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作为一个从白山黑水间走出来的渔猎民族,为何战力十分彪悍?我国东北林区著名的”三宝”是什么_契丹_东北虎_航空公司

本文目录

  • 女真作为一个从白山黑水间走出来的渔猎民族,为何战力十分彪悍
  • 我国东北林区著名的”三宝”是什么
  • 野生东北虎大都挤在西伯利亚一角,为何不向更深的内陆发展
  • 当年总部在沈阳的北方航空公司为什么消失了
  • 当代画家,谁能称“圣”
  • 上联:白山黑水身处长城塞外,如何对下联
  • 下联:白山黑水育英豪,如何对上联
  • 中国地域辽阔,有56个民族,民风民俗各有特色能发几张民风民俗照片并简单介绍吗
  • 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 怎么样用一句有地区特色的话来说明你来自哪里

女真作为一个从白山黑水间走出来的渔猎民族,为何战力十分彪悍

谢谢邀请啊!

女真作为一个从白山黑水间走出来的渔猎民族,为何战力十分彪悍?

很简单啊!

作为猎人,特别是集体狩猎,本身就是一种军事训练啊!

甚至后来满清八旗,也是源自女真的狩猎体系。

八旗制度是在“牛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牛录,满语“niru”的音译,原意为“大披箭”,是女真族狩猎时的一种临时组织。据《武皇帝实录》卷二记载:“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满洲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枝,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领呼为牛录(汉语意为“大箭”)厄真(汉语意为“主子”) 。”

这种编制,直接就是一个十人作战小队。

在女真人崛起之前,这种狩猎牛录只是一种临时的社会组织,依照族寨基础形成,打围(即狩猎)结束后即会自行散去,本身并不具有稳定性。所谓的牛录厄真,本身也没有正规上级官员的授权,而是临时推选。由此可见,除了临时指挥的作用外,牛录厄真在平时对其他人不具什么约束性。

而女真人的崛起,根源在于努尔哈赤对于这种牛录的改进。

一般认为,努尔哈赤是在1587年前后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牛录制度。其建立一开始,就出现了打破血缘关系,组建地域性集团的倾向。他将自愿结合、带有临时性的生产组织牛录,变成以行政、军事职能编组,具有固定性的社会基本单位牛录。被努尔哈赤改造和运用后,牛录转变成为军队的基层组织单位,而原来指挥狩猎的牛录厄真则顺理成章地成了基层军官的职称。牛录厄真改由努尔哈赤任命,牛录额真职权加重,成为基层政权主宰者。牛录里的民众再无自由行止的权利,其婚嫁生子都由牛录厄真干预。牛录中的男子更是三年比丁,书于档册。自此牛录内部分化剧烈,牛录厄真为主,牛录中的其他人为奴。

随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不断推进,这种新型的牛录制也得以在各个作战地区统一推行。随后,牛录制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甲喇(或称札兰)制”(即五牛录制,初期曾推选过十牛录制,皇太极于天聪三年(1629年)改制为甲喇)。

因此,整个女真社会本质上就变成了一个大军营,整个民族拥有很高的军事动员效率,几十万人口,依托劫掠来的百万级别人口,就能保证十万规模的军队规模。

这才是女真最终崛起的关键。

我国东北林区著名的”三宝”是什么

我国东北地区有“三宝”,是指人参,貂皮和乌拉草。其中的乌拉草是人们在冬天填在有一种叫作乌拉鞋的里面取暖。乌拉草要经过捶打,捶打柔软了才可以使用。因为乌拉草比较普遍,不是稀少物种,但是有用处,人们冬天离不开它,所以人们称它为“宝”。还有另一种说法,“三宝”是人参,貂皮,鹿茸角。因为鹿茸角比较稀缺,是一种名贵药材。

野生东北虎大都挤在西伯利亚一角,为何不向更深的内陆发展

谢邀。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从这个名字上就能看到,东北虎不仅仅是在西伯利亚,在我国的东北也是存在的。那么,东北虎为什么不往更深的内陆发展呢?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东北虎的栖息环境。

01

首先,从大的方面说,如论是西伯利亚还是东北地区,都是以山林居多,这样有利于东北虎的捕猎。众所周知,东北虎是自然界最全能的“猎手”之一,它能跳、能跑、能游、能爬树,重要的是东北虎非常聪明,它总是能合理的运用地形作为掩护从而提高捕猎的成功率。

