在这片龙的时空里,雨花阁殿顶的鎏金铜龙尤为奇特,它身长3米,匍匐着身姿作势欲下,似乎只是暂停在檐角,所以被称为“跑龙“。

十、太和殿里的神龟仙鹤

走进故宫,走上太和殿,每个人都会首先去看看皇帝做的那尊宝座,其实,那没什么可看的,离得大老远,你也只能在门外瞅瞅。

其实太和殿这儿最值得看的就是殿门口矗立的一对铜龟、铜鹤。相信很多人都把他们忽略了,但它们却是太和殿这里最能体现皇帝们梦想的东西。

首先来说说铜仙鹤,古人们对于鹤有一种特殊的崇拜,仙鹤代表一种“成仙“的愿望,在咱们所知道的很多道教和佛教典籍里,谁成仙人了一般都是驾着一只鹤飞上天,驾鹤西去。

太和殿前,皇帝们安一座仙鹤,寓意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得道成仙,能永世统治帝国!

在仙鹤的后面,还有一只龙头龟,记好喽,这可是龙头的龟!可不是普通的乌龟。龟嘛!就是长寿的象征。

铜龟和铜鹤,强强联合,象征江山永固,万寿无疆。而且,这对龟和鹤身体里是空的!为什么做成空的呢?难道是铜不够了,工艺做不出来,只能搞个空心的?

完全错误,之所以做成空的,就一个原因,里面要焚香。

咱们知道太和殿是举行诸如皇帝登基大典、册立皇后、颁布诏书等这类重大典礼时才用的,当举行这种所谓的大朝礼时,文武百官跪候在太和殿前,而太和殿本来就很高,这时如果铜龟和铜鹤身体里焚香,香气弥漫出来,把整个大殿都笼罩在香气之中,大家想想,是不是非常像天上的天宫笼罩在仙气之中呢!

故宫,即使在微不足道的小地方都可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一段被后人忽视甚至遗忘的小历史,这才是故宫真正的魅力!

历史上有哪些因小失大的故事

说到因小失大,这里点名曹操。

曹操
南征屯军淯水,张绣投降于南阳郡的宛县。本来挺好的一件事,可是偏不巧,曹操看上了张济的老婆,张济是张绣的叔叔。曹操把张绣的婶婶给睡了,张绣心里是很不高兴的。

太祖纳济妻,绣恨之。

曹操知道了张绣心里不高兴,就密谋要杀了张绣,可是保密工作没做好,被张绣知道了。张绣知道后,反攻曹操,曹操大败不说,还搭上了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典韦。

曹昂是个很有孝心的人,他把自己的马给了曹操,曹操得以脱身,他却身死。典韦力战而死,嗔目大骂,曹安民也死于战乱。曹操此战不仅折兵,还赔了夫人。曹昂的生母是丁夫人,丁夫人知道曹昂死了后也和曹操闹掰了。

当时曹丕只有十岁,自己骑马才跑出来,由此可见宛城之战曹操军队败的很惨。总结一下,曹操因为睡了一个女人,兵败不说,儿子死了,老婆跑了,侄子也没了,典韦也死了,新投靠于他的张绣也背叛了,可谓因小失大。

其实仔细想想,曹操现在被戏称为人妻曹,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他睡了张济的老婆,也睡了何晏他妈,就连关羽看中的秦宜禄老婆也让曹操睡了。。

请简单介绍一下清朝的历史有哪些

皇太极于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病逝。经过五天的激烈争斗,睿亲王多尔衮提议立皇九子福临继位,自己与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礼亲王代善等王公赞同,六龄幼童福临便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笃恭殿宝座,成为大清国新皇上,以明年为顺治元年。

顺治七年十二月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病故。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清帝福临去世,遗诏以十四罪自责,并命立年方六周岁余,号称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继位为帝,令“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保翊幼主,佐理朝政”。一般称他们为辅政大臣或辅臣,从此清朝进入了四大臣辅政的时期。

康熙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既为皇上效劳,遵循帝旨,处理各事,又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起了一些限制作用。于康熙末年,派诸皇子管理八旗事物。这样就将旗主的权力接管了过来,直接控制了八旗。而随着八旗王公旗主势力的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也日益趋于衰落

胤禛宣布圣祖遗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统一中国后的第四代皇帝,因在位年号乾隆,人们习称为“乾隆皇帝”。他在位六十年,清朝也由盛转衰。因此,他是一位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发挥过重要作用和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人物

