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萧规曹随,是因为曹参无能吗
- 刘邦和萧何曹参等人谁更依赖对方
- 曹操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代吗,曹参有什么贡献
-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胡吃海喝,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诵
- 如何评价萧规曹随的曹参
- 西汉建立后,论功行赏时,为什么功劳最大的曹参却位列萧何之后
萧规曹随,是因为曹参无能吗
并非曹参的能力不如萧何,而是曹参有真正的大智慧。曹参的能力并不逊色于萧何,否则萧何也不会在自己临终的时候举荐曹参为丞相。
之所以“萧规曹随”,因为萧何的各种法令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两人最开始的政治主张就是一样的,并没有冲突。更何况,如果曹参因为与萧何之间的个人恩怨而随便朝令夕改,才是真正的愚蠢无能。
曹参与萧何,都是当年跟随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的有功之臣。当时的萧何作为丞相坐镇关中,而曹参尝尝挂帅出征,与高祖一起杀伐四方。不过天下安定以后,身经百战负伤累累的曹参,却位居萧何地位之下,心中未免不快,最终将相失和。
不过有人也认为,当时曹参萧何“将相失和”是怕高祖刘邦疑心,毕竟天下已定,皇帝也不希望将相之间关系太好。
经过多年楚汉争霸,天下荒废,萧何主张清静无为,而这与曹参心中坚持也是一样的,两人在沛县的时候就都主张黄老思想。萧何死后,曹参继承丞相之位也就没有必要违心去更改萧何的法令。
而清静无为就是不能够过多去干涉,如果曹参去随便更改萧何的法令,朝令夕改就是对于无为而治的最大破坏,这对于整个汉朝初期的民力恢复,都是非常不力的。
萧何临终举荐曹参,而曹参拜相恪守萧相旧例,三年里安静守护汉朝江山,留下了“萧规曹随”的美名。
刘邦和萧何曹参等人谁更依赖对方
先说结论:没有萧何曹参等人,刘邦依然能夺取天下。但没有刘邦,萧何曹参等人很难拜相封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刘邦曾言:“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段话是刘邦用来夸赞功臣的。内容也并没有太夸张。但是很容易给人一个错觉:刘邦本身没啥能力,能夺取天下全靠了手下人才厉害,我上我也行。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看下刘邦起家的沛县班底最初是个什么水平?主吏掾萧何,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没有上帝视角的话,你能想象这些人未来能封侯拜相?如果刘邦没有在沛县,这些人未必会全部沉沦。尤其是萧何曹参在乱世中必然是能有一番作为的。但是没有刘邦这个一开始起家就能对他们委以重任的带头大哥。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机会能有多大?一个人的成就不仅跟自身的智力才华有关,还与经历和机会密不可分。如果没有跟着刘邦的打天下的这段经历,很难讲萧何曹参等人是否还能成长到后来的高度。
但是没有萧何曹参的刘邦大概率还是能混的很好。带出一套新的功臣班底问题不大。为什么?萧何曹参等人只是有专长的人才,而刘邦则是一个在哪都能混的风生水起的创业大佬。刘邦争天下的雄心格局,发掘人才的慧眼,招揽人才的情商,知人善用的判断力和虚心纳谏的决断力,以及驾驭人才的领导力等素质决定了刘邦即使没有出生在沛县,没有一开始就认识萧何曹参等人,他依然有能力建立争夺天下的新班底。也许一开始这个班底的素质比不过萧何曹参。但是有刘邦这个好的带头大哥给机会,未必不能历练出来。而且刘邦招揽人才的能力也可以让他迅速解决这个问题。兴许萧何曹参届时依然会被他招揽,但是因为不是从龙之臣,功劳和地位会低上几个档次。萧何也许只能当郡县级官员,而曹参可能会是吕马童的角色。
曹操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代吗,曹参有什么贡献
曹操是东汉末年名臣,曹参是汉初大将,二人究竟有无血缘关系呢?
