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是如何进行架构的?绝句该怎么写_平平_平仄_绝句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绝句教案  平平 平仄 绝句

本文目录

  • 绝句是如何进行架构的
  • 绝句该怎么写

绝句是如何进行架构的

古典诗词讲究押韵,或压韵。“韵”有一释义当“和谐的声音”讲,可见“押韵”可以使诗词增加和谐美。押韵是诗句的末尾一个字为“韵脚”,“韵脚”的“韵母”相同就“押韵”了。古典诗词不单讲究押韵,还讲究“平仄”。这如同音乐有音阶的变化一样,产生出完美的节奏来。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包括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仄声是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三声。比现代多了一声有点不好理解,其实由于我国方言很多,很多字用四声无法划分,甚至有时需要五声以上的多声划分。不过由于现代汉语的统一和改革,我们只将韵部分成了四声。这里,我们只简单的理解为“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第三声”和“第四声”为“仄”就可以了。律诗(包括律绝)讲究“对仗”,也叫“对偶”。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上下两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比如,龚自珍《己亥杂诗》“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气寒”对“声满”,“西北”对“东南”,“何人”对“几处”,“剑”对“萧”。就名词来讲,最好上下对的事物同类为好,景物对景物,人事对人事。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一般是平对仄,仄对平,有时根据首句的韵脚情况会有一些变化。这也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使韵律优美的规则。不过由于限定过多,增加了作诗的难度,使很多反映意境最佳词汇无法选择。后来出现了改变平仄的拗救方法,再后来有人还提出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些举措到目前还无一定论。

绝句分五绝和七绝,就是每行五字或七字的四行诗。绝句的格律有两种,一种是“律绝”,一种叫“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讲究起来的,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绝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古绝”是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古体诗的风格又叫古风。近体诗是指律诗,包括律绝,称格律诗。这里的“近体诗”同今天的“现代诗”不是一回事。

五言律绝:

在很多诗韵常识中介绍律绝分两式,仄起式和平起式。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其实很多五绝名篇都不是严格按这个规则作的。只要遵循两个原则就可以了,一是有两句对偶可视为律句,二是押平韵。这样就不用劳神“拗救”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了。其实对偶是一种汉语独有的修辞方式,结构上有严式和宽式之分。严式讲就平仄粘对,宽式可以不粘对,读起来也会有韵律感。

唐五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

这首绝句采用标准仄起式,并且两两句对偶,押平韵,粘对工整。按宋代《平水韵》,“白”字和“一”字为仄声。只是“欲”字在唐代或一些方言里是不是可以读“平声”还无法确定。即使是“仄声”也无大碍。

唐五代-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 仄 平仄,

春来发几枝。平平仄仄平。

愿君多采撷, 平 仄仄,

此物最相思。仄仄仄平平。

这里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不过五绝第五个韵还是必须得论的。这首诗是否界定为律绝还需研究,提出来参考。

北宋-李清照【绝句】

生当作人杰,平平仄平仄,

死亦为鬼雄。仄仄平仄平。

至今思项羽,仄平平(仄)仄仄,

不肯过江东。仄仄仄(平)平平。

这里采用平起式,前两句对偶,押平韵。这里也粘对,只是同常规的不一样。“杰”古韵为仄声。建议今作诗时采用现在的声韵,而不采用古韵,古韵只是用作为研究时用。

五言古绝:

古绝是和律诗对立的,它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古绝用仄韵或不用律句的平仄,不粘、不对。

唐五代-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里也对偶,不过押仄韵,可以不粘对。

清-曹雪芹【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手法与上同。

七言律绝:

七言律绝也分,仄起式和平起式。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同五绝一样,很多名篇都不是严格按这个规则作的。也遵循两个原则就可以了,一是有两句对仗,可视为律句。二是押平韵。当然,能遵循严格的格律更好,有一些异变也可。但是不可以什么都不讲,那不是绝句而是四行诗,甚至顺口溜了。

唐五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平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绝句采用标准平起式,不对偶,但押平韵,粘对工整。只有“千”有些疑问,一样无大碍。

唐五代-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平仄平平仄仄平,

乌衣巷口夕阳斜。平平仄仄平平平。

旧时王谢堂前燕,仄平平仄平平仄,

飞入寻常百姓家。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绝句押平韵,不粘对。但对偶工整也可以视为律绝。

七言古绝:

七言古绝同五言古绝的道理是一样的,用仄韵而不必“粘对”。

古典七言绝句一般压平韵,七言古绝不多用。《唐诗三百首》卷八中的七言绝句就全部押平韵。

唐五代-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仄仄平平平仄平,

江枫渔火对愁眠。平平平仄仄平平。

姑苏城外寒山寺,平平平仄平平仄,

夜半钟声到客船。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非常有名的绝句不对偶,只押平韵。即使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粘对不上。视为古绝。