嘉庆帝,名颙琰,为乾隆帝弘历第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月,三十八年被密储为太子,五十四年封嘉亲王,六十年九月正式册立为皇太子,并内禅帝位,以翌年为嘉庆元年。

道光帝,名旻宁,为嘉庆帝颙琰第二子。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嘉庆帝病逝于避暑山庄,旻宁即帝位,以翌年为道光元年。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功高盖主的故事

功高盖主也好,功高震主也罢,历史上此类事情太多。全都牵涉到声望、地位、话语权、决策权等等实际问题。我个人认为,郭子仪算是功高震主的典型人物。

安史之乱,京都沦陷,唐明皇欲避难成都,至马嵬坡,军事哗变(公元756年6月14),杨妃被缢死,杨国忠父子被乱兵砍死。太子李亨至宁夏灵武,以郭子仪朔方军为基,抗击安史叛军。

七月中旬,在郭子仪、李光弼等大臣的提议下,太子李亨登基,号称唐肃宗,加封唐明皇为太上皇。

其后,因抗击安史叛军屡立战功,收复长安,再造江山社稷,郭子仪成为唐朝中兴的第一名将,其后被封为汾阳王。其儿子郭暧也尚了公主。根据历史改编的剧本《打金枝》,虽然主题思想是通过生活琐事来歌颂赞美君臣之间的互谅互让,但也难免透出几分功高震主的信息。

郭暧是郭子仪的第六子,尚的是唐代宗李豫的四女儿——升平公主。

唐代宗李豫(公元727-779)称帝前为广平王,与郭子仪(公元697-781)一起抗击叛军,收复长安。

郭子仪花甲寿寿时,子孙满堂,竞相拜寿,唯有升平公主不到。驸马郭暧生气,责怪公主,两人争吵,其后摩擦升级,郭暧打了公主——这就是著名的《打金枝》。

打金枝之后,郭子仪将儿子郭暧捆绑,亲自谢罪。代宗李豫反而劝慰,“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儿女琐屑事,何必问”?郭子仪乃安,父子再拜谢恩而退。

剧本很好,君臣团结,互谅互让,顾全大局,成全君臣之义。

不过事实上,郭子仪当时功劳太大,引起了忌讳。最典型的就是759年的邺城大战,唐军13万将叛军包围在安阳,后来兵力增加到20万,本可一举消灭叛军。但唐肃宗担心,如果郭子仪再立大功,就没法封赏。于是军中不设主帅,由宦官鱼朝恩做观军容使,统一调度。这样,将叛军消灭,功劳首先记在鱼朝恩身上,郭子仪的封赏就不用担心了。

然而,由于不设主帅,缺乏统一指挥,军心涣散。加上宦官监军,士气萎靡。结果,久拖不决,最后在一个大风天,叛军外援赶到,里应外合,反而打得唐军惨败,致令叛军再度猖獗。

诗圣杜甫也因此而离乡背井,漂泊西南,在成都写了《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刘备与诸葛亮君臣遇合、竭忠报效的历史典故,委婉劝说一时迷糊的唐肃宗:要相信大臣,合力平叛。

同时,唐代宗李豫也有曾用宦官监军,对于平叛相当不利。《打金枝》的历史故事剧编写,大概也有同样的用意——期待君臣携手同心,彻底平定叛乱。

个人愚见,是否如此,敬请博友分享讨论。

晚清名臣曾国藩与左宗棠哪位对后世影响最大,谁的历史功绩最高

曾国藩与左宗棠,均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若论其对后世的影响,应该是曾国藩,若论历史功绩,则首推左宗棠,为何?容我细细道来:首先我们从二者相互评论上看,左宗棠挽曾国藩云: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曾国藩也曾上书:“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其次从二者在世是的官职和死后的谥号上看,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后,死后谥号“文正”;左宗棠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二等恪靖侯,死后追赠太傅,入祀昭忠祠、贤良祠。第三从二人的成就看:曾国藩主要成就在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开展洋务;左宗棠则戎幕坐啸、东平闽浙、西靖陕甘、进军新疆、督师抗法,促成台湾建省,兴办洋学堂,特别是进军新疆,加强了新疆与内地交流,巩固了西北边防,捍卫卫了祖国领土主权完整,实所谓“自唐代以来,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第四,从二人对后世影响来看:曾国藩的军事政治思想影响了几代人,不论当时的湘、淮军将领,黄兴、蔡锷、张之洞、袁世凯也深受影响,蒋介石说:“认清历史,效法曾胡”,其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在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有深刻体现,毛泽东主席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总之,曾左二人应是“国藩以严谨胜,宗棠以豪迈胜”。

