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26个字母(为什么汉语拼音的声母和韵母和英语的26个字母一样,汉语拼音怎么创造出来的呢)_汉语拼音_汉字_方案

本文目录

  • 为什么汉语拼音的声母和韵母和英语的26个字母一样,汉语拼音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 为什么中文拼音有26个字母,英文中也巧合地有26个字母

为什么汉语拼音的声母和韵母和英语的26个字母一样,汉语拼音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汉语拼音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无论是查阅字词典、学说普通话,还是打字输入、图书文献检索等,都会用到汉语拼音。虽然汉语拼音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汉语拼音方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汉语拼音的字母表和英语字母表一样有26个字母?

中国古时候,没有现代的汉语拼音,人们认识汉字也需要给汉字注音。给汉字注音有直音法和反切法两种。直音法很简单,却有很大的弊病,主要是需要学习者先认识很多字。汉语有1200个带调的音节,不带调的音节有400个。如果用完全同音的字相互标音,就需要先认识1200个字,即便用同音不同调的字相互标音,也要至少认识400个字。其次是各地方言读音有很大差异,使用直音法学到的读音仍然是方言的读音,而不是共同语的规范读音。

反切法则需要上下两个字,用上字的声母与下字的韵母加声调拼在一起给新的字标注读音。反切法虽然比直音法有所进步,但直音法的弊病仍然有,而且还要学会解析声母、韵母和声调,对于初学识字的学生来说,难度仍然很大。因此,直音法和反切法在科学性和实用性上都有局限性。

400多年前,随着西学东渐,许多种外国人为学习汉语而制定的拼音方案陆续问世。其中意大利人利玛窦的《西字奇迹》和法国人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是最早的两种。

近100多年来应用范围甚广的是英国人制定的威妥玛式拼音和主要用于地名拼写的邮政式拼音。但是这些拼音方案都是为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字服务的,既没有统一的语音标准,也不求与汉语汉字读音对应的准确性。

后来,就有了中国人自己制定的拼写汉语的方案,其中以王照的官话字母、吴稚辉的注音字母、黎锦熙赵元任等人的国语罗马字(国罗)和瞿秋白、吴玉章等人的北方拉丁化新文字(北拉)影响最大,特别是注音字母从民国元年起一直在全国范围正式使用了40多年。

注音字母又叫注音符号,字母形式是汉字笔画式的,其特点是采用北京音系和三拼制,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初期的教育、出版、通讯、铁路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注音符号在简便性上比“国罗”好,在准确性上比“北拉”好。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另起炉灶再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注音符号用的不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不便于国际交流。当然也因为注音符号使用三拼法不如后来的汉语拼音方案的音素化更加精密。

20世纪50年代初,以周有光为代表的中国语言专家主张采用拉丁字母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最终,由毛泽东主席采纳了使用拉丁字母的意见。

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大一届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汉语拼音方案》先后成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和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的国际标准。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汉语的方言分歧严重,汉字不是表音文字,需要有既科学又简便的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解决了汉语语音规范的问题,已经成为识读汉字、学习普通话、培养和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对于促进各地、各民族间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桥梁,汉语拼音也被广泛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交流等领域。未来,汉语拼音仍将为“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中文拼音有26个字母,英文中也巧合地有26个字母

汉语拼音是按照英文26个字母来发明的。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在明代清代都有一些外国人用类似拼音的东西来解读汉字。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卢戆章(1854-1928)是我国第一个创制拼音文字的人。1892年,他在厦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公布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增加声母后还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继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之后,开始了延续20年的切音字运动。几乎每隔一二年就有新的切音字方案出现。

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系:

① 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

② 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③ 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 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 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