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实习生 赵丽洁
肖思远生前照片。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9月20日上午,肖胜松和妻子刘利霞到烈士陵园祭奠儿子肖思远。他们买了月饼、苹果、猪蹄、烧鸡,还有按照当地风俗中秋节要吃的石榴。
遗憾的是,肖思远生前最爱吃的豆腐串,没有买到。肖思远牺牲前,每年肖胜松和刘利霞都会给他邮寄干豆腐串,每年两次,每次一大箱。肖思远收到后,煮熟,再用火锅料卤一卤。
“思远为国家牺牲了,可我一直还觉得他在边境上,不愿意相信。”说着,刘利霞落了泪。
肖思远烈士: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石婆固镇龙王庙村人,1996年10月出生,2016年9月入伍,2019年6月入党。2020年6月15日,在边境边防斗争中英勇牺牲,被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
据《解放军报》报道,在那场战斗中,负责摄像取证的肖思远,突围后返回营救战友,用身体为战友遮挡石块、棍棒的攻击,直至壮烈牺牲。牺牲时,他的军衔为中士。
懂事、孝顺、仗义、担当,从小就有军营梦……肖思远的性格,鲜明而立体。他的老师、朋友对澎湃新闻说,返回营救战友,看似偶然的选择,却是肖思远一定会做的,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
家里2020年春节为肖思远改造的两间婚房,后来被设为烈士灵堂。许多自发来悼念者,纷纷留下寄语:帅气阳光的思远,我们会永远记住你的名字……灵堂内,既挂着部队“英雄父母深明大义 忠良孝子卫国戍边”的锦旗,也有小朋友拿零花钱让父母找人制作的“功臣之家 英雄之家”牌匾……
肖思远牺牲了,他的精神,却从未离开。
肖思远生前照片。
“军营梦”
延津县地处黄河故道区。历史上曾是风起沙飞、沼泽遍野之地。如今,却是“豫北粮仓”。龙王庙村,距延津县城约30分钟车程,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河南平原村庄。
9月21日中午,刘利霞在自家小院门口,摘从地里拔回来的花生。澎湃新闻注意到,虽然房屋仍是刘利霞和丈夫二三十年前结婚时的旧式平房,但房屋、小院收拾得很利落。
肖思远就是在这个小院长大的。作为家族里的“长子长孙”,肖思远被寄予厚望。他的名字,是家族里念过大学的三位祖父起的,取自诗经《载驰》里的“视而不臧,我思不远”。《载驰》,写的正是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为救助故国,奔走呼号的故事。
小院里,停着肖思远给父亲买的车。这是他2019年10月用攒下来的8万元工资买的。
肖思远妈妈一直用着儿子的枕头。
2019年2月26日,参军两年半后,肖思远第一次回家探亲。那时,他就张罗给父亲买辆车。
刘利霞回忆说,当时,和参军前的白嫩相比,儿子黑了不少,脸上起了痘,甚至有了皱纹,头发都少了。不过,儿子脸上的青涩、迷茫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坚毅和自信。肖胜松说,刚回家时,儿子穿的便服,坐下没一会,就换上军装,在院里给奶奶和他们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帅气十足。
肖思远最早向肖胜松表露“军营梦”,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当时,只有12岁的肖思远看到电视上滚动播出的子弟兵驰援抢险的新闻,眼里带着渴望说,“爸,我也想当兵。”
