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前秦王苻坚身经百战,手创大国,为什么会因淝水之战一战而败,一败而亡,破历史纪录
- 如果刘备打赢夷陵之战,吴国会灭亡吗
- 打下汉中没多久关羽就开始北伐,是不是操之过急呢
- 曹操的百万大军为何在赤壁之战中战败
- 有什么名言名句支撑你度过自己的人生低谷
前秦王苻坚身经百战,手创大国,为什么会因淝水之战一战而败,一败而亡,破历史纪录
苻坚绝非庸碌无能之人,为皇帝二十八年,南征北讨,可谓身经百战,手创大国,何以竟一战而败,一败而灭亡,破历史纪录?其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是国内的民族情况复杂。在前秦的国境中,西北是羌族,今陕西、山西北部一带是匈奴,今山西东部及河北北部一带是鲜卑的拓跋氏,今辽东、河北及河南北部一带是鲜卑的慕容氏,与这些习俗、言语各异的民族杂居的,是广众的汉人。苻坚所属的氐族在中原毫无基础,只有苻洪率氐族两万户在枋头住了十八年,即悉数迁回关中。苻坚统一中原后,为了巩固对中原的统治,将关中氐族十五万户分别派驻到全国各重要地方,类似军事殖民,以资控制。这些军事殖民军队,均由世袭的氐族贵胄统率,各领一千五百户至三千两百户不等,这比分封诸侯更进一步。因为殖民的氐民自视为征服者,他们与贵族合作,对一般民众进行残酷的震慑与无情的剥削,这一情况既普遍且深入,所以激起百姓对苻坚政府的愤恨与诅咒。据《晋书》记载,云苻坚将亡的谶语和民谣很多,甚至有“预言”他将死于五将山者。
苻坚征服四方,全靠氐族团结一致的武力,而今氐族分散四方,他已失凭借,将统一天下的力量寄望于对他心怀深仇大恨的异族军队上,虽有“雄师”百万,又有何用?苻坚施行军事移民政策时,王猛已死。更有甚者,他徙杂胡十万户到关中,其中有鲜卑慕容氏四万余户,而鲜卑是他的“仇绥”,所以有人抚琴而歌曰:“远徙种人(同族)留鲜卑,一旦缓急语阿谁?”在这种政策下,苻坚外无凭借,内有心腹之患,所以淝水战败,苻坚逃归长安,即为慕容冲聚鲜卑人十余万所逼,逃入五将山而死。与一般的对外出征不利,还可回到根据地重整旗鼓,或得苟安一时的情况迥异。
第二是东晋在南方偏安,至是已六十余年,避祸南逃的大世族与江南世族间的隔阂与敌视已逐渐消去,东晋政权已从“新亭对泣”的岌岌可危之态中摆脱出来,渐趋稳定。“土断法”实行后,“侨姓”(北人)与“吴姓”(土著)之间的差别对待取消,当兵纳粮的义务相同,于是谢安的侄儿谢玄将北来之人征募为兵,称“北府兵”。淝水之战时,这支军队成立已有七年,有众十万。北府兵是训练有素的精兵,最重要的是战斗意志强,同仇敌忾。他们不愿“胡骑南下”,使生民再遭蹂躏与屠戮。对他们来说,淝水之战是报仇雪恨、生死存亡的战争。这与苻坚所统率的心怀怨望、被胁迫而成军的百万雄师的士气,恰成鲜明对照。
两军对垒前,又发生一动人之事。苻坚以其弟苻融与鲜卑降人慕容垂为前锋,率骑兵二十五万,攻破寿春(今安徽寿县境),进兵淝水西岸。东晋征讨大都督谢石率北府兵拒苻融,苻坚派降人朱序赴谢营劝降。朱序忠于晋朝,告以秦军虚实,建议不待秦军到齐再决战,宜速战速决,先击破其前锋。朱序与王猛的心情相似。谢石纳其策,遣将率精兵五千,击败挺进中之秦军,进抵淝水东岸,两军隔江对峙。谢玄(前锋都督)遣使告苻融,请秦军稍微后移,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融想用“乘其半渡而击之”的策略,却犯了不“知己”的错误,下令秦军稍微后撤。本无战斗意志的秦军一闻后撤,便立即狼奔豕突,奔逃而去。所谓兵溃如山崩,遂一发不可收拾。谢玄等挥兵进击,溃散的秦军一时间风声鹤唳,各自逃命。晋军追杀,伏尸遍野。苻融于乱军中被杀,苻坚逃抵洛阳,收集溃兵,只得十余万。慕容垂乘机复国,史称后燕。苻坚只得返回长安,亦为慕容氏所逼。这位咤叱一时的风云人物最终被缢死于五将山的一座小庙中。
