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八国联军时期日本就使用了毒气是真的吗
- 珍妃究竟因何而死
- 珍妃死后,为何逃不了被投井的悲剧
-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何宣称:“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 被八国联军撵出北京的老太后一行人,西狩的过程有多狼狈
- 义和团方兴未艾时告诉他们会输得很惨之人,会有什么结局
- 有人说光绪被慈禧囚禁后的生活环境还不如普通百姓家的牛棚,是真的吗
- 有说慈禧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前同时对十一个国家宣战,发了十二份宣战书,是这样吗
- 慈禧为什么向万国宣战
- 当年慈禧太后对八国宣战是真相信义和团能打败外国人,还是利用义和团达到不可告人目的
八国联军时期日本就使用了毒气是真的吗
八国联军,指的是光绪年间,作为向世界宣战的慈禧,1900年以英法德意,沙俄,美国,日本,奥匈帝国,侵入中国的战争,以英国海军开头,直到满清战败,联军占领北京,满清政府西逃西安华清池,后李鸿章祈合,赔付白银近五亿为终。而当时的日本帝国出兵最多,战舰近20艘,腐朽落寞的满清政府完全抵抗不住。据最新资料显示,由日本毒气部队自己记录的文件,使用糜烂毒气作战记录,有黄蛋和红蛋,茶蛋绿蛋之分,是在侵华战争时期。具体可参考日军“迫击炮第五大队”的作战文件,而在八国联军时期,使用的所谓的毒气,那时候还没有这个准确定义,严格说起来算是早期糜烂剂,其实主要由于日军有组织的销毁了记录,毒气使用的全貌尚未可知。。前人不忘后事之师,要警惕。望加精
珍妃究竟因何而死
1.一种说法是珍妃劝谏皇上留京,惹怒了慈禧而被投入水井之中而死,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胆小如鼠、惶恐不安的慈禧为了保命,决定带光绪皇帝等一干人外逃避难;当时,珍妃已从北三所被释放了出来,不过她没有与慈禧一同逃亡避难的意思;事到临头,她跪求慈禧,将光绪留在国都,坐镇京城,主持朝廷大计;慈禧勃然大怒,以“扰乱后宫,不守本分”为由,命心腹太监崔玉贵将她推入井中,珍妃就此香消玉殒。
相信这种说法的人居多!还有佐证: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先生做了如下记录:“珍妃曾跪在冷酷无情的太后面前,祈求她不要强迫皇帝随其出走………”。
珍妃天生丽质,聪明伶俐,有新时代的思想,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她知道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皇帝留下来能稳定军心民心,如果,皇帝亲自去面对联军的司令官们,大清的损失就小些... ...但,心狠手辣的慈禧太后不为所动,于是出现了上面描述的一幕!随从太监把梨花带雨的美丽珍妃子投入了井中。
2.慈禧以保护其贞洁为由,忽悠珍妃自己跳井而死。
唐冠卿是前清太监,被后人视为最接近珍妃死亡现场的目击人,依他的记载:庚子七月十九(即1900年8月12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大太监崔玉贵率领快枪队守在蹈和门,唐冠卿自己领人守在乐寿堂;中午,慈禧从内殿走了出来,尚在乐寿堂后门休息的唐冠卿立即上前搀扶,并一同前往颐和轩的乐善堂,到地后,慈禧叮嘱唐冠卿:“你守住颐和轩走廊,如果有人过来偷看,就打死他。”。
唐冠卿听了心惊肉跳掉,大惊失色,不知所措了。这当儿,崔玉贵走了过来了,不一会儿,珍妃过来给老佛爷请安;慈禧对珍妃说道:“现在还成话吗?义和团捣乱,洋人也进入北京了,该怎么办呢?... ...我们娘俩跳井吧。”…………
在崔玉贵的协助下,珍妃跳井自杀!
3.还有一种说法,珍妃之死咎由自取。
这是清朝名流商衍瀛在《珍妃其人》中的记载:说珍妃依恃皇宠,生活奢侈,挥霍无度,由于自身的俸禄不够花销,就在光绪帝的默许下,通过卖官鬻爵来赚取银两;当时,也有人这样干过,但珍妃却不知道把宫外自己的哥哥卖官鬻爵得来的银子孝敬点老佛爷。
在卖了一个上海道台这样的官职又一文没敬贡老佛爷后,慈禧大怒,将她降为嫔,又降为贵人;再加上思维敏捷的珍妃一直支持光绪学习西方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还鼓励光绪与慈禧暗中较劲,这早令慈禧厌恶透顶了,终于新仇旧恨一起算,将珍妃打入了冷宫!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慈禧本来是打算带珍妃出逃的,可是珍妃却哭哭啼啼,怨天怨地的,最后还与慈禧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最终气急败坏的慈禧下令投之于井。
珍妃是投井而死的,崔玉贵是当事人之一,这点无可争议了;但她是自杀还是他杀还有待商榷,如果是他杀,老佛爷出于什么目的要置她于死地也没定论!个人认为她的死因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她不讨慈禧的喜欢,有卖官鬻爵、干预朝政的事实,在慈禧丧魂落魄、急于逃命时又冲撞了慈禧,慈禧认为她在挑衅自己的威严,也出入保护皇帝女人贞洁的需要,于是慈禧令崔玉贵把珍妃投入井中淹死了!