读延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快毕业时,肖思远曾找到班主任朱永刚:“朱老师,我想去当兵。”却被朱永刚拦下了。朱永刚对澎湃新闻说,他劝肖思远说,参军是光荣的,但职专生知识面和视野太窄,部队更需要高素质人才。他劝肖思远先读大学,有了一技之长再参军,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肖思远接受了朱永刚的建议。朱永刚介绍,延津县职专是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每年新生入校时,都要严格军训。军训时,肖思远总是一板一眼。有次晚上紧急集合考验,他也是第一个到。
读大学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时,肖思远更是在军训中获得全班只有两个的“军训优秀学员”称号。
肖思远的发小回忆,读书时,他们就爱看打仗、军营题材的影视剧,比如士兵突击。他和另一位没读大学的发小,在肖思远参军前,曾参加征兵,分别因体重超标和近视,没被选上。后来得到消息,读大学的肖思远报名参了军。“我就知道,他没放下心里的梦。”
肖思远大二时,学校为入伍的事专门开班会宣讲,肖思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2016年9月9日,肖胜松和刘利霞送肖思远参军报到。在延津县人民武装部门前,肖胜松和穿着迷彩服、戴着大红花的肖思远,合了一张影。然后,肖胜松和刘利霞开车将肖思远送到郑州中牟。次日7时坐大巴出发时,看着窗玻璃里的儿子,肖胜松红了眼睛。肖思远也忍不住流了泪。
到部队后,肖思远寄回第一封家书:“两年后无论是留队还是退伍,都能回家一次,到时候会让父母看到一个全新的我。我会在这里努力,为家里争光。”
肖思远驻守的喀喇昆仑山脉,是世界第二高山脉。那里每年冰雪期长达10个月,全年有300多天在刮风,空气中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区的50%,紫外线却强出50%。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昼夜最大温差近40摄氏度。浩瀚的西部边陲,壮美而艰苦,肖思远却从未抱怨过,反而很满足。
每次和父母、朋友、老师电话,谈到当地生活、和战友的故事,他都笑得特别开心。
2020年5月7日,是肖思远最后一次和父母联系。在微信里,肖思远先给父亲转账1万元,后给母亲发了520元的红包。参军后,每个月的工资,肖思远总是只留一点,剩下的都打给父母。在微信里,得知肖思远要进山(没有信号),肖胜松交待“别让我担心,好儿子”。他直接表达一个农村父亲对儿子的爱:“(你)大了,以后路还长,几个月(没法联系),那还(能)不想你呀。”
这次联系后,每到星期日,刘利霞都给肖思远微信留言:“快乐每一天儿子”、“又到星期天了,快乐健康”、“星期天快乐”、“又一个星期了儿子,好想你”……不过,均未得到回复。
2020年6月21日,肖胜松和刘利霞接到乡里的电话,说思远出事了,让过去一趟。
赶到新疆后,见到肖思远和另外三个躺着的孩子时,刘利霞的脑子一下蒙了,除了痛哭,说不出一句话来。直到今日,谈起肖思远,刘利霞便忍不住落泪。肖胜松则把难过,硬埋在心底。
“我的儿子是为保家卫国牺牲的。我该为他骄傲,我不该哭,我不该哭……”刘利霞强忍眼泪。
刘利霞告诉澎湃新闻,在得知肖思远牺牲前,她曾在网上看到冲突视频,当时不知道祁发宝团长,也不知道肖思远就在现场,看到祁发宝团长大声呵斥外军,觉得很有力地体现了中国精神,很有气势。
2020年6月29日,肖思远被接回老家,安葬在延津县烈士陵园。后来,肖思远烈士的事迹被公布,全国各地每天到延津县烈士陵园缅怀的就有上千人。他的墓碑前,总是堆满鲜花。
家里原本为肖思远准备的婚房被改设为灵堂。
“小棉袄”
处理肖思远遗物时,肖胜松发现,肖思远两张银行卡,一张余额201元,另一张余额23元。这位父亲当场情绪失控,放声大哭。这时他才知道,肖思远每月的工资,几乎分文未留都打给了家里。
肖思远的懂事、早熟和孝顺,在当地闻名。
肖思远出生后不久,只有20岁的大姑,突然被检查出白血病。原本就比较贫穷的肖家,四处借债。然后,治疗一年多后,人还是走了。那时,虽然全家都很宠肖思远,但从没给他买过像样的玩具。甚至,全家过年都没穿过新衣服。攒下的钱,一半生活,一半还债。
疼爱肖思远的奶奶,常去赊方便面和鸡蛋,煮给他吃。
