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烟日手抄报内容(5月31日快到了,如何向孩子讲述世界无烟日的故事)_烟草_吸烟_世界卫生组织

本文目录

  • 5月31日快到了,如何向孩子讲述世界无烟日的故事
  • 为什么会有世界无烟日

5月31日快到了,如何向孩子讲述世界无烟日的故事

5月3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可惜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今天我必须告诉您!

今年5月31日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

198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6届吸烟与健康国际会议上建议把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World No-Tobacco Day),并从1988年开始执行。1989年始,“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因为第二天就是国际儿童节,所以在警示我们,不要让下一代在烟草的危害下成长。

小编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了解到,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保护年轻人,使其免遭烟草业操纵,并防止他们使用烟草和尼古丁”。

世卫组织呼吁,世界不能再让下一代受烟草和尼古丁行业的谎言蒙骗。

结合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小编重点谈谈烟草对年轻人的危害。

这是一组来自世卫组织的数据:烟草每年使800多万人失去生命,其中有700多万人缘于直接使用烟草,有大约120万人属于接触二手烟雾的非吸烟者。二手烟对青少年影响也极为严重,全球约40%的14岁以下儿童会接触二手烟。每年由于二手烟导致死者的60万人中约有28%是儿童,死者大多是因下呼吸道疾病引起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大国,吸烟人群达3亿以上,有7亿多不吸烟人群遭受着二手烟的伤害。其中70 %多的少年儿童同样正遭受着二手烟的伤害,二手烟已成为影响儿童呼吸健康的“头号杀手”。

目前未成人吸烟现象也相当普遍,不少青少年经常陶醉于吞云吐雾之中。大街小巷、中小学校、影剧院、公共交通工具内及等候室等公共场所青少年吸烟现象时有出现。未成人吸烟对身体危害极大,吸烟对吸烟者本人有害,对被动吸烟者更有害的意识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吸烟不仅对身体发育不利,而且烟草中的各种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据有关资料表明,吸烟者或在吸烟环境中生活的青少年,患气喘病、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的人数明显增加。吸烟对青少年学生的智力发育也有一定影响,会使人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据有关专家分析,烟草中大约含有1200余种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且不少于44种的致癌物质。其中包括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酚甲醛等有毒物质,易引起气管炎、肺癌等病。尤其是尼古丁危害特别大,1支香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1只老鼠,20支香烟里的尼古丁能够毒死1头牛。小于15岁开始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高17倍。

吸烟不但会污染空气,危害他人健康,并且吸烟也浪费金钱,青少年大都没有经济来源,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孩子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文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同时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烟酒店的柜台上摆着“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牌子,但一些商店仍照售不误。

依法预防青少年吸烟迫不及待,首先学校要将其纳入健康教育课堂的内容加以落实,开展拒绝“第一支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远离烟草“从娃娃抓起”,其次不仅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和管理力度,更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齐心协力,只有形成全社会努力遏制青少年吸烟现象,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小编也希望各位网友读完文章后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留下您的真知灼见,为营造更加和谐、健康、文明的青少年成长环境出一份力!

为什么会有世界无烟日

每年5月31日世界各地开展世界无烟日庆祝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7年创建了世界无烟日,以便引起全球对烟草流行及其致命影响的重视。烟草是卫生界面临的第一号可预防的流行病。

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以及世卫组织为抑制烟草使用所做的工作是5月31日年度活动的核心内容。烟草使用是全球第二大死因。目前,烟草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十分之一的成人死亡。

历年的世界无烟日

  • 2017年:烟草——对发展的威胁
  • 2016年:为平装做好准备
  • 2015年:制止烟草制品非法贸易
  • 2014年:提高烟草税
  • 2013年: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 2012年:烟草业干扰
  •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 2010年:两性与烟草:关注针对女性的促销行为
  • 2009年:烟草健康警示
  • 2008年:无烟青少年
  • 2007年:创建无烟环境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整理:三甲医院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