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七公欧阳锋斗了一辈子,到底谁强?欧阳姓氏的来源/_欧阳_两人_洪七公

洪七公欧阳锋斗了一辈子,到底谁强

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欧阳锋和洪七公两人确实很像一对冤家,命运也似乎是将他们两人捆绑在了一起,成为了一对宿世之敌。两人一正一反,一个是正义的化身,一个是邪恶的代表,两人碰到一起,必是善恶相克,总会有一场恶斗。其实单论两人的武功高低是没必要,按照原著中的设定,除了王重阳的其他四绝,虽然在内外功的修为上各有优势,但武功的综合实力都是在一个水平上的。洪七公和欧阳锋两人,他们各自的武学修为在不同的时期,也是各有优势。不过经新修版的修改,在武理修为上,羽菱君个人认为欧阳锋始终能略胜洪七公半筹。洪七公和欧阳锋的前两次交手,结果都是打了一个平手

两人的第一次交手,应当就是在第一次华山论剑。当时的两人,实际上各自的武功都并非大成。此时洪七公的看家绝学“降龙十八掌”,虽然掌法精妙无比,但是他那时的内功修为并未入境,在五绝中他的内功修为应当是最低的。没有深厚内功的催动,这时候他的“降龙十八掌”,并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他最终输给王重阳,也应当是内功在他之下,后劲不足的原因。

而欧阳锋的“蛤蟆功”,本身就是一门精深的内功心法,此时的他虽然修炼了一段时间,他的内力也在洪七公之上,但毕竟并未大成,再加上他那时的外家功夫比不上“降龙十八掌”的精妙,在招式上的比拼被洪七所压制,故而在华山一论中,两人只打了一个平手。实际上就是一个占了外功方面的长处,一个占了内功方面的优势。

此后两人的第二次交手,已经是二十多年后,他们两人在桃花岛再次见面的时候了。一见面就先打一架,说是冤家一点都不为过。两人的这一次交手,小说中也是说得明白,就是跟上次一样,打了一个平手。不过,这里面有个事实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华山论剑之后的二十几年中,欧阳锋曾经被王重阳破了他苦练多年的“蛤蟆功”,一度重伤在身。而洪七公却是毫无损伤的状态下,循序渐进地潜修了二十余年。

按照一般情况下,根据后来一灯和洪七公功力大损时所说,所损耗的功力,至少要经五年的潜修方能复原。欧阳锋“蛤蟆功”被破,功力大损,同样必须几年时间方能复原,如此一来,他等于要比洪七多花费几年时间去恢复。也就是通过这几年的时间,洪七公赶上了欧阳锋,弥补了一论华山时,内力方面与欧阳锋的差距。然后两人到了同一个水平线上,并驾齐驱的再修炼了之后的十几二十年,再加上欧阳锋方面因他内力的大成,他的外功水平也日益俱佳,结果在桃花岛上比试之时,两人就依然打了一个平手。

从最后的两次交手来看,欧阳锋的武理修为应在洪七公之上

倘若欧阳锋没有经玄功被破一祸,同日而往,二十多年后的洪七公应该不会是他的对手。而离开桃花岛的时候,洪七公被欧阳锋用诡计打伤,武功尽失,几乎丧命。假如没有后来一灯大师破译出《九阴真经》的总纲,此后的洪七公基本上就可以宣判,掉出当世“四绝”的行列。因为再花时间去潜修复原,到那时欧阳锋等人的功力便又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幸亏他借助《九阴真经》的内功心法,打通了奇经八脉,功力得到复原,也及时的赶赴了第二次华山论剑之约。

不过,洪七公得益于《九阴真经》总纲的帮助,复原功力,但他的死对头欧阳锋也借助了《九阴真经》,实现了他的功力再攀高峰。只是不同于洪七公是得自正版的经文,而欧阳锋所得却是被黄蓉颠倒顺序之后所传。但是欧阳锋竟然能够逆练通关,并在他和洪七公的第三次真正的交手,也就是二论华山时获得了实际上的天下第一,包括洪七公、黄药师和后起之秀的郭靖在内,都不是他的对手。

欧阳锋逆练《九阴》都能功行圆满,究其根源,便是他仗着自己的绝世武学天赋与他在武学之上的深厚基底,将所有经脉颠倒移位。这也就是羽菱君所说的,欧阳锋的武理修为在洪七之上的一个原因。当然了,也不排除是他的“蛤蟆功”大成打下的根基,因为最上乘的内功,修炼到最后,都能冲破玄关,彻底的打通奇经八脉。欧阳锋的内息逆行经脉,都能够畅通无阻,便是奇经八脉完全通关的原因。不过如果这件事还不能证明西毒的武理修为在北丐之上的话,他们两人的最后一次交手,定能说明这个事实。

两人的最后一次交手,便要到《神雕》里面了,也是在大雪封山的华山之巅,在杨过的见证下,两人进行了这对宿世之敌的最后一战。刚开始两人以棒棍相斗,打了四日,总之是打得筋疲力尽,几欲虚脱。休息之后,两人又紧接着比拼内力,此时的两人正反《九阴真经》的内功都练到了极致,内功方面都俱以登峰造极,结果竟战到两人均已奄奄一息,还是不分胜负。

