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晚期,清政府明明有百万军队却阻止不了革命?镇江有哪些当代文化名人_学堂_水师_海军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赵声 学堂 水师 海军

本文目录

  • 为何清晚期,清政府明明有百万军队却阻止不了革命
  • 镇江有哪些当代文化名人
  • 镇江的现代名人,要1800年以上的资料,要多
  • 鲁迅就读的江南水师学堂,为何被称为中国海军人才摇篮

为何清晚期,清政府明明有百万军队却阻止不了革命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说来话长。

第一点:晚清政府的危机从鸦片战争时代就开始了,不管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后来的义和团,说明晚清政府的控制力越来越薄弱了,为此清朝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具体来说,洋务运动,和戊戌新政,清末新政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向世界靠拢的一种想法。

在改革和革命之间,如果改革不成功,那么就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吧,然而,由于国情所在,成长于晚清至政府中间的绿营力量摇身一变,就成了各地的军阀。革命后的大失控则表现为军阀混战,没有宪政基础的各方势力都想获取权力。

第二点:在权力不能有效控制局面的情况下,西方国家的革命浪潮席卷而来,而立宪和革命之争,冥冥之中,预示着一场大革命的到来,中国的千年体制,权力的最后挣扎,不是靠立宪能够解决的,必须是革命。

经过论战后,革命已经形成了一种潮流,历史潮流是无法阻挡的。

第三点:清朝政府最后的挣扎,是始于1901年的清末新政,这是解决矛盾的最大幻想,这是一次资源再分配和平衡各方势力的改革,然而,这一次新政晚清政府却无力掌控,早起成长于晚清绿营之中的力量,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开始起,就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以实力派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派,强大的地方势力,底层为代表的激进力量,在这场改革中不可能做到利益均衡,加上清政府所推行的宪政,最后到体制内皇族内阁的出现,想形成绝对的权威,这使得各方势力,尤其是在资源再分配过程中,底层激进力量未获得任何好处,北洋派和地方势力未能实现所许诺的宪政,于是,革命洪流形成。

到这里,晚清政府已经没有任何军事力量,所有的各方力量都想掌控权力,于是形成了辛亥革命之后的乱局。

镇江有哪些当代文化名人

介绍几位从江苏镇江走出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李岚清,江苏镇江人,1932年5月生,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大学文化。曾任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国务院副总理。著有《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音乐·艺术·人生》、《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等专著。

△唐家璇,江苏镇江人,1938年1月生,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外交部党委书记、外交部部长、国务委员、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会长。是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周坤仁,江苏丹阳人,海军上将军衔。1937年9月出生,195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入党。曾任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主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南海舰队政治委员,海军副政委、政委。2000年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

△.于殿臣,江苏镇江人,曾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寿华,江苏镇江人,1931年出生,曾任海军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1988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镇江的现代名人,要1800年以上的资料,要多

赵声(1881—1911)字伯先,所以又名赵伯先。他是江苏镇江大港人。因生于百花节前夕,故号百先,他有“我生偏在百花先”之句。 赵伯先清末在新军担任军官,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孙中山和黄兴的亲密战友。1911年3月29日,赵伯先具体策划、组织并领导了惊震中外的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赵伯先因壮志未酬,悲愤成疾,于1911年5月18日(辛亥年农历四月二十日)病逝于香港,遗体葬于香港笳菲公园的山顶上。由于当时清朝还未被推翻,墓碑伤不用真名,只题作“天香阁主人之墓“(天香阁是赵故宅楼名)。 1912年初,孙中山大总统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明令追赠赵伯先为上将军,孙中山委派赵伯先三弟赵光赴港于4月1日遗体从香港运回,安葬于故乡镇江南郊竹林寺附近,碑曰“大将军赵伯先之墓”,并建立墓道等建筑。章士钊,王立,柳亚子马锦春等均为之立传。 赵伯先之所以墓葬南郊,是根据他自己生前的意愿而决定的。1898年秋,18岁的赵声第一次离开家乡大港镇到镇江游览。赵伯先游览了镇江后,第二天和几个结识的青年学生一起漫游南郊。他们行至竹林寺时,登上一处青山远眺,看到这里群山环抱,苍松翠竹,环境幽静。指着一处山麓高声对大家说:“这座佛寺风光美好,地势高爽,我将来‘百年’之后,一定要在这里下葬。”说罢,口占即兴诗两句: 他日行人遥指处, 竹林深处赵公坟。 1911年3月赵伯先与黄兴领导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悲愤欲绝,劳累成疾,4月20日因病去世。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决定将赵伯先灵柩运回镇江安葬,营建烈士陵园,4月1日,镇江举行万人追悼大会,会后,由城西到城东转南郊将伯先遗体入竹林寺东侧陵寝。这是赵声生前友人和镇江各界人士,因赵伯先青年时游竹林寺曾有“竹林深处赵公坟”之言,而共议建烈士墓于南郊的。

