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术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就消失了
- 对战国时期的苏秦搞合纵连横的战略你怎么看
- 战国时期远交近攻跟合纵连横有什么异同为什么张仪会成功
- 战国时代的合纵连横是怎么回事,对现代中美关系有何启示
- 合纵连横的意思
-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 合纵连横对当前中国国际形势有何借鉴意义
- 拜登和伊朗谈判,是不是想“合纵连横”,再对付别的国家
为什么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术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就消失了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中华大地自周时的统一又走向了五百余年的大分裂,那时诸侯并起、百家争鸣。在战国中期,连横合纵大放光彩,苏秦欲报秦不用之仇,聚“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秦相张仪首创“横强”,凭借一口伶牙俐齿游说山东六国,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所谓“上善伐谋、次善伐交、下善伐城”,为什么在秦统一之后,就看不到合纵连横之术呢?
一、天下既定,已无合纵之敌连横之友
“秦王政,尔忘秦历代先君一统天下之大愿乎?”在秦王嬴政执掌政权以来,只有一人得到他的首允可以不称“陛下”、“大王”,而以“秦王政”称之,那就是垂垂老矣的少司礼,在嬴政每日上朝之际,必然出现在空旷的宫殿内,嘶哑的声音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这位年轻的王——实现先祖之大业。平日里,嬴政必然礼数有加,毕恭毕敬回答:“政,一日也不敢忘”。六王毕,四海一,这位行将就木的王室宗亲没有像往常一样提醒王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拦在这位王前的,只剩些边远蛮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这些少数民族,还需靠武力征服。合纵连横,随着大秦一统天下,再无敌手而失去了登台演出的机会。
二、秦不喜游说之士,君王重以法治国
秦孝公与商鞅、秦惠文王与张仪、秦昭襄王与范雎,都是君臣亲密无间的典型表率,然而秦国历代国君却并不喜说士。商鞅变法图强,但不曾再见孝公重用其余游说之士;惠文王即位,苏秦献策但不为王上所喜;武王登基,张仪因害怕被武王忌惮而逃离秦国。所谓“疑人不用疑人不用”,但秦国国君都知道,说士与商贾相同,都是“投机倒把”之人,“商人重利轻别离”、“说士卖国而求荣”,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黔首凭军功登士拜爵,若国君鼓励这类凭口舌之利、靠这些唯利是图之人谋国谋战,良田无人耕,战争无士卒,国家还怎么发展?既而始皇登基,废儒学、罢纵横,乃是因为秦国制度的根基在大法、律令,在军功爵制。
二、不登大雅之堂,却已成常规
纵横家们自战国中后期崛起,横有张仪、司马错,纵有苏秦、公孙衍,这些人活跃一时,大国国君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然而合纵连横之策在早期并不被认可,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这些谋士似乎并不被认可,也是赞美少而诋毁多,因此在重法的秦朝、儒学兴起的汉朝、佛儒并列的唐朝,纵横家们都找不到登台演出的机会,合纵连横之策已不登大雅之堂。
但在日常生活中,游说无处不在,大国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合纵连横,在现代大国外交、商业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大国横强争夺资源,小国合纵不惧强权,虽登不上大雅之堂,却也如野草一般顽强。
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纵横家凭借出众的口才、审时夺度,可以一己之力比肩百万雄狮,但不能忘记的是,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其他国家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早期的合纵与连横反复无常,才有“朝秦暮楚”的典故,后期的合纵也变成了伐秦,作为战国时期特有的产物,秦朝已无合纵敌手,也不再需要连横抗之。
