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你如何理解这句话)_不知肉味_孔子_齐国

本文目录

  •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 三月不知肉味成语典故是什么(简单点)
  •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什么
  •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什么
  • 古人讲“三月不知肉味”,这具体是指什么“美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只有心底的愉悦,才是最美的人生。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热恋中的人,世界无处不是风景,你就是整个世界。所以,吃什么,住哪里,玩什么,都不在意,你在身边,做什么都快乐!

除了谈恋爱,就是非常喜欢某个东西能让人快乐了。但音乐是要排在第一位。

孔夫子是圣人,圣人也最喜欢音乐,陶冶性情。孔圣人第一次听到“韶”这种音乐的时候,彻底被震撼了,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美的音乐。

“韶”是春秋时代齐国的一种音乐,为什么只有齐国有呢,因为齐国有个管仲,治理国家比较厉害,齐国当时是天下最发达,最富有,文艺娱乐最先进的国家。

孔夫子是个音乐发烧友,一听之后就天天听,还不停的琢磨,是不是可以改动,加个前缀什么。所以吃什么都没有感觉到味道,肉在当时比较稀缺,但就这样,孔夫子还是没吃出饭菜里有肉味。看来音乐的魅力真是大。

孔夫子还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当他从“韶”的美丽中慢慢会过神来时,已经是三个月之后了。所以孔夫子说:没想到音乐的魅力这么大!真正能愉悦人的身心,让人感觉到真正的快乐。

所以,真正的快乐是心底的愉悦,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没有达到“三个月不知肉味”的境界,就不要说自己喜欢。喜不喜欢,只有自己知道,“三个月不知肉味”就是标准。

三月不知肉味成语典故是什么(简单点)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年轻的孔丘在季府赶车,曾偷偷去季府乐师师襄子那里去学琴,也能练几曲。后来师襄子得罪了季武子被赶出季府,在外沿街乞讨与卖艺。孔子在街头遇到落魄的琴师,诉说他当年在齐国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出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生活或比喻句等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什么

《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三个月吃肉都不知道肉的美味,并说:“想不到创作的音乐竞达到这么高的水平。”《韶》乐,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孔子认为,《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善尽美。相传歌颂周武王的乐舞为《武》乐。孔子认为,《武》乐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尽美不尽善。美指形式美,善指内容善。《韶》乐形式美、内容善,因此孔子听它入了迷,都忘了肉的味道。听音乐是精神享受,吃肉是物质享受,孔子听音乐而忘了肉味,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什么

一般是用来形容音乐的好听及华美。

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所占据萦绕,他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联翩;也可能就是发呆,什么想不起来,但身心是舒坦的、宁静的、甜美的,感到极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

拓展资料: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日:’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

《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赏析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

古人讲“三月不知肉味”,这具体是指什么“美食”

三月不知肉味是出自于《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三月不知肉味,是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到执迷的程度,连吃饭的味道都不知道了。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世界需要有这种锲而不舍、废寝忘食的人,对科学公关,人类发展都有益处。

但是现在也有时用来形容清贫,好几个月没有吃上肉了。

具体指什么美食能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呢?其实孔子指的是《韶》乐,所谓《韶》乐,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孔子认为《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善尽美。相传歌颂周武王的乐舞为《武》乐。孔子认为,《武》乐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尽美不尽善。美指形式美,善指内容善。《韶》乐形式美、内容善,因此孔子听它入了迷,都忘了肉的味道。听音乐是精神享受,吃肉是物质享受,孔子听音乐而忘了肉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