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生于西晋,丹阳句容人。少年好学,博览经、史、百家典籍,擅书法,以儒学知名,不善交游,曾参与镇压石冰起义。东晋初,任谘议参军。好神仙之法。最初从郑隐学道炼丹,晚年闻交趾产丹砂,要求去勾漏当县令。携子侄去罗浮山修道炼丹并从事著述。所著《抱朴子》分内外篇,《内篇》20卷,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为现存完整的“神仙家言”。《外篇》50卷,详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反映作者内神仙而外儒术的根本立场。他在长期研制金丹的实验中,积累了不少朴素的化学知识。内篇《金丹》、《黄白》等篇里,研究用矿物炼丹、炼金银。在《仙药》及其他篇中,有用植物治疾病的记载,对化学和制药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葛洪一生著作较多,除《抱朴子》外,还有碑、诔、诗、赋百卷,《西京杂记》6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备急方》3卷。

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曾祖时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少时家境贫寒,以种地、打柴、捕鱼和做小商贩为生,后任东晋北府军中、下级军官。晋隆安三年(399年),刘裕跟随北府名将刘牢之镇压孙恩起义,在镇江蒜山一战把孙恩逼入海中。接着桓玄作乱,攻入建康,逼死刘牢之。刘裕首先在京口发难,杀了桓玄派驻京口的桓修,被各路义军推为盟主,打败桓玄。官至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持节领徐、青二州刺史,坐镇京口,成为北府军的统帅。义熙五年(409年)和十二年,刘裕组织了两次北伐,先后消灭南燕和后秦,收复了洛阳和长安,位至相国,封宋公。元熙二年(420年)废晋恭帝称帝,国号宋,史称宋武帝。刘裕用人“网罗幽滞”,所重任的将相王镇恶、刘穆之等都出自寒门。对于豪门巨族如“京口之蠹“刁逵等人,则采取严厉打击的政策。他重视农业,整顿户籍,合并和取消了许多侨郡侨县,减少依附隐匿,招抚逃亡,使农村劳动力得到保证。他不止一次下令减免赋役,停止征调,需用物资给价向民间采购。在做了皇帝之后,把宁州献的琥珀枕敲碎赐给将士去合金创药。自己旧时用过的农具,命人妥为收藏,留示子孙。

臧荣绪(415—488)自号披褐先生。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后居京口。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教授生徒以养母。为人情操高尚,笃爱《五经》,治学严谨,潜心著述,与当时另一隐者关康之相友善,时称“二隐”。臧荣绪综合王隐、何法盛等人所著晋史,编成《晋书》11O卷,还著有《嫡寝论》、《拜五经序论》,均遗佚。臧质任江州刺史,曾慕名征招他为幕僚,他托病谢绝。肖道成(即齐高帝)任扬州刺史,征招他为主簿,他不予理睬。肖道成称帝后,司徒褚渊曾推荐臧所著《晋书》。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房玄龄等即以此书为依据修《晋书》。在唐初流传的18家晋史中,臧著《晋书》是比较完整的。

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长子,天监元年(502年)立为皇太子,曾参予朝政,死后谥号昭明,故称昭明太子。他博学多才,擅诗文,礼贤下士,广集书籍,好游山水。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宋《嘉定志》及南宋陈咏(景沂)《全芳备祖》记载:萧统曾于镇江西南招隐山筑台读书。并设增华阁,邀请著名学士编集《文选》30卷,收秦汉以来诗、文、赋、论等各种文体共700余篇。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萧统在《文选》编成后,双目失明,不久即病逝于建康。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刘勰(约465一约532)字彦和,原籍山东莒县,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刘勰早孤,笃志好学。因家贫而不婚娶,依佛子僧祜居住,精通佛教经论。南朝梁天监初,兼东宫通事舍人,深得梁武帝太子萧统的信任。在南齐时,刘勰即开始撰著《文心雕龙》50篇,论古今文体。当时文学巨子沈约读此书后十分推崇,赞为“深得文理”。刘勰晚年剃去须发,立志出家,法名慧地。《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文学理论巨著,全书论述范围包括文体区分、创作方法以及文学批评等方面。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人。父亲沈周,北宋仁宗时曾知润州军州事。皇佑三年(1051年)荫袭为溧阳主薄,疏溧水得田七千顷;任宁国县会,修万春圩。嘉佑进士,任昭文阁校勘。神宗时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历任司天监、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职。元丰二年(1079年)出知延州(今陕西延安一带),因永乐城失守,贬为均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徙秀州团练副使。经润州时看到朱方门外一处地方很像他梦中到过的所在,便决意在这里建梦溪园以终老。哲宗元祜三年(1088年),他得到“任便居住”的许可,便迁润州,筑梦溪园定居。沈括晚年,虽然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却在梦溪园里总结了毕生学术研究,写成《梦溪笔谈》,全书分17目,共609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医学、冶金、建筑、生物、考古、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书中关于科学技术的条目占三分之一以上,有些比西方同类发现早几百年。现代英国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者李约瑟博士称这部书是“十一世纪的科学座标”。此外还著有《忘怀录》、《茶论》等20余种,可惜大部分已经佚失。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世居太原,迁湖北襄阳,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由于性情怪异,故又称“米癫”。后因喜爱京口山水,晚年定居镇江,直至终年。死后葬于镇江。米芾能诗善文,擅长书法、绘画,尤其精于对艺术品的鉴别。人们对他的行、草书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评语。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他曾在镇江北固山建宝晋斋,聚法书、名画其中。北固既火,又以一方石砚与苏仲恭换取甘露寺下一块园地,建海岳庵。米芾画山水是从董源的画法演变而来,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其子米友仁,继承乃父风格,米家父子的山水画自成一家,开创了独特的风格,被称为“米氏云山”。米芾在山水画上的创造,在于对真山真水有深切的感受,当代画家认为“他长住江南,尤其对镇江一带的云山烟雨,得到饱游饫看”。主要著作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后人辑本有《宝晋英光集》、《宝晋山林集拾遗》等。

