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你觉得“套路”和“骗”的意思一样吗
- 众所周知中国汉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骗子都是用语言骗人的,为什么“骗”是用马字做部首
- “骗人”的“骗”为什么是马字旁
你觉得“套路”和“骗”的意思一样吗
我觉的其效果是一样的!真结局也是一样的!套路,比骗多了一件华丽的外衣而已。
众所周知中国汉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骗子都是用语言骗人的,为什么“骗”是用马字做部首
【骗】字,是很晚才出现的字,《说文》上没收录,宋《广韵》《集韵》有收录其异体字:
因而,【骗】字是没有古字形,即没有篆书形,文献中用骗字的记录也很少。
有多人解字,从是从象形开始,如果不是象形,就无法解,只能臆想了。实际上现在的汉字中真正的象形字也就二百多个而已。
【骗】字,是会意造字的一个典型例子
汉字的会意造字,有时不太好理解,因为有时转几道弯,如果不能回到造字的年代去同频思考。
【骗】=【马+扁】
马,字面上,大家都好理解,象形,一匹马的样子。
但用马字造出骗字时,是以实物的一匹马,表达出财物的意思。
这和私字的表达方式是一样。
【私】,禾+厶,
禾,也是象形,象秀穗成熟的禾稻
【厶】,指女人开始始怀孕,孕子1-3月胎儿,尚未成形,此阶段只有女子自己能感知,相当于是其本人私密之事。
【私】中的【禾】,和上述骗中的马字一样,是以具体的实物,来表达出财物的意思。
这样就好理解了
【骗】【私】共同的造字表达方式,分别来表达财物被骗,财物私有。
那么回到题目,为什么【骗】字有【扁】字来表达呢?
这需要认识【扁】的本义。
因为【扁】有偏的意思,
【骗】,从字面上讲,马跑偏了,马没在正道上,走了偏道,也就是说财物没在正常的道上,财物偏离了方向,会意出:财物被骗走了,被骗了。
当然,也会有人问,扁的本义有偏的意思吗?
当然有,
【扁】=户+册
門,指两扇的正门,指房屋的正门
而【户】,字形是門的一半,户,指一扇門,
【户】,本身就有偏的意思 ,户也是指房屋的傍边开的门,边门(偏门)
门当户对,
有钱的大户人家有门(正门),小户人家的门小,只有户(一扇門)
由户造出的汉字,很多都会有偏的意思,如:
房,正室偏房,房,指正室两侧的房屋
扁,匾,一般只能挂在偏户门上,不能挂在正门之上
正因为【户】字自带偏门的意思 ,扁,也有偏的意思。
【骗】,
从字面上讲,马跑偏了,马没在正道上,走了偏道,也就是说财物没在正常的道上,财物偏离了方向,会意出:财物被骗走了,被骗了。
汉字的解读,不能只看表面,从文字本身的组成独体文中来解读,
文字是世上唯一存在的、能先人同频、跨越几千时间长河的物证,
汉字本身就是考据。
.
.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古汀大语文(K12)、海外汉语,汉字思维、汉字国学、解字古诗文】
汉字师认证课程,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汉字老师!
想了解详情,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想 了解《人字学习法》,私信留言:“人”
“骗人”的“骗”为什么是马字旁
“骗人”的“骗”为什么是马字旁?
第一,“骗”这个字,是很晚才造出来的汉字。
第二,“骗”所具有的“欺骗”的含义,又要晚很多,是引申义。
第三,“骗”字的产生及含义的引申,已经处于古汉语的“第二阶段”,汉字与汉语已经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最早收录“骗”这个字的词书韵书,是北宋真宗年间的《广韵》。
然后是北宋仁宗时期的《集韵》。
再往后,是元代的《韵会》和《正韵》。
还有就是明代的《正字通》了。
隋唐时的《切韵》和《唐韵》,皆未见“骗”和异体“騗”等字。
在这之前,一直到先秦,与“骗”义相近的字,人们一直用“欺”、“誑”、“誆”和“詐”。具体例证不赘述。
但这不是说唐代还没有“骗”字,有了。
唐代武则天前后,任过左司郎中等职的张元一曾作《嘲武懿宗》诗。其曰——
长弓短度箭,蜀马临堦骗。
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
甲仗纵抛却,骑猪正南窜。
此诗的确“嘲”味儿十足。
“堦”,即“阶”。“骗”,不同版本亦作“蹁”或“騗”。
其实,“蹁”,也无正字。
战国时,《庄子.大宗师》里,有“跰、足+鲜”一词,为“行不正之貌”。汉代,变成了“蹁跹”。“蹁”字由此而来。
张元一诗中的“临堦蹁”或“临阶騗(骗)”,是说踏着石阶翻身上马。
《新唐书.李景让传》曰:“李琢罢浙西,以同里访之,避不见,及去,命断其騗石焉。”
捋一捋前后变化的顺序——
先秦是“跰”字。
汉代有了“蹁”字。
后来,根据“蹁身上马”这个含义,有了“騗”字。
再后来,才有了“骗”字。
训诂学者们大多赞成是这样一个顺序。
到清康熙四十四年所编《全唐诗》中,仍然用“騗”字。
前面说到的《新唐书.李景让传》,后来的版本中,“騗石”亦作“骗石”了。
唐朝,不仅出现了“騗”、“骗”这两个字,“騗马”或者“骗马”,还指一种谋生技艺。
唐代,“马戏”已很实兴,马上的技艺包括“引马、立马、騗(骗)马、跳马、献鞍、拖马”等等。其中,骑马人以身下马,以手攀鞍而飞身复上,谓之“騗(骗)马”。
《新唐书.百官志.刑部》曰:“乐工、兽医、騗(骗)马、调马、群头、裁接之人皆取焉。”
尽管这些都是谋生技艺,但在当时,并不被人尊重。后来,“騗(骗)马”等,也作为行为轻佻的代名词。
及至宋元,“騗”或“骗”,进一步成为“欺誆”不良行为的专用词了。
宋代刘克庄《后村集.庚申召对》曰:“臣惟国家三数年来,凶相弄权,以富强自诡,辅圣天子而行霸政,为天下宰而设骗局。”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三折云:“你是个折桂客,做了偷花汉,不想去跳龙门,来学骗马。”
五本四折又云:“你这厮怎么要诓骗人的妻子?”
明代《正字通》说:骗,同騗。今俗借为诓骗字。
“骗”字含义变化的轨迹是——
先秦的“跰”,行不正之貌——汉代的“蹁”,行不正亦作形容舞姿——天代的“蹁”,翻身上马并谋生技艺——唐以后的“騗”进一步“骗”,轻佻之举进而欺誆言行。
大致是这样。
王力先生说:“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来说她又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文;一个是唐宋以及后来历代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前面说到的“蹁”——“騗”——“骗”这一字形和含义的变化,正是在古白话阶段发生转变的。
“骗”以马字为部首,是因为不是“因义造字”,而是转义而来。
古白话时期,汉字经过隶变之后,已经基本上彻底改变了原有造字之初的“笔意”和“笔势”,成为古白话的纯符号,单纯从字形上猜度与字义的关系,没有什么意义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