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想到了谁
- 中国历史上的名相大臣,谁最配的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形容哪些人
- 历史上真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有哪些呢
- 诸葛亮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如曹操一样,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想到了谁
周恩来同志。他在19岁东渡日本时写下了一首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诗中寥寥28字,我仿佛看到了苏轼、周瑜、陈天华甚至达摩剑祖。在他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为祖国和人民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遵义会议时,红军刚遭受重大挫折,他应该是红军的掌舵人,却把毛泽东同志推向前台,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在他生命之旅即将完结时,他向党建议让小平同志替他主持工作,当时从政治上经济上都减少了损失,也为结束文革后的伟大历史转折做好了准备。
他一心为国家,一心为人民,心里唯独没有自己。他没有存款,没有子女,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巨大的,中华儿女永远深爱他,敬重他,以他为榜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国历史上的名相大臣,谁最配的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要说中国历史上谁的付出最多、承担最重、格局最大,最配的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只有周恩来总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本是诸葛亮对后主表明心意的话语,他确实也是尽心尽力的奉献了自己。
但总的来讲,诸葛亮只是为了一朝一君的事业奋斗,更多的想的是统治权力的拥有,而少了对国家民族的大格局思考。
而周恩来总理从小的立志就是“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他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面对国民党的反革命屠杀,周恩来不顾自己安危,排除阻力,坚决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也成功建立了第一支属于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武装力量。
而在红军长征期间,面对张国焘拥兵自重,索要重要职位的行径,周恩来果断放弃自己所拥有的职务,稳定了红军内部的矛盾,为长征的顺利进行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遵义会议上,也是因为周恩来的极力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也可以说变相的挽是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而在新中国建立后,面对一片烂摊子,总理毅然挑起重任,不仅兼任外交部长,还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
有他担负后勤保障,使得抗美援朝战争得以更快胜利结束。
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众多国家的国与国关系准则。
在总理主持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下,全国工农业的总产值均达到历史最高。
总理不徇私,不贪权,任人唯贤;与人和善却于己极严,他的住所和所有吃穿用度,极为朴素,甚至比平民还要平民的生活,只因为在他内心深处,想到的是中国远未富强,他还到是享受生活的时候。
总理一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的工作时间基本都要超过12个小时,有时甚至在16个小时以上。在查出癌症后,仍然坚持带病工作,甚至在最后的日子里,依旧在抱病操劳国事。
只是因为他的心愿是,期盼着自己这几十年的努力后,能让中国人民生活的更好些,国家也能建设的更好点。
生前的他最后嘱咐是把他的骨灰撒到江河湖海中做肥料,这样也能最后为人们服务了。真正是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奉献给了这片中华大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形容哪些人
伟大领袖毛主席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杰出代表,理由如下:
△他一生的追求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建立社会主义强国,他也用一生的奋斗、实践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他的一家先后有6位亲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从没有张扬,他给许多英雄模范人物题词、:纪念,如: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等等,但从没有给自己的亲人题过词。
△他一生从不搞特权,对子女要求严格。抗美援朝,他把自己的爱子毛岸英送上了战场,牺牲在了朝鲜,当有人提出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时,他断然拒绝了:就让他和千万志愿军烈士一同留在朝鲜吧!在困难时期,他不吃心爱的红烧肉,心中始终装着人民、装着老百姓。
