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你和初恋做过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 有没有人敢发自己写过的诗
- 同样是四世三公,一流人才都去投奔庶出袁绍,而不投嫡出的袁术,这是为什么
- “北大荒”为何要退耕还“荒”
- 土地荒无人种原因是什么
你和初恋做过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难忘,莫过于两人偷偷摸摸去小树林了!
大学第三年,跟我初恋男朋友热恋了三个月了,两人就约会,去哪里呢?刚开始说去吃饭看电影,但是我觉得没意思,还是去走走吧,就去学校的小树林。
我们学校有个松树林,年纪挺大的,学生都叫它情人坡,里面一到晚上就可以看见无数对情侣了,都在秀恩爱,在做这些晚上才可以做得事。
我两到树林里的一个亭子里坐下,刚开始在说自己专业学习上的问题,多么的正经?后来又说生活上的趣事,两人有说有笑。天渐渐黑的时候,我男朋友的胆子开始打起来,对我动手动脚,还动上嘴,我刚开始特别的不愿意,他呢又是哀求又是缠着不放,其实我心里不是说要拒绝他,只是怕别人看见而已,我两没管那么多就开始亲热起来,没多久就听见有人走路的身音,我们突然松开对方,发展没人,总感觉有人在看着自己……
现在和他结婚了,想想那个时候听幼稚的,有的时候说给他听,他除了笑,没什么反应了!
有没有人敢发自己写过的诗
说到这,我这高中开始写诗词的不得展现一手,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暂时手机上方便有的拿出来,献丑了
同样是四世三公,一流人才都去投奔庶出袁绍,而不投嫡出的袁术,这是为什么
袁绍和袁术,一个是庶出,一个是嫡子。在家族内部,地位有天壤之别。
这种差别体现在很多方面。
别的不说,单说继承权。如果哪天袁氏老人都不在了。要推荐晚辈继承家族产业、职务和爵位。继承人也是袁术,轮不到袁绍。
像这种情况,搁到一般人身上,可能也就认命了。当不了凤头,当个凤尾,也行。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即便只是庶子,那也比一般士族子弟强多了。
但袁绍不同。他不是一般人,他有极强的好胜心。在他看来。虽然在家族内部,自己没有翻身机会。但他可以另立门户,通过自己后天努力,爬到比祖宗更高的位置。
他就是要让袁家人知道,自己比袁术强。迟早有一天,要让袁术臣服于他!
那么,袁绍到底做了什么,才完成他的人生逆袭呢?
首先,他认真包装了自己形象,在士人眼中留下了很好的形象。
东汉以孝治天下。母亲时去世,袁绍立刻辞官回家服丧。
后来生父又去世,他又服丧。(袁绍已经过继给二伯袁成了,可以不用为生父服丧)
这前后两次服丧,共计六年。
绍生而父(养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庐六年。——《英雄记》等于说,袁绍耽误了六年时间。
在现代人看来,守孝六年,傻不傻?但作为古代四世三公的门阀世家之子,袁绍当时的这一行为,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其二,他结交了许多有识之士,与许多党人结为朋友。
守孝期满后,袁绍跑到京城洛阳。不应朝廷的征辟,而是与当时的党人,如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人结为奔走之友。
他的这一举动,招致了宦官不满。宦官们公开指责袁家:你们家的袁绍不出来做官,还与党人结交。他到底要干什么!
袁绍的叔父袁隗听说之后,专门跑去警告袁绍不要与党人结盟。但袁绍不为所动。后来是为了家族不受影响,才“勉强”应命,成为大将军何进的部下,担任司隶校尉。
他的这种行为,使得他在广大士人的心里的形象又高大了不少。
中常侍赵忠谓诸黄门曰:“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绍叔父隗闻之,责数绍曰:“汝且破我家!“——《英雄记》当时很多人谈起汝南袁氏,总要说袁家的袁绍真了不起。不仅孝顺,颇有德行,在外面也是姿貌威容,是个很有出息的年轻人。
第三,他在几个重要关头,屡次站队,还都站对了。风头出尽,吸粉无数。
黄巾之乱被镇压后,大将军何进与宦官水火不容。有的人劝何进不要与宦官斗,但袁绍深知何进的心思。在后面极力拱火。
值得一提的是。他当时不仅在何进一党与宦官之间拱火。他还偷偷征召董卓进京。使得时势的发展变得不可控制。(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史学家认为,东汉朝纲的崩坏,是袁绍引发的原因)
何进被杀后,袁绍立即带着人马,会同袁术等人把宦官全部诛灭了。一个真正由士族子弟主导的大汉朝廷,眼瞅着就要建立。
但不想,董卓进京后,不按套路出牌,京城被搞得大乱。董卓当时还放出话来——要废掉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袁绍听说了此事,又听说自己的叔叔袁隗是董卓废立皇帝的支持者(也有一说,认为袁隗才是废立皇帝的幕后黑手,董卓只是照袁隗的意思行事)。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他立即与董卓翻脸。
董卓呼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绍伪许之,曰:“此大事,出当与太傅议。“卓曰:“刘氏种不足复遗。“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三国志·袁绍传》别人都不敢跟董卓较劲。唯独袁绍敢。这一幕简直帅呆了。
董卓在事后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只能忍住怒气不发,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可以想象得到,袁绍在当时士人心中的形象是有多么的伟光正。
