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金文的来历是什么
- 关于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你如何讲给学生听
- 中秋这个节日的来历是什么
- 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那天都在做什么
- 你认为什么节日最有意义
- 元旦节有什么由来或典故吗
- 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是什么
- 清明节的由来,你知道多少
- 今天是小年,小年是怎么一个来历
- 劳动节的由来
金文的来历是什么
「金文」说简单一点也就是【殷周-秦汉】青铜器上的文字。
从古至今,中国人的「宗教」就是「祖先崇拜」,中国古人也有「事死如生」的价值观。
所以,中国人用美食和美酒祭祀祖先。
这样,「锅碗瓢盆」这样的厨具和酒具,就成了祭祀的礼器。
这些礼器刚开始是陶制,后来以青铜浇筑。
我们知道,青铜在先秦比较贵重的物资。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这样青铜礼器渐渐成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成为代表政治权力的国之重器。
诉诸常识想:
如此贵重且有意义的「锅碗瓢盆」,你想不想在上面标识物权——这是我的财产?你想不想传之后世,子孙永保?
这就是金文的起源和来历。
所以,最初的金文都是家族的标记——族徽,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期。
【族徽】类似于一种「图像文字」,介于「文字」和「图画」之间。
从商代晚期开始,青铜器上开始用文字刻写的物主标记。
这类物主标记青铜器铭文大部分形式是:主人是谁,在家族中的称谓,很简单的几个字。
如下图是商代一些叫【父甲】的男子青铜器上的铭文:
商代晚期也有很少量青铜器上30-50字的铭文,记载商王赏赐、战功等事迹。
如商代晚期的《戍嗣子鼎》有三十多字,记载了商王赏赐「戍」二十串「贝币」,「戍」用这些贝币买了青铜,制作了一个鼎,几年他的父亲「癸」。
从西周开始,记载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册命、祀典、赐命、征伐、围猎、契约、婚嫁等等。
比如《毛公鼎》铭文记载的瘦周王册封官职之事,有500多字,郭沫若称「抵得上一篇《尚书》」。
有些青铜器是陪嫁用的,上面记载有女方名字、女方家族的做器者的名字,一般是兄长和父亲。这种青铜器叫做「媵器」,得名自「姪娣陪嫁」的「媵婚制」。
媵器铭文的基本格式是:馈赠者+受器者+ 器名+吉语 。
比如:春秋时期的【鲁伯愈父鬲】:「鲁伯愈父作邾姬仁媵羞鬲,其永宝用」。
大致意思是:「鲁伯愈父」为女儿「姬仁」出嫁邾国而作此青铜器,愿子孙永宝。
目前所见青铜器上的金文有以下几种制作书写方式:
浇筑法
先是将古汉字用硬笔写在陶范上,然后浇筑铜液的时候,就倒模到青铜器上,有「陶范法」和「失蜡法」两种。
殷墟考古发现的商代青铜器模范分块模范法示意图:失蜡法失蜡法制造「苹果」:错金银法
青铜器上的大多数金文都是浇筑上去,但是有少量金文是用【错金银】的工艺刻写上去的,也称为【金银错】
比如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践剑上的文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就是【错金银】法写上去的:
秦代的【杜虎符】上的金文也是使用的【错金银法】。
刻写法
有极少数战国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用利器刻写上去的,比如:商鞅方升和晋侯稣编钟
下图是【商鞅方升】和【晋侯稣钟】上的铭文细节放大,可以发现刀刻的特点:
笔画难以一刀而成,而是凿点连线,以4-6刀接连刻凿连成,特别是弧度转折处。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曾经做过实验,如果不用铁器,完全不可能在青铜器上刻字。
这说明在西周晚期,当时晋国已经掌握了铁器的冶铸技术(晋侯稣编钟是西周厉王时期的器物)。
---------------------
综上所述:
「金文」起源自人类的「物权意识」——古人在自己贵重财产:青铜器上标识物权,写下家族的族徽图案、物主名字等简单的标识。
后来,古人会在铭文中写下作器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等等,范围扩大到「祭祀、册命、祀典、赐命、征伐、围猎、契约、婚嫁」各种场合。
所以,金文成为研究先秦史无可比拟的一手史料。
目前来看,金文大部分都是「浇筑」到青铜器上的,少量是【错金银工艺】和「利器」刻写。
关于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你如何讲给学生听
谢邀:我会带小孩去公园或山边看一棵参天大树,或者指着教室外的一棵树(如是老师〉问他们这棵树大吗?好吗有什么用谁种的知道吗?回答完后再作充份补充,告诉他们这棵树是十年前植树节老师和学生共同种下的松木。然后讲植树节的意义及责任。树是美的,植树节要参加植树活动,要爱护森林,保护好自然让小鸟在树上自由的歌唱好吗?