苻坚死后,北方再次陷入分裂中,大大小小的国家,连北魏在内,有十二国之多。自304年刘渊称王始,至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为止,一百三十五年间的五胡十六国(西蜀、冉魏、西燕、北魏不在十六国内)实际有二十多个政权,其中三分之二是苻坚败亡后建立的。
如果刘备打赢夷陵之战,吴国会灭亡吗
刘备征伐东吴,名义上是为关羽报仇,实际上是想重新夺回荆州,恢复关羽镇守时对荆州的统治。荆州对刘备来说战略意义太重要了。首先荆州是诸葛亮隆中对两路进攻中原的其中一路,要知道自从有了隆中对策,刘备是一直按这个战略规划进行的,失去了荆州,等于要放弃隆中对策,就失去了恢复汉室一统天下的希望,刘备是断然不会轻以放弃的。其次荆州是产粮大地,生产发展,资源丰富,商贾便利,能很好供给军资。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了军粮供应,大军还能怎么行动?荆州粮草足可供应荆州军队的使用。其三荆州是重要兵源地。汉末天下大乱,中原地区深遭兵灾,不少中原人南迁,定居在了少经兵祸的荆州一带,人才兵源相对充足,是蜀汉重要的兵源地。其四是安定荆州派士族的需要。要知道,刘备能占领益州汉中,主要还是靠的荆州士族支持和荆州兵的拼搏。荆州丟失,让荆州士族失去了家乡土地,失去了凭依,自然收回荆州的呼声他们最高。刘备为了安抚荆州派,只能顺应他们的呼声。其五荆州地理战略位置重要。拥有了荆州,对蜀汉来说,东可威慑东吴,北可征伐曹魏,处在交通要冲,用武之地,是蜀汉一统天下最好的跳板。鉴于这几点,刘备征伐东吴,夺回荆州势在必行,就是诸葛亮没坚决谏阻,也可能是看到了这些。后来夷陵惨败,刘备陨命,诸葛亮才深感蜀汉国力之弱,荆州难得,才放弃了再夺荆州,只好与东吴握手言和。
那么如果刘备夷陵之战打胜了,会乘胜伐吴灭吴吗?历史不能假设,但非要如此问的话,上边也分析了,刘备东征只为夺回荆州,并没打算灭东吴,即使刘备有灭吴打算,他也没这个力量。刘备得胜,最先要做的是稳定对荆州的统治,休整战备,以观形势。当然,夷陵一败,荆州丢失,东吴全国振恐,人心慌慌。这时曹丕必定接受刘烨建议,率大军出兵建康,孙权必定再派使者向刘备求和,许以割地赔款等许多优厚条件,但刘备这时必不接受,他会在稳定荆州统治后,乘势从长江上游进攻东吴西部州郡。在这种情况下,东吴士族阶层一向奉曹魏为正统,认为曹魏势力最强,一定会向孙权施压,要求孙权向曹魏投降。在内外交困的情形下,孙权要么率众举国投降曹魏,要么国都被曹魏占领,孙权率一些大臣南逃。刘备军因夷陵大战,又行东进,战线太长,远离益州,补给困难,只能多占一些地盘,拒住曹魏军进攻态势,而东吴大半国土,尽归曹魏。短时间内,荆州要地,恐怕又成了蜀汉与曹魏争夺的焦点。非经一场大战,曹魏赢,荆州归魏,蜀汉依然偏居益州,但离灭国不远;蜀汉赢,江南会多沦入蜀汉,蜀汉需稳固对江南的统治,与曹魏对峙,以待天下有变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曹魏接受孙权的投降,鉴于孙权父子对江东的多年经营,让孙权仍居江东,作为曹魏的附属国,同拒蜀汉,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变数又将怎样呢??总之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胜,东吴很可能提前被灭国,那样的话,历史上将不再有三国时期,而是两国时期,或者提前进入南北朝时代了。?