相信大家都听过“虎落平阳被犬欺”这句话,意思就是老虎来到了平原地区连狗狗都能欺负它。当然这有点夸张了,毕竟老虎可是自然界中最顶端的肉食者,被狗狗欺负是不可能的。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老虎如果失去了熟悉的山林生活可能连狗狗都不如。

02

其次,在山林地区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猎物多,在内陆地区连野鸡、野兔这种原本常见的动物,到现在都已经显得凤毛麟角了,更不用说一些野猪、羚羊之类的动物了。

再加上人口的膨胀和土地的开垦,内陆地区几乎已经人满为患了,虽然人害怕老虎,但是聪明的老虎同样也害怕人。毕竟现在的人拥有各种先进的武器,对老虎来说也是一种威胁。

更何况,生活在山林地区的野生东北虎每年都在减少,更不用说去别的地方发展了。而且随着人们对森林的过度开垦,东北虎原本的食物链遭到了破坏,这也是野生东北虎数量减少的原因,还有以前的偷猎行为时有发生,老虎本身的繁殖能力就很差,而且野生环境下,幼虎的成活率也很低。种种的原因使东北虎成为了濒危动物。

因此,在东北虎的骨子里还是害怕人这种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的。

03

野生东北虎的数量极少,据统计,2019年,全世界的野生东北虎的数量仅有570头左右,其中仅有20头左右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

这也就意味着,25头野生东北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山林之中,所以东北虎的密度极小,这种情况下是根本不需要再往内陆发展的。

综上,东北虎为什么不到内陆发展的原因就找到了。

第一,就是内陆很少有山林的存在,即使有面积也太小,而且猎物不足以支撑东北虎的生存。

第二,就是内陆地区人口密集,而聪明的老虎对人也有恐惧。

第三,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经非常的稀少了,它们没有必要再扩张领土了。

因此,东北虎宁愿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慢慢的“猥琐”发育,也不愿离开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去扩张。

当年总部在沈阳的北方航空公司为什么消失了

首先泻药!(〃’▽’〃)

说起北方航空公司,我的脑海中就会闪过这个logo

我也不知道那个logo里的是大雁还是其他的什么鸟,印象里第一次见到这个标志,还是我很小的时候,那时在姥爷的抽屉里有个小盒子,那里面就像个百宝盒,什么都有,其中就有一枚印有这个logo的胸针。

说起北方航空公司,原来的总部就在沈阳桃仙机场,当时在全国那还是中国民航总局直属六大骨干航空公司之一,在吉林和大连还有分公司呢。看到题目后,我为了了解这家航空公司,还查了资料,这一看可不得了。曾经的北方航空公司在海南三亚参与合营北亚航空公司,在黑龙江合营天鹅航空公司,以及11个直属单位和4个合资企业,这就很牛掰了。

但是,如果你经常坐飞机,就会知道,这家航空公司早已不在了。曾经这么牛掰的航空公司,为何如今消失匿迹了呢?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说北方航空公司消失了,这个说法不太对。早在15年前,也就是2002年,中国民航体制改革重组规划开展了。同年的10月中国北方航空公司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新疆航空公司重组成新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后的中国北方航空公司不再叫原来的名字了,而是改名为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后的南航将分公司总部设在了沈阳。

说起这家航空公司,曾经还发生过两起重大的空难事故,一次在1993年11月13日,中国北方航空公司一架MD-82(B-2141)飞机,执行沈阳经北京至乌鲁木齐的航班过程中,在乌鲁木齐机场降落时失事,包括飞行员在内,共有12人遇难。

另一次是2002年5月7日,中国北方航空公司一架MD-82(B-2138)飞机,由北京飞往大连途中,在大连机场东侧约20公里海面失事,机上共有乘客103人,机组人员9人,全部遇难。

具体发生了什么,我就不多说了,不知道的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百度搜索北方航空公司,就能搜到当年的事故。

不过说到底,北方航空公司,毕竟曾经是在沈阳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这家航空公司多少有点情怀。虽然,如今我们只能在曾经的老照片和搜索词条中找到这家航空公司的踪迹。作为沈阳人,说实话,还没等我长大,北方航空公司就已经不在了。但是,从长辈的口中经常能听到这家公司的名字,我的脑海中也始终有一只在蓝天下飞翔的大鸟,它飞向了记忆的深处,再也不会回来了。

以上是我的答案,欢迎评论!