大清故宫历史故事,珍妃比任何一位妃子名气都大,为什么

(珍妃像)

不单单只是因为现在还保留着的珍妃井,珍妃在清朝历史上,也是一位十分别样的女子,和其他后妃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就来详细的说一说。

1、珍妃是第一个接受西方思想的妃嫔,长相秀美,性格活泼,有个性,有自己的思想,可以说是一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具有现代人思想的女子。性格的行程,主要是受其生长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珍妃与姐姐瑾妃从小跟拨付左长善在广州生活,广州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与西方西本主义世界接触得多,思想比内地自然开放很多。而且她的伯父虽然是个武官,却喜欢结交文人墨客,还聘请文廷式作为两个侄女的老师。另外,他的两位长兄志锐、志钧也都是思想比较开明的人物,她的母亲也很开通,整个家庭对她的熏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颜值上,珍妃五官清秀俊美,皮肤白皙无瑕,不折不扣的美人。相比起,比光绪大4岁的表姐叶赫那拉氏静芬而言,珍妃在颜值上更胜一筹。

2、对光绪影响很深,解放了慈禧高压下的光绪。光绪皇帝一生都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高压之下,非常压抑,少年时期,太后贪恋权力,迟迟不肯归政,终于等到大婚,可以亲政了,没想到,慈禧又安排了自己的亲侄女做皇后,显而易见,慈禧并没有真正放权给光绪,光绪处处受到限制,能不压抑吗?而这时珍妃出现了,能够与光绪吟诗对唱、练字画画、对弈消遣,爱情的美好总能让光绪体会到人生还是有希望的,这样的女子,光绪不宠爱她,难道会去宠爱一个太后安插在他身边的间谍皇后?谁不想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权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一个自由的人?

3、支持光绪戊戌变法。光绪亲政后,在对待甲午战争,是战还是和的问题上,光绪与慈禧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朝中形成主战派帝党和主和派后党两股势力,以珍妃的性格,当然是支持光绪,不过,还是因为各种原因,以清朝战败告终。光绪帝其实是一个挺有抱负的君主,他从小苦读书,希望像康熙帝那样做一位圣主。战败后,光绪帝决定维新变法,珍妃和她的哥哥志锐、老师文廷式都是光绪的支持者,不过仅仅103天,就失败而终。光绪帝被慈禧囚禁在中南海瀛台,而珍妃被拘禁在紫禁城的东北三所。并下了两块禁牌,一块给珍妃,让她谨言慎行,穿着朴素,远离稀奇新巧的物件;一块给隆裕皇后,让她对珍妃严加看管。

4、珍妃被慈禧派人投井而死。珍妃虽然因支持光绪变法和卖官鬻爵而被慈禧讨厌,慈禧降珍妃为贵人,但是即使珍妃有罪也罪不至死,慈禧太后,为何要将珍妃赐死?那时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装扮成汉人农妇,仓惶西逃,临走之前,珍妃对慈禧说了这样的话:太后可以走,但是皇帝不能走。这句话激怒了慈禧,恼怒之下,慈禧让崔玉贵把珍妃投到井里。为何慈禧一定要带走光绪呢,如果慈禧不带走光绪,八国联军就会支持光绪,这样慈禧掌权的日子也就到头了。珍妃被投井而死,在清末明初是家户喻晓的事情。

5、后人制作的影视作品,对珍妃名气的传播有一定的作用。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电影《夜盗珍妃墓》非常经典,虽然最后考古发现,被盗的并不是珍妃的墓而是瑾妃之墓,但丝毫不影响,珍妃这个名字的传播,还有很多讲慈禧与光绪的电视剧,比如《危城争霸》、 《苍穹之昴》、《戏说慈禧》 《日落紫禁城》等,珍妃都有作为主角与配角出场。珍妃是光绪最宠爱的妃子,也是慈禧与光绪权力之争不能忽视的一个人物,注定了她在历史舞台中的出场次数。

光绪和珍妃像(资料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