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你对老师的定义是什么
- 据说作文辅导机构都有套自己的教材,老师教学也只是一板一眼,孩子思考的机会少,大家怎么看
- 是不是正式的教师就是编制老师了
- 为什么感觉有许多教师都劝学生不要当老师
- 71岁的老父亲提到启蒙老师记忆犹新,津津乐道你还记得启蒙老师的模样和名字吗
- 你做过家教吗
- 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有必要请数学老师一对一精准辅导吗
- 为什么有的老师十年一个样,有的老师却是一年一个样,教师成长该走什么样的路
- 如果有一个背着不能自理的母亲上课的老师,学校到底该不该辞退这个老师呢
- 鲁迅的巜滕野先生》,作者是怎样刻画他的老师的
你对老师的定义是什么
谢谢提问!
此问题是寻求偏答题者的主观回答。因为词典里,已经有明确的定义。而且大众已经对老师的概念有根深蒂固的认识。比如百度百科里面说(此题其他答案里很多来自这里),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以教育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做人为职责的专业工作者。
这里我说点不一样的,我对老师的定义。
我定义的老师:
- 善于学习或者快速学习,是一个求学好知的学者
- 是在某些方面特别有经验或者专长,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
- 能够深刻地认识自己,是个深度思考者
- 能把掌握的知识经验转化成文字谈话,是个知识转换的能手
- 愿意主动授予他人以知识经验,是个无私贡献的劳动者
解析: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我去看待一个老师,希望能够全面的描述出我眼中老师样子。学校里的老师,不就是学习能力比一般人好,而且乐于善于传授知识给学生。除此之外,社会上的老师,比如培训班的老师或者师傅,其实都拥有以上五点定义。
然而老师不同时间不同国度也有点含义的差异,我作为一名大龄学生,接触过不少老师。从小学,初高中,到大学,在到研究生,博士,体会到老师含义随着年龄阶段而变化得不一样,比如学校里面的老师,英语国家用英语来说,其含义也在变化,从teacher变成了supervisor。而我做过不同国家的学生,比如日本的老师,在日语里面,称呼老师为“先生”,这估计是中国古代传过去的汉字词。头条里面有不少老师,教书育人,用心准备网课(因为疫情),向他们致敬。
谢谢
据说作文辅导机构都有套自己的教材,老师教学也只是一板一眼,孩子思考的机会少,大家怎么看
不用据说,作文辅导机构干的就是迎合应试教育的差事,完全不是为了培养真正的写作。只要和考试挂上钩,辅导机构当然必须要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和作文考出高分为目标了,只不过这写作文能力和专业写作不是一回事,完全是套路化,或者说模板化。
专业写作培养与训练,必须要以浓厚的写作兴趣为前提,但是在辅导机构学写作文的孩子,大都没有自发式的写作兴趣。
如果你去作文辅导班做个调查,问问那里的孩子,你特别热爱写作吗?保证很多孩子会摇头,甚至会问你,写作是啥,是写作文吗?在我看来,应对考试的作文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只不过是极其简单的一种写作训练而已。大凡是能写出得高分的作文孩子,往往不见得能创作出好的作品,甚至连创作的大门都进不了。因此,家长想让孩子写好作文,需要从写作兴趣培养抓起。
作文辅导班的教学是否能锻炼孩子们的写作思维呢?不见得,只有少数可以。
在作文辅导班里,教学老师往往是一对多,不可能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思维能力去教学。因此只能教套路,然后让孩子们围绕一个主题去套格式。如果说绝大多数孩子在作文辅导班里学到了东西,也就只是学会点套路而已。有了套路就如同数学有了公式,会用公式,不管考试出啥题,围绕公式去解吧。但这样一来,就对孩子有一个非常不利的影响,那就是写组合(事例)作文,摘抄作文,很难写出灵气来。