珍妃死后,为何逃不了被投井的悲剧
光绪十四年,珍妃和同父异母的姐姐瑾妃被选入宫中,次年被封为珍嫔,得到光绪的宠爱。光绪二十年正月,因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的庆典,得以晋封为珍妃。
在这,我有一个疑问?珍妃是死后被投井,还是因被投井而死的呢?这谁也说不清。有人说,珍妃之死是因为光绪皇后隆裕嫉妒之心,是她怂恿慈禧太后命人杀掉珍妃。虽然这可能占有一定原因,但是慈禧太后是谁啊?怎么会这么轻易被自己的儿媳妇糊弄过去。
珍妃死的最大原因,就是自己作过头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她干起了卖官鬻爵的勾当,这是慈禧太后万万不可忍受的。她卖掉的最大官职是上海道,这个相当于如今上海市长的职位,给珍妃带来了“4万金”。后来慈溪知道了这件事,和珍妃起了争执,不久之后,珍妃就被打入了冷宫。
事情还没有结束,压死最后一根稻草的是珍妃积极支持光绪皇帝进行戊戌变法,而且还为变法积极出谋划策,这是慈禧太后不可忍受的。也就是说,珍妃是“帝党”和“后党”斗争的牺牲品。
珍妃遇害第二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回宫后,才命人将水井中的珍妃尸体捞了出来安葬。光绪追封珍妃为珍贵妃,“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中殉难,洵属书烈可嘉,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是褒恤。
其实,不过就是政治权利的牺牲品罢了。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何宣称:“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这老寡妇我们要吓她一下,改:臣坐拥东南,死不奉诏”,张之洞接到慈禧对十一国的宣战诏书后如是说。就把原来很客气的:臣罪侍东南,不敢奉诏。改成了文中所说的。
李鸿章: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李鸿章在见到诏书的时候,对英国公使如是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意思就是说:这是假命令,是义和团挟持了太后发的。正是这八个字,在后来的谈判中起到了逆天的作用。
荣禄:不必重视北京的谕旨。
荣禄,荣禄是满族人;也是唯一一个到地方上锻炼国的满族官员,相比于哪些一直生长在京城的王爷们,荣禄更懂得时局是什么——首先是自己理亏,对十一国宣战前;义和团在北京肆意妄为,随意杀外国人;其次宣战就是攻打使馆。所以荣禄把主要希望寄托在了地方杜甫身上,他在宣战决定刚做出来,就私告李鸿章说:对北京的谕旨不必继续予以重视。这一态度,使得各国公使极其关注,他们认为:荣禄正企图同汉族总督们合作,并反对端王。
刘坤一:慈禧的政府完了。
从北京回来后,刘坤一对英国驻南京领事孙德雅说:慈禧的政府已经完了,她已经不能继续维持帝国的秩序了。对于主战派的扩大,刘坤一十分的沮丧,
三大总督——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还有闽浙总督许应骙、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他们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被成为东南互保。同时,北京义和团围攻各国使馆;京城驻兵接到炮轰使馆的诏书后,荣禄派人在大炮的标尺上做了手脚,使得炮弹并未落到使馆;同时抓到了一个逃出来的洋人,荣禄派人送去了一车蔬菜一车水一车粮食。这是这些救了慈禧太后一命,保住了中国最富庶的东南地区,救了晚清时代的中国一命……
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清流的嘴炮不如龌龊的能吏。
那么这些人真的是卖国贼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不是清廉的人,但是他们是能吏,他们不会满嘴仁义道德,但是他们能让国家安定……
东南互保中商议,如果北京发生不测,导致皇帝太后挂了,那么就由李鸿章出任大总统,主持大局。另外一个大的特点就是,当时主战派是满族贵族(除了荣禄少部分人);而东南互保的总督们都是汉人。