谢邀。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曹操,东汉末年人物,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但曹操的祖先到底是谁,司马光和陈寿都没搞清楚,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一下。
袁绍讨曹时曾说“父嵩乞丐携养”,从而点出曹嵩的出身非常卑微,现在普遍认为曹操是夏侯氏的后人。此非无稽之谈,这是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录的:“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因此曹操不是曹参后代。而有一知名大学称检测DNA结果出来,曹操与曹参没有关系。
曹操剧照
说完曹操,我们再来说说曹参。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这是曹参的基本情况,到现在可以说是县级干部。和刘邦是很早便认识的。
当初刘邦起兵时,本来推选的是曹参和萧何,但他们两个人不敢做,所以刘邦就当上了沛公。下面有一段对曹参战功的记载:
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将击胡陵、方与,攻秦监公军,大破之。东下薛,击泗水守军薛郭西①。复攻胡陵,取之。徙守方与。方与反为魏②,击之。丰反为魏,攻之。赐爵七大夫。击秦司马军砀东,破之,取砀、狐父、祁善置。又攻下邑以西,至虞,击章邯车骑。攻爰戚及亢父,先登。迁为五大夫③。北救阿,击章邯军,陷陈,追至濮阳。攻定陶,取临济。南救雍丘,击李由军,破之,杀李由,虏秦候一人。其后从攻东郡尉军,破之成武南。击王离军成阳南,复攻之杠里,大破之。追北①,西至开封,击赵贲军,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西击秦将杨熊军於曲遇,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迁为执珪。从攻阳武,下辕、缑氏,绝河津,还击赵贲军尸北,破之。从南攻畤,与南阳守战阳城郭东,陷陈②,取宛,虏,尽定南阳郡。从西攻武关、峣关,取之。前攻秦军蓝田南,又夜击其北,秦军大破,遂至咸阳,灭秦。参将兵守景陵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赐食邑於宁秦①。参以将军引兵围章邯於废丘。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至河内,下脩武,渡围津,东击龙且、项他定陶,破之。
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军孙遫军东张,大破之。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击魏王於曲阳,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取平阳,得魏王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赐食邑平阳。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於邬东,大破之,斩夏说。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於邬城中②。戚将军出走,追斩之。乃引兵诣敖仓汉王之所。韩信已破赵,为相国,东击齐。参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葘。还定济北郡,攻著、漯阴、平原、鬲、卢。已而从韩信击龙且军於上假密,大破之,斩龙且,虏其将军周兰。
曹参的军人生涯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跟随刘邦灭秦,第二部分是与韩信北上灭诸侯。在这两部分中,曹参都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有利于促进统一,为统一北方和灭秦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便开始了他生命的第二部分。
长乐宫中,萧何的死讯传来,人们都惊慌失措,有人欢喜有人愁,萧何治国安天下,萧何死了,这个丞相谁来当呢?曹参这个时候挺身而出,由将入相,汉惠帝大喜过望,曹参便成为了相国。
后来萧规曹随的故事虽然不出名,但也是一个经典。曹参的儿子曹窋(zhuó,琢)做中大夫。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自己,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说:‘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治曹窋?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说:“好。您休息休息吧!”
从中也能看出来曹参的聪明之处,年迈的他其实已经没有了热血,他清楚汉朝初期需要什么,同时又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公元前190年,病榻上的曹参为子孙后代做完了他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永远的闭上的眼睛。
