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调孚【笔名蒲梢,曾任《东方》杂志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_开明_出版_编辑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徐调孚 开明 出版 编辑

徐调孚简介

徐调孚

徐调孚(1901~1981)学名是名骥,字调孚(读音为“tiáo”),笔名蒲梢。浙江平湖乍浦镇人。1919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二中学。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在英文函授学校部工作。曾任《文学周报》编辑。后转《小说月报》社,为主编郑振铎得力助手。同时参加文学研究会,担任该会主办的《文学周刊》编辑。还曾任《东方》杂志编辑。一·二八事变后,商务印刷厂被毁,《小说月报》被迫停刊。5月,转开明书店负责出版部工作,担任开明书店出版部、编审部、推广部主任,翻译《木偶奇遇记》、《母亲的故事》等。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徐调孚资料

别名:蒲梢

出生日期:1901年4月16日

去世日期:1982年5月9日

国籍:中国

性别:男

个人简介

徐调孚

徐调孚,1901年4月16日出生。浙江乍浦人。自1922年起,协助郑振铎编辑《小说月报》,参与编辑《文学周报》。协助叶圣陶编辑《小说月报》。1932年商务印书馆停业后,进开明书店,任出版部主任,兼推广部主任。开明书店出版的茅盾、巴金的著名小说不少是他组织来的,被称为作者的知音。生前整理编辑文史古籍多种,其中《六十种曲》经他修订、考证,集中前人的评价,成为开明书店的一部扛鼎之作。校注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最完备的本子。他还校补日本青木正儿著《元人杂剧序说》一书的遗误之处。他精通出版业务,无论版式设计、装帧设计、插图制版都十分熟悉。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任编辑、编辑部主任。为中国新文学出版事业、古籍出版事业作出了贡献。1972年,毛泽东批准出版章士钊的《柳文指要》,章士钊指名请他(此书原来的责任编辑)任编辑,被调去北京,出色地完成此项工作。排校完稿后,章士钊向周恩来称赞他是“难得的编辑”。1982年5月9日在四川江油逝世。著作有:《中国文学名著讲话》、《现存元人杂剧书录》,校注有《人间词话》。译作有《木偶奇遇记》等。

生平事迹

调孚除常常交游于作家、学者之间,组稿征文,茅盾、巴金、夏衍等的著名小说大多由调孚约稿出版。茅盾著的《子夜》,即由他组稿在开明书店出版。夏衍翻译的高尔基《母亲》在大江书铺出版后,被国民党当局列为禁书,他把书名改为《母》,译者改用沈光瑞名,在开明书店出版。不仅这样,他还注意发现、扶植文学新生力量,丁玲的成名作《莎菲女士日记》,即由他经手编发。开明书店兼出古籍后,调孚即着手刊行《六十种曲》,精心考证版本,补订残缺,并在书末叙录介绍各曲作者和内容特色。郑振铎称誉开明书店出版的《辞通》、《二十五史》和《六十种曲》是“扛鼎之作”。还断句刊行《艺概》、《白雨斋词话》、《西河诗词话》、《人间词话》等。尤其是对《人间词话》的刊行更为精细,在王国维手定本和赵万里补辑本的基础上,又搜录王氏的论词评语,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印本。

抗战时期,开明书店受到严重破坏,调孚设法再版现代文学名著、少年儿童读物、英语读物,力图恢复出版业务。抗战胜利后,编辑出版《夏衍戏剧集》、《吴祖光戏剧集》、《朱自清文集》等,还编写《中国文学名著讲话》,分期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解放后,开明书店迁北京,后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曾任任中国青年出版社部主任,后徐调孚调入古籍出版社,旋又转中华书局任文学编辑、文学组组长(主任)。在中华书局致力于文学古籍出版,如《全唐诗》、《全宋词》的排印,《全上古三代秦汉魏晋六朝文》、《文苑英华》的影印,都倾注了心血。“文化大革命”中,全家被迫迁居四川江油。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柳文指要》,作者章士钊指名要他负责,遂至北京,出书后又返四川。在江油,把《中国文学名著讲话》整理结集成书,交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5月9日病逝。

译著作品

《西厢记》、《琵琶记》、《元曲三百首》、《诗经》、《离骚》、《乐府诗集》、《古诗源——唐诗三百首》、《水浒》、《三国》、《西游记》、《红楼梦》、《莎乐美》,专著《中国文学名著讲话》、《英吉利文学》,《校注〈人间词传〉》、《现存元人杂剧本录》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