鲁迅就读的江南水师学堂,为何被称为中国海军人才摇篮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湖南人最早搞的军校学校是江南水师学堂,它的创办者是谁?一般的资料上查不到的。个中原因不言自明。它的创办者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时任两江总督。

早在光绪十一年(1885),老九便仿照德国规制,设立武备总学堂,分建两所,一讲实学,“专选粗通英国文字之敏干子弟,延请德国能通英文之陆路员弁,分别教授格致、勾股、测地、绘图、建筑营垒、炮台,施放水雷、枪炮,行军传音、电学、光学、气球各项根底之学”;一讲操练,学习西方行军布阵,分合攻守,枪炮、水雷各新法。并在已有的水雷学堂基础上,两馆合并。

又建议在金陵下关购买仪器设备,设立水师学堂,聘请英国水师教习前来教授学生天算、测量、驾驶、鱼雷等各项。

5 年后最终在金陵仪凤门和挹江门之间划地二三公顷,建立了江南水师学堂,并将之前他在金陵火药局内设立的水雷学堂也并入了这所学校。由于没有创办水师学堂的经验。

他还专门致信李鸿章,向其请教学堂章程和办学经验:“水师学堂,为操练人才之地,必得条理精详,课程严密,方能奏效”。

另外,鲁迅的远房叔祖周庆蕃在江南水师学堂教汉文,兼当管轮堂监督。鲁迅去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也多少有一点投亲靠友的意思。

1901年,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也进入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后来,他在《知堂回想录》回忆了他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的场景:“每星期中爬桅杆一次,这算是最省事,按着名次两个人一班爬下爬上,只要五分钟了事。

大考时要爬到顶点,……平时却只到一半,便从左边转到右边,走了下来了。”

江南水师学堂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中山北路346号,是清朝洋务运动的产物。

我们知道,洋务运动的目标是“富国强兵”。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部队;而要建设海军部队,怎么能够缺少足够多的海军人才?

基于这点原因,闽浙总督左宗棠于1866年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邹超朝廷设立了天津水师学堂,这是中国第二所近代海军学校。

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报朝廷设立了广东水师学堂,这是中国第三所近代海军学校。1890年10月26日,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请设立了江南水师学堂,这是中国第四所近代海军学校。

江南水师学堂成立虽然较晚,但规模较大,设施齐全,光是建筑面积就有4790平方米,设有总办楼、英籍教学楼、轿厅、东西长廊等。

江南水师学堂免收学费,还向学员发放津贴费。学员所需膳宿、衣靴、书籍、文具等生活、学习用品,均由学堂提供。学员基本上就是“拧包入学”。

当然,学堂的准入门槛也比较高。学员要报考江南水师学堂,必须由亲属出具干结及绅士保结,证明身家清白,没有寄籍外国,不信异邪教等。学员通过考试、体检、试学三关进入学堂后,不能自行退学,也不能结婚娶妻。如果学员聚众滋事或畏难逃学,学堂将予以开除的处分,还要追缴津贴费。

江南水师学堂从成立到清朝灭亡,毕业了驾驶班七届107人、管轮班六届91人、鱼雷班五届13人,共计211人。鲁迅所就读的是管轮班。不过,他因不满该校乌烟瘴气的校风,于1899年转入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习开矿。

江南水师学堂被称为“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培养了不少杰出人物。如民国海军总长林建章、海军总长与代总理杜钖圭、黄花岗起义领袖赵声、海军舰队司令陈季良、海军部部长陈绍宽等人。

林建章(海军总长)、杜锡圭(海军总长)、陈季良(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海军部常务次长)、陈绍宽(中华民国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赵声(同盟会内部总长,外部总长为孙中山)等都是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

1898年4月,18岁的鲁迅(周树人)考入该学堂的轮机班就读,1912年江南水师学堂被改为海军军官学校,培训海军高级军官。直到1925年停办,校址成为国民政府海军部。历史上这所学校为中华民族培养造就了众多的海军人才,被称为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文化领域创作者云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