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皇帝屋大维为何被称之为“奥古斯都”含义是什么?俄罗斯继承东罗马帝国的法统,为什么沙皇选择用副皇帝(凯撒)的头衔,而不用正皇帝(奥古斯都)的头衔_德意志_帝国_罗马

本文目录

  • 古罗马皇帝屋大维为何被称之为“奥古斯都”含义是什么
  • 俄罗斯继承东罗马帝国的法统,为什么沙皇选择用副皇帝(凯撒)的头衔,而不用正皇帝(奥古斯都)的头衔
  • 普鲁士统一德国,为何要让国王在法国加冕称帝
  • 耶稣时代如果对应中国的话,那么中国当时应该是什么时代

古罗马皇帝屋大维为何被称之为“奥古斯都”含义是什么

屋大维全称叫盖乌斯—屋大维,他是凯撒大帝的侄孙,曾被凯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

凯撒大帝被刺身亡后,罗马政局再次陷入到内战之中,罗马政坛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利之争。

当时的屋大维只不过是一个18岁的青年,他没有政治势力,也没有军队的支持,但他却胸怀大志,颇具政治头脑,,依靠凯撒的声望,屋大维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地位。

在随后的时间里,屋大维凭借谋略和手段,先是打败了共和派的势力,共和派领导人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自杀,接着又解除了另一对手雷必达的军权,夺去了北非的统治权,最后发兵埃及,打败了最大对手安东尼。

公元前29年,屋大维率领军队返回罗马,他成了罗马内战时代的唯一胜利者,成为了凯撒真正的继承人。与此同时,罗马开始实行帝制,屋大维揭开了罗马历史崭新的一页。

屋大维建立帝制专权,也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从公元前32年至公元前23年,屋大维连任10年执政官,在这10年里,屋大维一步步地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公元前30年屋大维被授予终身保民官的职权,公元前29年,又被赋予监察官的权利,并获得“元帅”称号,公元前28年屋大维荣膺首席元老。

尽管屋大维的权利很大,但从凯撒被暗杀就可看出,罗马500年的共和传统依然根深蒂固,罗马人对“王”这个词依然非常厌恶,为避免重蹈覆辙,屋大维在集权过程中非常小心。他在表面尊重共和,宣扬共和原则,自己决不称王或独裁官,在公民大会上宣称自己只是元首。屋大维的小心从这件事也可看出:由于屋大维长期占据两个执政官之一,贵族担任执政官的机会少了一半,因此许多贵族对此感到不满。屋大维觉察到这种不满后,便在公元前23年主动提出辞去执政官职务,恢复共和。当然,不久后,元老院通过一条法令,给予了屋大维执政官的实权。

屋大维按共和原则被选为执政官,终生保民官,且行监察权,还授予他几个行省的总督权,因此,屋大维实际上掌握了帝国的军权。之后,他又获得大祭司长职务,即为宗教领袖。而他个人也开始被神化,罗马各地开始建造供奉他的祭坛和神庙。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的称号,“奥古斯都’是拉丁语意为”神圣,至尊“。历史上也称屋大维为奥古斯都。

经过一系列安排,元首制在罗马得以建立,元首名义上仍是元老,公民,但在实权上,却凌驾于元老院和全体公民之上,又实际上控制着所有行省,即统治着整个帝国,从权利上来说,元首和东方的君主(皇帝)已无太大区别。因此,元首制是一种隐蔽的帝制,屋大维是以”元首“的称号,建立了元首制的独裁统治形式。从理论上讲,屋大维建立的元首权利是罗马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给予的,却不世袭,也没有神化,这就不同于帝制专权,和东方的君主制还是有区别的。奥古斯都于公元14年去世。

奥古斯都之后的200年即公元1世纪至2世纪,虽然以元首为中心的统治集团充满了阴谋和暴力,但从整个社会来看,罗马进入了相对安定和平,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史称”罗马和平“。

参考书目《失落的文明》;《世界史》

俄罗斯继承东罗马帝国的法统,为什么沙皇选择用副皇帝(凯撒)的头衔,而不用正皇帝(奥古斯都)的头衔

众所周知,俄罗斯帝国君主使用“沙皇”的称号,是来自于罗马帝国的“君主”称号“恺撒”,但恺撒在罗马帝国的君主体系中只是“次级君主”地位,也就是比至尊的奥古斯都要低一级的称称号,西方历史传统中,通常认为奥古斯都是“Emperor”(皇帝),即天下万国的共主,而恺撒的头衔只相当于拥有皇权继承位的“King”(国王),即副皇帝兼国王的地位。俄罗斯帝国一方面宣称自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一方面又只用罗马君主体系中的“副皇帝兼国王”的头衔,好像有点不对劲,这是为什么呢?