打不动,内外功分不出胜负,就只能在各自的武理修为上去比出高低。于是隔天开始,洪七公按招式逐一告诉杨过“打狗棒法”,杨过演给欧阳锋看,欧阳锋再思考足滋破解的杖法,两人拆解了三天,到第三日欧阳锋已破解“打狗棒法”的前三十五路。最后“打狗棒法”的第三十六路“天下无狗”,这一式让欧阳锋思考到一夜之间须眉尽白,才将之破解。

从这里面完全可以看出,欧阳锋的武理修为绝对是在洪七公之上的。而且按照新修版的设定,洪七公“降龙十八掌”的最后三掌已经不是他所自创,因此他的一生所学,无论是“降龙掌”还是“打狗棒法”,都只是前人之作。而欧阳锋这能根据自己对武学原理的理解,去破解前人所创的高深武学,他在武理修为上的境界,完全是能攀比前人。金庸先生曾说,创武的人总比练武的人厉害的。从这点说,欧阳锋能胜洪七公至少半筹,毕竟欧阳锋还不是能与前人齐肩的。

不过,随着两人最终的再一次内力比拼,正逆都练至极点的两股《九阴真经》的内力,合而为一,水乳交融,但也是让两人的内力和真气全部消耗殆尽。疯了多年的欧阳锋心中顿时一片澄明,清醒了过来,两人在回光返照之时,相拥而笑,最终也在笑声中同时辞世,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两人一生的宿世之敌。

实际上,单纯的去对比洪七公和欧阳锋两人的武功高低,是没必要的。当世五绝,除了王重阳,其他四绝都是实力相当。而金庸先生为五绝取名,乃是遵循“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相生相克之道而来。欧阳锋对应五行中的“金”,洪七公对应的则是“水”,五行之中,金能生水。而且洪七公在小说中是正义的化身,欧阳锋则是邪恶的代言,本就是一对善恶相克的典型代表。最终两人因正逆《九阴真经》两股内力所交融构成的“太极图”,也正对应了两人相生相克的人物设置。

这才是他们两人成为宿世之敌,最终却相拥而死的原因。假如他们两人的武功能分出高低,又怎么能成为宿世之敌,相斗一辈子呢?

欧阳姓氏的来源/

欧阳姓出自姒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说,欧阳氏是夏朝君主姒少康的庶子无余,被封于会稽,这便是早期的越国。

越国传至无疆时被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名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今浙江省吴兴县),封为欧阳亭侯,于是他们便以欧阳为氏,其后代则称欧阳氏或欧氏。

欧阳姓以海鸟为图腾,郡望为渤海。宋朝时,欧阳姓约有22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为百家大姓之一,位列宋版《百家姓》复姓的第4席,人口总数居复姓首位。

当代欧阳姓的人口约8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全国第一百四十九位。从宋朝至今1000年中,欧阳姓人口增长率呈下降的态势,这可能与欧阳复姓改单姓阳有关。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省广州西部、湛江北部、河源、江西省彭泽县(彭泽县欧阳为欧阳“懿”后代,生七子,遂为彭泽县欧阳氏七庄,有10000人以上)、吉安、永丰、万载,湖北省枝江、荆州、潜江,这三省大约占欧阳姓总人口的80%。

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等。湖南为当代欧阳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欧阳姓总人口的43%。全国形成了以江西、湖南为中心的欧阳姓聚集区。

现在,广东省欧阳氏宗人有居住在广州(从化),湛江(鸦翠)清远(连州),顺德均安。江苏省欧阳氏宗人有居住在丹阳西门外荻塘欧甲(司徒)、下坯欧甲(全州),金坛市直溪镇巨村村。

扩展资料:

欧阳姓历史名人:

1、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2、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3、欧阳建

欧阳建,字坚石,冀州人,石崇之甥。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年不详(据《鲁西南欧阳氏宗谱》载欧阳建生于二六九年),卒于晋永康元年,年三十余岁。

著有《临终诗》以及《言尽意论》,提出了古代唯物辩证观点。历任尚书郎、冯翊(今陕西大荔)太守,到赵王司马伦专权时,欧阳建想有所作为,欲立楚王,由是与司马伦有隙。

于是他与潘岳偷偷劝淮南王司马允诛杀司马伦,事泄,欧阳建全家不论老少都被斩首。临刑时,作诗文《临终诗》,甚哀楚。他曾提出“言尽意”的思想,否定语言不能表达事物的说法。

4、欧阳珣

欧阳珣(1081年——1127年),字全美,又字文玉,号欧山,学籍吉州庐陵,乡籍福建泉州晋江潘湖,欧阳詹之十世孙。他少聪而敏慧,稍长,就学于仁颖书院。

崇宁五年(1106年)丙戌与本邑储敦叙同登蔡凝榜进士,调崇安尉,有主簿者贫不妄取卒于官,欧阳珣倾囊以赈其行,人皆义之终。

丁父忧,珣立于灵堂前,其叶累百,人谓其忠孝两全。

5、欧阳瑾

欧阳瑾(1706~1780)号予石,江西分宜松山防里人。少聪颖,出语惊人。清雍正十年(1732)乡试第二,次年中进士,任兵部主事,时年26岁。

以后40余年,一直在外做官,历任兵、刑、工、吏各部主事、郎中,太仆事、大理寺少卿,奉天府尹,顺天府尹,户部侍郎(正二品),仓场总督等职。

办事认真周密,清正廉洁,政绩卓著,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为之立传,称“中朝人士,莫不仰其清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