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介绍
冯谖(xuān), 战国时齐国人,是薛国(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国君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为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他虽然向孟尝君索取了不少的待遇,却着实为孟尝君效力不少。如替孟尝君收租,树立了孟尝君在人们心中的威信;在孟尝君遭齐王猜忌时,游说国君,使之威名重立。通过“薛国市义”、营造“三窟”等活动,冯谖为孟尝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其政治事业久盛不衰。
1人物生平
孟尝君以“好客养士”、“好善乐施”而名闻天下。他对待门客,不惜“舍业厚遇之”,因而“倾天下之士”(《史记·孟尝君列传》)。门下食客达三千余人,冯谖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怪人面目出现,起初为了试探孟尝君的胸怀和眼光,曾三番五次地向孟尝君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孟尝君无一例外的都满足他而从来不嫌弃。当他发现孟尝君是一个不势利、非常大度、值得为他出谋划策的领袖时,毅然决定竭尽全力以事孟尝君。
《史记·孟尝君列传》的记载
先前冯谖因穷困潦倒,无以维持生计,便托人请求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什么才能?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史记·孟尝君列传》,下同)。旁边的人因看到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供给他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客吃饭有鱼,外出乘车;中客吃饭有鱼外出无车;下客饭菜粗劣,外出自便。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要求改善待遇。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客我。”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此时,左右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想到冯谖有个老母亲。于是“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这使冯谖深受感动,决心不再向孟尝君索取,一心一意地等待为孟尝君效力的机会。
《战国策·齐策》的记载
过了一年的时间,冯谖什么话也没再说。而此时,孟尝君正在做齐国的相国,在薛地被封万户食邑。由于门下养有三千多食客。封邑的收入不够奉养食客,于是派人到薛地放债收息以补不足。但是放债一年多了,还没收回息钱,门下食客的奉养将无着落。孟尝君于是想在食客中挑选一位能为他收取息钱的人。有人推荐冯谖:“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技能,宜可令收债。”孟尝君于是请来冯谖,说想请您帮助去收取息钱。冯谖爽快地答应了。他备好车辆,整理行装,装置着契约准备去薛邑收债。冯谖在辞别孟尝君时问道:“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冯谖辞别了孟尝君,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人,偿付息钱。结果得息钱十万,但尚有多数债户交纳不出。冯谖便用所得息钱置酒买牛,召集能够偿还息钱和不能偿还息钱的人都来验对债券。债户到齐后,冯谖一面劝大家饮酒,从旁观察债户贫富情况,一面让大家拿出债券如前次一样验对,凡有能力偿还息钱的,当场订立还期,对无力偿还息钱的,冯谖即收回债券。并假传孟尝君的命令,为无力还款的老百姓免去了债务,“因烧其券”(《战国策·齐策》),冯谖说:“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于是,“坐者皆起,再拜”(《史记·孟尝君列传》),“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这样,冯谖就在薛地百姓中埋下了感恩于孟尝君的种子,换得民心,功德无量。
冯谖办完事后,立即赶了回去。孟尝君听到冯谖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谖。冯谖刚一到,孟尝君就责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冯谖说,您有了个小小的薛邑,不把那里的百姓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加以抚爱,却用商贾手段向他们敛取利息,我认为不妥,就假托您的旨义,把债赏赐给那些无力偿还的百姓,“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史记·孟尝君列传》,“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冯谖市义的典故)。孟尝君听后虽然心里不快,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挥挥手说:“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又过了一年,有人在齐愍王面前诋毁孟尝君,愍王便以“寡人不敢把先王的臣当作自己的臣”为借口罢掉了孟尝君的相位。孟尝君罢相后返回自己的封地,距离薛邑尚有百里,百姓们早已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此时方知冯谖焚券买义收德的用意,感慨地对冯谖说:“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