斯拉夫人的第一个沙皇——保加利亚的西蒙一世

最主要的原因是,“沙皇”(tsar)这个称号,其实最早不是俄罗斯人用的,而是保加利亚人用,历史上第一个“沙皇”是保加利亚的西蒙一世(893—927)。西蒙一世原来只是“亲王”斯拉夫语中叫“Knyaz”,相当于英语的“prince”,但是他特别能打,913年他率军一度攻占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于是授予了他“沙皇”(tsar)这个头衔,这个头衔是罗马帝国的副皇帝兼国王的地位,仅次于罗马皇帝,比起斯拉夫人以前的“亲王”级别,就高很多了,保加利亚原来只是罗马帝国的下属,一下子拥了副皇帝兼国王的身份,保加利亚人是满意的。而这大概是古代斯拉夫人所能得到的最高级别的头衔了。

俄罗斯人的第一个沙皇伊凡四世的画像

俄罗斯人刚刚崛起的时候只是个“大公”(Grand Duke),到1457年伊凡世四把莫斯科大公国扩张成一个中等规模的大国的时候,由于斯拉夫人传统中“沙皇”(tsar)这个头衔的崇高地位,他能想到的最高称号就是“沙皇”(tsar)了,这个时候你想让伊凡四世去当真正的“皇帝”,那是他不敢想的事,能弄个沙皇当当,他就很满意了。

俄罗斯人的第一个皇帝——彼得大帝

不过,俄罗斯帝国君主的真正头衔,后来并不是“沙皇”(tsar),1721年彼得大帝在打败瑞典,迁都圣彼得堡以后,就给自己升级了,宣布他不再是副皇帝兼国王级别的“沙皇”(tsar),而是真正的皇帝,俄文写作“Императоръ”,即拉丁文的“Imperator”,也就是英语的“Emperor”。所以,1721年以后的俄罗斯帝国君主的正式头衔不是沙皇,而是皇帝,只不过西方世界不太承认他是正宗的皇帝,仍然一直称俄罗斯帝国的君主为沙皇罢了,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历史,就误以为俄罗斯人一直自称沙皇,让人觉得一方面要当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另一方面又只用一个罗马帝国的副皇帝兼国王的头衔,显得怪怪的。

普鲁士统一德国,为何要让国王在法国加冕称帝

西欧大陆上,德国和法国从古至今,都在争夺一哥的地位。英国孤悬海外,它的使命就是,帮助老二收拾老大,总之不能出现一个称霸欧洲的霸主。

所以说,实力使得德国和法国不可能成为朋友,一直都是仇视关系。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的波旁王朝,一直在争斗不休。

到了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仑掌权了,直接把神圣罗马帝国给干完犊子了。而神圣罗马帝国,就是德意志第一帝国。

可以说,是法国将德国从西欧霸主的位置上给拉下来的,你说这仇恨大不大吧?现在你就能理解,为啥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威廉一世,要跑到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称帝了,这是赤裸裸的报复嘛!

一、德意志第一帝国的辉煌,被法国波旁王朝所取代。

10世纪的时候,德意志第一帝国就成立了,由于当时的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得到了罗马教皇的加冕,因此被称为“罗马皇帝”,这才使得德意志王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继承人。

到了12世纪,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一世,索性在罗马前面加上了“神圣”二字,这么一来德意志王国,就成了神圣罗马帝国,又称德意志第一帝国。

这一时期的德意志第一帝国,绝对是西欧霸主。他们的势力范围一度扩张到意大利,连教皇也得给足他们面子,时不时要为德意志国王加冕称帝。

等到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夺取了德意志第一帝国的皇位以后,德意志内部开始离心离德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哈布斯堡家族,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靠联姻和贿赂,这都是其他诸侯所不齿的。

15世纪后期,德意志第一帝国,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之下,逐渐沦为了一个诸侯林立的国家。除了大家都认可的“德意志”标签以外,其他啥也不是,每个诸侯各自为政,谁也不听谁的。

哈布斯堡家族显得很尴尬,不过这也无所谓,毕竟他们手里牢牢掌握着奥地利,大不了退回奥地利做土皇帝去。

17世纪后期,德意志第一帝国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了。这个时候法国的波旁王朝却取代了德意志第一帝国,成为了新任的西欧一哥。