△他身后没有给子女留下遗产。他留给全国人民的最大遗产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一个人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提升了中国的形象,私者一时,公者千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历史上真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有哪些呢
毛主席,周总理,他们才真正称的上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人,毛主席,周总理,把一生的精力和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人民,自已到最连一分钱的财产都没有留下,…,这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堵的,是我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公认的,是任何一个都无法能比的了的,这也不是单靠意思形态和私自感情所能代替的。
诸葛亮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如曹操一样,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从相权超越、甚至是凌驾于皇权之上这一点来看,诸葛亮与曹操是一样的。
但说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诸葛亮与曹操就大不相同了。
献帝是天子,是天下人之天子,不管汉室是否已经名存实亡,但名义上还是天下的共主,许多的人还是买账的,或者是出于道义,或者是出于利益考虑,毕竟这也算是一张牌。
曹操借用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还起到一定的作用,起码在赤壁之战前,三国鼎立的基本格局还没有形成的时候,这一招还是有一些作用的。
赤壁之战后,基本就是曹、孙、刘三家诸侯势力在争霸,其他的诸侯势力如马超、韩遂、张鲁等,虽然也颇具实力,但从后期的发展来看,都不是主要力量。
到了这时,各诸侯势力已经彻底不把天子放在眼中,名义上的尊重都没有了。曹操已经不能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已经没有任何作用,天下都知道曹操已经取代了汉室。所有归顺的人,比如张鲁,归顺的是曹操,并非汉室;所有反对的人,反对的是曹操,也不再是汉室。
曹操没有称帝,其实是他想留下更好的名声,并非顾及汉室及天下诸侯的态度。
诸葛亮的执政却不是这个情况,他从没有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
诸葛亮主政时期,天下的诸侯除了蜀汉,就只有魏吴,最多还算上公孙渊建立的燕国,也算一方诸侯。诸葛亮能号令谁呢?谁也号令不动。
至于说诸葛亮以刘禅的名义,号令蜀汉百官,勉强说得过去。但实质上,就连刘禅都惧怕诸葛亮七分,诸葛亮似乎没必要也基本没有以天子刘禅的名义来威慑百官。
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诸葛亮的丞相生涯,的确恰如其分。
《三国志·后主传》注引《魏略》记载,刘禅曾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意思是说,除了祭祀这种事,政事全部由诸葛亮打理。刘禅是否存在情绪不好说,有人认为刘禅不称呼相父而直呼葛氏,显得很不尊重,有点小情绪。
但诸葛亮的确做到了事无巨细,无论大事小情,都亲自过问、处理。
虽然是为了蜀汉,为刘禅减轻了负担,但毕竟也剥夺了刘禅的决策权。也就是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皇权仅仅剩下了祭祀权。刘禅这个皇帝,整天还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丞相不高兴,就以先帝的名义把他给废了。这个皇帝还有啥乐趣可言,这与献帝刘协有啥区别?
有人不服,说诸葛亮没有篡位,那么曹操也没有篡位。
有人说曹操没篡,其子曹丕篡了,但诸葛亮的儿子却没有篡。
这都是史实,但有两点不同:
第一,蜀汉没有一统天下的可能,诸葛亮去篡它干嘛,徒留后世骂名吗?
第二,诸葛亮那个儿子诸葛瞻掌控不了啊,不要说篡位,就是把皇位传给他,他未必守得住。
是不是如此,不好确定,但的确存在这两方面的因素。历史没有如果,只能就事论事。
因此,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点看,诸葛亮是没有资格的,天下诸侯没有人能买这个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做到了,也是后世的评价,但曹操也是尽心尽力了,他愿做周公三哺,后世是否承认,他不在乎。
但从献帝与刘禅的角度去体验,诸葛亮与曹操一样,都让他们不爽。或许刘协感觉还会比刘禅好一些,因为曹氏改朝换代是早晚的事,他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刘禅不同,他一直在想相父会不会取而代之,啥时候取而代之。因为不确定,心里更担心。这就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的缘故吧。
直到相父去世,刘禅才算松了一口气。刘禅也没其父那个大志,也没有那个能力,但他也想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做事。应该说诸葛亮去世,刘禅会感觉心里轻松许多。
从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炒了他的家来看,还是有一肚子不满的。
或许有人会说,都是一些人对诸葛亮不满而导致的。但如果刘禅还存有像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一样,对诸葛亮有敬畏之心,任何人都不能胁迫刘禅去抄诸葛亮的家。
这就是说,诸葛亮或许是出于对蜀汉、对刘备、对刘禅的一片忠心,但在刘禅的感觉上并非如此。
作为身外人,只能说:“阿斗这个孩子不懂事,不知好歹。”
但这毕竟是人家老刘家的家事,豹眼就不多啰嗦了,对错曲直,友友们自己感知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