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你身边有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复兴)_传统文化_旗袍_文化

本文目录

  • 你身边有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复兴
  • 人民政协网,德云社张云雷在“非遗在我身边”活动中获得“最佳传播奖”,你怎么看
  • 为什么一些人说旗袍是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
  • 能不能说一说,你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象
  • 你最喜欢传统文化中的什么

你身边有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复兴

传统文化里面一般有两套东西,一套是要复兴和发展下去的,一套是应该消亡和重建的。

有很多人认为传统是糟粕,那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传统是怎么形成的,其实这世界上的传统是不可能因为曾经有一个老头儿一天早上醒过来的时候一拍脑袋说:我们应该这么这么这么做。然后一堆人就开始去这么做了。这世界之所以有传统,就是因为死亡、疾病和战争造成了这样的生态环境。人类为了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去发展起来的一些思想以及一些按部就班的东西。

我认为传统文化里面有一部分是对人类社会思考形成的,而另一部分根据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形成的。对人类社会思考形成的,那是精华部分,是值得保留和提倡的。根据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形成的,则需要随时更新和淘汰。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重力学揭示了世界的很多现象,天地万物都有跟重力相关的现象。我们在地球上做铁球和羽毛落地的试验,铁球会比羽毛先落地;但是同样的实验去月球做,铁球就会和羽毛同时落地。为什么呢?因为重力规律是不变的,但由于月球和地球的环境不同,重力造成的现象就不同了。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道是不变的,世界的千变万化就是因为不变的道。

那么传统文化里怎么区分需要复兴和需要消亡的东西呢?比如儒家,只要一说,不少人就会大叫是糟粕?其实不是这样的,儒家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儒家的哲学思想,而另一部分是儒教;儒家的哲学思想其实是光辉和划时代的,但儒教却是要打破重建的。如果去看《大学》、《中庸》这些东西,里面的很多思想在任何时代都适用,不会因为社会经济结构变了就变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思想是求道的一部分,它们是依附着道用哲学体系发展出来的。但因为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统治阶层也为小农经济发展了一套儒教,让大家可以膜拜祈祷,并且制定了一些法则,比如“三从四德五纲六常”,这些东西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改变,则必须改变。但重要的是,大家必须认识道这些东西的废除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糟粕,而是因为时代变了,好东西变质了。这些东西是曾经有过它的正面社会意义的,并不是一出来就是糟粕。中国从茹毛饮血的狩猎时代进入小农时代,这些东西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世界之所以有宗教这种东西,因为95%的人是不会去思考为什么的,多数人只是想知道怎么去做。别说没受过教育的人,这样的人在当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里都不少,总有很多人不想理解背后的道,只想知道小球和羽毛是不是同时落地,这样人从地球送去月球都很难改变他们的思考方式。其实如果每个人都勤于思考,那宗教就不需要存在了,因为如果你有智慧了,你自然就不会去做危害别人最后危害自己的事,但是很多人说不通什么道理,所以很多宗教就变得暴力,你做好事就上天堂,做坏事就下地狱。这就跟程序员一样,很多人只知道要写这样的程序、做这些测试、过这些流程,被公司和制度逼着这么去做,其实你知道其中的道理的话,很多事并不是这么单纯的,而是会变的。但大多数人不理解,反正这样就上天堂(发奖金),那样就下地狱(炒鱿鱼)。但这其实也是自然的,毕竟世界不需要这么多思想家。

我想说的是:不管寻找什么样的传统需要保留。寻找其背后存在的意义远大于其形式,世界是在改变的,但道是不变的,世界之所以在改变就是因为道的不变性。我们中华民族若不是有这么久的历史和传统,早就亡国很久了,真正让我们在东亚这个地方站稳的,正是我们的传统,有机会一定要继续发展下去,人不可以脱离道而生存,传统将有利于生存。

人民政协网,德云社张云雷在“非遗在我身边”活动中获得“最佳传播奖”,你怎么看

评论不要太酸,人不是都坏也不都好,奖罚分明,才能改掉坏的留下好的。

人家这个奖实打实用数据说话,传播第一有问题吗?你行你来啊?大师都在没错啊,又没给他颁最佳艺术奖。你急什么?

最好笑的是曲艺界一句话都没说,一帮曲艺都没听过的在嚷嚷完了曲艺要毁了,这局有你嘛?

所有艺术所有音乐都要以人为载体,没有人,全是死的!没有角儿都要死的!

那我来说说,为什么这个奖实至名归 为什么政协网要来捞人。

因为文化,这柄软刀在现在的国际环境下越来越重要,因为文化前沿的高低你不去占领,就让欧美日韩文化占领!