当代画家,谁能称“圣”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谈谈“画圣”吴道子。吴道子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鬼神、山水、楼阁、花木、鸟兽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的一生主要是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题材非常丰富,有宣传教义的,有《梁武帝》、《郗后》等人物。
他被后世人称之为“画圣”,主要是绘画时不用底稿,不管画什么,看一眼就能一气呵成,而且线条流畅,色彩到位,透纸背栩栩如生,神行兼备。这个在当时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飞跃发展的时代,有王维、张璪、李思训、杨庭光、项容、张萱、杨惠之、皇甫轸等人,都是当时的大画家,都是无法超越他的。所以,他被后世人称之为“画圣”也是当之无愧的。
那现代的画家,有谁能称“圣”?答案肯定没有。

第一,无人是全能画家;

第二,无人能达到吴道子绘画的境界;

第三,时代不同,画家们所追求的也不同。因为古代画家绘画多半只求名,而现代的画家绘画都商业化了,这才是重点。
当然,现代杰出的画家也不少,出色的名画也不少,大家不要把现代画坛说得那么不堪。比如说诗,现代诗不合格律,但只要能将人带入意境,那都是好诗。那画也是一样的,国画、油画、工笔画乃至中西合璧画等等,只要画家们能画出灵气,画出传神,那也都是好画。
所以,在这物飞横流的新时代,特别是众口难调,辛辛苦苦画出一副画,你说好看,他说不好看,画家们也很无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与时俱进,科技网络时代,摄影、电脑制作合成出来的照片与画,要多漂亮有多漂亮,很多人都对画不是太感兴趣,有的人甚至还笑话画家们是傻子。反观,在古代他们对画家是多么的羡慕与崇拜。因此,这一点,大家是否该反思一下呢?

上联:白山黑水身处长城塞外,如何对下联

上联:白山黑水身处长城塞外,

下联:长江黄河源地青海腹内。

下联:白山黑水育英豪,如何对上联

呵呵,所谓“白山黑水”原本是指我国的长白山和黑龙江,后泛指我国的东北地区。上联如也能以地名配对当然为佳哦,故拟用湖北省的“赤壁”和“绿林”两个地名试试吧!

上联:赤壁绿林兴好汉,

韵律: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白山黑水育英豪。

韵律:平平平仄仄平平

中国地域辽阔,有56个民族,民风民俗各有特色能发几张民风民俗照片并简单介绍吗

我国是一个段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不能从地形,气温,生活方式,语言都有差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习俗。

多民族的形成要从原始社会后期说起。到原始社会后期不同的地域基本形成了不同的统治集团,统治集团的形成意味着这个地球就有战争,有掠夺,有剥削,有残杀,有饥饿。

不同地域的人,在生活和劳动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方式,和产生了共同语言。由于当时人们生活和活动的范围极其有限,(没有交通工具)族与族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相邻和相近的,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共同语言和相近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形成一个民族。

民族与民族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吃,穿,住,语言这四点。

现在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范围在扩大,在频繁。不同民族在习俗和语言交流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语言交流,在不远的将来,达到接近和部分相同的地步!

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史学界不少学者都认为,缺少幽云十六州的北宋先天不足,如同一个天生的哮喘病人,被人掐住咽喉,最终难免因呼吸困难而毙命。那么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又为何对北宋乃至后世整个中原地区影响深远?说起来话就长了。

幽云十六州的来龙去脉:割让之痛

幽云十六州,也称燕云十六州,幽指北京,云指大同。从地理位置上看,幽云十六州主要分布在当今的京津冀及山西北部。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说白了,就是汉人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主要屏障。由于地势险要,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期,即五代十国。从根本意义上说,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实质上是唐朝一百多年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升级。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北方由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在此期间崛起,逐渐成为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

契丹人原为胡服骑射之族,部落众多,各部落也为抢占资源冲突不断。耶律阿保机统并契丹八部后,为解决塞外物资匮乏的局面,契丹族开始南下侵扰中原地区。而此时的中原之地恰好也处在一个群雄逐鹿的时期,给了契丹人一个机会。

中源河北的地方势力常勾引契丹引以外援,而契丹人则从中谋取好处,在汉人与契丹人互相利用与被利用中,契丹族加深了与中原的接触,中原在文化和政治制度上的先进程度,让阿保机大为震惊。

