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边防部队官兵普遍使用的是03式自动步枪而不是95自动步枪
- 唐朝的尚书左仆射是什么官算是大官吗
为什么边防部队官兵普遍使用的是03式自动步枪而不是95自动步枪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03式自动步枪和95式自动步枪?都是自己家里头的崽,只不过一个前一个后,一个形成了枪族,一个有点形单影孤成了孤家寡人,你丢下那个都不合适。
咱要是想把题主这事弄明白了,咱咋也得从这俩枪的前世今生简单的聊上一聊才成,有兴趣的小伙伴就听小编给您唠叨唠叨。
九五式自动步枪
九五式自动步枪的出现,咱还得搁到国际大环境上去说道。
咋说呢?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会,各个国家枪械的型号也杂也多,那口径还一个国家一个样,那么二战结束之后,这种状况一直延续。
其实大家伙也知道,二战结束后,这世界的格局大致被分成了两块,一块是美国人,一块是苏联人。
那么在1947年开始北约这块一直在吵吵他们的枪支口径,毕竟北约您基本上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所以这个方面不统一的话,有些事不好弄。
可这一吵吵,就吵了十年,没一点结果,毕竟北约他不是一两家,好多家,一个人一个主意的东拉西扯的,也没个结论。
最终这事在政治的干预下,他们一块按照美国人的口径说事,这就定下了7.62×51作为制式弹药。
那么苏联人这块,也没打算跟风美国人,选择的是7.62×39的。
那会咱和苏联人的关系不错,很多装备都是引进苏联的,咱也用的是这个,包括五六式,八一式都是走这个路数。
那么这个事要是没有搅局的,也就这样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没多久,美国人改了,他们开始用7.62×51的了,这就是M14步枪使用的弹药。
你说你美国人改就改吧,改完了接着用就完事了,结果这事到了1960年的时候,他们又改了,这就变成了5.56毫米M16。
经过越战的实践论证,大家伙发现了小口径的优势。
既然小口径有优势,北约这块跟风美国也改了。
而苏联人一瞅,这小口径确实占便宜,所以也改成了小口径,只不过他这口径和美国人不一样是5.45,那么著名的AK47也开始用这小口径的了。
那么国际上轻武器口径的变化,咱当然也注意到了,而且枪械制造咱手艺也是可以的,咱自己就能造,所以咱也开始讨论起这小口径的事了。
咋说呢?这次论证经过了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事就一直没有落地,一直在徘徊,几乎就停了下来。
最终咱还是在1987年定下了八七式枪族,口径也定为了5.8毫米。
所以八七式枪族算是咱家小口径步枪的一个启蒙吧,这次启蒙让咱也积累了不少小口径枪械的技术。
而八七式自动步枪还参加了咱的四十周年阅兵。
咋说呢?八七式其实并不成功,工艺就不行了,而且这重量也有点大,仅仅生产了少批量的就没有在生产,仅仅是装备到部队里头,试用了一下。
那么这事到了1989年的时候,咱部队对使用中的八七式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那个时候,咱就得出结论,八七式不论怎么修改,这底子已经不能满足军队的需要了。
所以完全有必要,研制一把新的枪械来替代现有的枪械,于是九五式就上场了。
这个枪族,咱是在1989年部队提出意见的时候,就开始研制了,前后经过了六年的时间,到了1995年的时候,才定型的。
首先设计的是一款九五式自动步枪和一款九五式班用机枪,咱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的时候,咱家驻港部队配发的就是这两种枪,后来这个枪族咱又增加了一款短突击步枪,所以九五式枪族有三款武器。
说实话,小编特别不喜欢那插在后边的弹匣,以及没有托的设计,当然这仅仅是个人看法,毕竟枪械这东西,多少人论证的结果,咱就是个半拉军迷而已,看法会根据个人的爱好有点偏。
在咱看来没托的设计,一个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另一个就是这要是用枪砸人的时候,这不好使吧!