中秋这个节日的来历是什么
一、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二、中秋节传统习俗
1、赏月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2、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3、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4、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5、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
感谢支持,点赞关注,谢谢!
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那天都在做什么
谢邀!九九重阳的来历前面的答主说的很清楚了。至于“那天都在做什么”?我感觉这个句子有点突兀,都在做什么?指代不明,都是谁呀?泱泱大中华有十多亿人口,就算是春节,也会有人坚守孤岛边防,也会有无数中华好儿女兢兢业业坚守着工作岗位,用他们的坚守换来万家团圆。
重阳节,虽然是一个传统节日。但也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兴起过这个节日。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关爱老年群体,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每年重阳节,一些城市的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健身娱乐活动,琴棋书画都有。真是夕阳无限好。
然而,在广大的农村,那些留守家园的老人们,他们是不是过了一个极有意义的重阳节呢?很难吧!也许他们还在田间收割,在山间小路艰难负重,为求温饱忙碌。这是辛酸的登高,也是残酷的现实。如若不是这样,我们的国家为什么还要扶贫攻坚呢?
很期待九九重阳给全国所有的老年朋友,带来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快乐!
你认为什么节日最有意义
我认为十月一日国庆节最有意义。全国人民普天同庆,最想看的就是大阅兵,在电视和网络上都能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迎风招展,随着国歌奏起,各国的仪仗部队陆续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最威武的还是我们的中国军人,队形整齐、步伐一致、英俊刚毅,简直帅爆了!女兵队伍英姿飒爽更是令人钦佩。各种精良的车队和武器呈现,展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全国上下人心振奋、为其欢呼。各地工、商、学校彩旗飘扬、红灯挂起,每个人都在为祖国诞辰默默地献上祝福。而且国庆节那天一般都有假日,还可以携全家出去旅游,领略一下祖国壮丽的山河、美丽的风景,品尝各地的美食。再拍上几张有趣的照片,让开心的笑容停留在最有意义的一天。
元旦节有什么由来或典故吗
在昨天的文章中,六甲番人介绍了生肖年的知识,也提到当前通用公历的由来,其中1月1日是以耶稣生日的第八天作为设定的依据。
正因为1月1日是根据某个人的出生日期相关信息来设定的,所以公历的1月1日并没有任何意义,既与太阳地球月亮等天文规律无关,也与中国传统节日毫无关系,将这一天当成一个节日自然也是笑话。
人类创造历法,源自生活的需求,比如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比如预示季节来临,比如预判气候变化,所以传统的历法都是根据天象变化,总结自然规律,并结合所在区域位置特点。从当前通用的各种历法看,公历最为简单方便,但中国农历又最为实用有效。
公历虽然准确,但包括每年第一天、每个月的天数都是根据某些历史人物来人为调整设立的,与天文自然没有关联,所以公历无法反映四季变化,无法预知地月关系,因而也与人们实际生活无关。
但中国农历则不同,中国农历是阴阳历,兼有阴历和阳历的优点,阴历是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阳历则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公历也仅是阳历的一种)
农历通过二十四节气概括了一年中太阳在黄道上不同位置、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雨雪雷电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并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因此对人们的生活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同时农历也能反映地月关系,比如农历初一是每月第一天,必定是朔月,这一天夜晚我们是看不见月亮的,这是因为月亮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正对着地球,而农历十五则一定是月圆的日子,正月十五“元宵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是月圆的日子。
按照中国传统说法,“元旦”其实是指农历正月初一,是农历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我们现在过的“春节”第一天,相比公历1月1日,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开始更有意义,既能遵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习俗,又与月亮有关,与春天有关,与希望有关。
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数十年的时间,也是我们“被世界接轨”的无奈之举,但是这一天实际并没什么意义,六甲番人认为,专门为此放假一天其实也没什么必要,还不如将假期调整到冬至、立春或元宵节。
对于“元旦”,不知您如何看待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是什么
多谢悟空邀请!
