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琮【唐代诗人,湖南观察使】_断肠_凤城_诗人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韩琮 断肠 凤城 诗人

韩琮简介

韩琮

韩琮: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指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

韩琮资料

中文名:韩琮字成封

字号:字成封

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汉族民族族群唐人

性别:男

官职:湖南观察使等

代表作品:杨柳枝词、柳主要作品《露》、《云》、《风》等

人物经历

唐朝诗人

韩琮(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 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个人作品

诗词列表

《杨柳枝词》

 

《柳》

《二月二日游洛源》

《骆谷晚望》

《秋晚信州推院亲友或责无书,即事寄答》

《公子行》

《京西即事》

《雨》

《牡丹》

《题圭峰下长孙家林亭》

《咏马》

《颍亭》

《霞》

《露》

《云》

《风》

《题商山店》

《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

《春愁》

《杂曲歌辞·杨柳枝》

《晚春江晴寄友人》

《暮春送别》

《骆谷晚望》

 

代表作品

 

标题

 

卷565_1「春愁」韩琮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秦娥十六语如弦,

未解贪花惜杨柳。吴鱼岭雁无消息,水誓兰情别来久。

劝君年少莫游春,暖风迟日浓于酒。

卷565_2「牡丹(一作咏牡丹未开者)」韩琮

残花何处藏,尽在牡丹房。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囊。

云凝巫峡梦,帘闭景阳妆。应恨年华促,迟迟待日长。

卷565_3「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韩琮

的的堕芊苍,茫茫不记年。几逢疑虎将,应逐犯牛仙。

择地依兰畹,题诗间锦钱。何时成五色,却上女娲天。

卷565_4「题商山店」韩琮

商山驿路几经过,未到仙娥见谢娥。红锦机头抛皓腕,

绿云鬟下送横波。佯嗔阿母留宾客,暗为王孙换绮罗。

碧涧门前一条水,岂知平地有天河。

卷565_5「风」韩琮

竞持飘忽意何穷,为盛为衰半不同。偃草喜逢新雨后,

鸣条愁听晓霜中。凉飞玉管来秦甸,暗袅花枝入楚宫。

莫见东风便无定,满帆还有济川功。

卷565_6「云」韩琮

深惹离情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山头触石应常在,

天际从龙自不归。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卷565_7「露」韩琮

长随圣泽堕尧天,濯遍幽兰叶叶鲜。才喜轻尘销陌上,

已愁新月到阶前。文腾要地成非久,珠缀秋荷偶得圆。

几处花枝抱离恨,晓风残月正潸然。

卷565_8「霞」韩琮

应是行云未拟归,变成春态媚晴晖。深如绮色斜分阁,

碎似花光散满衣。天际欲销重惨淡,镜中闲照正依稀。

晓来何处低临水,无限鸳鸯妒不飞。

卷565_9「颍亭」韩琮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影西来扑槛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卷565_10「咏马」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

盐车犹驾瘦何惊。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卷565_11「题圭峰下长孙家林亭」韩琮

赵国林亭二百年,绿苔如毯葛如烟。闲期竹色摇霜看,

醉惜松声枕月眠。出树圭峰寒压坐,入篱沙濑碧流天。

明知富贵非身物,莫为金章堕地仙。

卷565_12「牡丹」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

暮香深惹玉堂风。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卷565_13「雨」韩琮

阴云拂地散丝轻,长得为霖济物名。夜浦涨归天堑阔,

春风洒入御沟平。轩车几处归频湿,罗绮何人去欲生。

不及流他荷叶上,似珠无数转分明。

卷565_14「京西即事」韩琮

秋草河兰起阵云,凉州唯向管弦闻。豺狼毳幕三千帐,

貔虎金戈十万军。候骑北来惊有说,戍楼西望悔为文。

昭阳亦待平安火,谁握旌旗不见勋。

卷565_15「公子行」韩琮

紫袖长衫色,银蝉半臂花。带装盘水玉,鞍绣坐云霞。

别殿承恩泽,飞龙赐渥洼。控罗青褭辔,镂象碧熏葩。

意气倾歌舞,阑珊走钿车。袖障云缥缈,钗转凤欹斜。

珠卷迎归箔,雕笼晃醉纱。唯无难夜日,不得似仙家。

卷565_16「秋晚信州推院亲友或责无书,即事寄答」韩琮

官信安仁拙,书非叔夜慵。谬驰骢马传,难附鲤鱼封。

万里劳何补,千年运忝逢。不量横草力,虚慕入云踪。

洁水空澄鉴,持铅亦砺锋。月寒深夜桂,霜凛近秋松。

宪摘无逃魏,冤申得梦冯。问狸将挟虎,歼虿敢虞蜂。

商吹移砧调,春华改镜容。归期方畹积,愁思暮山重。

仙鼠犹惊燕,莎鸡欲变蛩。唯应碧湘浦,云落及芙蓉。

卷565_17「晚春江晴寄友人(一作晚春别)」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卷565_18「凉州词」韩琮

树发花如锦,莺啼柳若丝。更游欢宴地,悲见别离时。

卷565_19「暮春浐水送别(一作暮春送客)」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卷565_20「骆谷晚望」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卷565_21「二月二日游洛源」韩琮

旧苑新晴草似苔,人还香在踏青回。

今朝此地成惆怅,已后逢春更莫来。

卷565_22「柳(一作和白乐天诏取永丰柳植上苑,时为东都留守)」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卷565_23「杨柳枝」韩琮

