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齐桓公称霸的方略“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开疆拓土是儒家思想吗怎么样_楚国_华夏_秦国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尊王攘夷 楚国 华夏 秦国

本文目录

  • 如何理解齐桓公称霸的方略“尊王攘夷”
  • 尊王攘夷、开疆拓土是儒家思想吗怎么样
  • 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中,里面的“夷”包含了当时的楚国吗期间有何历史

如何理解齐桓公称霸的方略“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顾名思义就是对内尊崇权威扫地的周天子,对外抵抗外族入侵,这是管仲提出来的。很明显齐桓公执行这一国策,很有针对性。为什么要尊王,其实就是借助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名义,增强号召力和认同感、代表性。为什么攘夷,其实就是自己充当别人的保护神,解决一些国家的实际危胁,增强领导力。

尊王攘夷是春秋时期第一次提出,改变了以往蔑视周天子,肆意践踏周天子权威的做法,构建我为首,大家命运共同体的形态。可以整合资源实现目标。

尊王攘夷、开疆拓土是儒家思想吗怎么样

要不,怎么说儒家思想保守呢。儒家反对分裂,也反对扩张。上下和睦,等级分明,各安天命。这是统治阶级最喜欢的。

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中,里面的“夷”包含了当时的楚国吗期间有何历史

齐桓公尊王攘夷之时,这里面的“夷”包含当时的楚国,楚国当时属于华夏化的南蛮。楚国地处荆蛮之地,周成王封楚国国君为子爵,号楚子,就是因为楚国地理位置处在南蛮之地,所以才赐最低的子爵。楚国国君曾说:我本蛮夷,不用中国谥号。于是楚国自称王国,与周王室同爵。楚国伐蔡国,蔡国说:我无罪;楚国曰:我蛮夷!

周王室首创华夷之辨,守华夏礼仪尊王室者为华夏,不守华夏礼仪者为蛮夷!华夷之辨以文化认同为标准,不以血缘为标准,因此楚人虽为黄帝后裔,但是他守华夏之礼则为华夏人,不守华夏礼仪就是蛮夷人。楚国为了扩张地盘,吞并周围的姬姓诸侯国,就以蛮夷自居,不守王道,不服周礼!

齐桓公之时,楚国国力强大,带甲之士十多万,地多兵精,对蔡国、陈国、曹国、许国等诸侯国频繁用兵,吞并了不少领土。齐桓公作为霸主,有代天子守四方伐不臣的义务在身,故联合华夏多国讨伐不臣之楚国。齐国丞相管仲宣布的伐楚理由有两条:其一、楚国不臣服王室,不按时进贡茅草;其二、楚国百年之前杀害了周昭王。楚国引兵十万与齐国对峙,回复齐国说:茅草我们立刻进攻,周昭王死于汉江,杀王之罪当归于汉江而非楚国。管仲看打不一定能打赢楚国,就居高临下把楚国训斥了一番,要楚国尊重王室,谨守臣道,于是双方各自退兵。

战国时代,楚国越来越华夏化,最终成为华夏一族!本属于中原的关中地区,因为秦国要么积贫积弱,要么虎狼强国,山东列国既鄙视秦国又畏惧秦国,于是秦国又被说成了蛮夷。秦楚两国一西一南,强大时都被当蛮夷对待,其实秦国一直都在积极学习中原文化,一点不排斥中原文化,商鞅治秦,使得秦国文化水平几于鲁卫了!楚国则一直有自己的独特文化,相对而言还比较排斥中原文化,因此楚文化是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