孩子学会写作套路,也就相当于把想像力给框死了,初学最好让孩子自由发挥。
我曾经帮助过一些小学生练习写作,但是我不会教套路,而是主要练孩子们的想像力。想像力本身并不复杂,而是让孩子围绕时间、空间、场景、事件等,认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当孩子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里想到的揉合在一起,让其闭上眼在大脑里展开想像力时,只要孩子大脑里有鲜活的动态场景,说明孩子想像力不错。但是家长要注意,这仅是情景还原想像,还需要教给孩子描述动态场景的方法。
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培养孩子阅读审美观,让孩子感受到语言之美,才能激发孩子丰富的写作情感。
如果你去读很多作文辅导班训练出来的孩子作文,会发现大都缺少真正的情感,我们管这种很做作的情感叫假情感,并不是孩子内心真正理解并感受的情感。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必须要合理选择课外阅读书籍,一定要从孩子能理解能懂的阅读素材着手,才能让孩子从阅读中去逐步理解作品的喜怒哀乐悲愁等情绪。当孩子理解了情绪表现后,再结合耳闻目睹的生活场景去练笔,你就会发现孩子能写出真情实感了。
结束语:如果家长平时热爱写作,你可能容易理解我上面说的话,但是如果你本身就不热爱阅读,更不擅长写作,看来你还只能让作文辅导班的老师教你孩子套路去了。但是至于孩子能否学会写考试作文,还很难说结果。有些孩子作文班没少上,可还是不会写考试作文,说明这作文辅导班选择也需要慎重呢。
是不是正式的教师就是编制老师了
不是哦。
我们学校有20多个代课老师,都是年轻漂亮的妹子,她们平时除了上课,课余时间还要抓紧时间看书、考试,争取考入编制才算安心。
去年我们语文组就来了5个年轻漂亮有活力的代课老师,她们都是由第三方机构推荐给各个学校,应聘通过后进来的。其中一个妹子叫莹,是个外地姑娘,因为男朋友考入了这里的公务员,追随男朋友而来。妹子虽然初出茅庐,但受男朋友影响也非常会做事,一来就给组里的组长、备课组长带了礼物。在她在我们学校教学的这两年她请校长吃过几次饭,而我在这所学校呆了10多年都没请过校长吃饭。她做事情也非常认真,态度非常谦和,布置任务给她从不推脱,还经常会揽活干。我们都非常喜欢她,也乐于指导她,帮助她。我们私底下关系很好,私下聊天的时候感觉她非常焦虑,一心想考入教师正式编,她课余时间全都用来做题、看书,在网上报了培训班,我真的很少见到这么勤奋的人,开会时间她也在做题,走在校道上她也在背书,周末就上培训班,十足的一个拼命三娘。
有一天,她跟我说,她要坐飞机去广州考试,我很吃惊,问她:如果考上的话,那不是跟你男朋友两地分居吗?
她说:只是去试试看,去积累经验的。我真的佩服她的韧性,抓住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
可,就这样一个努力拼命的人,考了两三年都考不上教师正式编。她后来也失望了,觉得教师这条路子跟她没什么缘分了。
她决定考公务员,我们都劝她,公务员更难考,职位更少。她说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呢,于是又拼了命往公务员方向努力。我们都替她捏把汗,一个外地人,想考本地的公务员,太难了。
她花了3万多报了补习班,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她。第一次考,失败。第二次考,又失败。她说第三次再不成功她就放弃,去做点小买卖算了。
结果,第三次,她成功了,她笔试第一名。兴奋、开心又夹杂着担忧,因为笔试的第二名分数跟她非常接近,就1分的差距,而且还是本地人。面试悬得很啊!