后来,肖胜松除种地、打零工外,开始和父亲承包些土石方活。家里的光景,一点点好起来。没想,肖思远的爷爷,却因高血压导致半身不遂,不会吃喝说话,大小便也不能自理。
直到肖思远职专毕业,家里债务才基本还清。
优良的家风和家人的艰辛,使肖思远比同龄人早熟。在村里,无论碰到谁,肖思远永远都是笑着打招呼。他从小就会干活儿,帮奶奶洗碗,跟父母下地……长大后,浇水、打药、除草,他都干。
肖思远的二爷爷去世早,另外三个爷爷都不在村里生活。因此,肖胜松除了照顾父母,还给爷爷、奶奶(肖思远的祖爷爷、祖奶奶)养老送终。肖思远看在眼里,深受影响。
肖思远的三爷爷肖敏安告诉澎湃新闻,2012年,肖思远的曾祖父临终前,从医院拉回家,一连卧床十几天,肖思远每晚都去陪睡、照料。老人弥留之际,拉到了肖思远身上,他也没有嫌脏。“别说其他年轻人了,就是我们这些儿子,都没做到。当时我们不在跟前,这孩子替我们尽孝了。”
读职专时,每到暑期,肖思远都会找活干。发小回忆,记得有年暑假肖思远在亲戚店里送建材,他去找肖思远玩,看到肖思远开着三轮车装货送货,感觉很佩服。2014年6月,职专毕业后,肖思远就趁暑假在郑州某小区做保安,两个月辛苦下来,工资3600元,赚够了大学的学费。
读大学期间,肖思远经常勤工俭学,下课在学校食堂打饭,有时间就去做推销。他还在婚庆公司兼职,搭过舞台、当过婚仪司仪,还学会了摄影摄像。因此,参军后,他在部队负责摄影取证。
当兵后,训练的辛苦,肖思远很少和父母说。刘利霞劝他撑得住就撑,撑不住的话,两年义务兵结束就回来。听说肖思远有高原反应,刘利霞问他缺氧碍不碍事,肖思远总说“没事”。
两年义务兵结束,肖思远马上续了士官。
参军后,肖思远每月都往家里寄钱。父母和弟弟用的手机、穿的衣服,都是肖思远买的。肖思远经常打电话通知父亲去取快递,不是吃的就是用的。
肖思远曾对刘利霞说,让她别羡慕那些有闺女的父母,“说虽然你们只有俩儿子,但别的闺女做的、买的,他也会做到,他也能做小棉袄。”肖思远也确实做到了。刘利霞身上穿的,平时用的护肤品、木梳,甚至家里的沐浴露、洗发水,都是肖思远买的。
2019年母亲节时,肖思远打视频电话说,要给刘利霞个礼物。谁也没想到,那是一盒玫瑰,玫瑰中有“520”字样。刘利霞不懂“520”就是“我爱你”的意思。肖思远解释后,她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后来,刘利霞的微信头像,便一直是这份礼物的照片。
肖思远不止孝顺父母。回来探亲时,他总往奶奶那边跑,给了四五次钱,还体贴的把钱换成10元20元的,奶奶不要,他就偷偷塞到奶奶的鞋里,还叮嘱奶奶“想买啥就买啥,别不舍得花”。
肖胜松和刘利霞,明显感受到儿子对那身军装的热爱的自豪。
肖胜松回忆,2020年春节第二次回家探亲时,正月初一那天出门拜年,天特别冷,别人都穿着棉靴。肖思远穿的军装礼服,他让肖思远换棉鞋,肖思远说,军装礼服必须穿整套。
参加朋友、同学聚会,肖思远的军装上衣口袋里,总装着一张禁酒令,大家也就不再让他喝酒。
没参军前,每年春节,锅碗瓢盆都是肖思远刷。这次回来探亲,肖思远则用在部队锻炼的厨艺,负责起炒菜,换刘利霞刷碗。不管做的菜是否好吃,刘利霞打心眼里高兴。可能是因长期离家,肖思远还和肖胜松撒起了娇。他缠者从没给他洗过衣服的肖胜松给他洗衣服,还拉长音说:“洗吧——以后你老了,我也养你哩。”肖胜松磨不过他,只好笑着同意。
2020年4月1日,部队要求归队,肖胜松和刘利霞开车把肖思远送到郑州新郑机场。谁也没想到,因为疫情在家滞留的这三个月,是肖思远和家人们最后一次团聚。
刘利霞说,有时,肖思远会嫌她唠叨,不过,肖思远不记仇,不理他,一会他就会过来哄你。而肖胜松和肖思远,关系处得像朋友。“无论有什么事,他都会和我说。”肖胜松说。
甚至,回家探亲时,两人还会开玩笑,互相背着玩。
在部队时,因为不知道肖思远什么时候能接电话,都是肖思远打过来。他从来都是打视频电话。部队的事情不能说,他总是和父母聊家长里短,问问都吃啥,干活累不累。肖胜松爱吃猪头肉,要是打电话一连几次发现父母没吃肉,肖思远就会要求买肉吃。
到肖思远灵堂悼念者留言纪念。