对战国时期的苏秦搞合纵连横的战略你怎么看
根据记载,苏秦与张仪从鬼谷子那里学会了纵横之术。苏秦先毕业,然后拿着毕业论文去了六家公司面试,还都拿到了六家公司的ceo的从业资格证书,正式上岗。为了能更长久的挂六国相印,又使张仪去了六家公司的敌对公司,一人合纵,一人连横,把持着七家公司的执掌大权。这是一个大时代造就的舞台,各色人等都能上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很正常。后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会认为苏秦的合纵阻碍了秦统一六国,迟缓了几十年,这个是不对的。首先,有种看法,苏秦和苏代兄弟俩合谋削弱了齐国,唆使齐国灭宋,又促使五国伐齐,致使齐国差点灭国,能与秦国争夺统一六国大任的国家至此一蹶不振,其实,反而加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脚步。二者,时代在等待一个王者,虽然是马后炮,但其实就是时代在等待秦始皇嬴政,试想,如果是其他秦王时候统一了六国,会否采用郡县制?会否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秦始皇颁布的一切利于大一统的举措?最后,历史没有假设,谁也不知道如果怎么样,结果会怎么样的假设背后,历史的走向会如何,是好还是坏。
战国时期远交近攻跟合纵连横有什么异同为什么张仪会成功
远交近攻是由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公元前251年)的国相范雎提出来的,后世秦始皇仍用这种方法统一六国。其特点是:依距离远近确立攻、交战略与先后顺序。
合纵连横的代表人物及特点
1.合纵:代表人物有公孙衍、苏秦、庞煖,其特点是:联合众多弱国抗击一强,以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各个兼并。又因为当时的特定环境是,处于强国地位的秦国居于版图的西边,而相对弱小的六国居版图的东边,从北向南划一条纵线把六个国家串起来合力对抗西方的秦国,这就是“合纵”。
2.连横:代表人物有范雎、张仪。其特点是:联合愿意且有价值的国家击破其他的几国同盟,从而达成战略目的。又因为连横是秦国提出来的,且秦与东边的任何一国结盟在图上都是一条横线。所以称之为“连横”。
其实,历史上的合纵与连横也不仅仅是跟秦国有关,比如,公元前294年,秦国大将白起在“伊阙之战”(今河南洛阳龙门之战)中,歼灭韩、魏联军24万之后,引起了六国的恐慌,魏国派使臣与当时赵国的相邦(相当于副国相)李兑商量,欲联合其他几个国家合力抗秦,加上当时的燕国国相苏秦也同时入齐游说,于是,组成了以齐闵王(公元前323~公元前284年)为盟主的,齐、燕、赵、魏、韩五国同盟合力攻秦。见到这种情形,秦策划了:归还魏国、赵国的被占领土,意图一举瓦解五国联盟。狗血的是,强敌还在环视,五国内部却打起来了。盟主齐国出兵途中顺,搂草打兔子顺手灭了弱小的宋国,引起了其他几个国家的不满,于是,大家联合起来进攻齐国,这也是一次合纵的战例。
张仪:鬼谷子的高徒,纵横家苏秦的师弟,是活跃于战国中后期(公元前350~310年)的著名活动家,连横战略的实际推动者,为瓦解六国联盟的“合纵”,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的大力游说下,“合纵”国的联盟被瓦解,从表面上看,是张仪的功劳,但我的理解还有一层原因:自从苏秦佩六国相印,联合六国“合纵”抗秦以来,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逼得强秦十五来不敢出函谷关一步,但恰恰就是这十五年的风平浪静,麻痹了六国的警惕,强敌暂时消失,激发了合纵六国的内在矛盾,内讧频频发生,秦使用离间计六国之间相互猜疑,合纵联盟形同虚设,所以才有张仪连横战略的可趁之机,最终,在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远交近攻”下,灭亡六国,一统天下。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战国时代的合纵连横是怎么回事,对现代中美关系有何启示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摇身成为霸主。
当时,秦国有座很厉害的关隘,叫做函谷关,扼守在崤山咽喉处,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通道狭窄,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因此,当时以函谷关为界,秦国被称为西方,而其他诸侯国则被称为东方六国。
- 合纵:联合许多弱国来对抗强国。