两广总督李鸿章接见十一国公使的时候,直接说:此乱命也。东南互保的总督们称这是被义和团胁迫下的诏书,是乱命,是矫诏,是假命令。在慈禧宣战之前,张之洞、李鸿章、刘坤一就上了奏折,请求不能对十一国宣战,尤其是同时宣战。在此之前的慈禧太后已经被端王等人冲昏了头脑,相信义和团刀枪不入、有神功护体,杀尽洋人的鬼话;在被裕禄等人忽悠说洋人要杀慈禧后。慈禧宣布向十一国同时宣战。
义和团起源于山东,开始练拳,又叫义和拳;后来发展到了教派;号称有红灯照、蓝灯照等法术,有神功护体,刀枪不入。义和团在山东攻击教堂,喊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出发点很好,但是方法却十分错误);到处威胁老百姓,凡是家里搜出来跟”洋“有关的,包括洋布、洋钉、洋火、洋油……,一家老小都会被杀。山东巡抚袁世凯到任之后,宴请义和拳大师兄们,问:师兄们真的刀枪不入吗?义和拳大师兄们说:当然。于是袁世凯拉到后花园,大师兄们站一排,表演刀枪不入,让袁世凯的士兵用枪射击;一顿枪声之后,大师兄们全部倒地挂了。
义和拳在山东呆不下去了,于是大师兄曹福田、张德成就跑到了直隶,被裕禄看中。随后呈报给慈禧太后说义和团扶清灭洋,刀枪不入。随后慈禧下诏义和团进京,结果有十万义和拳涌入京城,慈禧秘密会见义和团,支持义和团。义和团在北京烧杀抢掠、到处设坛,烧毁商家无数;随后发生了虐杀外国教士的事情。
而后,各国公使向慈禧政府抗议,要求惩办凶手。但是慈禧太后已经被端王主战势力冲昏了头,在主战派说洋人要杀老佛爷后,慈禧下令对十一国宣战,结果就是攻打外国领事馆,神功护体的义和团们被洋枪打的血流如注,死伤无数。
而后,十一国组成八国联军,一路攻击向北京行进;很快攻陷了大沽口炮台,兵临北京城下,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到了山西,被称为庚子国难。
从一开始,东南五省的总督们,尤其是两广总督李鸿章就力劝慈禧太后镇压义和团,但是慈禧没听,随后逃出去的慈禧消失了十五个月,出来发声让李鸿章北上谈判……
八国联军侵华确实是国耻,义和团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不受洋人的欺凌,可是开错了药方,跳大神的方式不能治病,同样也不能给国家带来希望;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去为我们自己祖国富强去努力。
被八国联军撵出北京的老太后一行人,西狩的过程有多狼狈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次日,慈禧着农妇之衣,梳汉人发髻,简单收拾一下行装,准备出逃。
就在临行前,慈禧派人通知光绪,让他随行。光绪此时正与珍妃在一起,商议应对之策,不想随她西行。珍妃便找到慈禧太后,跪下求她,是不是可以不用一同出逃,或者让慈禧太后先行,皇帝殿后。慈禧大怒,命人处死珍妃,随后强令光绪随行。
于是,慈禧携同光绪,一干太监宫女等仓惶出西直门,开始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次弃京逃亡之路——史称慈禧西狩或庚子西狩。
既然是仓惶出逃,那么肯定衣食用度是不能富余的了。出京不久,便断了炊,只好吃农民种的生玉米,红薯等。渴了想去井里提些水,却发现井里飘着死尸,不得已,只能采秫桔杆与皇帝共嚼,稍减口燥。出居庸关后,更是饥渴难耐,最惨的一次,慈禧一天只能喝上太监为她熬的小米粥。
西逃之路,除了忍受饥饿之外,还有很多尴尬之处。
习惯了养尊处优的太后,在宫里行方便时要铺枣熏香,还要有宫女小心侍候。可逃到了荒山野岭,遇到内急时,就没法讲究了。她命宫女们围成一圈,自己居中方便。然而手纸什么的都没有,总不能用衣袖揩屁股吧?太监有的是办法,搞来了麻叶,绿色纯天然,凑合着解决了。
晚上睡觉,运气好时能遇到有人家的地儿,找张板床,胡乱铺些软和的东西,也能将就一晚上。可偶尔遇不见村庄,只能天当房地当床,太监宫女做围墙了!
另外,慈禧西行不同一般人的逃荒要饭,而是被逼出逃,也就是说,一路上时刻担心那帮黄发碧眼的群狼给追上,惶恐不安。后有无追兵不知道,可前方有义和团的义军倒是真的。他们西出延安后,西边的怀来县城已被义和团占领,只得绕行。躲避过程中,夜间常常不能入睡,有时刚刚睡着,有点风声鹤唳,赶紧就得爬起来,神经几近于崩溃。有天晚上慈禧与光绪两人合坐一木橙子,背靠背坐了整一宿,如惊弓之鸟,高度紧张。
就这样,一顿饭能吃下几千两白银,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如丧家之犬,一路西逃,食下了她平日种下的恶果,吃尽了平生未经之苦,受尽了无法想象之辱,也算是罪有应得吧!
