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在线查字(《汉语数码字典》为什么说是当今查字最方便快捷的工具书之一)_汉字_字典_汉语

本文目录

  • 《汉语数码字典》为什么说是当今查字最方便快捷的工具书之一
  • 甄嬛读音不论在第四版还是第六版古代汉语字典译为柔美时都读yuan而无xuan出自司马相如列传,求正解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是什么

《汉语数码字典》为什么说是当今查字最方便快捷的工具书之一

一部具有世界性推广价值的《汉语数码字典》在云南富宁诞生,采用何光才发明的"汉字通式编码技术"编码查字,富宁县60多位老师历经24年完成研究编纂。云南省语言学专家组织评审鉴定,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理论中心审定,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是首部标注国家通用规范汉字和字级的工具书。

该《字典》最突出的技术优势,是写字、查字、打字、国家笔顺规范一体化,不受字形、笔形、偏旁和角位的限制。不存在难检字,一分钟内学会应用,把汉字书写和国家笔顺规范贯穿到查字、打字全过程,通过查字、打字途径巩固汉字书写,执行国家笔顺规范,对学生快速查字、规范书写汉字具有帮助作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100多家媒体先后做报道。2006年4月20日,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理论中心审定认为:"这部字典特别适宜在中、小学生,方言区和外国人中广为推广。”2018年9月3日,国家教育部在对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将《汉语数码字典》纳入国家教学大纲在中小学推广建议)的答复文件中明确:"《汉语数码字典》是查字、打字的辅助性工具书,可作为写字、认字的教辅材料,供学生使用。"

《汉语数码字典》把汉字归纳为点、横、竖、撇、折、捺、提"七种基本笔形,分别用"1、2、3、4、5、6、7"作代码,其中"折"包括25种折状笔形。釆用"首三笔末二笔"编码查字,共五位码。所指"首三笔末二笔",就是每个字最先写的三笔和最后写的二笔。如"新"首三笔是点、横、点,代码是121,末二笔是横、竖,代码23,把"新"字的代码连起来,就是12123,直接翻到字典正文的12123码,就可查到"新"字。四画以下的字用"0"补足五位码,如"一"→20000,"二"→22000,"王"→22320,五画的字刚好五位码,如"术"→23461。编码以后,直接翻到该字典正文对应的码即可查到字。

该字典,查一个字一般只用五至三+秒,被使用者称为当今查字最方便,最快捷的工具书。

甄嬛读音不论在第四版还是第六版古代汉语字典译为柔美时都读yuan而无xuan出自司马相如列传,求正解

最新版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huan一个音,【琅嬛】是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辞海》中有huan qiong yuan三个音,嬛嬛(qiongqiong)表示孤独。嬛嬛(yuanyuan)表示柔美,并没有xuan的音。只有在1995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中有第四个音xuan,表示柔美。不过已经不常使用,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名字来说,读huan并无不妥之处,要是很讲究的说,也应该读yuan,而不该读xuan。专家也认为现代的许多字的读音已经根据现代人的读法而改变了,例如【叶公好龙】中的叶,应该读“摄”这个音。而【滑稽】应该读“骨稽”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是什么

首先要纠正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不是《尔雅》,而是《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尔雅》是辞书之祖,收集的是古代汉语词汇,而不是汉字。我们今天经常使用的词典,还有《辞源》,与此都是一路的。

《说文解字》,作者许慎,是东汉时期的人,汝南召陵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堰城县人。

许慎的《说文解字》,至少有以下三件开创性的功德。

第一件,第一次把中国的汉字集中起来了,保存下来了,并且每一字都从本义上和造字的角度做了解构和注音。

《说文解字》全书所收单字9000多个,另外还有1000余个“重文”,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异体字。可见,说文解字所收的汉字,已经与我们常用的《新华字典》相当了。

第二件,创制了偏旁部首,创造了检字法,就是把他所收集到的那些汉字,按照540个部首,进行了科学地系统地排列,以供人们按部首去查找汉字。

我们今天查字典辞书使用的偏旁部首,就是在许慎划分的540部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归并和划分的结果。

第三件,系统地提出了汉字造字法的六书理论,并且对所收的单字都一一做了六书标注。《说文解字》中所收的所有汉字,都属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6种造字法中的一种。当然啦,也有人提出假借和转注属于用字法。但是我认为,这两种用字的方法,也产生了造字的作用,因此,假借、转注也可以看作造字之法。

许慎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字学家,对文字研究的开创性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历来都没有给予足够的评价。这是我们需要向这位伟大的文字学家致歉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