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特朗普海湖庄园遭FBI突袭,保险箱被撬开,特朗普称这无异于「水门事件」,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水门事件”发生后尼克松被弹劾下台,为何最高兴的是越南
- 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究竟触怒了美国人的哪根神经
- 为什么水门事件后尼克松要辞职
- 水门事件对美国政坛影响有多大
- “水门事件”是什么
- 水门事件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 美国“水门事件”是什么
特朗普海湖庄园遭FBI突袭,保险箱被撬开,特朗普称这无异于「水门事件」,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特朗普绝对是被拜登和佩洛西算计了,美国法西斯主义严重,人权灾难盛行,拜登就是比希特勒还法西斯的美国领导人,希望美国人民起来推翻这个法西斯政府,更希望特朗普组织武装起来打到拜登法西斯!还美国人民和平自由民主!
“水门事件”发生后尼克松被弹劾下台,为何最高兴的是越南
鬼影的解答很客观.很到位!尼克松是美国历史上具有政治远见的总统,在他的全球布局下,又通过基辛格的斡旋,美国终于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关系迅速拉近并进入正常国家关系。在美国的”默认和指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台湾进入联合国安理会五常。这些都说明,尼克松能够顺应世界发展的大势,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中国。
但是,尼克松容忍和接纳中国又是有政治需求的。他上任时,美苏正在争霸与搏弈,而中苏关系也正在紧张难缓,这个时候美国接近中国,难免让人猜疑美国是在拉中抑苏。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美国却有此意。但无论如何,尼克松时代开启了中美关系的先河,而尼克松本人也对我们的领袖毛泽东顶礼膜拜。
“水门事件”让尼克松的政治前途嘎然而止。面对如此腥臭的政治丑闻,无论国会弹劾是否成功,尼克松确实无法从职,只得宣布辞职,让自己的副总统福特继位,然后由福特宣布对尼克松的的赦免,这也算是一种政治智慧吧。
至于越南是否高兴,我没有准确的资料去证实,只能做点猜测:
1,当时的越南憎恨美国,更憎恨美国的总统,因此,美国的任何总统丑闻下台,越南人民都会高兴的。
2,当总统之前的尼克松始终是美国的鹰派人物,而且他的言论充满了攻击性。
3,尼克松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也使越南对美国.对中国满腹狐疑,中美关系正常化能否对越南形成安全威胁,中国能否继续援助和支持越南,这些都让越南人费解。当然,还可能有别的原因。
尼克松下台,越南人是否真的高兴,也有待论证。
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究竟触怒了美国人的哪根神经
1972年的美国大选,尼克松在全国50个州赢下49个,他的得票率为96.84%,如此巨大的优势让尼克松踌躇满志,他期盼自己可以成为二战后最伟大的总统,以他的能力他是非常有希望实现这个目标的,能获得如此高的支持率说明美国民众对他的认可。可惜,尼克松的美梦在1974年8月彻底破灭,他因为“水门事件”被迫辞职。“水门事件”最初看起来微不足道,最后为何终结了尼克松的总统生涯?
一、水门事件的经过
水门大厦位于首美国首都华盛顿,它是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总部。
1972年6月17日晚上,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一位勤快的工作人员最后一个离开了水门大厦,他偶然瞥到一间办公室里有几束手电筒的光在晃动,于是他向大厦的警卫人员报告情况。英勇的警卫人员将五名夜闯水门大厦的不速之客抓获。经审讯,其中一名叫麦克德的带头大哥居然是尼克松总统竞选班子的安全顾问!
