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古代攻城搭梯子,守军是不是可以直接推倒梯子
- 电影《攀登者》阵容这么豪华,会不会超过《战狼2》的票房,为什么
- 电影《攀登者》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内涵
- 100万投了《攀登者》,票房能否创造奇迹
- 夏尔巴人为何会成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最佳向导
- 《攀登者》还未上映为何招来非议
古代攻城搭梯子,守军是不是可以直接推倒梯子
我们在电视剧里面经常看到敌我双方在攻城守城的战斗中,出现了守城的一方拿着木杆子将攻城一方搭设的攻城云梯直接推到。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节存在,所以有时候不禁一想,如果守城的一方能够那么容易的把攻城云梯子给推倒,那为什么最后还会有双方士兵在城楼上厮杀的画面呢?
那么现实中,守城的军队真的可以直接推倒攻城云梯吗?
底端有滑轮,顶端有挂钩,云梯不是普通的木梯子
由于电视剧道具的误导,很多人认为古代的攻城云梯就像我们平常用的木梯子、竹梯子那么简陋、那么没有安全保障。事实上即便是最早的攻城云梯,都会在顶端配上挂钩,保证在攻城的过程中,不被守城的一方用木杆子给推倒(当然因为初代云梯还比较简陋,也会存在挂钩没挂牢固,在这种情况下攻城一方确实可以用木杆将云梯推到)。
现在普遍认为云梯是春秋时期鲁国能工巧匠公输盘(鲁班)所发明,从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所示图案判断,战国时期的攻城云梯普遍由三部分构成:①底部装有车轮,可以移动;②梯身可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于城墙壁上;③梯顶端装有钩状物,用以钩援城缘,并可保护梯首免遭守军的推拒和破坏。值得一提的是初代云梯不仅仅有攻城的作用,还有瞭望查看军情的功能,这点在《淮南子·兵略训》就曾提及:“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
云梯技术的发展,唐宋时期几乎不存在将云梯推倒的可能
古代中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朝历代都是从战争中崛起,又在战争中失落。所以比起任何民族,我们更加擅长于武器的研究。其中攻城云梯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到了唐朝云梯比战国时期有很大改进:梯身(主梯)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在底盘上;在主梯之外,又增设一具活动的上城梯(副梯),其顶端装有一对辘轳,登城时可以沿着城墙壁面上下滑动,谓之飞云梯;云梯的底部则“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
唐代的攻城云梯,不仅在灵活度上有了极大的提升,还利用主副梯增加了攻城的安全性。
到了宋朝云梯结构有了更大的改进,采用了中间以转轴联接的折叠式结构,并在梯底部增添了防护设施。此外上城梯(副梯)也出现了多种形式,有飞梯、竹飞梯、蹑头飞梯等。这些改进使登城接敌运动简便迅速。
当然因为唐宋时期的云梯结构过于复杂,重量过于笨重,对于那些非主力的军队而言,他们攻城掠地靠的还是类似战国时期的那种简单的云梯,就像前文所提及的如果云梯顶端的挂钩没挂牢固,守城的一方还是会用木杆子将梯子给推倒的,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感谢读完文章,本文作者为历史作家煮酒君。喜欢请点个赞?
电影《攀登者》阵容这么豪华,会不会超过《战狼2》的票房,为什么
不会
首先《战狼2》是以一种“黑马”的形式冲出重围的,当年观众对《战狼2》并没有很看重,观众对《战狼2》的态度是很直观不带什么偏见的。《攀登者》观众比较期待,在期待的这个过程中,会有对电影的一些畅想与期待,这就会导致电影播出以后,只要电影和自己畅想有不同,就会认为这部剧并不是那么好看,会容易很有落差感。
第二,就是电影市场的大环境,《战狼2》时这种热血、爱国、奋斗的电视稀少,物以稀为贵吗。《攀登者》这个时候,同类影片多了,市场份额也会被瓜分。
第三,《战狼2》在制作和剧本上都算上乘,这是成功必备因素。《攀登者》宣传的力度很大,阵容也很强大,但是制作怎么样,还要上映以后才知道。
电影《攀登者》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内涵
珠穆朗玛峰与中国攀登者的故事开始于1960年,由于美苏冷战加剧,苏联与中国的关系跌破冰点,原本的联合登山计划被苏方单方面撕毁,中国登山队面对的是极其恶劣的环境以及没有任何先进技术支援的困境,这是国庆档电影《攀登者》真实的历史背景。