八年后,这位祸国殃民的泼妇,统治大清半个世纪的太后,终于死了,结束了她罪恶的一生。
义和团方兴未艾时告诉他们会输得很惨之人,会有什么结局
义和团祸国殃民,愚昧无知,盲目排外,假借“扶清灭洋”的名义,被清庭保守派利用打击洋务派,义和团祸国殃民的行为:捣毁一切外来的东西(扒铁路,砍电线杆,让朝廷损失数百万银子),杀洋人杀教徒(杀了数万人),一直到杀害驻华大使馆的外交使节,清兵伙同义和团一起围攻北京的外国使馆,要杀尽所有国家的使馆人员,这才导致13个国家联合起来出兵救援北京的使馆人员),清兵和义和团不堪一击,一触即溃,战败赔款9亿多两白银,这就是清庭和义和团排外势力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历史见证,这就是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有人说光绪被慈禧囚禁后的生活环境还不如普通百姓家的牛棚,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文史十八拍来回答。
光绪皇帝被囚禁后,生活确实十分清苦,说悲惨确实并不为过。其与后妃们分居,生活无人过问,自己动手打扫房间,拿竹竿挑落大殿里的蜘蛛网,简陋的书房椅子上的垫子磨破了也不换,到天坛祭天穿着不合脚的破鞋,这都可以看出其一般官员的生活都不如。
与生活的悲惨相比,更悲惨的可能是他的内心孤立无援、寂寥抑郁了。他一生活了38岁,在位34年,自打记事起就君临天下,但那又怎么样,贵为天子,却始终生活在慈禧的阴影之下,长期受着慈禧的迫害,不仅没有体验过君主的威严和权力,也没过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备受控制、摧残和折磨。尤其是被长期幽禁期间,生死难料,命运难测,内心的抑郁寡欢可想而知。死时无儿无女,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连家室也没有,命运的悲惨可说是超乎了人们的想象。而且,他的死亡,也极可能是被毒死的。这是最惨的。
光绪帝虽然比较惨,但要说不比北京百姓的牛棚,真是想多了。再怎么着,瘦死骆驼比马大,光绪帝在瀛台的生活可能比不了地方大员或廷内阿哥们,但北京百姓又怎能跟他比。
下面,我来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1。与后妃分居,祭天时穿破鞋不合脚,请求侍卫走慢点
(瀛台本是好地方,但却成了光绪皇帝的宫廷牢房。)
瀛台,在明代叫“超台陂”,到了清代顺治时改名为“瀛台”。康熙时大加营建,殿阁山石,均为这个时候修造布置。朱竹垞《腾笑集》中曾有句:“玉堂铃索动,宣唤入瀛台”、“蓬莱今始到,真在水中央”,都可以让人想象到文学侍臣们在这里值班时的光景。可惜的是,200多年后,这里却变成了囚禁光绪皇帝的宫廷牢房,前后约10年之久,直到光绪皇帝死去。
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四周都是水,木桥一拉,便与外界隔绝了。他住在涵元殿,即所谓的“陵殿”;其后妃住在香扆殿,在涵元殿南,隔开两个大院子。没有慈禧太后的命令,光绪是不准与后妃们见面的。想想也觉得可怜,堂堂一个皇帝,想跟后妃们亲热亲热,还得跟慈禧打报告,等到报告批下来,恐怕也没那兴致了吧。所以,后来光绪老是遗精,恐怕跟他没有正常的性生活也不无关系吧。瀛台的太监,都是太后派的,也都是太后的耳目。一举一动,都要报告给太后,这种生活,确实有点恐怖。
(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四周都是水,木桥一拉,便与外界隔绝了。)
不能随便见后妃们,光绪帝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孤家寡人”也就罢了,关键是这“孤家寡人”还生活得十分不好。据给光绪看病的周景涛回忆,皇帝的书房不是一般的简陋,椅子上的坐垫已经磨破了也不换新的,跟他见过的江苏巡抚端方的书房相比,简直有天上地上之别。还有一次,要往天坛祭天,光绪帝穿的破鞋不合脚,走起路来“扭扭捏捏”,跟不上侍卫的步伐,因而不得不请求侍卫放慢脚步。
光绪帝在瀛台过着逆来顺受、麻木不仁的寂寞清苦生活。没事干,他只好在那里读书,记日记,写大字,在岸边散散步。太监跟着,也没有谁能跟他说得上话的。逢年过节,瀛台冷冷清清的,连一点生活的气息都没有。光绪帝就自己动手打扫房间,手拿着竹竿挑落大殿里的蜘蛛网,然后再提笔写几幅春联,领着太监贴在门框上。再然后,就盯着春联看个不够,看完春联,实在没有啥事干,就呆呆地看落霞满天。民间市井的爆竹声传来,他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
2.在瀛台敲锣鼓发泄内心郁闷,把袁世凯画成乌龟
(像这样接见外宾的忙碌场景,在光绪的囚禁生涯里并不多见。)
西安逃难回来后,光绪帝曾经也很充实忙碌了几天,到各庙宇烧香行礼,答谢祖宗神灵的保佑;接见外国公使,为当初攻打使馆的行为致歉。但也就忙碌了那么几天,就闲下来了,虽然摆脱了被罢黜的命运,但还是摆脱不了做傀儡的角色。
每天清晨,慈禧会派人来瀛台接光绪帝到紫禁城,让光绪陪他召见大臣,然后再把他送回去。召见的时候就是摆摆样子,慈禧象征性地问他几句,他也不敢多说,尽量迎合。有人说他“容颜憔悴,若有重忧,从来未见片刻开朗或偶一强作欢笑,谨言慎行,唯恐大祸随时及身”,或是他那个时候的基本生存状态了。
(慈禧太后,是光绪帝一生生活的阴影。)
陪慈禧临朝听政,也算他一天之中的高光时刻了,好歹能瞧瞧那么多人,不管咋说还是
热闹的。但一回到瀛台,大把大把的时间没法打发,该咋弄?他就向掌管宫廷演出活动的升平署要去了锣鼓,在瀛台敲打,以此打发时光并发泄心中的郁闷。据丁汝芹《清代内廷演戏史话》记载,说清宫档案中曾有这样的话:“以后皇上如若要响器家伙等,先请旨后传”,“万岁爷那不准言语”。可见,光绪帝活得有多憋屈。
慈禧不把光绪帝当回事儿,下人们也就大多不把他当回事儿。慈禧喜欢看戏,按例,开演的时候先让光绪身穿戏装上台,像演员那样出场环步一周,据说这是模仿“二十四孝”中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给慈禧表达孝心的。当堂堂一个皇帝上台弄这个,再怎么说也拉不下脸,光绪不愿意,在台下嘟囔道:“这是何等时光,还唱得什么戏?”一边的小太监听了便大声喝道:“你说什么!”光绪便急忙解释:“我胡说,你千万莫声张!”