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

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汉宫。

卷565_24「杨柳枝词」韩琮

枝斗纤腰叶斗眉,春来无处不如丝。

霸陵原上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

创作特点

鉴赏辞典

晚春江晴寄友人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情,就从中生发出来。

首句炼在“低”字。在生活中可观察到,日低时才见晚霞,日愈落下,霞的位置亦愈低,就是“落霞”。一个“低”字写出此刻晚日沉沉,含山欲坠;落霞经晚日的金光从下面映射,更显得色彩斑斓,极为绮丽。晚日与绮霞,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次句“远”字传神。青山一抹,宛如美人画眉的翠黛。这一美景,全从“远”字得来。近处看山,便非这种色调。第三句“青”字最见匠心。这里“春”下单着一个“青”字,别有韵味。这个“青”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同一杼轴。王安石的“绿”,由“过、到、入、满”等经几次涂改方始得来,足见锤炼功力。韩琮在此炼得“青”字,早于王安石几百年,应该说是“先得我心”。正是这个“青”字使全句飞动起来,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青”字给人们带来信息。全诗着力点最终落在末句“望”字上。“望”字承前启后,肩负着双重任务。前三句的景是在诗人一望中摄取的。由望景联想到望乡,望乡自不免怀旧,所以诗题不仅标出“晚春江晴”,而且缀以“寄友人”。然而诗人为什么不说“正是望乡时”,偏说“不是望乡时”?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诗人故意不直陈,而以反意出之。正如辛弃疾在《丑奴儿》下片中所说的:“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词不言愁而愁益深,此诗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

全诗四句,有景有情,前三句重笔状景,景是明丽的,景中的情是轻松的。末一句收笔言情,情是惆怅的,情中的景则是迷惘的。诗中除晚日、远山都与乡情相关外,见春草而动乡情更多见于骚客吟咏,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都是。韩琮此诗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斯言可于这首小诗中得到默契。

暮春浐水送别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历来送别诗多言离愁别恨,甚至涕泗交流。韩琮此诗则匠心独运,撇开柔情,着重摛“古今情”。这就不落俗套,别具新意。

“绿暗红稀出凤城”。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别,心情很不平静。

“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衔山之际,引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楼阁”一本作“宫阙”),“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也将慨然勾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总之,作者此时脑际翻腾着种种激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复杂交织的心情,又都从魏阙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历代兴亡,茫茫百感,一时交集,萃于笔端,俱由这“古今情”三字含蕴了。

还是这个“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行人”指面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故云。这“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词汪茫,韩诗杳渺,其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态,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一古脑儿概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染。诗意内涵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骆谷晚望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

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诗人晚望于此,有感而吟此诗。

此为缘景遣怀诗。这类诗率多景为宾,情为主,以景起兴,以情结景,它借助眼前实景,抒发内心幽情,越突出景物的瑰丽,越反衬心情的凄婉,细读自见堂奥。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川,平川。“秦川”,指秦岭以北古秦地,即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残阳如血,远岭近峦,浓妆淡抹,眼前展现一幅锦山绣水的美丽画面。“如画”二字把莽莽苍苍的辽阔秦川描绘得斜阳掩映,沃野千里,平畴闪光,丛林生辉。这是广袤的大景。“如丝”二字又把浩浩滔滔的东流渭水状写得长河落日,浮光耀金,万丈白练,飘浮三秦。这是绵长的远景。大景与远景交错,山光与水色竞美,蔚为壮观。然而这些美景都是诗人站在骆谷“一望”中摄取的,又是在辞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见到的,句中特着“去国还家”四字,隐隐透露了诗人是失官还乡,因而被壮丽河山所激发的豪情,一刹那间又被愁怀淹没了。下两句便将此情毫不掩饰地抒写出来。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是说王孙出游,乐而忘返,辜负了家乡的韶华美景。韩琮反其意而用之,借“公子王孙”来指代宦游人,实即自指,说自己这次“去国还乡”还不如“莫来好”。对于遭逐沦落的诗人,这种心境是可以理解的。《汉乐府·陇头歌》之二所写“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正可移来为韩琮写照。韩琮的诗情正是由此歌生发。他虽面临如画如丝的秦川渭水,心里只觉得“岭花多是断肠枝”了。据历史记载,韩琮被石载顺驱逐之后,唐宣宗不惟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怎不倍增其断肠之慨!

“莫来好”是与“断肠枝”相因果的。本来“岭花”并无所谓“断肠枝”,只因作者成为断肠人,“岭花”才幻成了“断肠枝”。断肠人对断肠枝,自然不如莫来好了。

全诗二十八字,并无惊人警语,而自有一种形象意蕴,令人回肠荡气,原因在诗家惯用的以乐景写哀的对比反衬手法,在这里得到了长足的发挥。你看,起句写美景,景美得扑人眉宇;收句写愁肠,肠愁得寸寸欲断。同一诗境,效果迥异,令人读来自入彀中。试一口诵心维,景乎,情乎,乐乎,悲乎,似都浑然莫辨了。其点化契机,仍然是“莫来好”三字所导入的一种闲愁美,哀伤美。乐景固然给人以美感,哀景同样给人以美感。在特定诗境下,先乐后哀,乐中生悲,会更使诗味浓郁,咀嚼甜美。此诗得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