这位沛县的老乡走完了他那壮哉的一生,他的一生,见识了汉太祖高皇帝由亭长登上皇位的过程,见识了那秦朝的千百城池终归大汉,见识了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败王离的英勇气概。见识了绝世兵仙韩信一步步平定天下,走向灭亡的过程。见识了他自己从一个小县的小官走到天下人畏惧的万户侯的地位,见识了楚王项羽临死之前东城被破的无奈以及死后的凄惨下场。生活在乱世,死掉永远比活下去容易,而曹参,刘邦,周勃灌婴等这一个丰沛集团却从乱世中脱颖而出,有人说他们是靠运气,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罢了,也有人说丰沛的一群人创造了奇迹,他们本身就是奇迹,两千年后的我们评论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胡吃海喝,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诵
公元前195年,吕后问病重的刘邦:“陛下百年之后,萧相国也活不了几年了,那谁能替代萧何的位置呢?”刘邦说:“曹参可以。”
刘邦在临终之际,将大汉的相国都安排好了,萧何之后是曹参,曹参之后可用的是王陵和陈平,再然后就是周勃。为什么刘邦将曹参定为萧何的替代者呢?萧何和曹参在秦朝时期就是上下级关系,萧何是主吏,曹参是狱掾,两人都与刘邦交好,后来就成了刘邦的左膀右臂,曹参为将,萧何围相,共同辅佐刘邦。
等到汉朝建立之后,刘邦论功行赏,在这个时候产生了一个分歧,群臣认为曹参战功赫赫,功劳最多,应该排第一位,但刘邦私心里决定萧何当排第一,后来有人提出萧何当为第一。刘邦也就顺水推舟将萧何定为第一,而曹参为第二。
也就是说西汉的开国功臣中,萧何和曹参是排在在前面的,只不过一文一武,曹参更多的是在武上立功居多。只不过这个排名让这对昔日的上下级兼好友之间有了嫌隙,后来在相处过程中不怎么对付,只不过两人从此之后也没有什么接触。
因为萧何继续为大汉的相国,而曹参被刘邦指派给齐王刘肥为相国,辅佐刘肥。曹参在齐国的主要功绩也集中在战场上,而在治理齐国这一块上,曹参自知水平有限,遂将齐国国内的长者和读书人都找来,询问他们治理齐国的方法,只不过众说纷纭,曹参一时也不知道该听从谁的。
后来他听说胶西有一位擅长黄老学说的盖公,遂重金将他请来,询问良方,盖公认为“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也就是采用清静无为的治理方法,曹参觉得很有道理,就将自己办公的正堂让出来给盖公住,接下来的九年时间里,曹参就以盖公的说法来治理齐国,齐国安定,曹参也收获了贤相的称呼。
从曹参在齐国为相的经历,可以大致看出曹参这个人的行政策略,即采用清静无为的治理方案,让百姓自行安定,而不折腾百姓。为此,曹参胸怀宽广,善用人才,只要是好的方法,他就愿意去用,而不会刚愎自用,所以用很少的气力就赢得了赞誉,这一点在他后来为大汉的相国的时候体现得淋漓至今。
公元前193年,大汉相国萧何去世,远在齐国的曹参知道后赶紧让那个舍人收拾行李,说:“吾将入相。”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萧何在临终之际和汉惠帝刘盈有过一番交谈。汉惠帝询问萧何百年之后,谁能胜任相国这一职位,萧何就推荐了曹参。所以,萧何去世之后,汉惠帝就派人到齐国迎接曹参入朝为相。
曹参成为大汉的第二位相国之后,雷厉风行的做了一件事,即从郡县和诸侯国中找一些少说多做的厚道人来做丞相的属官,然后将丞相属官中那些多说少做追求声誉的人给辞退了。这本来给很多人释放了一个信号,即曹参可能会在相国任上大干一番,但后来让很多人失望了,曹参“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也就是说,曹参啥都没有做,所有的一切遵循的都是萧何制定下来的制度,也就是说,大家按照萧何在世的时候行事,而曹参并不插手具体的事物,明面上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相国。而且,相府中有人犯了小过错,曹参并不追究,反而会遮掩过去。
有意思的是,曹参虽然在相国任上没做什么,但在生活中却因为一事出了名,即喜欢喝酒。曹参自从做了大汉的相国之后,就喜欢上了喝酒,他这喝酒倒也不是本身喜欢喝酒,而是想让人闭嘴。
因为他在政事上的无所事事,让很多官员对他有了意见,所以就有很多人去劝说曹参,曹参并不喜欢对这些官员一一解释自己的行为,遂学会了一招,即灌酒,每次有官员去劝说曹参,都被曹参拉着喝酒,酒席上,曹参总是一个劲的劝酒,根本不给人说明来意的机会,直到灌醉离开。
时间长了,曹参的下属和舍人也都喜欢上了喝酒,当有人站出来希望曹参能约束一下这些人的时候,曹参反而自动加入到宴饮中,与下属和舍人一同饮酒作乐。
这样一弄,大家也都知道,没有人能劝说的了曹参,而汉惠帝刘盈也对曹参的行为很是看不惯,觉得曹参是看不起他这个小皇帝。但曹参毕竟是开国功臣,是相国,刘盈也不能直接就指责曹参不理政事,只能找了个机会让曹参的儿子曹窋试探一二。
刘盈对曹窋说:“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曹窋休沐的时候回到家中,找了个机会隐晦的提到了这件事,想规劝曹参。曹参听了之后很是生气,直接命人打了儿子二百板子,并说:“你的任务就是进宫服侍皇上,这些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
这件事自然很快就传到了刘盈的耳中,等到上朝的时候,刘盈就问曹参为什么要惩治曹窋,曹参知道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说点什么了,他脱下帽子谢罪说:“请陛下想一想,在英明圣武方面,您和高祖谁强呢?”
