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祗,生卒年不详,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
枣祗早年跟随曹操起兵,担任东阿令。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后,枣祗和韩浩建议设置屯田,政府将耕牛借给百姓,用于农耕,并按规定收租。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在许下募民屯田,兴修水利,当年收获了万斛粮食。此后,各郡县都设置田官。经过数年积累,仓廪丰实,所产的粮食能够满足军队供给和百姓日常生活所需,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枣祗死后,曹操追思其功,追赠为陈留太守,追封列侯,其子枣处中继承爵位。
枣祗人物生平
枣祗投奔曹操
枣祗先祖本姓棘,先祖为了避难改枣氏。
中平六年(189年),曹操在陈留(今河南省祥符区)组织了一支五千人的武装力量,准备讨伐董卓。枣祗就是在这时投奔到曹操麾下,与曹操一起举义兵,与董卓对峙。
当时枣祗在社会上已经有很大名气,在他归附曹操后,袁绍也想得到枣祗,并多次派人礼辟枣祗,都被他断然拒绝。枣祗的忠诚,令曹操非常感动,因而他深得曹操的器重。
枣祗委任官职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占领兖州,自领兖州牧,任命枣祗为东阿令,镇守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枣祗致力于劝课农桑,积谷屯粮;勤修武备,组织军民操练,并将东阿城的城防工事加固修缮一新。
兴平二年(195年),吕布、陈宫乘曹操出兵徐州之机,突然发难,袭击兖州,各郡县纷纷叛离。仅东阿、鄄城、范县三城仍然忠于曹操。吕布、陈宫占领兖州以后,派兵猛攻东阿城,因东阿城墙非常坚固,枣祗又率军民顽强抵抗,因此东阿城始终都没有被攻下。东阿成为日后曹操反攻吕布、重夺兖州的可靠后方和军需基地。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上表汉献帝,任命枣祗为羽林监,宿卫宫中。
枣祗首倡屯田
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枣祗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到百万斛稻谷。于是曹操就下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开垦屯田。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得到广泛地推行。
枣祗首倡屯田制,使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生产,在短期内得以恢复并稳定了下来。失去土地的农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来,许多荒芜的农田也被开垦,政府也积存了大量的粮食。几年间有屯田的地方储备的粮食都堆满了仓库,使曹操在所积蓄的粮食,征伐四方,有战事时不会为粮食供给不及时或不足而发愁。屯田制的实施,加快了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枣祗也因此被提升为陈留太守。
枣祗英年早逝
不久枣祗就因病去世。事隔多年,曹操对枣祗还念念不忘,追封枣祗为列侯,追赠他为陈留太守,并让他的儿子枣处中袭其侯位,并祭祀枣祗。
枣祗主要影响
枣祗潜心农桑
枣祗注重农桑,对农业生产很有研究。他任东阿县令期间,正值东汉末期。由于董卓之乱和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大片肥沃的土地被废弃荒芜,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景。有的军队因没有粮食而散了伙。枣祗在这种混乱异常的情况下,潜心发展农桑,使得东阿家家植桑养蚕,户户粮食满仓。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失去兖州,无立足之地,因得到枣祗和东阿军民的接济与支持,才转危为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就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枣祗倡导屯田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迁都许昌后。便着手发展生产,推行一种新生产方式——“计牛输谷”。规定官府把耕牛租给佃农使用,佃农便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纳谷粮(或赋役)。这在东汉时期,虽然也是一项可行的办法,但不能尽快收到较大的效果。东阿县令枣祗看出了这一问题,便向曹操提出了实行屯田的建议。枣祗的屯田制方案一提出,便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反对声最大的是军祭酒侯声。他认为屯田制不足取,于官于民都无利。实行屯田是和朝廷唱对台戏,是异想天开。曹操在屯田问题上犹豫不决。枣祗到处游说,宣传屯田制的主张。曹操权其利弊,终于采纳了枣祗的建议,并把枣祗由东阿县令提拔为屯田都尉,还配备了懂作农业生产的韩浩做他的助手,具体做这项工作。曹操下令,所属郡县,都要配备一些值农业生产的官员,广泛实行屯田。
由枣祗首倡实施的“屯田制”,是在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急剧膨胀的历史条件下,封建国家同豪强地主争夺对无地流民的控制权,限制豪强地主无限度地夺取土地而采取的一种特殊制度。它不仅在东汉时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为后来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所不同程度地仿效,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屯田制发布后,枣祗开始召募流民屯田许昌,兴办农田水利,在临颍、西华境内开掘河道,名为“枣祗河”,上通许昌南六里的南屯粮库,既可用来灌溉,又兼作运道,许昌地区大面积地种上了水稻,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为了及时运送军粮,还修了许多运粮河。从襄城到许昌,从繁昌到许昌,运粮河四通八达。
枣祗历史评价
曹操: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祗兴其功,不幸早没,追赠以郡,犹未副之。
《魏武故事》:故陈留太守枣祗,天性忠能。
陈寿: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蔡东藩:峻与祗戮力劝耕,才阅数年,得积谷数百万斛,且令州郡各置田官,所在丰饶。操因此得用兵四方,不劳输运,卒能战胜攻取,兼并群雄;曹氏功臣,祗峻当居首列!比诸两荀一郭,殊不相让。
枣祗人际关系
子辈
枣处中,枣祗之子,列侯。
枣叔祎,枣祗之子(一说侄子),曹魏钜鹿太守。
孙辈
枣据,枣祗之孙,西晋文学家。
曾孙辈
枣腆,字玄方,襄城太守。
枣嵩,字台产,散骑常侍。
枣祗后世纪念
枣祗枣祗砦
枣祗砦是枣祗昔年募民屯田处,今为村名,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之北。
枣祗枣祗河
枣祗河西起许昌县将官池镇的辛集沟,东至临颍县北的王岗乡,入潩水而达颍水,进而归入淮河,是当年枣祗屯田时所开。经历代疏浚为颍水支流之一,是建安时期许下电田的重要遗址之一。明嘉靖《许州志》载:“枣祗河,在临颍县北二里,颍河四支流也。曹魏时枣祗募民屯田许下,引水以溉,得谷数万斛,因以名河”。
枣祗枣祗墓
枣祗墓位于河南省许昌城北的郊区田坝中,墓碑上写着“屯田都尉枣祗之墓”几个红色的大字,这是曹操亲笔题写的。
枣祗史料索引
(晋)陈寿《三国志·卷十六·魏书十六·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
(汉)曹操《魏武故事载令》
(晋)张隐《文士传》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六十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