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行草书法名家有哪些?草书一般分为哪几种_书法_行草_日本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行草  名家 书法 行草 日本

本文目录

  • 明清行草书法名家有哪些
  • 草书一般分为哪几种
  • “二王”书法(行草楷)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你怎么看学过吗
  • 这行草有什么要提升的地方
  • 书法行草和真草有哪些区别
  • 被日本供奉的王阳明的行草书法,比当今的书法大家如何
  • 行草书法怎么训练
  • 行草、行楷、行书,有哪些区别
  • 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有怎样的相互关系,它们的本源在哪里
  • 杨西的行草书法究竟写得如何

明清行草书法名家有哪些

明代书法家:祝枝山、王宠、王衡、清朝书法家,刘墉、 翁方钢、梁同书、 王文治等……。

草书一般分为哪几种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一、章草

章草名称的来历: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因《急就章》中有个“章“字,所以名称章草。

章草是隶书的快写、草化的结果。从出土资料上分析,始于民间。有的风格平和、有的风格谨严、有的风格豪放不拘。

章草的特征是字字独立不相连,字形扁方,仍有隶意。传世名作有史游《急就章》、索靖《出师表》、皇象《急就章》等章草作品。

(王羲之豹如帖)

二、今草

今草比章草书写更快捷洒脱。字的方形变为圆形,把波挑笔画改为收笔,字与字之间有牵丝连绵。呼应感强。

(王羲之十七帖)

三、狂草

狂草狂放不羁,比今草更夸张,更放纵。用笔速度更快。变化多端,常把几字组成的字组看作一个单元。

张旭是狂草书家的代表之一,韩愈称其曰:“旭擅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乌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狂草李青莲序)

“二王”书法(行草楷)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你怎么看学过吗

二王行书在书法史的地位至今无人可替代。

王羲之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的一座高峰,享圣之誉。王羲之父子不仅是书写技能达到超乎完美的组合和全面的展示,更为重要的是以韵高千古。为后世崇拜的偶像。

“二王”书法体系成为中国书法的正脉,同时也是帖学的正统。

后来继承者代代相传。终其一生只有学其几分,无一人达及概全,其书体流便成了王羲之书法达到了极致。

风标自立之创者,无不透着二王的笔法。因为王羲之书为法外之法,即笔法随着情性表现。达到了姿态千变万化,特别是行草书,特有的流便,特指每个字笔画的起讫几乎没有相同,微妙的提按铺毫,时时流露出畅然状,又有畅而有度,也并非一味流变。

由此可见,追求二王笔法,贵在追求“丽”之美,“韵”之妙,细细回味,其书达到妍美,高境界了。

现在所说的因妍而生厌,因美而生倦,存在对艺术的不同的理解,渐渐远离韵之致。

各有所爱,非常理解,但无论怎么变化,只要学行书,不能缺失书法的畅然之韵味。

这行草有什么要提升的地方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书法非常出色!

尤其是有几处的方笔非常好,比如少字,书字,学字,云字,单字的话,书,云,少,恰写得都很好。

不足的地方呢!主笔与牵连区分不好,比如学字的三点,顿挫的不好致使牵连的笔划比主笔的点还粗,还有挥字的提手笔划也有这样的毛病。学字的起笔处理不好。再有就是斥字明显看出出笔自信心不足,还有华字的后十字也看出不果断的用笔。

建议在章法里适当丰富一些圆笔会更好些,第一列的字体需要变化一些,感觉有点挤了,最不舒服的地方是年与风两个处理不好,风习明显侧左了,而且横向过长,致使影响了字字之间的气韵贯通。

基本功很好,笔力弱。瑕不掩瑜,作者基本功值得称赞,希望多加练习,早日成才!

书法行草和真草有哪些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草书的草字已经脱离了汉字的定义,是另外一种文字,不在汉字的形意和演变体系内?