好了,咱接着说。
那么九五式自动步枪,在使用过程中,也被很多小伙伴吐槽过,什么基线过高,这要是遇到对方的狙击手咋办?还有这九五式黑烟现象等等。
咋说呢?小编别的不说,这枪不管咋样,都是咱亲手设计,亲手生产的东西,东西好不好的,至少咱遇到问题之后,咱能改不是,这可比进口别人家的东西好多了。
这方面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东西改着改着咱就有经验了,倒时候想要啥,那不就是军队提要求,咱自己做一套流水线下来,这就成了的事。
从无到有,再从有到精,咋也得有个过程不是。
好了,九五式枪族咱就说道这里。
接着说说03式自动步枪。
咋说呢?03式自动步枪,其实最开始是作为九五枪族的最后一个加上去的。
那么03式自动步枪和九五式自动步枪,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有托一个无托。
咋说呢?有托和无托那个更加的好?这个争论一直就没有个结论,所以九五作为无托的代表出来了,那么03式作为有托的小口径步枪也就跟着出来了,就是验证一下,这两到底那个好。
咋说呢?有托和无托这个争论不仅仅是咱家,其他国家有的争论好多年了,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结论,这个不是问题的关键。
好咱接着说。
但是在研制过程中,咱就发现有托式步枪的零件和无托式的零件没法进行通用,因为九五式的结构没法装到有托03式的身子骨上,枪机都没法互换。
总之因为零件没法通用的结果,03式就不能归为九五枪族中的一员。
好了,咱接着说题主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描述,大家伙其实应该发现一个问题,九五枪族他是先一步出现的,03式自动步枪是后出生的。
这个时间上就有问题了,那么一普及,肯定是先出生的来,这后出来的03式这地位就有点尴尬,毕竟你不是一个枪族,仅仅是一支突击步枪,还没法和人家九五式的零件通用,这就局限了03式的发展,最终03式只能进行小批量的生产。
而这两款武器在部队推广的时候,九五式首先是在海军和空军中推广的,而03式自动步枪是在陆军中推广的。
这也就照成了咱边防官兵使用的是03式,而不是九五式的一个原因,在加上后期生产的并不多,这就局限住了。
再有一个,03式自动步枪其实很像八一杠的,给咱的感觉貌似就是改成小口径的八一杠一样。
大家伙知道八一杠在咱家里的地位,小编爱死八一杠了,所以歼03式装备到边防部队也是考虑一个适应性吧,当然这一条完全是小编自己感觉的,没啥依据的,说出来仅仅是提供给大家伙做参考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唐朝的尚书左仆射是什么官算是大官吗
别看带个仆字,可不是什么仆人,古文中仆有主管的意思,仆射官职秦朝初设,当时重武,所以让善于射箭的人管理一些事务。发展到了唐朝,尚书左仆射为尚书省第一副长官,从二品,在宰相三品官的唐朝绝对是大官,很大的官。但是,大官的权力大不大却要看到底是唐朝的哪个阶段。
隋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唐承隋制,沿用三省六部,即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长官中书令,副长官中书侍郎;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长官侍中,副长官黄门侍郎;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长官尚书令,副长官二人为尚书左右仆射(唐朝左在右上);尚书省下设吏、户(李世民即位前为民部,后为避讳改称户部)、礼、兵、刑工六部,六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侍郎。
简单地看,尚书左仆射就是三省之一的尚书省的第一副长官。但是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从品级上来说,尚书左仆射仅次于尚书令,甚至高于中书、门下二省的正长官中书令和侍中。因为尚书省最为庞大,所管理的事情也更繁杂,所以品级最高,尚书令正二品,左右仆射从二品,六部尚书正三品,六部侍郎正四品。而中书门下二省,长官中书令、侍中仅仅是正三品,副长官中书侍郎、黄门侍郎正四品,仅仅和尚书省的六部尚书、侍郎品级,低于左右仆射。
那尚书左仆射的品级这么高,是否意味着权力也比中书门下二省的长官大呢?每个时期还真不一样,这要从李渊开国说起。
第一阶段:尚书省代理长官
(李渊首席宠臣裴寂长期以尚书左仆射代理尚书省长官)
唐朝建立之初,唐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第一任尚书令,而李渊最信任的开国功臣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当时左仆射空缺),后晋升左仆射。李世民作为李渊的儿子,又长期征战在外,更多只是挂个名,真正尚书省的大权是由裴寂执掌。所以说,此时的尚书左仆射,作为尚书省的代表执行相权,又有比中书、门下二省长官更高的品级,权力非常大,几乎可以算是首席宰相。
第二阶段:宰相之一
自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位后,主要因为尚书令权力过大,加上李世民自己做过这个官职,所以尚书令一职基本不再授予官员,尚书左仆射也就成为实际上的尚书省长官。
但是,这样的话又有个问题,此时的尚书左仆射不就等于另一个尚书令吗?尚书省权力过大的问题怎么解决?李世民做了一个平衡。
(房玄龄、杜如晦分任尚书左右仆射)
首先,尚书省左仆射不能代表整个尚书省,而是由左右仆射各管三个部,左仆射只能代表半个尚书省。比如李世民即位之初的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二人平级。
但是,仅仅如此还不够,李世民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由于中书省起草的诏书需要门下省审核,如果中书门下二省长官意见不统一,则难免影响效率。加之尚书左右仆射官职更高,更容易出现政令不畅,难以调动的问题。于是,政事堂制度应运而生。
第三阶段:宰相“升职加薪”
政事堂制度,即中书令、侍中这二省长官,与被皇帝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头衔(意思是和中书、门下二省的三品长官中书令、侍中一起商议政务)的官员在起草政令之前先在政事堂,达成一致后再盖章下发尚书省。此后,中书令、侍中,和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员才能称为宰相。也就是说,即使是尚书左右仆射,如果不能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则无法进入政事堂,不能算是宰相。
(小说中的徐茂公,历史上的徐世勣,字字懋功,后李渊赐姓李,高宗朝避李世民的讳,改名李勣)
所以,这时候尚书左右仆射往往成为宰相的加衔,也就是说给三品宰相“升职加薪”为从二品待遇。高宗李治继位后,就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勣(小说中的徐茂公)加拜尚书左仆射。
第四阶段:藩镇将领虚衔
(被誉为平定安史之乱第一功臣的仆固怀恩)
但是这种情况在中晚唐就不一样了。我们都知道在唐玄宗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为了击败叛军,唐王朝授予藩镇将领独立自主的权力,默许他们成为土皇帝,激励他们奋勇杀敌。放权容易收权难,等到叛乱平息,这些将领居功自傲,不甘心只做三品节度使,还要看宰相的脸色。为了安抚这些人,免得他们成为下一个安禄山,朝廷只能最大限度给他们尊重,加封尚书左右仆射,后期甚至把已经升成正二品的中书令、侍中,乃至“长期封存”的尚书令都封给藩镇将领了。比较著名的有被唐肃宗誉为平定安史之乱第一功臣的仆固怀恩,就曾经被授予尚书左仆射,当然他们是不需要去朝中上班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