(瀛台幽禁岁月,光绪帝大把大把的时间,无法在这高楼亭台间打发掉。)
连个狗日的小太监就敢对他这么横,光绪帝内心是该有多郁闷。之所以落得今天的下场,估计在他内心里,还是那个戊戌变法中出卖了他的袁世凯所造成的吧。据传,他无聊时,天天随笔乱画,画鬼怪或乌龟,然后写上袁世凯的名字,贴在墙壁上,再用指头戳碎,然后再画再贴。这也可见其对袁世凯的痛恨。
1913年,也就是光绪帝死后六年,陈宝琛以宣统师傅的身份,邀请陈石遗、力香雨、林琴南到瀛台参观,还看见当年涵元殿中的“黄幔四垂”,各配殿陈设如旧,只是“凝尘径寸”,一派“凄寂无人”的冷落景象。
3.光绪帝在瀛台最悲惨的处境,莫过于他的死
(光绪帝四岁入宫,最终死在宫中。一生郁郁寡欢,又死得不明不白,令人伤感。)
与生活的清苦与内心的抑郁相比,光绪帝在瀛台的悲惨生活的峰值,应该是他在瀛台的死亡。上百年来,中国史学界的主流意见倾向于光绪帝死于谋杀。人们普遍怀疑慈禧及其帮凶害怕光绪帝在慈禧死后掌握政权,重翻前案,为此痛下杀手。
光绪帝的身体,本来自小就不怎么壮实,多病,脾胃虚弱,是小时候的状态;成年之后,又添了遗精的毛病,由于得不到很好的调理,病情越来越重。年轻的时候尚能坚持坚持,但随后日见恶化,出现病入五脏、气血双亏的问题。到最后已是百病缠身,心悸、失眠、咳嗽、关节痛等,时常发生。
(最爱的珍妃被慈禧逼死,或是光绪帝精神崩溃的源泉。)
据清宫档案记载,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初夏起,光绪帝的病情就迅速恶化,御医和从全国各地应招前来的名医均感束手无策,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敷衍着。十月初十日慈禧太后过生日时,光绪帝身体机能便迅速衰竭,病入膏肓。从此再没离开过病榻;十九日起,便已经不能进食了,很快陷入昏迷。二十一日傍晚,在瀛台涵元殿逝世。
光绪帝的死,固然跟其精神状态有关。他一生感情失落,政治失意,心情因此一直很压抑;尤其是在瀛台被囚禁期间,备受凌辱和虐待,孤立无援、坐以待毙,担惊受怕的,珍妃之死的消息更足以让他精神崩溃,这样一来,就很难康复了。
(光绪帝出殡队伍,百姓跪拜。他是否被谋杀,随着他的下葬,流传了上百年。)
此外,其虽然名为皇帝,但并不能享受很好的医疗条件。那时候,给他看病的医生不少,但中医跟西医不同,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治疗方案,有的强调“补”,有的强调“泄”,有的使用寒性药材,有的使用温性药材,医生几天一换,治疗时断时续,不成系统,再加上光绪皇帝警惕性很高,往往太监端来的汤药,他根本不吃,自然很难收到什么效果。
那时候,医官给光绪开药方时,会有多个笔帖式站在一旁执笔等待,用黄纸誊写,用真楷再写两份,装入黄匣子,送进去给太后和光绪看。让太后看,这就很有学问了。太后改不改药方?太后能有好意?这或是光绪时常怀疑的。有一次光绪病重时,一个医官写好的方子中,将“腿后”的“腿”误写为“退”字,光绪帝十分惊诧地叫道:“我这‘腿’上一点‘肉’都没有了,这不成其为腿了。”调阅原稿看后,见原稿中有“肉”旁,是笔帖式抄错了,但光绪还是心中生了怀疑,置之一旁不问。
(此为正在建造的光绪墓。慈禧得知光绪帝病危,曾哭着说:“他的后事多未准备,他还没有地呢!)