行草是一种意的体现,行书是在汉字的基础上进行意境情绪的夸张、抒情。

而草书即草字本身就就是一种变形和扭曲,本身就是草意的意思。就像你写了一匹快马,一看就是在奔跑,而忽视马本身这个主体。

理解起来就有点草

被日本供奉的王阳明的行草书法,比当今的书法大家如何

谢谢你的提问和邀请。王阳明(1472—1529)生活在明代中期。本名王守仁,阳明是他的号。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所以世人称他阳明先生。他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今天属于宁波市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也是明代中期很有最为的一位政治家。

王阳明是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等职。清代学者把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在学术界的地位可想而知。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 王阳明的书稿《矫亭说》

他的学术思想还传到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尤其对日本近代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影响,所以,王阳明在日本至今还有很大的文化影响。一些现代企业家,把他的《传习录》作为像军事家之于《孙子兵法》一样来阅读学习。

中国的明代,在世界上继承了唐宋的国际影响力余威,继续处于很高的文化地位,在亚洲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王阳明所处的这一时期,西方的文艺复兴已经萌发,但是,还没有进入高潮,也没有成熟起来,所以,中国对亚洲的影响力仍然处于非常重要地位。


  • 王阳明的手札

我们看看王阳明时代所对应的日本,正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室町时代(1393----1573)的晚期,这一时代,日本是一个动荡的社会转型期。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较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向近代过渡。

政治上,从分裂走向统一,文化上,世俗化(去宗教化)倾向明显。民众有了自觉意识。思想上更加开放自由。

日本重新回到了学习中国文化的第二次高潮,所以,对中国文化大量引进学习。日本的书法,也大量学习中国的魏晋唐大家。各地都有书法馆,专门学习书法,其中汉字书法最受欢迎,教师都是有名的书法家。

但是,王阳明的著作传入日本,已经是王阳明去世大约80年以后了。

这时日本也进入了近代历史上的新时代江户时代(1603----1868)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江户时代也是日本对外扩张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改革的时代。从此,日本进入东西方融合的新时代,但是对中国文化学习仍然很有兴趣。

晚明万历三十年(1602)王阳明的代表作《传习录》传入日本,清初顺治七年(1650)在日本出版,开始为日本大众所了解。

1905 年,号称日本“军神”的东乡平八郎,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一时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

  • 王阳明的诗稿《若耶溪雨初送友》

在这次宴会上,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阳明”二字正是日本上流社会洞悉的明代大儒王阳明。

乡平八郎对王阳明如此崇拜,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是日本几代人对王阳明的推崇,使日本上流社会都很熟悉王阳明和他的思想。

例如吉田松荫(1830----1859),就是一位日本的阳明学派思想家。他也是日本维新运动时期的思想先驱和教育先驱。

他在回忆录中说:“吾曾读王阳明《传习录》,颇觉有味。顷得《李氏焚书》亦阳明派,言言当心。向借日孜以《洗心洞札记》,大盐亦阳明派,取观为可。然吾非专修阳明学,但其学真,往往与吾真会耳。”

吉田松荫还以其叔父的名义在家乡创建了松下村塾,他的私塾第一期招募了80个学生,其中一半以上,后来都为明治维新做出了杰出贡献,例如伊藤博文、木户孝允、高杉晋作、山县有朋、井上馨、前原一诚、久阪玄瑞等。这些学生都接受过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非常符合日本江户时代改革思潮的需要,历史学家认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王阳明“心学”的受欢迎是分不开的,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这种影响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例如,日本当代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不止一次说过:“遵从发自真我和灵魂的理性和良心”,“以理性和良心抑制感性和本能,积善行德,就能磨炼心智,达到醒悟的至高境界”。

王阳明对近代现代日本的思想影响如此深远,对于王阳明的书法,当然也是非常崇拜的。

王阳明的书法,来自于二王,是二王书法的忠实实践者,有人说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渗透于他的书法之中,这未免有些牵强附会了。

