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图简介
张瑞图(汉语拼音:Zhang Ruitu,1570~约1640),中国明代书法家。
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
福建晋江人。
曾任礼部尚书,后因入魏忠贤逆案坐徒赎为民。
工诗文,善画山水,师法黄公望。
其书法取法钟繇、王羲之,能师而化之,别辟蹊径。
其书结体绵密,笔法多变,有个人特色,颇为时人所重,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合称明末四家。
张瑞图出身晋江青阳下行村农家,父亲张志侹“俭朴食贫”。
张瑞图幼负奇气,聪颖过人。
自小习儒,他的启蒙老师是林天咫(据说林天咫是李贽的后人)。
家贫,供不起夜读灯火,每天夜晚都到村边的白毫庵(参见《泉州寺庙?白毫庵》)中,就着佛前的长明灯苦读。
年青时,一面执教谋生,一面参加科举考试。
张瑞图读书方法与众不同,五经子史都采用手写熟读,即一面抄写练习书法,一面研读理解文义。
为诸生时,每晚选择书经的一个题目,演绎成文。
他文思敏捷,弹指立就。
翌日,文章不胫而走,喧传府县二学。
由此文名大噪,泉州一带都盛行由他解释的经文。
张瑞图是晚明时期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即以擅书名世。
时人将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并称为晚明“善书四大家”。
日本书坛亦极力推崇。
从江户时代起倭人就因黄蘖的隐元禅师东渡日本时带去张瑞图的书迹而熟知其人,对日本书坛影响甚大,张瑞图被称为“水星”。
日人称其书法“气脉一贯,独自风格”。
“晚明四家”中的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当属马宗霍所云的“偶有三数杰出者,思自奋轶,亦末敢绝尘而奔也。
”邢侗精研东晋二王,临摹几可乱真,自谓“拙书唯临晋一种”;米万钟擅行草,作为米芾后裔,谨守家法,在米字体格中唯增圆润。
两人虽不学赵孟頫之体,却未离二王樊篱。
张瑞图虽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晚明四家”,然他的书风与邢、米、董三家迥然有别,而与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诸人创立的奇倔狂逸风貌颇为相似,共同在钟、王之外另辟蹊径。
虽然在书品和成就影响方面,不能说张瑞图超过三家尤其是董其昌,但却独创一格,属于“绝尘而奔”者。
张瑞图的书法确不同于柔媚时尚,而别具“奇逸”之态。
他擅长的楷、行、草书,笔法硬峭纵放,结体拙野狂怪,布局犬齿交错,气势纵横凌厉,构成强烈的力感、动荡的气势,确属奇而逸,时人赞为“奇恣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
张瑞图也从帖学入手,只不过崇尚的是“狂草”派书风和讲求厚重力度的“苏体”笔法。
张瑞图又擅山水画,并工佛像。
山水骨格苍劲,点染清逸,间作佛像,饶有意趣。
张瑞图的绘画是偶然兴至而为,因此传世作品极少。
张瑞图之画师承效法元代黄公望,并参立吴派(山水画分浙、吴、皖三派),用笔与王孟津相近,具有骨格苍劲、点染清逸的特点,颇有声望。
李长衡曾为之书跋云:“张长公先生胸度豪爽,嬉笑文章,书法绘事,各臻神妙。
”
其特点是:小品多剪裁宏阔的景象,画面繁琐,结景细碎,勾皴点染,用意精到,于大轮廓转折处时露圭角。
在大幅则多以粗放的笔墨绘近景数株大树,后衬远景以一座高峰开合而成,画面结景比较空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