在光绪帝病重时,慈禧还特别传上谕:“皇上病重,不许以丸药私进,如有进者,设有变动,惟进药之人是问。”这里所谓的“私进”,就是指医官给光绪帝把脉时,遵光绪帝之嘱,拿一些确实有效的丸药给他吃,而不让慈禧知道,但妙在“变动”二字,不说“好”,也不说“坏”,而说“变动”,那就是私自进药。吃死固然要定罪,吃好也不行。因而有人就说慈禧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光绪胡乱吃药,让他慢慢死去,所以一定要开了药方,由她看过。吃了那种虫子蛀了的草药煮的汤剂,她可能还从中挑挑毛病,医官再改改,光绪的病自然不会好了。
(弄清光绪之死真相,或是后人对其瀛台幽禁岁月的憋屈给以最好的交代。)
长期以来,光绪帝是被谋杀的,成了诸多史学家的共识。虽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不少学者认为光绪帝是“正常死亡”,但近年来“正常死亡说”又被颠覆了,谋杀说又回来了。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等四单位的专家历时数年,运用高科技数段对光绪帝遗骨、头发、下葬的衣物做了检测,发现其中辅着有高含量的三氧化二坤(砒霜),由此确认,光绪死于急性中毒,应为他杀。那杀他的最大嫌疑人,无疑是慈禧太后了。
如果真是这样,光绪皇帝在瀛台最惨的时候是他一生的结局了。
有说慈禧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前同时对十一个国家宣战,发了十二份宣战书,是这样吗
谢谢邀请!
历史上庚子事变时,并没有一一针对特定国家进行宣战,甚至也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宣战书的概念。所谓的宣战书,说的是清王朝在1900年6月颁布的一道带有动员性质的上谕。这道上谕由军机章京连文冲执笔,实际上是颁发给大清国的内外臣工的。上谕中并不特指清王朝要向哪个国家宣战,由于当时义和团运动已经蜂起,清王朝的这道上谕可谓火上浇油,事实上并不是表示向11个国家宣战,也不是表示向12个国家宣战,本质上其实是针对所有的外国人。
下面是这道著名上谕的原文,供参考:
我朝二百数十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
迨道光、咸丰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朝廷以其劝人为善,勉允所请,初亦就我范围,讵三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乃益肆枭张,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赤子仇怒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此义勇焚毁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
朝廷仍不开衅,如前保护者,恐伤我人民耳,故再降旨申禁,保卫使馆,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谕,原为民、教解释宿嫌。朝廷柔服远人,至矣尽矣。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挟。
昨日复公然有杜士兰照会,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归彼看管,否则以力袭取。危词恫吓,意在肆其猖獗,震动畿辅。平日交邻之道,我未尝失礼於彼,彼自称教化之国,乃无礼横行,专恃兵坚器利,自取决裂如此乎!
朕临御将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孙,百姓亦戴朕如天帝。况慈圣中兴,宇宙恩德所被,浃髓沦肌,祖宗凭依,神祗感格,人人忠愤,旷代无所。
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慷慨以示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鞑伐,一决雌雄。连日召见大小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彼仗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剪彼凶焰,张我国威。
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抑或仗义捐资,助益饷项,朝廷不惜破格懋赏,奖励忠勋。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朕即刻严诛,绝无宽贷。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泄神人之愤,朕有厚望焉!
慈禧为什么向万国宣战
谢邀。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子渊之前也曾专门查阅过相关资料,简单地说,这其实是和一份假情报有关。受假情报影响,慈禧太后最终误判形势,这才下达了宣战诏书。具体经过且听子渊为君道来。
在1900年8月14日,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攻陷清朝首都北京,在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慈禧太后,此时却慌忙乔装成农妇,裹挟着光绪帝连夜西逃。可笑的是,惨遭出卖的拳民们还幻想着圣母皇太后会像之前颁布万国宣战书那般硬气,带领着他们将洋人驱逐出大清。
▲日本所绘八国联军攻入京城彩画