- 连横:找一个强国为靠山,进攻某些弱国,从而蚕食他们土地。
当时,秦国最为强大,且与其他各国为东西走向,因此,东方六国间的联盟被称为合纵,而秦国与东方某一个国的联盟被称为连横。
苏秦作为主张合纵的代表人物,曾经走遍六国,劝说那些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那些国家也知道单凭个人力量,完全无法与秦国匹敌。眼看着秦国对着关东虎视眈眈,六国便同意合纵,拜苏秦为六国相。
秦国得知这个情况后,也非常着急,凭着他现在的实力,敲打某个国家肯定是绰绰有余,但是要对付六国联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时,张仪来了,给秦惠王献上连横之计,他认为这世上只有利益关系,哪有什么攻不破的联盟。秦惠王顿时豁然开朗,于是张仪便踏上了破坏合纵之路。楚怀王当时是合纵长,张仪便跑到楚国,以财货贿赂楚国大夫和楚怀王夫人。有了这层关系,张仪不久便取得了楚怀王的信任,然后便开了一张600里商於之地的空头支票,骗楚怀王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再暗地里与齐国结盟。这样,秦齐连横形成,而原来的东方各国合纵便彻底被破坏了。之后,秦国便开始执行其东扩计划。
当然,在秦国兼并六国的100多年时间里,曾多次出现六国合纵,也有多次连横,以及后来的远交近攻。其实质无非是希望通过连横合纵这样的外交手段,或蚕食弱国领土,或抵御大国侵略。
其实,这种外交手段对现代大国博弈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实战意义。
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米国是全球霸主,无论是科技、军事还是经济等各个领域。其他单个国家完全无法与其分庭抗礼,因此,常常遭到其各种打击,特别是米国经常转嫁本国周期性的金融危机于他国。
对于弱国来说,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合纵,也就是抱团取暖。咱一个国家斗不过米国,那就与那些志同道合的国家联合起来,建立某个联盟,这样话语权强了,就有了与米国扳手腕的实力。
那么,米国当然最不乐意看见别国抱团,挑衅自己的霸权,因此,他便如战国时期的秦国一样,给某些国家一些好处,有些意志不坚定的盟友便会跑到他的阵营里,时间一长,纵盟就会渐渐地解体了。
这年头,利益当前,真正铁杆盟友很少,这是米国的优势所在。因此对他来说,如果要想利益最大化,无非是利诱,既可以利诱一个国家,也可以利诱敌对国中的关键人物,就像当年秦国重金收买赵国郭开,然而李牧死赵国便亡了。
但是,米国也不是无懈可击。它最怕的是其他各国合纵,也怕国内临阵倒戈。
- 如今,米国在懂王的领导下,万事以米国优先,伤害了太多国家的利益,甚至是其最亲密的盟友,这就使得合纵的力量将越来越大。懂王越强调米国利益,那么各国的纵盟将越稳固。
- 今年以来,米国新冠疫情的失控,以及黑人被跪杀的种族歧视事件的发生,使得米国国内如一盘散沙。如果国内矛盾无法及时得到舒缓,这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从古代历史来看,强国大多毁于内部危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无论是连横还是合纵,就看谁能团结更多的力量,谁便能笑到最后。两个国家是世界名列一二的经济体,如果米国能放下执念,那便是双赢,反之,就看谁更讲道理了?同样是合作,一个愿意互惠互利,另一个爱吃独食,你说,其他国家将如何选择?
合纵连横的意思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通常认为,苏秦、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二人同时是政敌关系。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却死于公元前310年,苏比张迟死26年。当张仪在秦国为相时,苏是个年轻的游说者,没有和张仪正面打过交道。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其中纵横家可分为“纵家”与“横家”,纵家代表人物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因为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横家”代表人物张仪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使六国皆臣服于秦。纵横家们反复无常,事无定主,各国或相约合纵拒秦抗齐,或背盟横强秦楚。乱世之中,合纵连横真的有意义吗?