阿保机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国人称之为辽太祖。不得不说阿保机是个有远见的智者,在他称帝建都的同时,一边造文字、定法律,设官职,练军队,一边不断扩张地盘,将周边部族逐步吞并,还一举端掉了号称“海东盛国”的渤海国。可以说,阿保机在位期间的对内对外政策增强了国力,为契丹接管幽云十六州打下了基础。

上图为传说中的耶律阿保机

阿保机死后,其子辽太宗耶律德光继续对外扩张,不久便得了一个“大便宜”。后唐大将石敬瑭受到李氏皇族的猜忌,搞起了内讧。石敬瑭为图自保,也为夺权,主动向契丹求援,并许诺称臣割地。

在耶律德光的帮助下,石敬瑭建立了后晋,尊称辽国皇帝为“父皇帝”,而自己则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幽云十六州也作为“承诺”割给了契丹族。这一割就是430年,直到明朝朱元璋派明将徐达、常遇春北伐才收复此地。

在失去幽云十六州的日子里,汉人一直挣扎在收复的路上,后周周世宗柴荣曾试图北伐,不幸中途染病,只好作罢。此后,失去的幽云十六州成了宋朝的心病。

失去幽云十六州的中原地区,已无险可守,从此,北方游牧民族打开了南下侵扰中原的大门,汉人的国家安全失去了重要保证。

赵匡胤的痛,后世子孙的疑难杂症

北宋的心病

幽云十六州北到长城,南至河北河间,西到山西神池,东还河北遵化,位于长城之南,号称“中原锁玥”,是华北大平原的门户。幽云十六州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秦国的万里长城也修建在这一代,长城作为历代中原王朝抵挡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屏障,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而位于长城以南的幽云十六州好比河堤的缺口被打开,决堤的河口随时有可能酿成大患。这是其一。

其二,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的铁骑相比步兵为主的中原王朝军队,无疑具有重大的优势。在塞外大漠与中原地区之间,过了幽云十六州的天险,便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北方游牧民族善骑射,使用骑兵作战,而骑兵的机动性很强,相比汉人的步兵,他们来去自如,战斗力相当强。

但是骑兵的缺陷在于,必须借助于平坦的地势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战斗力。如果有连绵不断的群山阻隔,也就是幽云十六州的所在位置,骑兵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其战略要地的作用也在于此。

因此说,没有幽云十六州的北宋先天不足。北宋始终“积弱”,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失去幽云十六州这个战略要地,对于北宋而言无异于一场噩梦。

宋太祖的痛:师未出身先死

契丹人自打得了幽云十六州之后,不管喜不喜欢汉族的生活方式,反正契丹权贵们生活在幽州的时间越来越长,游猎大漠的时间越来越短。幽云十六州农耕发达,不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其他文化活动都比辽国本部发达。可以说,幽云十六州对契丹经济的发展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辽国很重视对该地区的发展,设幽州为南京,皇都为上京,以大国的姿态屹立于宋朝的北方。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就开始存钱,打算用钱把幽云十六州给买回来,准备来一场金元外交。

幽云十六州,一直是赵匡胤难以割舍的心头之痛,但在当时,契丹族的军事力量发达,尤其是骑兵,实力雄厚。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的军事讨伐,他在宫里设置了封椿库,源源不断的往里存钱。当达到一定储备后,打算用这笔钱向契丹族赎回幽云十六州。如果辽国不同意,那么就用这笔钱招兵买马,扩充军力,再进行军事讨伐。到时辽国不但一分钱拿不到,还要归还幽云十六州。

赵匡胤这一招,可以说是先君子后小人的策略。但遗憾的是,此志未竟,太祖身先死。

后世子孙的疑难杂症

割让之初,当地的百姓和读书人还常偷越国境南逃中原。萧太后主政后,将十六州视为汉化的榜样和基础,并将幽云十六州看做是辽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辽圣宗即位后,汉人地位提高,并进入朝廷为官,老百姓也逐渐认同辽国身份。时间和政策慢慢消磨了本地汉族人的国家认同,幽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逐渐复杂化了。

自打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北宋政权就确立了自己的统治纲领,即抑武崇文。所以人们提起北宋总是这样说,虽有家财万贯,但没有什么权势,总是受人欺负,尤其对外作战能力出奇的弱。它先后被契丹、西夏和金欺负,最后还沦落到两位皇帝被金人抓去,酿成“靖康之耻”。可见,北宋的积弱,不是一般的弱。