据麦克德交代,他是奉尼克松总统竞选班子的命令,来水门大厦安装窃听器,窃听民主党的竞选策略。这就是后来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的“水门事件”。
二、尼克松的应对
“水门事件”最初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如今已经证实,水门窃听并非尼克松安排的,完全是竞选班子一帮愚蠢的投机分子,为了邀功请赏而做出的决定(水门窃听案的几名作案人员,作案手法笨拙,而且被发现后居然被轻易抓获,精明的尼克松是不可能安排这么几个傻子去做这种傻事的)。
因此当尼克松得知水门事件时,他以为这是有人开玩笑。当尼克松弄清楚麦克德确实卷入水门事件后,他紧张了。
水门事件和尼克松关系不大,他顶多就是管教下属不严,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事在平时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因为197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在大选的关键时刻,如果让竞争对手民主党抓住此事大做文章,将对尼克松连任总统非常不利。
因此尼克松决定掩盖此事,他召集幕僚:“不是有三个古巴人吗,就把水门事件解释成古巴人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而进行的窃听活动。”
随后尼克松在新闻发布会上面不改色地解释到:“白宫班子和本届政府中,没有一个现在受雇用的人卷入这一荒唐事件。”
尼克松的应对措施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谋略,美国人民相信他的解释,认为“水门事件”不过是民主党在栽赃陷害。
最终在1972年11月的美国大选中,美国人民用选票表达了对尼克松的认可,尼克松以巨大优势击败民主党候选人,成功连任总统。
如果不是一群正义的人在此时挺身而出,以及一群不讲义气的猪队友连累,尼克松几乎完美地将“水门事件”掩盖住。
三、一群正义的人和没义气的猪队友,引发蝴蝶效应
两个初出茅庐的记者
“水门事件”发生后,《华盛顿邮报》第二天就对此做了报道,但是当时并未引起关注,负责报道的两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当时只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让这样两个人去报道说明,最初《华盛顿邮报》也没有预见到“水门事件”的重要新闻价值。
但是恰恰是这样无心插柳的安排,引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最终将总统扳倒。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案发后被报社派往法院,旁听法官对水门嫌疑犯的预审。当两名记者听到麦克德说自己是中央情报局的职员(麦克德此时没打算供出真实身份,因此谎称是中情局的)时,两人立刻敏锐地认识到眼前看起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案件,也许是惊天大案。
于是,这两名记者对“水门事件”展开了深入报道,挖掘出许多劲爆的内幕消息。
他们先后披露,水门事件的嫌疑犯身上有白宫助理亨特的联系方式;他们还发现水门嫌疑犯的银行账户收到的钱来自竞选捐款。
正是在两位记者的不断报道下,国会成立了水门事件委员会,对水门事件展开深入调查。
一位关键的线人
《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披露了大量涉及水门事件的核心内容。但是,两人当时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们是如何得到这些核心消息的?原来在他们背后,有一位关键的线人——代号“深喉”的神秘人物。
“深喉”的身份在2005年时得到了证实,他就是时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副局长的费尔特。
费尔特勇于揭露水门事件的目的并不伟大:费尔特是因为尼克松没有提拔自己为正局长而怀恨在心。水门事件给了费尔特报复尼克松的千载良机。
费尔特的加入,让原本看是微不足道的水门事件发生重大转折,由于费尔特掌握了大量核心内幕消息,这些消息非常有杀伤力,最终推动了对水门事件展开深入调查。
一群没有义气的猪队友
1973年,国会开始对水门事件进行调查。
事情进行到这里,已经对尼克松非常不利,但是也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只要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五位夜闯水门大厦的下属,尼克松就可以保全自己。
最初这五名嫌犯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他们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拒绝交待幕后指使。
主审的西瑞卡法官决定采用心理战术,策反嫌犯,他恐吓五位嫌犯,将被判刑20年。
最终“革命意志”不坚定的麦克德变节了,当时他已经50多岁,他没想到这事闹得这么严重,如果要坐牢20年,就算拿到再多钱,自己是否能活着出来享受?