一、纵者合弱,横者事强
据《韩非子》记载:“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在乱世之争中,只有强的国家才有发言权,而在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但双方都没有以一己之力征服诸国的能力,因此“朝秦暮楚”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为横强策略提供舞台。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弱国积极投奔强国,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大国也欢迎小国前来附庸,以此壮大自己的声势。
虽有秦、齐两座大山压着,但其余五国也不甘示弱,为求自保,在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中,五国之间也多有合纵盟约,以此抗秦拒齐。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在秦、齐还不是强大到足以与天下为敌的时候,合纵盟约还是很好用的,因为五国结盟,其势气还不是秦、齐其中一国能够抵抗的。
二、搅动乱世,唯我纵横
有人说,从春秋开始,这天下乱世,便是鬼谷子先生一手布的局,为何?放眼望去,庞涓、孙膑、张仪、苏秦、等名动一时的国之栋梁,都是自鬼谷而出,他们代表的纵家与横家互相攻讦诘难,既是和平统一的推动者,又是搅动乱世的破坏者。或许在鬼谷子眼里,春秋战国只是一盘棋,他既持白子,又捏黑子;既是对弈人,也是观棋者,天下纷争与自己何干?图的不过是摆弄人心,操纵生死之快感。
“苍生涂涂,天下缭燎,诸子百家,唯我纵横”,鬼谷子本人涉猎之广,儒、道、法家等多有参悟。同时,鬼谷门生遍布各地,哪一个不是风云一时的人物。其中又以纵横家的成就最为显著且最为人所熟知,“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张仪奔走列国,“凭口舌游说六国向西事秦”;苏秦身挂六国相印,合纵攻秦声势浩大,弱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纵横家以其对天下局势把握之精准、口舌言语之锐利,游说各国诸侯或连横强国,或纵弱伐强,他们是趋炎附势、朝秦暮楚的势利之徒,同时也是倾危之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大丈夫啊!所以在有些人看来,合纵连横的真实意义便在于:搅动乱世。
三、人心不古,纵难胜横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合纵并不是连横的对手,在几次合纵攻秦之战中,只有一次成功,其余几次不是被张仪散解诸侯盟约,就是被秦国军队武力征服,为何合纵难敌连横呢?是纵家游说者口舌不如横家的锐利,还是六国之兵卒不如秦军强劲?当然不是,纵难胜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六国心不齐。
第一次合纵攻秦,公孙衍举魏、赵、韩、燕、楚五国之兵陈列函谷,还说动草原义渠伺机发难,但楚、燕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心存观望,秦相张仪抓住机会,游说两国撤军,导致五国中实际出兵的仅魏、赵、韩三国。联军攻至函谷关,被秦军击退,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
第二次合纵攻秦,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对己更为不利,乘秦军久战疲惫,于当年联合攻秦,经三年苦战,终于击败秦军,攻入函谷关,尽管第二次合纵攻秦胜利了,但也是惨胜。
第三次合纵攻秦,齐、秦交好,互尊为帝,合纵鼓吹者苏秦,亦为燕国利益入齐游说,劝湣王取消帝号,共同反秦,使天下“爱齐而憎秦”,还发动六国合纵攻秦,然而各国互相观望,不肯首攻。秦为破坏列国联盟,主动取消帝号,还归还曾占领的土地于魏、赵。列国散去,第三次合纵攻秦,未交战即告瓦解。
第四次合纵攻秦,五国组成联军同仇敌忾,大败刚打完长平之战而元气大伤的秦国,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获得了胜利。第五次合纵攻秦,秦相吕不韦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指挥秦军对三晋发动猛攻,占领大片土地,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并在战略上造成对赵、魏、韩三国侧翼包围态势。
中原各国为打破不利局面,以图生存,尽最大努力再一次组成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军抗秦,先开始因为秦新占区大,兵力分散,且人心尚未稳定,进攻顺利,联军顺势攻下函谷关,直逼秦都咸阳,却被秦军集中兵力,一举歼灭,“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第五次合纵攻秦失败。
及至秦王政亲政,采取李斯“灭诸侯,成帝业”的建议,加快灭亡六国的步伐,列国无力抵抗,合纵战略至此破灭。
“合纵连横”策略是始于先秦时代,具有重大意义,其出现表明诸侯国之间不再只重视军事实力,外交也成了重用政治手段。这段时间内,纵横家奔走列国,以口舌谋利,虽为“乱世”,但也起到了推动天下统一的进程。甚至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社会也常常出现合纵连横之策,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如果约定合纵,必须要懂得放弃自身部分利益,运用“舍得”这种精神,有舍才有得,不舍永远不得。而若是连横,必须要知道在与别人合作的同时,还得不断深度发掘自身的潜能,强大自我。合纵连横的意义,便是如此。
合纵连横对当前中国国际形势有何借鉴意义
“合纵连横”,当然是中国先人们留下的“高招”!