在这样的外部条件之下,华三人在经历了二十二个小时的无氧攀登后问鼎珠峰,将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之巅。即使是秉承戏剧化,夸张化原则的电影表现形式,也没有给第一次登峰成功着墨过多,因为第一代登山者的时代品格是是内敛而务实的,他们推崇的是建国初期倡导的为国奉献,默默无闻的主流价值观,所以影片把他们更多的刻画成了一种引导者的角色,并且着力于将时代特点与登山的情节联系起来,将整个人物关系连着时代本身都构造得十分立体,没有刻意歌颂主旋律却无处不在暗示一些正面价值观,足以说明导演在励志片和主旋律片的氛围营造方面下了功夫。
如果说第一次的登峰表现了建国初十几年无私奉献的英雄主义倾向,那么作为影片的故事主体,1975年那场浩荡攀登珠峰运动体现的主旋律就是团结一心战胜彷徨与困难的中华意志,这一段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如若一面镜子,反映独特的时代旋律。刻画最为立体的登山队副总指挥曲松林,从登山刚开始的不惜一切代价要冲上珠穆朗玛峰的激进主义,到年轻队员李国梁牺牲后他畏首畏尾不敢再次攀登的保守,再到最后选择相信徐缨的气象科学资料一举命令冲顶,一段情节三次反转,何尝不是那个年代的先辈们在进步之路上不断探索、碰壁、再探索过程的缩影,牺牲和损失是巨大而惨烈的,所幸主旋律电影没有回避这样的失败镜头,在幕布上给了英雄们一个跨越时光的肯定,这一次插上珠穆朗玛峰的国旗和最终定格在相机里的觇标,是中华民族奏响的国际凯歌。
按照以往寻常主旋律电影的思路,方五洲将国旗插上珠峰的那一刻,《攀登者》的故事应该在国旗的漫卷画面和嘹亮的国歌声中进入尾声,但是导演并没有走寻常道路。他紧承上一个篇章,把镜头移到了四十年后的2018年,在75年登山活动中失去一条腿的队员“杨光”在花甲之年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残疾人,从情节上看,是简简单单圆了一个登山青年的梦想,其实导演另有两层深意。一方面,这样的情节编排使得结尾留给了个人,表彰了这个人物的现实原型,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残疾人,原1975年中国登山队队员夏伯渝先生,突出了个体中国人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与对目标志在必得的定力,歌颂了国家以民为本,重视个体的群众关怀意识,使得观众的归属感与爱国之心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多了一个“现代攀登者”使得整个影片的时间线大幅度加长,从“十五年体制队员的登山路”扩展到“六十年中华儿女的登山梦”,升华了影片的格局,也预示了中华儿女的珠峰意志是源自前辈并将被新一代青年永远传承下去的,从电影的角度点到了中国梦的价值内涵。最后也能因为这一时代延展的部分而引出“中国梯”的镜头,以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登山队为后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攀登者》没有《中国机长》豪华的“颜值”阵容,却比前者多了成倍的历史内涵,实力派演员以及史诗感,豆瓣的评论褒多贬少,很多网友观点显示,这部片子坐上国庆三部曲的交椅还是当之无愧的。前代的攀登者是逐渐远去的传说,珠峰精神薪火相传,积极挑战世界发展的高峰正是我辈攀登者的历史责任。
100万投了《攀登者》,票房能否创造奇迹
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是回答什么是票房奇迹,其实是看这部电影有没有可能达到。
首先要看一下什么样的票房才能称之为奇迹,根据目前的票房记录,估计至少达到40亿应该才能称之为奇迹了。
2019年目前的票房排行榜,前三名都是在40亿以上,所以称之为奇迹最起码要达到这个标的才能算是票房奇迹了。
根据网络资料来看,这本电影目前的成本网络上的资料是6.5亿,估计相信这样的成本是正确的,那么按照常规的运营标准,也就是先达到三倍的票房基本上是可以保本来计算,这部电影要达20亿的票房基本上可以宣传这部电影是很成功的,再有奇迹这一标签,40亿完全可以称之为奇迹,那么接下来就要看这部电影的自带基因。
阵容与题材
来自网络的资料:《攀登者》是由李仁港执导,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龙友情出演的剧情冒险电影 。
影片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 。
从这里来理解则是这部电影由知名导演李仁港来执导,近年来的两部作品成绩都很好,2015年的《天将雄师》票房7.4亿、2016年的《盗墓笔记》票房10亿,所以有大制作把控的底蕴,其他演员不必说,都是属于自带流量的,特别是吴京既是演员又是导演的双重身份,《战狼2》更是创造了中国影史的奇迹,可以说号召力还是强悍的。
再看题材,这是一部冒险类的电影,类似的有2015在中国上映的《绝命海拨》在中国拿下1亿的票房,另外一部把雪山换成了丛林的冒险类电影《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在中国拿下4.9亿的票房。
对于类似冒险题材的电影,大家都可以看到,只要拍得好还是能够达到好成绩的,这次李仁港导演加上吴京一起打造的这部电影,根据这两个自带基因来分析有一定的概率能取得好成绩,同样类似的雪山冒险的还有,但是成绩不理想就不再举例了。