王阳明的书法清丽俊逸,可以说是明代书法的一股清气,就连狂傲不羁徐渭,也对王阳明的书法敬畏三分。

如果我们把王阳明的书法拿出来与当代书法家比,我认为,我们当代一般书法家根本写不出王阳明那种清丽俊逸的曼妙书法的。

首先,当代书法家都是写视觉冲击力,为书法的形式美而创作,为参加展览而写,王阳明就没有这样的意图了。

最值得关注的是,书法总要写出一种心里的真美。王阳明的书法无疑有自己的心里之美。

例如,我们前面的图片《矫亭说》这个书法,明显受到宋代黄庭坚的书法的一些影响,但是,王阳明能够在这个框架里写出自己的味道,我们明显感觉王阳明的书法,比黄庭坚的有些作态来,显得真率自然了很多 。

再比如说,他的《若耶溪雨初送友》这个诗稿,看样子是《圣教序》里出来的,但是,王阳明行云流水的笔意,显然这是自己的真心态。

当然,王阳明的书法与明代文征明,祝枝山这些大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作为一个学者思想家,他的书法真的非常棒了。他的书法作品贵在有书卷气。

这是现代书法家根本无法写出来的,因为,现代书法家不是写自己的心里真美,而是在写对外物的追逐,给人感觉不是在做学问,而是在做市场。

行草书法怎么训练

一、从基本功入手

三个结合:临贴与创作结合、大字小字结合、楷书与行书结合。

三看:1、平时多看名帖、2、看书法展、3、看名家挥毫。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

二、推荐范本

“多景楼”、“虹县诗”、“研山铭”、“李太白忆旧游诗”、“花气诗”等。

三、三大创作原则

★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体布局要点

1、一字不能成行。

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用。

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

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

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节奏、墨色、用笔。

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

行草、行楷、行书,有哪些区别

谢邀。行书加入草字叫行草;楷书带有行书笔意或加入行书字叫行楷;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即写楷书时笔画间多有连带关系,但仍保持楷书的体态。

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有怎样的相互关系,它们的本源在哪里

书法是中国人的一种喻体、寓体、载体,它暗示、象征、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书法意象。从象形文字产生伊始,就有了书法,上起甲骨,下至楷书,随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发展演变,书法成为最具有中华人文内涵的艺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的艺术。

 

“篆隶楷行草”五体互为依托、演变,是中国书法的发展史。

 

篆书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小篆是官书,适合于隆重的场合。

 

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是由篆书演化来的,把小篆加以简化,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便于书写且速度更快。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楷书是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

 

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

 

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恰似代表概括了人的一生:篆书的曲折,隶书的朴素,楷书的端正,行书的随意,草书的简约,无不体现出中国人的特质;书法的“刚柔并济、屈伸有数等表现形式都印证了中国人的人生观、宇宙观;书法所蕴含的诸多道理,就是“中国式“做人做事的道理。

 

杨西的行草书法究竟写得如何

谢悟空邀请。杨西这个人我不大清楚,但从所提供的图片看,其书法水平还不错。该作品为行草书,用笔顺畅,提按使转也随时就意;结字中官收紧,主要笔划收放自如,字形较美;体势开张,字与字之间大小、粗细、轻重对比也基本到位,整体看给人以秀劲中现雄强的感觉。

那么这幅作品就没问题了吗?答曰:问题还不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行草书不能填格去写。填格必然隔断作品的行气,成为各自独立的单字,所谓一盘散沙。

二是写的是行草书,但用笔很多地方还停留在楷书的用笔上,导致整体看上去板而不活,缺少了行草书的错落有致,低回奔放的风韵。三是临帖少,己意多,雕琢痕迹明显,而无古雅之高韵,所谓俗气未退。

要除却上述不足,唯一的途径是要大量临习行草精典名帖,通过多读、多思、多临,必定能使自己的作品脱胎换骨,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