对于北宋而言,收复幽云十六州,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大宋历代君王都明白,幽云十六州一日不收复,来自北方的危机则一日不能除。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继位的宋太宗又试图以武力收复失地,不幸在高粱河一役中中了辽人的箭,多年后疮发去世。此后的长期战争中,大宋都没能夺回此地,直到公元1004年。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曾经有一次机会放在宋朝皇帝真宗面前,他没有去珍惜,直到失去后,后世子孙替他把肠都悔青了,时光再也追不回。由此可见,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特别是一个手握重权的人对历史的发展方向,有时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说白了,历史实质就是一个权力更替此消彼长的过程。

比耻辱更耻辱的事:“独孤求败”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有一场这样的战争:一方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样全占的情况下,到最后却输得一败涂地。这样的仗在北宋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宋太宗,他很憋屈。另一次是宋真宗,他十分舒坦。前后都是为收复幽云十六州,前为幽州之围,后为澶渊之盟。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匡义,也就是赵匡胤的弟弟,亲自上阵指挥幽州之战。该占的优势全占了,几乎打到辽国的大门口,但却被对方的一次快速反击,一剑封喉,转胜为败。

赵匡胤给弟弟留下了雄厚的军事家底,又有曹彬和潘美这样的军事将领辅佐,按说是有能力拿下幽州的。但是打仗最怕的就是遇上瞎指挥的帅,指的就是赵匡义,他治国还行,但论军事才能远不能赵匡胤比。更要命是,他还没有自知之名,非要亲自挂帅,结果耻辱了。

上述提到幽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复杂化,汉人入辽朝为官,当时幽州的守将正是辽国汉将大名鼎鼎的韩德让。作为幽州守将,此人面对宋军的围困,淡定指挥,将汉家兵法里的守城谋略发挥到了极致,为辽国的救援赢得了时间,对于扭转战场上的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总之,宋太宗发起的幽州之围,原本志在收复河山,最后三十万精锐之师,却在宋太宗的指挥下,全军覆没。此后,幽州成了宋人永远无法跨过的一道障碍。

时间转眼到了公元1004年,宋军虽然野战不足,但是防御能力还是有的,毕竟中原的军事科技先进,宋朝的步兵和弩箭也不是吃素的。辽国对宋朝边境时常骚扰,但也没占到什么实质性的便宜。

但是,双方连年的大小仗不断,在宋朝每年要负担大量的军费开支,在辽国攻不破宋朝的边关,抢不到汉人的东西,作为游牧民族,首先面临的就是饥饿。更何况契丹人本来就不多,由于连年征战,死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再死就没人了。

于是到了萧太后执政,她改变了对宋的策略,改强攻为迂回战术。公元1004年十月,辽国二十万大军绕道杀入宋朝腹地。这一招几乎打乱了宋朝的防线部署,辽国借着骑兵的速度,打得下就打,打不赢就绕道,绕来绕去,绕到了黄河边上,宋朝的国都汴梁告急 。

强敌压境,北宋君臣陷入慌乱,有主和的,有主战的,最终在主战派宋代知名宰相寇准的刺激下,宋真宗御驾亲征,亲率大军,抵达澶州城下。皇帝亲征如寇准预料,极大地鼓舞了宋军的士气,眼看要将辽军包了饺子,这时,萧太后主动提出了和平谈判。

宋真宗和太祖太宗不一样,不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他是读着道德文章长大的,说白了,刀子都没动过,更别说血性了。辽国一求和,正好中了真宗的下怀,只要不打仗,什么都好说。

于是,宋辽双方签订了盟约,史称“澶渊之盟”。宋朝不仅没有要求拿回幽云十六州,而且每年还要向辽国送钱送布,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对于澶渊之盟,历来褒贬不一,有说丧权辱国的,也有说促进了宋辽和平的。但是花钱买和平,这事儿不论放在哪个朝代都不靠谱儿。多年以来,后世对这个条约的质疑声一直不断。

宋人对于唐朝的安史之乱一直铭记于心,北宋的知识分子对待对外作战此类的大事,一直本着一个观点:武人掌权,国家必乱,重文轻武,才是王道。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宋朝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们,一边称入侵者为蛮夷,笑话其没文化。一边又苟且偷安,就这样苟安过北宋,糊弄过南宋,最后又苟且成了元朝。

综上所述,幽云十六州之失,一失足成千古恨,受影响的岂止一个北宋?

怎么样用一句有地区特色的话来说明你来自哪里

谢谢邀请!

我来自六朝古都,与享誉国内外的书法草圣林散之同故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