打下汉中没多久关羽就开始北伐,是不是操之过急呢
关羽北伐曹操,恰到了好处
看过《三国志》的应该记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在诸葛亮的草庐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局势写下了《隆中对》也叫《隆中对策》,其中有这么一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什么意思呢?就说天下有变的时候,可让一位将军率领大军从荆州出发,直取宛城和洛阳,然后刘备从益州出发,百姓还能不想借将军?如此这样大业可成,汉室可兴。
而关羽在曹操战败于汉中不久,便北伐,其实便对应了诸葛说的那一句,而且关羽原则上这时候北伐恰到了好处。
为什么关羽此时北伐恰到好处?
汉中之战让曹操不仅内伤而且外伤,内伤经济和军事上因为汉中之战,都被拖累,国家经济得不到发展,外伤战争最苦的是谁?肯定是百姓,战争需要粮食和经费,这些从哪里出?百姓,因此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百姓苦不堪言,让曹操的统治根基不稳。
曹操如此的处境,关羽此时北伐其实恰到了好处,关羽得北伐就好比在曹操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关羽一开始势如破竹,周边郡县纷纷响应关羽,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要不是在樊城犹豫了,许昌城便可破,刘备从益州出发,北上协助关羽,再联合孙权北上攻打合肥,曹操疲于应战,汉献帝再从中作内应,灭曹只是可待。
所以关羽在曹操战败于汉中之后,北伐恰到了好处。
恰到了好处为何又失败了呢?
失败的原因,其实在关羽本身,一是,樊城的久攻不下,拖延了时间。给了曹操喘息的机会,让曹操重新集结大军,对付关羽,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如果关羽对樊城进行猛攻,数日攻下,那么北伐必能成功。
二是,没能处理好和孙权的关系,诸葛亮主张联合东吴,但是关羽高傲不屑于和孙权为伍,后来还得罪了孙权,导致孙权撕破脸皮,偷袭了荆州。
如果关羽联合孙权,让孙权北上攻取合肥,从合肥长驱直入,自于禁七军被关羽淹了之后,已经无兵可调,后来的兵都是从各郡县抽调的,如果孙权攻合肥,曹操必定两线作战,分身乏术,最终就是失败,势力被孙刘两家划分剩下的就是孙刘两家争夺天下。
曹操的百万大军为何在赤壁之战中战败
赤壁之战,本是一个很一般的战役。
但由于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从而拔高了这次战役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实际上,名不副实。
我认为,可以把这次战役作为划分历史阶段的时间节点,但对这次战役本身不应该给与过高的评价。
当然,作为这次战役的主动发起者,曹操的确也犯下了战略性错误,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历史走向。
01
战役过程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
208年十二月,曹操占据了荆州南郡。孙刘形成联盟对抗曹操。孙权为了解救刘备之困,派兵进攻合肥。
曹操亲自率兵从江陵征讨刘备,到达巴丘,同时派遣张熹救援合肥。
孙权得知张熹到达,于是撤走。
曹操抵达赤壁,与刘备交战,战事不利。
此时发生大规模的疫病,兵士死亡者很多。
曹操决定带领大军归还,刘备占据了荆州、江南诸郡。
这个过程,在《三国志》其他一些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等传记里也有记载,基本都很简单。增加的环节,就是刘备派遣诸葛亮劝说孙权共同抗曹,以及周瑜力劝孙权与曹操决战。
