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珣【北宋末年抗金民族英雄】_欧阳_深州_永和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欧阳珣 欧阳 深州 永和

欧阳珣(北宋末年抗金民族英雄)

欧阳珣(?—1126年),字全美,庐陵县永和(今吉安县永和镇)人。北宋末年抗金民族英雄。

人物简介

欧阳珣,庐陵县永和人,北宋末年抗金民族英雄。

欧阳珣之父欧阳粲,字景文,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仕至朝散郎、潭州通判。欧阳珣在北宋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中进士,调忠州教授、南安军司录,知盐官县。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以荐上京师,遇国难。金人犯京师,朝议割河北绛、磁、深三镇地讲和。珣率其友九人上书说:“割地敌亦来,不割亦来,特迟速有间。今日之策唯有战耳!”极言“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以与人”。及事急,会群臣议,珣复抗论:“当与力战,战败而失其地,他日取之,直;不战而割其地,他日取之,曲。”宰相怒,欲杀珣,乃加珣将作监丞,遣珣奉使割深州。珣至深州城下,不顾朝命,大声痛哭,对守城军民说:“朝廷为奸臣所误至此,吾已办一死来矣,汝等宜勉为忠义报国!”金人怒,执送燕,焚死之。深州人收其骨,葬南郭外。

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爱国名臣、吉州知州江万里为其建祠于永和,欧阳守道为撰《欧阳监丞祠堂记》,云:“当其慷慨城下,痛哭以勉守者,但见有吾心,不见有使命也。此时宰之命,非君父之命;此君父之命,非宗庙社稷之命也。臣受命于君,君受命于宗庙社稷。”对他忠于国家和民族的崇高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誓死抗金 以身殉国

在文天祥出生130年前的靖康元年,金兵南下,胁迫宋朝割地求和。宋钦宗召集百官商议割地给金国,官位不高的庐陵永和人欧阳珣,联合9人上书反对,并提出抗敌之策。宋皇不听忠谏,竟派欧阳珣任监丞,同金国使者去深州办理割地手续。欧阳珣知道是权奸借刀杀人,明知此行无生还可能,他毅然前往。到了深州,他竟然违抗君命,拒办手续,金人强逼,他不屈从。金人没得到深州城,便捆绑欧阳珣行刑,浇油脂在欧阳珣身上,将其活活烧死。欧阳珣以小官行大义,奉使宁违朝命,城存身死,功在社稷。

欧阳氏族与庐陵文化

欧阳姓氏在庐陵,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姓氏。

唐代,欧阳询、欧阳通父子的若干代孙欧阳琮,迁居江西萍乡,考取了进士。天宝年间(742年-756年)欧阳琮任吉州刺史,把家眷陆续都带到庐陵来了。从此,庐陵有了欧阳姓氏。

欧阳琮遂为庐陵所有欧阳的祖宗。其第七代,出了三兄弟:彪、彤、万。

最早给庐陵带来文化火种的,是欧阳氏。较颜真卿任“吉州司马”早至少九年的时候(唐天宝年间),欧阳琮任吉州刺史。在庐陵,这个还是一片蛮荒之地的地方,可以想象,这位进士出身的欧阳琮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朝廷的授命,更多的还有礼仪、文化,以及崇文尚义的风气。庐陵也就出现了第一缕文化的曙光。

庐陵欧阳的万公派在永丰县传了几代有了欧阳修,在永和镇传了几代有了欧阳珣,到了南宋永和镇又出了个名儒欧阳守道,做过白鹭书院的山长,是文天祥的老师,也是有宋一代为数不多的名士。文天祥的夫人欧阳氏正是欧阳守道的侄女。

吉安府儒学左边建有“九贤祠”,专门祭祀宋代庐陵的九位乡贤。这九名乡贤中,竟有三名姓欧阳。他们是:欧阳修、欧阳珣、欧阳守道。

为旌表欧阳氏骄人的学习成就,早在南唐时期庐陵官府就专门在城中竖起了巍峨壮观的“欧阳进士坊”。

“欧阳”对庐陵文化之贡献、在庐陵文化中之地位,可以相见。

诗作

踏莎行

雁字成行,角声悲送。无端又作长安梦。

青衫小帽这回来,安仁两鬓秋霜重。

孤馆灯残,小楼钟动。马蹄踏破前村冻。

平生牵系为浮名,名垂万古知何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