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克·卡末林·昂内斯【荷兰物理学家_获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_莱顿_内斯_超导电性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简介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 Heike KaMerlingh-Onnes ;1853~1926),荷兰物理学家。生于格罗宁根,卒于莱顿。

1870年进格罗宁根大学学习,次年去德国海德堡师从于R.W.本生和G.R.基尔霍夫。

回国后于1879年在格罗宁根大学获博士学位。

1882年任莱顿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

他创建的莱顿实验室,是世界著名的低温研究中心之一。

开默林·昂内斯在莱顿任教42年,1923年退休。

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莱顿实验室改以他的姓氏命名。

卡末林·昂内斯在低温物理领域有一系列重要贡献。

1906年液化氢气。

1908年他将最后一个被认为是永久气体的氦气液化。

从而使气体、液体之间的绝对界线消失。

这之后把研究工作转向系统地测量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1911年他发现纯的水银样品在低温4.22~4.27K时电阻消失,接着又发现其他一些金属也有这样的现象。他把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他的这一发现,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物理领域。

在发现金属超导电性以后,卡末林·昂内斯满怀希望着手绕制强磁体。

但出乎他的意料,超导体在通上不太大的电流后,超导电性就立即消失。

经过细致研究,他进一步发现了超导体的临界电流和临界磁场。

由于对低温物理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卡末林·昂内斯获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