之所以说是一次很一般的战役,是由于战役发起的偶然性,持续的时间很短,过程很简单。
简单来说,就是曹操经过精心准备,决定讨伐荆州。
但由于荆州牧刘表突然病逝,其次子刘琮不战而降。这令曹操没有思想准备。
曹操就想顺势除掉刘备。不想刘备跑到了孙吴的地盘上。
由于刘备与东吴孙权报团取暖,建立了联盟,曹操临时决定与孙刘决战,企图一举解决江南的问题。
但由于曹军水土不服,发生了大面积的疫病,曹操只好撤军。
就这么一场战役,甚至说就发生了一场战斗,不足以称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
不仅与官渡之战、夷陵之战两次战役相比,就是与其他战役相比,无论从规模、持续时间、还是战役的惨烈程度,都相差很远。
就是夷陵之战,也有观点认为称不上三大战役之一。
之所以有此评价,还是在战役之后,历史的走向。
官渡之战的结果,直接左右了历史的走向。
夷陵之战的结果,多少影响着历史的走向,但并不比其他一些战役影响更大。
而赤壁之战之后,的确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但这一局势的出现,并非是赤壁之战的直接结果。赤壁之战,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02
曹操的错误决策
官渡之战时,曹操顶不住袁绍的进攻,想要打退堂鼓。
谋士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曹操采纳了其建议,侥幸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赤壁之战前夕,贾诩认为应该首先安抚百姓,而不应该劳师远征江东。但曹操不听,结果遭遇严重挫败。
现在看来,曹操就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由于刘表突然地病逝,导致了曹操过度的放松,缺少了应有的慎重。没有充分的准备就贸然发动了对东吴的大规模战役,犯下了兵家之大忌。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有两段很有说服力的评论,或许是最好的注解。
其一,赤壁之战后,曹操想起了病逝的郭嘉,专门作诗以悼念:“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为何哪?
是因为之前郭嘉郭奉孝多次对曹操说:南方多疫病,如果你要去南方的话,恐怕很难活着回来。
曹操是后悔没记住郭嘉的话,导致了失败,因而怀念起郭奉孝。
在曹操、曹丕时期多次征讨江东,以及孙权多次攻伐曹魏,都是无功而返,大多是由于出现了疫病的原因。
这不是偶然的事件。
由于连年征战,大量人口死亡,得不到合理的处置,引发瘟疫是大概率事件。
鬼才郭嘉能够算出曹操不得生还,也不是没有依据的。
曹操没有想到这一点,而这又正是赤壁大败最重要的原因,这是曹操所犯下的低级愚蠢的错误。
其二,所有大佬对周瑜评价都很高,就曹操这个手下败将不服气。
曹操说:赤壁之战,正好遇到了疫病,我烧掉了船只,自行退军,横使周瑜这小子获得了虚名。
这个自然有曹操找个芝麻粒垫屁股的意味,但不可否认的是:疫病是导致这场战役最关键的因素。
03
没有赤壁之战也会有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之前,荆州是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
刘表病逝,刘琮投降,曹操占据了荆州,实际上仅仅是占领了南郡。
本身南阳郡就在曹操手里,江夏及南四郡还没有染指。
赤壁之战,是曹操从南郡的治所江陵发动,追击刘备到达巴丘,然后与孙刘战于赤壁。
战败之后,曹操丢掉了江陵,回到了南阳郡,但控制了南郡的襄樊。
如果曹操采纳贾诩的建议,不发动对东吴的征讨,先安抚百姓,情况又会如何哪?