每当说起“庚子国变”,人们就不得不提起义和团与慈禧太后。在历经两次鸦片战争、清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等对外兵患后,整个大清从上到下,似乎都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清醒过来。在无数的割地赔款后,他们方才知道西洋人不远万里而来,不是为了朝贡膜拜大清的,也不是为了友好交往的,而是来进行侵略殖民的。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看清了局势,掀起了求亡图存的“洋务运动”,可是随着甲午惨败,“洋务派”彻底没落,“维新派”随即登场,然而却因夹带私货触动了慈禧太后的根本利益,仅仅百日就宣告变法失败。一些守旧派大臣见慈禧太后重展大权,便恳求其重新临朝称制、执掌大清,这位皇太后一时间又风光无二。
▲慈禧太后旧照
慈禧还朝训政后,守旧派每天在其耳边大喊祖宗规矩不可改,以标榜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为了博得慈禧欢心,这些人做事几乎只有一个准则——凡是维新派反对的,他们都一并支持,凡是维新派支持的,他们都通通反对。维新派要学洋人,守旧派就要杀洋人,维新派主和是贪生怕死,守旧派就偏要主战,视自己为“民族脊梁”。
守旧派的这些反智行为并非是无所依傍,毕竟此时在华北地区有着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于是这两股力量,一股在朝、一股在野,本来泾渭分明,却因为目标一致而迅速合流。大清王公大臣借着义和团的浩大声势,竭力在慈禧太后面前鼓吹,慈禧虽不至于愚昧至此,但她实在是走投无路了见“民心可用”,便放手一搏。
▲义和团运动油画
对慈禧太后而言,紫禁城外斗得如火如荼也影响不了她的锦衣玉食。在封赏几个不值钱的官职下,就能看到数十万拳民与洋人大战,何乐而不为?何况坐山观虎斗一向太后是慈禧的惯用伎俩。然而当这伙拳民裹挟着慈禧的禁卫军,枪杀了德国公使、日本公使后,列强联军杀来,慈禧太后却顿时没了主意——她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手下那些守旧派也一改往日的慷慨激昂,唯唯诺诺不敢出声。
▲八国联军将领于先农坛合影
清醒过来的慈禧此时方知这些奴才脑子里想的都是自身利益,而不是嘴中的为国为民、为圣母皇太后效忠。说句好听的,他们是在危急关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句不好听的,两方不过是相互壮胆儿,对骑在头上的洋人出口恶气罢了。见此事无法善后,慈禧只能急召被贬黜的两广总督李鸿章与山东巡抚袁世凯回京,意在稳定列强。
然而第二天,慈禧却做了一件再也挽回不了的举动。当天午夜,慈禧心腹、时任直隶总督荣禄收到江苏密信,称各国公使已达成一致,要向大清朝廷提出四项要求,大清答应方才收兵言和。要求分别为:指明一处住所令中国皇帝居住;各国代收各省钱粮;代掌天下兵权;勒令太后归政,拥戴光绪皇帝复出。
▲光绪皇帝剧照
慈禧太后见其前三条已是极端无理,但勉强之下仍可答应,但第四条却彻底将她打回原形,一时间惶恐不已。事实上,这一条影响的并非是慈禧一人,如果光绪皇帝复出,那些在朝堂上意气风发的守旧亲贵恐怕没一个能躲过清算。因此,在荣禄将这份情报在朝堂上公之于众之时,满朝二十余位达官显贵竟相拥而泣,哭成一片,咬牙切齿大骂一通后,再度表示要与洋人决一死战。
在这些人的蛊惑下,慈禧太后顿时从一个老辣阴狠的政客退化成暴跳如雷的老太婆。她见义和团气势汹汹,便大开九门将其统统放进京城,以求剿杀洋人。至于此时还算清醒的五大臣,在提议和谈后却被慈禧诬为奸佞,尽皆处死祭旗。随后,慈禧皇太后正式颁布万国宣战书,一场空前绝后的闹剧就此拉开大幕。
▲慈禧太后剧照
有趣的是,在这些号称算尽天下的达官贵人之中,却无一人得知那封情报为假。就这样,一封假情报断送了大清国运,在感慨荒唐之余,又实在是令人发笑。
参考文献:
《清史稿》《庚子国变记》
当年慈禧太后对八国宣战是真相信义和团能打败外国人,还是利用义和团达到不可告人目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比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所带来的耻辱更深的吗?我们必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耻辱,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义和拳酿成大祸难收拾,外洋的八国联军进北京”,这是秋瑾《精卫石》写的。1900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如何对待义和团已经成为大清朝面前的选择。
帝国主义侵略使得中国农村经济萧条大量破产,有些教堂自恃有特权为非作歹,导致教案频发。于是各式秘密会社纷起,教会、教众和洋人、洋货,成为了仇视的对象,最终汇聚成义和团。
慈禧派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刚毅和顺天府尹赵舒翘到涿州调查。结果刚毅回京后,向慈禧报告“拳民忠贞,神术可用”。
1900年6月10日,端郡王载漪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义和团拳民于同时开始大举入京,最多时北京的拳民超过十万。义和团入京以后,局面失控,《庚子国变记》记载“义和团谓铁路电线,皆洋人所藉以祸中国,遂焚铁路,毁电线。凡家藏洋书、洋图皆号二毛子,捕得必杀之”,“正阳门外商场,为京师最繁盛处,拳匪纵火焚四千余家。数百年精华尽矣。火延城阙,三曰不灭。时方称拳匪为义民,莫敢捕治之。”
慈禧太后召开四次御前会议,讨论是战还是和。“吏部侍郎许景澄,首言中国与外国结约数十年,民教相仇之事,无岁无之,然不过赔偿而止。惟攻杀外国使臣,必召各国之兵,合而谋我,何以御之?主攻使馆者,将置宗社生灵于何地?太常寺卿袁昶,力言拳匪不可恃,外衅必不可开,杀使臣,悖公法。”(《庚子国变记》)
光绪虽然年轻无权,但是在义和团问题上很清楚,“乱民皆乌合耳,各国兵利,乱民岂足当之?奈何以民命为戏?”