她咬咬牙花了8万报名,专门培训面试。我们都觉得她疯了,花那么多钱在一件不确定的事情上,她说,培训机构说考过才收钱,不过就退钱。她为了安心准备面试,跟校长请了两周的假。这时候,请校长吃饭的人情派上用场了,校长安排了另两个老教师接她的班,让她安心准备面试。
两周后,她回来了,心情极好,一问,果真考通过了,面试第一名。她考的是公务员中一个非常好的职位,面对全国,只招一名。她笔试第一、面试也是第一,真的太牛了。8万块钱,交得也非常值得。
公务员单位连派几波人马过来我们单位调查她的为人处事,现在的公务员真的不好考啊,人缘不好,说不定就半途而废了。好在她真的人缘好,大家对她的评价都非常好。
暑假,她已经上岗成为一名正式的公务员了。
而其他4位代课老师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还在不断地学习课考试中。她们说,不考上就像飘忽不定的浮萍,不知道根在哪里。拼了命地努力吧。
希望她们都好运。
所以,正式的老师也不一定是编制内的教师哦。目前的教育系统,想进入编制是要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的。
为什么感觉有许多教师都劝学生不要当老师
教师有公办和代课两种类型,做为代课教师只是民办学校任教并以此为谋生手段的,或者是公办学校中“待岗”的,只想寻个捷径,当做“跳板”的。朝不保夕的代课者自然打死也不会让其学生重蹈自己覆辙,原因不言而喻。单就公办学校的公办教师,可都不是”干一行爱一行“,还真有人并不想干“吃财政饭”的活,甚至有人话里话外,旁敲侧击,不让自己的学生当教师。
做教师身心疲惫,透支着身体
曾经也被尊为教师,对教师这份工作多少还是有切身体会的。影响教师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每天工作都超过10个小时,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意但又不在乎,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作给学生看的,得不到足够的认可,心理负担很重,没有时间体育锻炼,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
颈椎病、肠胃病、头痛痛、眼病、心血“三高”和心理疾病成为教师的常见多发职业病。同时好多教师都有心理障碍,时常被领导盯上,教师也只好拼上,学生紧紧跟上。教师带领学生在枯燥的“题海”里遨游,进行着高密度的强化训练,教师累了身体,也累了职业的热情。
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教师平均寿命59.3岁,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也许就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一种诠释。
做教师的,太累、太苦、太穷、太难
当教师的,特别是当了班主任,学生一进校门,就是自己一天工作的开始,送学生出了校门或者晚上就寝了,也不是自己工作的结束。因为白天课要上、早操要跟、午休要查,找学生谈话……晚上除了不定期的开会,批阅试卷,天天晚上熟悉教材、撰写教案、批改学生作业。每天腰酸背痛,疲惫不堪。
因为你是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有气不能想骂就骂,不能在同事面前有半点怨言,更不能在学生面前发牢骚。害怕同事“对号入座”,影响评选选先、职称评定。即使心里有委屈和酸楚,任何时候都要面带微笑。就要坚持站着上完每一堂课。苦得无奈,苦中作乐。
看起来教师的工资不错,又是”旱涝保收“,的确是这样。就像这次疫情,教师的工资每月提前发。殊不知,在一二线城市做月嫂的一个月是两个乡村教师的工资,更不敢和全国那300多万编制外的代课教师相比较。工资按时发放,并不等于教师工资高,30多岁的编制内教师谁还没有房货,更别提早已债台高筑的“代课者”。穷,也许就是的另一个“标签”。
教师也是普通人,因为其从事的职业,给人的感觉就是“高大上”,其实,那是给人的外表,对于教师的群体说的。但是作为个体的教师还是太难,往往要面对社会各种谴责、家长的责骂、学校方方面面的压力,还有家人们埋怨。特別是那些“代课者”,只有尽职尽责,诚惶诚恐地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但是许多事,如,晋级难、调动难、工作难、住房难、“代课者”转正难,还有些小伙子找个对象也难。
结语
教师也被一些人戏谑为”书呆子“,这话也许不假。也只有身在其中和有过教师经历的人才明白其中心酸与苦楚。别只看到教师有寒暑假,哪个教师不是二十四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应付学生的突发事件。做教师的自己已经入行,也出不了“局”了,再怎么也不能让自己的”弟子”继续遭这个“罪”。更重要的是奉献了别人不理解,尤其是那些“代课”的都教书二三十载还是农民的身份,你说亏不亏?