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是什么?
答:植树节,是国家农业部和中央政府共同制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是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大家共树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心愿,更有利生态平衡发展,使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共同创建美好的文明家园。
清明节的由来,你知道多少
最早,清明因纪念介子推被晋文公烧死而民众这日不忍举火而谓“寒食“节。逐渐因清明时春意明显大众脱棉換单,山河草青花明,人都憋闷一冬后感觉舒展才形成踏青,遊玩,祭祀,而将寒食改为清明。而清明时节也确实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才约定俗成自然而然成了节日。这充分说明广大民众的智慧,特别是在好的年代里,人民会变的很聪明的。
今天是小年,小年是怎么一个来历
谢邀!在我们北方,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传统节日里的“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就意味着“年”来到了人间,人们也正式进入过年模式。人们也正式开始预备过年的物品,打扫卫生,把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小年又叫“祭灶”,其实在我们北方多数人知道“祭灶”而不知小年。祭灶就是“打发灶王爷爷上天”的日子,灶王爷在家里呆了一年了,把所在的家庭一年发生的善恶美丑一一记录在案,这一天要上天庭去给玉皇大帝做报告,玉皇大帝也据此给这个家庭作出奖励或者惩罚。所以呀,这一天傍晚,家里的主妇都要在灶王爷面前上供烧香,并嘱咐他“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说……”哈哈!有些人还要在灶王爷嘴上摸些蜂蜜或糖水,好让老人家在玉帝面前嘴巴“甜”一点。等一炷香烧完了,把灶王爷画像揭下来,放在预先扎好或者画好的马上烧掉,这就意味着灶打发灶王爷上天的仪式结束了。
灶王爷,又有司命真君、司命灶君、司命灶神、护宅天尊、九元东厨烟主、九天东厨司命灶君、司命、灶君公、灶君爷等称谓,通常简称灶神、灶君、灶王爷或张恩主等。
关于灶王爷的来历,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不务正业,败尽家业后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郭丁香把他领到厨房里盛饭,张生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既然死在了灶台,就封他为灶王,监督一家人的善恶,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台。老百姓觉得灶王掌握一家人的福祉,于是就有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劳动节的由来
五一劳动节,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关于“五一劳动节的由来”是这样的:
此节源于
美国芝加哥
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一、劳动节简介
亦称“五一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拥有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
美国芝加哥
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二、劳动节在中国的新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三、劳动节庆祝
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又到了,为了纪念这个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世界各国一般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不过,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将5月1日定为劳动节,那些同过五一”的国家,具体的庆祝方式和习惯也大不相同,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其他一些国家是怎么度过劳动节的劳动节。 欧洲仍以示威庆祝五一” 在英国和德国,当局担心示威恐怕会有无政府主义者闹事捣乱。在德国柏林,警方和无政府主义者半夜发生冲突,有多人被捕。不过,数千名工会活跃分子却和平地在市内游行。在法国和奥地利,反对退休金改革的人也上街参与游行。从土耳其国家电视台的新闻画面可以看见,警方用警棍打示威者,并扯着其中一人的头发把他拉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