能否创造奇迹
根据前面的分析,这部电影能否创造奇迹看得看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在国庆档期间有没有能够匹配的敌手,目前来看《中国机长》和《我和我的祖国》应该是计算在内的。后续还有几部动画片,其中《雪人奇缘》还有点竞争力。
2018年度国庆期间总票房为19亿,若今天的票房能够双倍于去年的高度为40亿,可以知道基本上是几大主要电影瓜分的,也有可能会产生头部效应也说不定,不过若是说《攀登者》能够创造奇迹估计就难了。
当然这只是个人对电影本身基因及市场的不自量力的分析,欢迎讨论。
夏尔巴人为何会成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最佳向导
随着2020年5月27日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队的成功登顶,珠峰再一次向世人掀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历来能登上珠穆的人,都是国之骄傲天之骄子,而他们背后几乎站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夏尔巴人。
夏尔巴人有姓无氏,同姓不婚,也不与外族通婚,族内主要以藏传佛教为信仰。夏尔巴人的先民居住在西藏东部一个叫哈姆的地方,靠放养牦牛为生,每年都到尼泊尔过冬。长期的固定迁徙也使他们垄断了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与中国西藏之间的货物贩运。
为什么夏尔巴人可以当珠峰的向导?
每年的攀登珠峰旺季,就有牵头的登山队向各个登山团队集资,然后雇佣夏尔巴人先行上山修“路”。夏尔巴人可以在没有任何装备的情况下,架设全长达7000米至8000米的安全绳。他们随身携带路绳爬到高处,将绳子一端用冰锥固定在千年岩冰上,然后拉直绳子,就可以起到后勤运送、导路、辅助攀爬和保障队员安全的作用。
夏尔巴人自幼生活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之上,他们的肺活量大得惊人。同时他们的血压极低,能够保证大脑供血充足。而长期的迁徙生活使得他们身体极为健壮、肌肉伸缩有力。可以说夏尔巴人就是天生的登山者,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登山天赋。
曾有登山队员做出了下面的对比:从珠峰C4(海拔8000米),早上9点背着45公斤重的装备,行走一天,晚上6点抵达C2(海拔6500米)。而同样的路线,作为一个登山者,只能背负8公斤左右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在背负近百斤的重物在做向导,负重登山者5倍。
夏尔巴人们的登山日常就是:第一天上午把氧气瓶从C2海拔6500米运至海拔7300米C3,然后返回C2;当天夜里第二天凌晨,夏尔巴们再陪着登山者从C2抵达C3;夏尔巴们独自攀登的话,只需要3个小时,而陪着登山者一起攀登的话,则需要7个小时。抵达C3后,登山者休息,夏尔巴们再从C3返回C2休息。当天夜里凌晨3点,夏尔巴们需要再从C2赶至C3,在C3和登山者一起攀登10个小时前往C4。
有的人攀登珠峰为的是梦想,有的人攀登珠峰则是为了生计!或许这就是夏尔巴人能成为登山界“神”一般存在的原因!
《攀登者》还未上映为何招来非议
吴京主演《攀登者》遭非议
由吴京主演的《攀登者》影片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攀登者》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是由李仁港执导,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龙友情出演的剧情冒险电影,也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献礼片。
我很诧异,由吴京主演的《攀登者》这部电影还未公开上映,却招来众多负面评论和不公正对待。评论大致从影片带来珠峰环境污染,吴京个人主义,导演拍摄三个角度进行了批判。我就纳闷了,电影还未观看,哪来的众多非议,评判的依据又从何而来?好多评论对影片无端的攻击,真是无稽之谈。我总结了《攀登者》的评论,黑评的真正目的估计有两种:一是对吴京个人的抨击,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一些居心叵测,不怀好意的人见不得别人春风得意,盆满钵满,刻意对他人人身攻击。二是触碰到某些人或团体的利益,一些别有用心的搅局者雇佣水军对《攀登者》进行抹黑,打压这部电影的票房收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攀登者》》能否一如既往延续吴京的传奇,不是看这些网络上的差评,而是看观众的口碑。静下心来,等看完影片之后再盖棺定论也不迟。,期待《攀登者》上映,票房收入再创辉煌,也让这些黑评不攻自破,还《攀登者》一个清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