刘盈几乎没有思考就回到:“朕怎么敢和先帝相比呢。”
曹参继续问道:“那陛下认为,臣和萧何,谁更贤能呢?”
刘盈思考了一会,说:“君似乎比不上萧何。”
曹参这个时候又说:“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萧何曾为秦朝的主吏,对秦朝的规章制度很是熟悉,等到汉朝建立之后,萧何制定了大汉律例,让汉朝百姓安居乐业,其制定的律法已经很完善,后人只需要执行即可,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更改,那样只会折腾百姓。
很多法度最忌讳朝令夕改,不能因为萧何已经去世,其继任者就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更改萧何定下的一切。反而应该遵循萧何制定的法规来治理大汉,这正是曹参不理政事反而喜好喝酒的原因,为的就是延续萧何制定下来的法度。
听完曹参的解释,刘盈也就不再计较了,由着曹参行事,这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的故事。曹参做了大汉三年的相国,去世之后,百姓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曹参的聪明之处正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清静无为,让经历了秦末战乱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因此在政事上无所事事反而成为大功臣,萧规曹随的故事也千古传诵。
如何评价萧规曹随的曹参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曹参战功赫赫,封功时,众将论为第一,定上朝排位时,众将又举为第一,虽然最终都被刘邦按下,将萧何列为第一位。曹参乃是了不起的英雄,不但战功赫赫为汉朝建立立下实打实的硬功勋,而且接过萧何的相位承前启后,给天下修养生息的时间。改进时毫不犹豫,该守安分守己,实在难得。
多攻战之力少谋划之才
取得立足之地
刘邦在沛县起兵,实力弱小,全靠手下将领拼命才占得一席之地,而曹参正是其中姣姣者。刚刚起兵,刘邦就发现,北面的胡陵和方与都有秦泗川郡的驻兵,立刻带领曹仓等人前去攻战,而后,赶紧回到丰,第一次与秦的部队正面作战,曹参大破泗川监平带领的秦军。刘邦再次主动出击,绕过微山湖攻击泗川郡守壮于薛地,拿下守军。回沛县的路上,发下胡陵又被秦军夺回,曹参又攻取胡陵。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曹参居功至伟。
忠心耿耿
此时,雍齿在丰叛乱,同时方与也反叛,曹参先攻下方与,又与刘邦一起攻丰,没有攻下。随刘邦去找景驹借兵,然而并没有借到,攻击砀县,得到6000兵力,又攻下下邑,回军击丰,仍然没有拿下,但是曹参一直跟着刘邦。刘邦从项梁处借兵将,终于打败雍齿,拿下丰地。此间曹参一直跟刘邦共患难。
在友军面前打出威风
刘邦拿下打败雍齿,收拾兵马去投奔项梁。项梁派刘邦攻打亢父,曹参将亢父拿下。紧接着随刘邦与项梁合兵攻东阿救田荣。这是刘邦第一次与项梁合兵,战东阿也是项梁考验刘邦军的重要时机,此战,曹参冲破章邯阵脚,大破章邯。可以说,这一战,给刘邦赢得了非常要紧的砝码。而后,刘邦与项羽合作,常常一起出兵,直到项梁战死。刘邦与项羽的合作过程虽然时间不是太长,毕竟给刘邦直接了解、接触项羽的机会,对后期楚汉相争起的作用不容小视。此文暂且不提。
关键时刻都有亮眼表现
刘邦被封汉王时,于关中封了第一批侯区区几人,其中就有曹参,可见他在灭秦时期功劳之大。随刘邦回击三秦,曹参在陈仓战胜章邯军;东进彭城,曹参于定陶打败龙且;刘邦兵败彭城,西撤,一路不少反叛和楚追兵,曹参分别击败叛将王武、程处、柱天侯。又击败楚柱国陈婴于南阳。迂回至荥阳再辅佐刘邦。刘邦军大败时,仍然凭借其勇力,赢得一分生机。