能不能守得住南郡,能不能进一步控制江夏及南四郡?这是一个大问题。
荆州地理位置重要,军事战略意义重大,曹孙刘三方势力相互交错,错综复杂。
我认为曹操如果控制了南郡,对其十分重要,但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曹操一旦控制南郡,孙刘联盟将会更加紧密,誓死对抗曹操。从战略意义上来说,对曹操是很不利的。
曹操控制南郡,对孙权是致命的威胁。在此情况下,孙权会与刘备妥协。孙权占据江夏,刘备占据南四郡的可能性很大。
刘关张三兄弟,再加上诸葛亮,把南四郡经营好,进而图谋西川,这也是《隆中对》的战略布局。
从历史史实来看,赤壁之战的前后,比较明确的就是一个南郡的归属。
南郡是荆州的治所所在,提起南郡就以为是荆州,这显然是把南郡的重要性过度的拔高啦。关羽失荆州,失掉的也就是南郡,也没有一般认为的那么玄。
我认为,不管是否有赤壁之战,都不会最终影响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
关羽失掉了荆州,三国依然存续了四十多年。荆州重要,但不是决定三国鼎立最主要的因素。
就刘备打不赢就跑的个性,绕过荆州转个弯,跑到益州去,也会立国,一样称帝。
曹操在刘琮投降后,亲率五千精骑,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的追赶刘备,是有战略意义的。
刘备不存在了,就可能不会有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从徐州、冀州,再到荆州,刘备一路逃亡,最终落脚点在益州。实在不行还有个在最南方的交州。
不安分的刘备,只要活着一天,就有称帝的想法,就是对曹操的威胁。
因此,三足鼎立是由于刘备的存在,而不在于荆州的得失。
04
赤壁之战后,曹操三声狗叫
赤壁之战后,曹操依然放不下这事,就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再夺回荆州。
荀彧说:现在荆州就像是一块骨头,刘备孙权就好比是两只狗都在争抢,谁也不想让对方得到。一方得到,另一方就会疯狂的争抢。如果这时候谁去动这个骨头,这两只狗会一起来咬人。
曹操一听,立马就“汪汪汪”连叫三声,许褚听了哈哈大笑。
本来是很有趣的事,却没有人跟许褚一样凑趣,搞得很不爽。
史实正如荀彧的判断,对于荆州这块肥肉,绝不是骨头,刘备、孙权的争抢就没有停息过。最后也是孙权把荆州抢到了,还杀掉了关羽。
如果曹操过早的参与进来,孙刘联盟将会更加的稳固,给曹操的战略机会会更少。
这或许就是赤壁之后,曹操没有对孙刘有更大的军事行动。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平定凉州消灭了马超、韩遂的实力;进击汉中,招降了张鲁。
由此看来,似乎是赤壁之战导致了三国鼎立。实际上,曹操还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这是出现天下三分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对赤壁之战前后的形势,作这么多的介绍,就是想说明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很偶然,没有很大的说道。
不能说曹操这次战役的失利,对历史走向的影响没有,但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仅仅是这次战役的时间节点很重要,就如同夷陵之战。
即便刘备没有发动夷陵之战或者夷陵之战没有失利,刘备也不可能统一天下。
这都是大势所趋,一个具体的事件,多少会影响历史的进程,但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但关于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一事,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不是发生了疫病,曹操攻破了孙刘联盟,那么又置诸葛亮的《隆中对》于何地哪?
有什么名言名句支撑你度过自己的人生低谷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比比干命老前辈”!
∽∽∽当人在走背时运的一段时间里,长则三五年,短有几个月;做事很不顺,惹是非口舌,外加病魔缠身,内遇亲友白眼…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俗语亦称它为”人若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日子一片漆黑,让人苦不堪言…。
∽∽∽如何渡过这段暗无天日的无情灰色时间,是摆在每个人生命当中的必修课程,也是老天磨砺每个人坚强意志的无价法宝;唯有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想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革命胜利,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他们在爬雪山,过草地时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迎来了新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想到老前辈们的坚强革命意志,自己所遇到的一些小困难就算不得什么事了…。
一一一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我们的革命同志在最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