尤其是波旁王朝的国王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他在位期间不仅通过战争,使得法国成为了西欧霸主,而且还加强了中央集权,这和德意志第一帝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说,是法国一手夺走了德意志第一帝国的辉煌,你说德意志那帮人能高兴吗?当然不可能。

二、法国的拿破仑,亲手灭掉了德意志第一帝国。

谁也想不到,不可一世的波旁王朝,居然伴随着法国大革命灭亡了。取而代之的,便是拿破仑的统治。

拿破仑可比波旁王朝的那帮君主强太多了,他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带领法国军队横扫欧洲,几乎是战无不胜。

这个时候德意志第一帝国,自然也是拿破仑重点进攻的对象。为了瓦解德意志第一帝国,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拿破仑在1804年,逼迫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弗朗茨二世退位。

弗朗茨二世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果断将哈布斯堡家族的私产奥地利,提升为奥地利帝国。这么一来德意志第一帝国的皇帝弗朗茨二世,摇身一变,就成了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了。

1806年,拿破仑更是用武力逼迫德意志第一帝国的16个邦国,脱离了德意志第一帝国,加入到了莱茵邦联。这么一来德意志第一帝国,就彻底灭亡了。

法国和德国的梁子,可算是结下了。

三、德意志第二帝国崛起后,只为洗刷耻辱。

从拿破仑灭了德意志第一帝国开始,德意志地区,就彻底成了一个诸侯林立的地方。没有了皇帝,大家各自为政就更加坦然了。

可每个诸侯,都有恢复德意志第一帝国辉煌的梦想。所以说,这期间,有两大诸侯是很亮眼的,它们就是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帝国。

刚才提到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掌门人弗朗茨二世,从德意志第一帝国的皇位宝座上下来以后,成为了奥地利皇帝。所以奥地利帝国便是德意志地区,比较强大的诸侯。

而普鲁士王国的霍亨索伦家族,此时也已经崛起了。他们原本是波兰立陶宛王国旗下的公国,后来由于支持哈布斯堡家族讨伐法国,所以得到了王国的称号,并且成为了德意志地区的重要成员。

如今普鲁士和奥地利实力都很强,谁都想再次成为德意志的老大。既然如此那就打一架呗,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大获全胜。此外普鲁士通过普法战争、普丹战争,彻底成为了德意志地区的霸主。

霍亨索伦家族的掌门人威廉一世,这才在公元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当然了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功劳相当大。

值得一提的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大军击败并且俘虏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彻底灭掉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是拿破仑三世的叔叔拿破仑一世所建)。

这个时候,威廉一世和俾斯麦,都想到了当年拿破仑一世灭亡德意志第一帝国时的景象,因此才会上演了一出,在凡尔赛宫加冕称帝的戏码。

还有什么比得上,在对手的王宫中加冕称帝来的快乐呢?这也是一种洗刷过去战败耻辱的方式。

总结:德法一直都是冤家。

别以为这一对邻居之间的仇恨,就到此为止了,故事远没有结束。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法国击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只好宣布退位。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后,德国代表被法国代表拉到了贡比涅森林的福煦车厢上,签订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一战正式宣告结束。

有趣的是,1940年6月22日,二战过程中,德国元首希特勒,用了39天时间就迫使法国投降了。希特勒为了洗刷耻辱,居然又把法国使者,拉到了贡比涅森林的福煦车厢上,签订了投降书。这对法国来说又是耻辱。

等到搞定这一切以后,这节车厢被送到了德国。希特勒担心哪一天法国人还用这节车厢来报复德国人,索性将这节车厢给炸毁了。

时至今日,法国和德国还是在争夺西欧一哥的位置,只不过现在不比军事实力了,而是比较经济实力,很显然德国如今略胜一筹,稳坐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位置。

耶稣时代如果对应中国的话,那么中国当时应该是什么时代

说出来怕你不信,告诉你吧,南宋!

宋朝,还是南宋时期的故事。

为啥呢?是南宋开辟来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开始衰败,希腊罗马兴旺了。兴旺发达以后需要文化支撑,学习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心有不甘,需要借鉴中国历史来改造伊斯兰教,于是有了耶稣故事。不断的完善,最后以王莽时期为起点。

800年前又偷走中国的造纸技术,徐光启翻译了永乐大典,这样教会人员有了科技的支撑,牛顿被重用(所谓看苹果落地,纯属虚构,包括微积分都是从中古典上学会的),英国摆脱了海盗发家之路,开启了工业大生产时代。

历史的真相总用被人厘清的一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