载漪、刚毅这两顽固派却认为,义民可恃,其术甚神,雪耻强中国,在此一举。户部尚书立山说义和团术多不效,结果被载漪痛骂是通夷。载漪要围攻使馆杀使臣,慈禧同意。内阁学士联元反对,被载漪骂有贰心,罪当诛,慈禧还要斩联元。大学士王文韶劝慈禧三思,慈禧骂他是替洋人说话。兵部尚书徐用仪奉慈禧太后的命令到使馆讨论缓兵的事宜,却被主战派认为是奸邪。
主和派苦口婆心冒死直谏,顽固派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支持义和团就是爱国,反对义和团就是卖国,光绪帝无可奈何,许景澄只能牵帝衣而哭。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帝的名义宣战。宣战诏书到底向谁宣战都没有提出来,只说了几个“彼等”。宣战诏书是给国人看的,根本就没有通过自己的驻外公使送到任何一个国家去。
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太后泣,问计于左右,以新斩袁许,无敢言者”,大难临头的时候想让人家说话了,看看你是怎么杀忠臣的。 7月28日,清以“任意妄奏,语多离间”等罪名,判许景澄和袁昶“弃市”。8月11日,清以通夷罪处死徐用仪、联元和立山。
被朝廷斩杀的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吏部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联元、太常寺卿袁昶,史称庚子被祸五大臣,又称庚子五忠。
如果慈禧能听从这五位大臣的意见,头脑清醒一点,不轻易开战,以至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吗?慈禧为什么相信义和团,诛杀五大臣呢?
慈禧就是罪魁祸首,有个说法叫“上半身慈禧,下半身义和团”。没有慈禧的支持,义和团不可能膨胀起来。人们在琢磨,是义和团忽悠了慈禧,还是慈禧忽悠了义和团呢?
慈禧在宣战诏书真是慷慨激昂,“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抗慨以示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鞑伐,一决雌雄”,“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竞作汉奸,即刻严诛,绝无宽贷”。
可是八国联军一来,慈禧跑得比谁都快,而且马上变脸先把义和团给卖了:
“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
慈禧开始找人背黑锅了,“庚子之役,予误听人言,弄成今日局面,后悔无及”,大骂“果使大小臣工有公忠体国之忱,无泄沓偷安之习,何至一旦败坏若此!”
慈禧对义和团一是迷信二是利用。慈禧玩权谋是高手,但对西方的认识和科学的认知层次与义和团基本上是一个样。慈禧也是信鬼神信关公信风水,同样信“天灵灵,地灵灵”之类的。高树《金銮琐记》云:“李阉召义和团入宫,列八卦阵,太后拜受灵符。”
当时的舆论“谓端邸之排斥外人,非公愤,盖私仇”,这对慈禧和载漪来说确实如此。慈禧因为维新变法与光绪水火不容,欲废去光绪而立载漪的儿子溥儁,可是遭到外国公使的反对。这样一来,慈禧和载漪对洋人是恨之入骨。当载漪伪造的“假照会“送到慈禧手里时,慈禧被勒令皇太后归政的消息给气疯了。权力,这是慈禧太后的命根子。为了权力,慈禧可以用国家命运去赌。义和团正好成了政治利用的最佳工具。
围绕慈禧形成的后党顽固派,大都是一些极端顽固、愚昧、落后且不谙外情的人。载漪、载勋、载濂、载澜均因袭王爵,毓贤、李秉衡是纳赀为官者,刚毅更是“白字先生”。
义和团席卷中国北方,“初只乡愚童稚学之,渐而工商习之,渐而士大夫信之矣”,“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倡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大清朝的精英士大夫居然也相信刀枪不入,用神功可以打败洋人。这是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船坚炮利的西方士大夫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神功上了。
袁昶、许景澄奏折可以看出义和团的蔓延多厉害:“盈廷惘惘,如醉如痴,亲而天皇贵胄,尊而师保枢密,大半尊奉拳匪,神而明之,甚至王公府第,闻亦设有拳坛。拳匪愚矣,更以愚徐桐刚毅等,徐桐、刚毅等愚矣,更以愚王公……”(《斥酿乱大臣疏》,见粤东侨生《京津拳匪纪略》)
徐桐,典型的卫道士,《清史稿》讲,“桐崇宋儒说,守旧,恶西学如仇。门人言新政者,屏不令入谒。”徐桐把义和团当成了救命稻草,“中国当自此强矣!”义和团进京先把徐桐的家给抄了还批斗一番,让他尝尝义和团的铁拳。徐桐是学问大家,最后竟愚昧至此。知识精英的沦落是最后的沦落。
主和的被杀,主战那些也被杀。按照西方的要求,清廷对首祸诸臣进行惩处,并列出了从中央到地方174位主战派大臣的名单,并要求慈禧自己动手。
义和团从兴起到失败,慈禧太后和顽固官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祸国殃民的国贼。最倒霉的是老百姓,先被义和团折腾又被八国联军祸害,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罪魁祸首的慈禧吹最大的牛丢最大的脸,卑躬屈膝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万国之欢心”。
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7月1日)中说:“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