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简介
周培源(汉语拼音:Zhou Peiyuan;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江苏宜兴人。
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学部委员。
曾任西南联大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历任教务长、副校长。
1978年7月至1981年3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周培源是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主要从事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和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的研究。
他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研究并初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坐标有关”的重要论点。
并培养了几代知名的力学家和物理学家。
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周培源一贯重视基础理论,同时关怀和支持新技术的研究。
并在组织领导中国的学术界活动、推进国内外交流合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历
1919年至1924年在清华学堂学习。
1924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1926年获硕士学位。
1927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
1928年至1929年先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瑞士居里舒高等工业学校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
1929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1937年后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3年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并到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海军军工试验站进行研究工作。
1946年到英国出席国际科学协会理事会和到法国出席国际应用力学大会,并被选为理事会理事。
1947年后,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校长、党委副书记。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理事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
1980年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称号。
1980年8月至1993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
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八届中央主席,第九届中央名誉主席。
主要著作有《理论力学》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