唐五代-杜甫【黄河】

黄河南岸是吾蜀

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

混一车书弃金玉

这首绝句压仄韵,应该是古绝。

从上面分析来看,作绝句如果想使诗有良好的韵律感就按律绝规定来做,觉得作品的意念用词不好调换也可以按古绝来写。不过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么压平韵,要么压仄韵。就格调而言,压平韵往往适合那些烂漫、情趣和含蓄的诗。压仄韵比较贴切激奋、悲壮和雄豪的诗。其实作诗最重要的是意境,往往字面直白而寓意深远是好诗。对于每一词句的推敲细琢更会增加诗的精美。

绝句该怎么写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普及一下基础知识。

一、绝句及种类

1、定义

绝句是指四句一首,每句一般5或7个字,有韵味的小诗。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2、绝句的种类

绝句分两种:古绝和律绝。

①古绝是指五言四句二韵,不要求平仄的“古绝句”,属古风类。起源于南朝的齐、梁时代。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无作者姓名,题为《古绝句》,为五言四句二韵,无平仄要求。

②律绝是近体诗的一种,流行于唐代。在近体诗的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中除了“对仗”不作要求以外,其余都适用于律绝。律绝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二、绝句的写作

1、古绝的写作

这里出现一个问题,上面定义古绝为五言四句二韵不要求平仄的诗,那么七言四句不要求平仄的叫什么呢?因为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古风)、近体诗词。古体诗有五言、七言等,古绝(五言四句)就属于古体诗的一种,既然古绝不包含七言四句的,我们只能泛泛地叫它古风好了,要是硬要带上“绝”字,暂且叫七言古绝也未尝不可,因为内行人也知道指的是什么诗体。以此为前题,我们把《玉台新咏》里的《古绝句》暂且叫五言古绝。

下面谈古绝的创作方法。前面提到,格律诗的四大要素是“用韵、平仄、对仗、字数”,由于古绝对平仄、对仗都不作要求,就剩下“用韵、字数”了。字数容易理解,用韵上如何理解?由于古绝(属古风)产生时还没有韵谱,那时只考虑念起来顺口又好听即可。而今天,有平水韵和中华新韵韵谱,我们在用韵时尽量符合韵谱,以使创作出的诗更具音乐美。

除了字数、句数和用韵外,还要注意诗词创作共同的要求,那就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及作为艺术性的最重要指标——意境的营构。这里就不再讨论了。

2、律绝的写作

根据格律诗的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对于律绝来说,对仗不作要求,可对可不对,其余要求严格。

①用韵

用韵按《平水韵》或《中华新韵》均可。一般韵押平声,除首句外,韵脚必须为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如,杜甫的五绝《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其平仄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长)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阳)

从句2、句4尾部韵脚看出,均为平声,该五绝押平声韵。经查平水韵表,在【下平】“七阳”里可以查到“阳”和“长”,说明它们处于同一韵,符合要求。

②平仄

五绝平仄的基本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在此基础上,根据近体诗的平仄规定(见下注释一),我们可以推导出五绝的四种格式:

A、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B、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C、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D、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上面提到的《武侯庙》属D种平仄类型——仄起首句不押韵。

七绝的平仄格式见注释二。

③字数

一般而言,绝句分五言和七言。一首五绝是4句,每句5个字,共20个字。一首七绝也是4句,每句7个字,共28个字。不管古绝或律绝都如此。

总之,绝句分古绝和律绝。古绝是古风的一种,写作只要求字数(一般是五言和七言)、押韵顺口,对平仄、对仗没有要求。律绝属格律诗一种,有五绝和七绝,除对仗外,对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要求。另外,诗的一般要求比如凝练、意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等,必须遵守。

正文到此,欢迎批评!

注释一、近体诗的平仄规定

近体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平仄构成规则有三个:

1、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从上述五绝基本句型可以看出,每一句都是以两个字为一小节,即 “2—2—1”三个小节 。其中除每句的最末一个字外,每小节的第二个字为节奏点。所谓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就是说相邻两个小节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不同。就是每句中的第二、四字平仄不同。

⒉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对”就是对立,平对仄,仄对平,就是一联的上下句平仄相互对立。如《武侯庙》中的上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两联相邻,平仄相粘。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联上句的平仄跟上联下句相一致。如《武侯庙》中的中间两行: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句和邻句#为什么不是完全相粘呢?其原因是,*句是第三句,不是韵句,其尾部必须为仄。若

换成“平平仄仄仄”,则成三仄尾了,是格律诗中尽量避免的。若换成“平平仄平仄”,则出现两仄夹一平(夹平,有的叫孤平),也犯忌讳。所以只有“平平平仄仄”一种形式了。

注释2、以下是七绝的平仄格式和五绝的平仄格式的比较,从中看出,只要把五绝的格式前加一个小节(2个字)就会得出七绝的格式。下面五绝和七绝①和①、②和②……相对。

七绝的平仄格式:

④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③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②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①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的平仄格式:

①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②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③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④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全文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