“他就是这样的人”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肖思远的朋友、老师看来,返回去营救队友,看似偶然的选择,却是肖思远一定会做的事,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
少年时,因为有担当、仗义,肖思远就是同龄孩子的“娃子头”、榜样。
在龙王庙小学时,肖思远总是早早到校扫地、擦黑板。课余时间,他还去“学雷锋”:去“五保”户家扫地、打水……有一次,村里的军属还专门到学校送感谢信。还有一次,老师发现东倒西歪的板凳变稳当了,后来询问得知,是肖思远从家里拿来工具,放学后修理好的。在延津县胙城乡城南中学时,肖思远在学生中威望比较高,和好学生差学生都能玩到一起,同学间有矛盾时,他总能笑着就把事情调解好。大家愿意听他的,是因为他为人仗义,有胆有识还乐于助人。
在延津职专时,性格外向的肖思远,是班里的“氛围担当”。有一次,肖思远迟到了,班主任朱永刚批评了他一顿,后来得知,原来是肖思远路上碰到同学摔伤送同学去医院,耽误了时间。还有一次,同学周超龙低血糖,肖思远硬是跑了一公里把他背到了学校……
这样的事,无论参军前还是参军后,肖思远都常做。
发小肖恩杰回忆,2020年春节,有次他和回来探亲的肖思远在外面办完事,开车回来的路上,看到两个小孩骑的电三轮翻了,肖思远马上要求肖恩杰停车,然后下去查看,询问小孩有没有事,再把电三轮车翻过来。当时,肖恩杰没下车,事后感觉有些惭愧。不过,肖思远这样做,他毫不意外。
肖思远家的小院。
这次回家探亲,恰逢疫情,村里封路设置疫情防控点,需要志愿者。正月初五,当地暴雪,肖思远和另一名退役军人于宗沉挺身而出。他们从清晨执勤到夜晚,连续六天,深深感动了大家。
刘利霞说,肖思远读小学时,有一次,她让肖思远写作业,肖思远不写,自己很生气,就揪了肖思远的耳朵,因为天气很冷,肖思远的耳朵被揪烂了。现在想想,她后悔得要死。
肖思远牺牲后,刘利霞一直用着他生前使用的军枕。因为家里到处都是肖思远的东西,刘利霞睹物思人。以前身体很好的她,现在有甲状腺和乳腺结节。甚至,有时她去地里干活,也会想起肖思远的身影。她的手机里,至今还存着肖思远回家探亲时在地里浇水的视频。
肖思远曾想带父母去北京和西安旅游,但两次回来休假探亲,都赶巧未能成行。
按照当地风俗,人死后,生前的东西要烧掉。不过,家里把肖思远的所有东西都规整放着,每一件都不舍得烧。前段时间,肖胜松和刘利霞把其中一部分,捐赠给了纪念馆。
刘利霞告诉澎湃新闻,自己会一直想着儿子。她担心随着时间流逝,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会变淡。
有同村姑娘告诉刘利霞,自己曾梦到肖思远,他在梦中说,希望妈妈过得开心些。
肖思远的三爷爷肖敏安是延津职专退休教师。他说,往年每年吃团圆饭,家族每个人都会发言,说上一年有哪些成就哪些不足,下一年怎么提升。有一次,肖思远说下一步准备当兵,家人都鼓励他,希望他圆几代人的梦,在部队有所作为。“这么大的国家和边境线,我想到可能会有牺牲。”肖敏安说,明年春节家族吃团圆饭,希望家里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向前看。
肖思远牺牲后,有女同学认刘利霞做了干妈。还有战友改口喊肖胜松和刘利霞“爸妈”,要替肖思远照顾他们。还有退伍军人,来到家里,说要让孩子也当兵,每年都要来一次。刘利霞说,不管平常还是逢年过节,都有领导、同学、战友、好心人、陌生人的关心,希望儿子放心。
牺牲前,肖思远曾和发小打电话,说过自己的计划,继续考军校,或者退伍转业到一所监狱做管教。在父母的计划里,不管是考军校还是转业,他们已经在给肖思远张罗婚礼。
曾经,肖思远在日记里写到:“当你走在边境,代表的是祖国的时候……那个时候,内心一定无比自豪……来到这里,背负这么多的责任,奉献祖国,奉献人民……我骄傲,我是一名新疆边防军人。”
肖思远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信仰。他牺牲了,他的精神,却永远矗立在巍巍昆仑,浩荡神州。
责任编辑:陈雷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