但是只是靠我们喊,要“合纵连横”反霸,是没有用的!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别人为什么要与你“合纵连横”?
凭什么?如果只需要,我们说,美国霸权有多么多么霸凌,特朗普有多么多么操蛋,就能让别人跟你真心实意地“合纵连横”,这事情也就太好办了!
写篇讨伐霸权的雄文,是我们习惯写四六句的人的强项!
但这管用吗?
最根本的问题,要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别人看到——跟你“合纵连横”,有搞头!
如果,跟你“合纵连横”,让别人感觉到是汤了一趟极度风险的浑水,谁也就不会走了!
试想,当今世界,谁不被美国气,谁不被特朗普气?!
但是,谁又没有避祸的心态,谁又没有祸水东引的侥幸心态!
而,要改变这一切的是,必须自己能够提供更多的安全公共产品,让大家感觉跟着你才是最安全的!
不是多几个马云首富,多几个阿里天猫,就能打败美国霸权的,是需要多几个任正非,多几个华为!
喜欢我【纸老虎眼里的沙】观点的朋友,请关注和留言交流!
拜登和伊朗谈判,是不是想“合纵连横”,再对付别的国家
世界上,有三个高影响力的国家,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美国要维护霸权地位,免不了与其它二国打交道,国家之间,有矛盾,美国与中国的矛盾,是经贸生意矛盾,这个可以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不是主要矛盾。
俄罗斯的核武库,比美国还大,牵扯到生存大事,美国寝食难安,美国和俄罗斯的矛盾是军事方面的矛盾,这是主要矛盾。
多年来,西方不断对俄罗斯制裁施压,俄罗斯经济不景气,现在还有疫情,趁你病,要你命,拜登上台后,极有可能,不会改变美国以前的对俄政策,可能还会加码施策。
伊朗是俄罗斯的好朋友,美国极限打压,伊朗刚强,从来没有屈服,美国这次与伊朗谈判,缓和关系,一者可以从以色列那里捞好处,二者改变游戏规则,孤立俄罗斯。
听说最近,美国轰炸了叙利亚,这是引诱俄罗斯,在叙利亚投入更多的精力,目的是加速拖垮俄罗斯,这也是针对普京的一环。
前不久,美国拉拢印度,打的旗号是针对中国,实际更有深意,剑指俄罗斯,用意昭然所揭。
从俄罗斯最近的动作来看,针对美国的企图,俄罗斯已有所警惕,俄罗斯一方面安慰稳住欧洲,一方面军援巴基斯坦,用意把印度拉回来,一方面在叙利亚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一方面声援支持伊朗,给伊朗壮胆,一方面重申中俄战略合作关系,以为外援。
大国博弈,合纵连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进退有法,各有其道,谁想弄死谁,哪有那么容易?
合作能共赢,对抗互伤害,诸国只有摒弃冷战思维,世界和平才可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