教师,恐怕已经不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了。
71岁的老父亲提到启蒙老师记忆犹新,津津乐道你还记得启蒙老师的模样和名字吗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我的启蒙老师,她叫戴世梅,是一位很漂亮的年轻老师。
我刚上小学时,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赶上还有“五七小学”的末期,学校是一趟窗口没有窗户,也没有门板的破房子,在一头的墙面上抹出一块水泥面,涂上臭墨,便就成了黑板。黑板擦是大家捐献的破旧衣服扯成的碎块补丁缝制的抹布。课桌是一摞砖头上搭块木板。那时,我爸爸因为跟会木匠活的爷爷学过点手艺,就给我量身定做了一套小型的课桌椅,每天上学都得由家长跟搬家似的来回搬着去上课,放学时再扛回家。
虽然我们是城市里的孩子,但那时的那个学校顶多只能算是个教学点。这么艰苦的办学条件,根本没有固定的老师,多数是街道不忍心看着一群学龄的孩子整天到处疯跑,主动承担责任地把附近的孩子圈拢起来,找来几个岁数大的有点文化的老阿姨,她们被称为“五七老师”,教孩子们学习加减法和认识一些常用字,课程很浅。
我的这位年轻漂亮的戴老师是本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不知道是因为身体不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反正她没有到农村去下乡,街道安排她到“五七小学”做了我们的代课老师。
戴老师也就比我们大十岁左右的样子,正是青春美少女的时候,浑身上下都是富有朝气的,黝黑的头发梳着两条长长的大辫子,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大眼睛,很好看,说话声音也很好听,在今天也能算得上是个大美女。她对我们就像是自家的大姐,她的粉笔字很漂亮,一个人教我们语文、算术课,还教我们唱歌,没有乐器,就她唱一句,我们学唱一句地给跟着学了一些红歌,那就算是我们的音乐课了。下课了,她就是玩伴,她跟我们一起跳皮筋、丢沙包,也就算是体育课吧。同学们特别喜欢她。
只可惜在我上学半年后,给我爸妈那批“五七干部”落实政策,单位给分了房子,我家就搬家了,我也转学了,以后就再也没看到过戴老师了。到现在,我还记得戴老师当时的样子。
你做过家教吗
我退休后做过家教。
我教的一个初三女生,她语文的最高分数是92分。我总共辅导了她30个课时。一开始,我只用我在教学中总结的《阅读片段答题的规律与技巧》辅导她,让她做了20多篇阅读题。后来又做了几套综合卷。作文辅导老师都是把她在家写好的作文,我拿回家给她逐字逐句详细批改。第二次辅导时,给她详细讲评。这个女生本来就有不错的基础,又加上她有灵性,我辅导了她初三最后一个学期,中考语文取得了113分的好成绩,提高了21分。她和家长非常高兴,家长特邀我聚了一次餐。这个女生三年高中后考上了重点大学,大学毕业后,又读了研究生,现在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她的家长总说是我给她奠定了基础。我也只是在辅导初三语文时用了心,下了功夫,并在辅导时趁机给她讲了女孩应该走什么路。也可能起了点作用吧。
年纪大了,根本不想再辅导了。可老同学把她朋友的孙子介绍给了我。碍于关系不好推辞,只好又接了,也是最后一个。这个男孩语文基础较差,他拿给我看的期末考试卷成绩是68分。这次,我改变了辅导方法。先分单项辅导,比如,改病句,记现代文和文言文重点词语,背默古诗和规定古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等。写作也是把写好的文章带来,我利用辅导外的时间批改,再给他讲评。后来又做了几套综合卷。辅导了一个长长的暑假,开学后的语文考试得了91分。初三第一个学期断断续续地辅导了十几个课时,期末语文成绩94分。寒假没有辅导,没想到成绩掉下来了。孩子的奶奶又找到了我。我一个学期让他做了20多套综合卷,当然也写了20多篇文章。中考语文考了101分。我儿子说:“妈,见好就收,快八十岁的人了,不要再教了。”
我的语文辅导也就此划上了句号。
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有必要请数学老师一对一精准辅导吗
要不要请数学老师一对一精准辅导,我认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下面四种情况可以请数学老师一对一辅导。
1.数学成绩特别出色,准备以后参加省级或国家级数学奥赛的。要想参加数学奥赛,不是光数学成绩基础好就行,它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天赋,有特殊的数学眼界和数学思维方式,而这种天赋,尤其是眼界和思维方式,就必须靠名师精心指导。
2.小学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跟不上班的。孩子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增大,如果小学数学基础差,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差距就会越来越加大。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最理性、最明智的做法是请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孩子基础夯实了,以后的学习就会轻松,学习就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3.学习不刻苦,需要老师、家长督促的。有的孩子智力不差,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习态度不端正,怕吃苦,惰性强,这类孩子也可以请老师一对一辅导一下,一方面是夯实其基础,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督促孩子学习,让他迅速走上正轨。
4.学习方法不科学,存在较大问题的。有的孩子学习目的明确,也不怕吃苦,但学习方法不对路,而学习是一门科学,需要方法、需要技巧,尤其是数学。这类学生如果有数学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能很好掌握解题技巧,学习上必将事半功倍。
为什么有的老师十年一个样,有的老师却是一年一个样,教师成长该走什么样的路
