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皆是空(空是什么样的境界)_佛家_都是_理论

本文目录

  • 空是什么样的境界
  • 佛家讲“一切皆空”是正确的吗

空是什么样的境界

很有缘能回答这个问题。

“空”即是“空”性。而“空性”解释为“闻思空性”,是佛教的术语。得“空性”者则“细微如色”“如空如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遍布虚空法界。

空性即是“佛性”简明为“空”或名为“佛”。一切万物众生的觉悟是成佛之本,“空性”亦是佛的神力和智慧的本源。空性如水,能得入者,一切悉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今天是(阿弥陀佛)的圣诞日,愿六时吉祥,早日离苦得乐。




佛家讲“一切皆空”是正确的吗

佛家讲的“空”是佛法中最核心理论,不理解“空”就无从谈佛法。佛经中经常看到的“色即是空”“诸法皆空”等,这个“空”都是一个意思。

什么是“空”

佛家的“空”不是对应我们通常说的“有”,所以它完全不能解释为我们日常说的“没有”。

佛法讲的“空”是说万物都是缘起之物,缘起即性空!所以佛法的“空”是指“性空”!

那么什么是“性”呢?这个性就是“物自性”。用人话解释就是“不假借任何外物、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且不可改变的本质因素”。佛家认为世上是没有这种东西的,所以万事万物本质上是“空”的,我们看到的是一切都是事物的一种“表相”,这种“相”是由于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当产生这种“相”的原因消失后,这种“相”也会随之消失的。

“空”的理论是佛家认识世界的根本大法,是一切佛法的理论核心。佛家“空”的理论究竟是科学还是哲学亦或是宗教,我认为兼而有之。因为在科学上我们目前还无法证伪“空”的理论;“空”又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符合哲学的概念;还有遍布世界各地的寺院说明了它客观存在宗教的一面。

所以我认为佛家的“一切皆空”是一种很高级的理论!

“空”的应用

如果你理解了佛家“空”的意思,那么你大概已明白这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

“空”是破“执”的最好方法!

比如,人性都有贪嗔痴的一面,当一个人沉迷于一人一物的时候,这种迷恋我们通常认为是“执着”。通常“执着”我们认为是专一,属于一种优良品质。但是当一个人过分“执着”的时候,他就容易钻牛角尖走入死胡同而不能自拔。

“空”的理论能让你看透你所执着的事物的本质,“事业、爱情、人生、世界”凡人所见所思都是缘起之物,这个世上没有永恒,一切“永恒”都是我们心中的一份“执念”。

所以,我心即世界,念转世界变!

所以人生决不可以过分执着,执迷则不悟,以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让我们错过外面更美好的世界。这是“空”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当然,佛家“空”的理论博大精深,我的理解非常有限,它的应用自然是非常广泛的。但即使是皮毛也让我人生受益匪浅!最少让我的情绪多了一条通道!

“空”不是虚无,“空”是“道”,得“空”之道在于“悟”!

【插图源自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