与韩信分兵攻击魏豹,拿下大部分西魏地,生擒魏豹;击败夏说,为韩信灭赵扫平外围;作为第二长官与韩信东灭齐国,并于潍水战前打下济北之地,给韩信战略空间;后平定齐地剩余力量,留守齐地,稳定后方。可惜没有直接参与亥下之战。
整个曹参的战功,都是以勇猛作战取得胜利,没有记载他出谋划策。这算是一个美中不足之处。
有收成之策缺创画之能
曹参一直担任齐地的相国,期间各地战乱不断,刘邦忙于平叛,然而曹参在齐地启用隐士,以黄老之策治天下,齐地非常稳固,即使英雄如田横也被赶到小岛上,不得不投降刘邦,同时,以齐相国身份领兵协助刘邦平定叛乱,其中最为严重的陈豨、黥布叛乱期间曹参均参与平叛。而且,稳定的齐地让齐王刘肥的儿子--刘章等刘氏后人--成长起来,对后期诛吕安刘起了重要作用。这是曹参初次体现其守成治国的才华。
直到萧何去世,曹参接班任相国。曹参完全按照萧何立下的规矩治理天下,采用怀柔手段平息官吏之间的矛盾。给疲惫的天下以修养的时间,给逐渐崛起的吕姓一定的震慑,平衡朝局。
虽然曹参不善于制定政策,但是,他高超的智慧让萧何制定的政策得以稳定的实施,乃是大功一件,不容小视。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讲的正是这种情况啊。如果曹参上来改弦易辙,那么百姓新政策尚未熟悉,又要变更,将无所依从;朝廷百官也会因为政策改变而产生相互攻击的现象,那么上下一起失序,则新芽将干枯,汉也就难以延续。所以,不善创建,反而成为一个优点。
野心与优雅
非但攻战与治国功勋卓著,跨越武功与文治,少见。难得的是,论功行赏时,能够心平气和。众将都挑头争功,欲让曹参得第一功,而曹参看得透彻,不争不抢。
该让时不留恋权位,做诸侯国的相,可以说是高功低配,然而曹参仍然用心做事,启用贤才,抓住天下需要休养生息的主要矛盾,齐国大治。避其锋芒,不争之争。等到萧何去世,帝国需要掌舵人,虽然朝廷有陈平等治理之才,曹参知道他们难有威望使政策延续,毫不推辞,立刻走马上任。实乃当仁不让。
初起,甘居人下,能勇猛作战;功成,位极人臣,能默守陈规。历史上有功的文臣武将很多,然而兼具武功与政治才能的当属凤毛麟角,曹参正是其中之一。
一个人,无论才能大小,非常关键的是要有智慧平衡野心与能力,让二者能够步调一致得前进。
与君共勉。
欢迎大家关注 夜航船水手,一起看历史。
西汉建立后,论功行赏时,为什么功劳最大的曹参却位列萧何之后
“西汉建立后,论功行赏时,为什么功能最大的曹参却位列萧何之后?”谢邀,曹参的功劳有很大,但不算最大。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曹参同萧何比,他只是上前线打仗,身上负伤70多处,对战争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很大。但是萧何的作用对全局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在西汉取得全国性胜利后,在论功行赏和排坐次的时候,在朝堂上,当着高皇帝就有很大的争议,但是,在事实面前,通过评比,大家一致认为萧何的功劳应该排在第一位:
1,萧何由始至终都追随高帝,由高帝还是布衣的时候就跟随和资助;
2,在秦朝的时候,秦朝的御史到郡里检查工作,萧何的工作得到御史的肯定,政绩考核名列榜首,秦朝的御史想征调萧何即提拔他萧何,萧何坚决请求留下,甚至放弃朝廷考核提拔的机会,就是为了留下支持刘邦;
3,当刘邦与项羽推翻秦朝后,楚、汉相争时候,萧何留在关中,为高帝刘邦筹积粮草,保障了后勤供给,使相持5年的高帝刘邦安心谋划军事;
4,在关中征兵,扩充兵员,5年为前方补充部队几万人,使高帝在前方的大战中,大批减少的兵员得到了及时的䃼充,为战胜项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曹参虽然参加前方的战争,而且也负了伤,但是,他的功劳比萧何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而且萧何为刘邦出谋划策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