您好!我在教育教学岗位工作二十多年,亲眼见证了很多前辈教师退休,同龄的教师逐渐成熟,年轻的教师逐渐摆脱稚嫩。
老师们一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时起点有差异,但是后期职业成长的道路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老师个人的内驱力不同。
内驱力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洗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具体到教师职业,就是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执行力的问题。
我用自己身边有代表性的几个老师的情况具体说明一下。这几位老师都是大学毕业同年来到我们单位的。各人发展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1.陈老师。陈老师教学基本功很好,教学效果也收到了大家的肯定和好评,但是他从心底里不是十分喜欢教学工作,所以,当学校恰好有个机会去三产工作时,他就丢开了教学,去三产干了,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工作虽然辛苦,但是他觉得快乐,虽然多年过去他依然因为没有教学业绩和论文而无法评高级职称,但是他不是很在意。
2.李老师。李老师毕业于某著名211师范类院校,刚来到单位时工作干的风生水起,但是时间久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有了,加上家庭情况比较优越,拿多少工资对她影响不大,所以,她也就慢慢地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时间久了,知识不更新,年复一年,讲的内容都差不多,学生很有意见,她也不以为然,就等着退休了。
3.张老师。张老师也毕业于名牌大学,他始终对自己要求很高,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但是学校工作繁杂琐碎,他因为事无巨细,所以自己弄的很辛苦,虽然也坚持学习,但是没有坚持,也没有去对自己职业规划进行认真地落实,所以,他虽然是一位好老师,但是教给学生的知识相对比较死板,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4.刘老师。刘老师是一位对自己职业规划很清楚同时执行力又非常强的人。她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比赛,不断提高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各种荣誉,结交了很多教育界的朋友,顺利评过了高级教师和名师。学校有意提拔她做中层领导,但是她委婉地拒绝了,她认为自己做老师更合适,当老师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远胜于做管理。学生非常喜欢上她的课,教学成绩非常好,俨然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业务标杆。
综上所述,教师最终成长为什么样的教师,和外界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期许和执行力不同。
希望我们都能做努力进去,与时俱进的好老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
我是@新风化语老师,欢迎关注,就教育教学和新高考的那些事进行交流,希望用我专业的知识帮助您,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如果有一个背着不能自理的母亲上课的老师,学校到底该不该辞退这个老师呢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莫名的心酸。看到别人有苦难,我却无能为力。
我是一个走到人群中无人认识的最普通的人,我没有权利评判这种行为对错,人微言轻。但是我想若有人照顾不能自理的母亲,若自己经济条件很好,可以给母亲雇保姆,若自己有兄弟姐妹分担照顾母亲,若不是需要这份工作带来的微薄收入,谁愿意这样做?这样做,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一定有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
我们能为这位教师做什么?我们什么都帮不了他。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在苦苦煎熬?苦苦挣扎?身不由己?每个人都有母亲,在母亲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我们任何一个做儿女的都责无旁贷,没有任何理由置之不理。推己及人,我希望学校领导对该教师多一点帮助,多一点理解,多一点照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充满温暖。
鲁迅的巜滕野先生》,作者是怎样刻画他的老师的
鲁迅先生在刻画老师形象上采用了多种手法。首先是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他的音容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缓缓而很有顿挫向声调”。接着由面到点。“一叠大大小小书”显示藤野先生学问之渊博,研究科学之辛勤和教学之认真严肃;然后通过“留级学生”的介绍和“我”从“亲见”来写先生的日常生活,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其生活的俭朴;再后来才以具体事例表现先生的教学态度、科研精神以反映他对自己的亲切关怀和不倦教诲,这是老师高尚品质的进一步展示:主要写了三件事,批改讲又、订正解剖图、教解剖尸体;最后还写了惜别,表达了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一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老师形象定格为一座丰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