什么叫文化,真的单单是一首曲一曲词吗?那是一整条文化链,从举止行为崇尚的道德品质穿衣着装,这是一套的。

你们知不知道,张云雷从流量界把粉丝拉进曲艺之后,我现场看到多少穿汉服的姑娘,因为他说传统服饰最美,他的粉丝因为他去现场听京剧,并且传播到自己身边的好朋友,前段时间粉丝曲艺大赛,有不妈妈的几岁小孩都能唱评剧唱京剧,这叫传播!

而且我告诉你们,这帮粉丝就算不喜欢他了,也很难再去追日韩明星,因为文化不一样了,一旦接受了中国传统曲艺,浸染在其中几年,很难再去改变自己的审美,年纪越大越难改。这叫文化的培养!这叫文化的战争,拉人、拉年轻人才是关键。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喜欢说唱的话,我就会自动的去了解说唱文化,我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就是说唱风,我会见面和你打招呼说:hey bro,我会比手势,我穿着大金链子胯裆裤扎着脏辫。但如果我喜欢张云雷,我会跟您说:大爷您早,我会穿着旗袍披着长发,找个老师傅问问扇子有什么讲究,扇骨怎么才算做的好,扇坠原来是挂在大骨上而不是扇钉上,用什么竹子最好,扇面我喜欢写什么字。

你看,这不仅仅是一首曲。

张云雷不是他一个人,他身后站着整个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他的姑娘不止喜欢他,喜欢的是带有传统符号的他,他的深度是中国文化赋予他的。他只是一个切口,他不是因,他是引。

中国目前的局势下,审美回归是必然的,爱国情怀高涨是必然的,张云雷只是踩在这个必然之上的偶然,但这个偶然的切口很不容易,万事开头难,要把文化前沿被说唱被唱跳侵占好长时间的年轻孩子们拉回来,不容易,所以为什么人家要下场捞人,艺术家们是火药,但没有引线,炮仗怎么点?

传播,是学问,但如果无心插柳了,我们就呵护他。值得欣慰的是,张云雷并不是个拿曲艺当噱头的,他的采访你可以看出来,对于曲艺他很严肃很传统甚至很古板,有这样敬畏的精神,大家不需要担心他是否唱的专业是否合格,只要他当好这跟引线,坚持到引燃火药,到时候,传统文化再次流行,不是不可能的。

用时尚界的话来说,流行审美是个圈,几十年还能回去的!




为什么一些人说旗袍是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

从来都没听说过。

不知道题主是从哪里听说的。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也有人认为是满清旗人女子的服饰发展而来,在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虽然旗袍很受当时的女性欢迎,但要说是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就言过其实了。

因为旗袍的文化实在太短,所以说真要说旗袍旗袍是否代表了中国文化,还真不一定。我想或者说它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还行。虽然经常看到有人说,那玩意儿体现了东方女性的美,含蓄而不是性感,优雅而富有诱惑之类。但是每个人都有评价和选择相信哪种评价的权利,夸和喜欢旗袍没问题,以此去贬低别的服饰、别国服饰,甚至攻击别国文化也没问题。只是,需要提醒一点的是,东方女性穿旗袍不好看的也大有人在,至于是旗袍不适合她们,还是她们不适合旗袍,这个还真是个问题。其实旗袍目前也只是各类服饰的一种,在我身边见过的女性中,旗袍甚至排不进她们常穿的三套衣服之内。最后,含蓄性感之类的描述,除了旗袍,丝袜、蕾丝等似乎要比旗袍更能吸引人,而要说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汉服的代表性又比旗袍高多了。

能不能说一说,你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象

传统文化印象:“高、大、上”乃传统文化的整体形象。

“高”者,有如“高屋建瓴”。传统文化之源是《易经》;东方文明之源是《易经》;传统文化的最高峰是“道”,“道”者,有如高屋之瓴。

“大”者,体系宏大:哲学体系_《易经》、《道德经》、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张载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艺术体系_文字艺术之“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行为艺术之“建筑、雕刻、音乐等,艺术体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医学体系_《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脉经》……。宗教体系_以印度传入之佛家为基础,自唐至今佛教占据中国大部分名山;其3000余部佛经影响着很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佛教文化之经典“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谓登峰造极;其特点_清规戒律可引人向善;归纳并完善了认识论-比如六根之“眼、耳、鼻、舌、身、意”乃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途径。此外还有星相风水学及地方地域之文化等。

“上”者,传统文化登峰造极。传统文化具有哲学思辨能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系是在哲学思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之标志“天人合一”。

你最喜欢传统文化中的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

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扰其君!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微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为人民服务!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