相比于袁绍,袁术在当时,什么都比袁绍慢一步。而且还经常站错队。
袁绍积极结交士人,他从不结交。他的朋友居然大多是外戚。
何进死后,号召大家诛杀宦官,是袁绍第一个挑的头,袁术只是参与者。
董卓乱政时,也是袁绍先站出来反对。袁术表明立场,反对董卓,带着虎贲军(袁术是虎贲军统领)跑路时,已经是袁绍跑路一个月之后的事了。
而在这之前,他居然犹豫了,幻想与董卓和平共处。
第一和第二,是有差距的。更何况,袁术还不是第二。
他是一步慢,步步慢。既然比袁绍慢,那他在袁氏门生故吏心里的地位,就只能排在袁绍之后了。
而且,袁术还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他以社会人自居,喜欢跟一些三教九流,如黄巾余党、匪帮、流寇、山大王之类的势力玩在一起。自身的形象很负面。
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三国志·袁术传》当然,英雄不问出身。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三教九流,也不见得就比士大夫差。
但问题是,袁术不怎么搭理士人,且他还喜欢跟士人天然就不是一个阶级的三教九流玩在一起。那士人们肯定也就懒得搭理他了。
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十三路诸侯(演义中是十八路,但其实只有十三路)联合誓师讨董时,除了孙坚外,别人都不搭理袁术。
被大家奉为盟主的就是袁绍。不是袁术。
袁术当时对此很不满,大骂一群王八蛋竟然不来辅佐自己,而去辅佐袁家的奴才袁绍!
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三国志·袁术传》然而,骂归骂。人心已经没了。埋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后来,袁隗被董卓干掉。袁氏的门人大部分都跑到袁绍那里去了。就连不是袁氏门生的颍川荀氏也慕名而去,投靠了袁绍。(后来荀彧两头下注,指定一个兄弟留下,继续效力,他自己跑到了曹操帐下)
至此可以说,袁绍的人生逆袭之路完成。他取得了比祖宗更高的成就。
当然,天下很大。天下士人很多。天下士人也不都是袁氏门生。
一部分士人不搭理袁术。袁术自己完全可以另起炉灶。
实际上,袁术生前,他自己旗下的人才,以及他在淮南地盘上的人才,也有很多。(也包括孙策打下的地盘)
如孙策、周瑜、鲁肃、张昭、吕范等,都是当世之人才。可以说,后来东吴政权半个领导班子,都是从袁术地盘上走出来的。
如果袁术能招揽他们,利用他们。他不说一统天下,至少割据东南,不成任何问题。
然而还是老问题。袁术这个人,屡到关头就大脑短路,站错队,走错路,成不了大事。
公元197年,他见自己地盘广大,又觉得汉室已经没戏了。于是,他居然称帝了。
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一群人,纷纷与袁术划清关系。
孙策宣布自立门户,单飞,不陪袁术完了。
周瑜、吕范看出来袁术不成气候,袁术征召他们,他们扯了个理由跑路,投靠孙策了。
鲁肃也看穿了袁术。袁术活着时,他死活不出山等。袁术一死,他立马带着一家老小渡过长江,投奔了孙权。
总之,袁术在世时,他的地盘上不是没有当世人才。他的问题在于,有眼光的才俊,看不起他。甚至还有点怕他。
处在袁术的势力范围内的人才,各个都千方百计找机会出去谋生路。
而愿意为袁术卖命的人,水平又都不行。
袁术集团,至始至终,外强中干。看起来好像很强,其实实力很弱。不经打。
总的来说。同样是四世三公,一流人才都去投奔庶出袁绍,而不投嫡出的袁术。是三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第一,袁绍的竞争。这点已经详细说了。袁术和袁绍是同质化竞争。人才都奔袁绍去了,投奔袁术的自然就少了。其二,性格因素。袁术是公族子弟,他其实最容易团结士人。就算袁氏门生故吏不愿意搭理他,他也一样可以招揽人才。但他不遵守当时社会名流的游戏规则,没风度,不讲礼貌。他如此傲慢,一流人才当然不愿意搭理他了。在当时,就连刘备,刘表都有不少死忠粉丝,可袁术愣是没有一个死忠粉。
以他的出身,收服士人竟然还要靠绑票,也是当时的一大奇观了。
第三,能力不足。 袁术争取不到一流人才的支持,他就病急乱投医,犯了当时公孙瓒一样的错误,吸收一堆不上台面的三教九流加入自己的队伍。
如果说,他能把这些人利用好,打出自己的特色,都罢了。他势力大,自然有士人会去投奔他。可他并没有那个能力。他的地盘只是看起来大,势力只是看起来大。大家都看穿了他的虚实,有眼光的才俊自然就都不愿投奔他了。
“北大荒”为何要退耕还“荒”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这是人们曾经用来形容北大荒的一段佳话。
北大荒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具体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的广大荒芜之地。如今的北大荒实际成了黑龙江垦区的代名词。
据相关历史记载,北大荒自古以来即是蛮荒之地,这里气候恶劣,风雪肆虐,沼泽遍布、荆莽丛生、猛兽成群。
历史上因种种原因该地始终无人开垦,致使千里望去,荒原茫茫,人迹罕见,人称北大荒。
彼时的北大荒虽人烟稀少,但却草塘遍野,芦苇飘荡,是各类珍惜野生动物的天堂。
当年作家聂绀弩在下放此地时曾有过相关描述:
“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何物空中飞?蚊虫苍蝇……何物水边爬?四脚蛇,哈士蟆……山中霸主熊和虎……毒虫猛兽美家乡……一年四季冬最长。”就是在这片荒芜的黑土地之上,人们创造了巨大的人间奇迹。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加之人口剧烈增长,吃 饭问题日益成为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当时情形下,不得不靠通过增加耕地面积来提高粮食产量。
北大荒具有肥沃的黑土地资源,除此,北大荒还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下水量众多,地表江河纵横,且自然降水充沛,故极为适宜大规模发展农业。
在经过实地考察后,国家决定开始对其进行有组织开发。
自1958年开始,来自祖国各地的数万名革命干部、解放军官兵、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满怀建设祖国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开发北大荒的事业中来。
他们虽出身不同,年龄参差不齐,职业千差万别,但他们来到北大荒后,皆是挽起裤腿,躬下身子,爬冰卧雪,排干沼泽,披星戴月,开垦荒原。
经过近五十多年,几代人的接力长征,他们在北大荒建立了数量、规模庞大的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新中国生产输送了大批粮食。更是把过去鸟兽出没,人迹稀少的北大荒变成了闻名全国富饶美丽的北大仓。
不得不承认,北大荒的开发确实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这里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满足了国家对粮食的急切需求,在这一点上,北大荒确实功不可没。
但人类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但却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河北的塞罕坝地区曾是一个真实的例子。清末由于当地人对塞罕坝大规模的林木砍伐,开垦种植,致使塞罕坝生态遭到巨大破坏,沙化日益严重,最终昔日的富庶之地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高原。
同样,由于过度无限制的开垦、排水及捕猎亦使北大荒的原始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改变,并造成了巨大破坏。具体表现有:
[1]、北大荒湿地面积减少了近80%。
[2]、土地沙化、流失严重,旱灾水灾开始频发。
[3]、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被迫迁徙他乡,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不仅如此,该地环境亦开始变得恶化,灾害开始增多。如此一来,昔日肥沃富饶的土地开始变得日渐贫瘠。
为恢复北大荒原始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末,国家开始做出重大调整,决定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对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奋力开荒到停止开荒,再到大规模还“荒”。这既是尊重大自然,善待大自然的巨大转变,也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北大荒的变迁,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得到重新回归,使北大荒的的草更绿、水更蓝、云更白……
使“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优美富庶画面,逐渐再现北大荒,再现水丰林美、鸟鸣鹿欢的原始风貌,再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土地荒无人种原因是什么
现在土地拋荒无人种的原因是什么,这还用问吗?农民种地赔钱,别无选择,无奈只有拋荒不种。
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只有有了土地才能保证能生存下去,以前农民一直都在积极的寻找土地来源,才有了解放前的地主阶级成份。可是现如今土地确成了伤农民的一把利刀,割的农民种地刀刀见血,自然灾害下割的血本无归。在以前农民惜士地为命,现在拋弃不种,这完全背离了自然规律,凡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人和事,最后绝对是会受到大自然了承罚的。
从原来的农业无偿的支援工业,城市用粮,到七八十年代的农民与天斗,与地斗的白天黑夜艰苦劳动,使国人们完全吃饱了饭,可是农民还在艰苦的生活着。到了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农民想着会过上幸福生活,可是几十年的粮食低价运行,使农民种地赔钱赔工,遇到自然灾害,血本无归,这完全违背了天意民怨,使农民种地痛苦难言。如果不抓紧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会出现更大土地面积拋荒,一旦形成,将会严重冲击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所以现在已到了迫在眉迹,近快解决的时候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