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承鲁【中国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_中国科学院_活性_生物

邹承鲁简介

邹承鲁(汉语拼音:Zou Chenglu,1923~ ),中国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江苏无锡,1923年5月17日生于山东青岛。

1945年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毕业,195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邹承鲁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

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教授,国立健康研究所研究员。

在英期间,邹承鲁发现纯化的细胞色素C与在线粒体结合时性质的差异。

1951年回国后对呼吸链酶系的工作,为中国酶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胰岛素人工合成中负责A及B链的拆合,确定了合成路线。

蛋白质必需基团的化学修饰和活性丧失的定量关系公式和作图法,已被收入一些教科书和专著,被称为邹氏公式和作图法。

关于酶作用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理论和反应速度常数测定的新方法,也已得到国际上广泛采用。

近年来,他对细胞色素b的三相还原,胰岛素A及B链本身含有形成完整分子的必要信息。

在弱变性条件下,酶活性丧失先于分子整体的构象变化,因此酶活性部位具有较高柔性并为酶活性所必需等方面的研究,都是开创性工作。

邹承鲁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奖和陈嘉庚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