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尼斯·斯塔克【德国实验物理学家】_约翰尼斯_斯塔克_希特勒

约翰尼斯·斯塔克简介

约翰尼斯·斯塔克

约翰尼斯·斯塔克(Johannes Stark ;1874~1957),德国实验物理学家。

生于希肯奥夫的上帕拉蒂那特,卒于上巴伐利亚。

1894年起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1897年获博士学位。

1900年任格丁根大学讲师。

不久转到格丁根物理研究所工作。

1909年在亚琛技术学院任教授。

1920年在维尔茨堡成为W. 维恩的继任者。

斯塔克主要研究气体导电。

1906年进入格丁根物理研究所后不久,他发现了极隧射线(阳极射线)谱线位置的移动,即在地球上的光源中检验出多普勒效应。

1913年斯塔克使用一个色散度大、灵敏度高的摄谱仪,并装备了高强度光源以及真空泵,在极隧射线管上加上强电场,对氢和氦的谱线进行研究,发现在氢光谱蓝线位置上出现了几条谱线。

这表明在电场中,氢原子光谱线出现劈裂,这一现象后被称为斯塔克效应。

由于这一成就和发现极隧射线中多普勒效应,斯塔克获得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斯塔克是一个反犹太的种族主义者,也是希特勒的支持者。

1933~1939年,他被希特勒委任为物理技术研究协会主席。

他追随希特勒,挑起反对近代理论物理的论争,诽谤M.von劳厄和A.J.W.索末菲等人。

1947年反纳粹法庭判处他在劳动营服苦役4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