于是麦克德招供了,他向法官坦白了一切,水门事件的大火烧向白宫。
尼克松慌了手脚,他决定动用最后一个替罪羊——白宫法律顾问迪安。
迪安和水门五壮士一样,一开始他拍着胸脯答应做替罪羊。但是到了法院后,当迪安得知自己可能被判刑40年时,他和麦克德一样变节了。
迪安的叛变带来巨大的杀伤力,因为之前对于白宫的指控,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法院没有掌握实质证据。但是迪安却提供了一条对尼克松非常致命的信息:尼克松在白宫办公室安装了录音,他和幕僚关于水门事件的谈话有录音带为证!
迪安
当然尼克松在办公室安装录音并不是为了窃听,他是为了日后撰写回忆录时可以掌握丰富的一手资料。尼克松这个要命的决定,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三个执着的司法人员
收到迪安如此劲爆的爆料后,司法人员开始采取行动。1973年7月23日,负责调查水门事件的特别检察官考克斯发出传票,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
尼克松以总统特权一口回绝。但是考克斯却不依不饶,坚持要尼克松交出录音带。
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恼羞成怒的尼克松找到司法部长理查森,要他解雇不识时务的考克斯。
谁知理查森和考克斯一样“不识时务”,他拒绝尼克松的要求,并请求辞职。
气急败坏的尼克松立刻满足了理查森的要求,他找到副部长洛克肖斯,要求解雇考克斯。结果洛克肖斯也十分硬气,他拒绝了尼克松。
尼克松只好找到司法部第三把手博克,要求他解雇考克斯,博克同意了。于是,在当天,理查森、洛克肖斯和考克斯三位司法部的高官同时被尼克松炒鱿鱼。
消息传出后,当地的媒体惊呼这是“星期六之夜大屠杀”,美国要出现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
消息传出后,美国民众爆炸了,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并且发了300万的电报、电话和信件到白宫,抗议“帝王总统”,要求弹劾尼克松。
四、山穷水尽的尼克松被迫辞职
1973年11月1日,尼克松任命贾沃斯基为特别检察官,接替考克斯。
贾沃斯基保持了美国司法人员捍卫法律的精神,他也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
尼克松在巨大的压力下,被迫交出录音带。即使到这时,尼克松也没有彻底失去希望,只要他把录音带里涉及水门事件的证据抹掉后再交出去,美国人也拿他没办法。
尼克松也确实这么做了,他安排助手处理了这些录音带后才交出去。但是尼克松却再次被猪一样的队友坑了。
贾沃斯基发现一盘重要的录音带,里面清楚记录了水门事件第六天,尼克松指示助手阻挠调查水门事件!这么重要的内容,尼克松的助手居然没有处理就上交了。
自此,尼克松众叛亲离,他失去所有人的支持,连国会的共和党议员都建议尼克松辞职。1974年7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最终投票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罪名:妨碍司法、滥用权力、蔑视国会。
接下来,弹劾案将被提交国会投票表决,此时的尼克松已经彻底绝望,他知道国会肯定通过弹劾。被逼到绝境的尼克松,只好抢在国会表决前辞职。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宣布辞职,黯然下台。
五、尼克松动了美国人的哪根神经?
纵观整个事件,尼克松其实挺冤的,他最初对事件毫不知情。但是之后尼克松的处理方式激怒了美国民众。
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美国宪法对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分工和相互制约做了规定。
而尼克松在水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将行政权凌驾于司法权之上,他滥用职权,试图掩盖真相。当真相快要掩盖不住时,尼克松图穷匕首见,一口气将三位司法人员炒鱿鱼。尼克松的这种做法违背了美国宪法三权分立的精神,使他彻底失去所有人的支持。
为什么水门事件后尼克松要辞职
谢谢邀请: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波托马克河畔,座落着一家五星级饭店,它是由二幢豪华公寓和一幢高级办公大楼组成,由于进口处有一个小型的人工瀑布,所以整个建筑群被冠名为水门大厦,美国的民主党总部就设在这个办公大楼里。
1972年6月17日的晚上,总部的一个工作人员下班后回来取东西,当他走近办公室透过玻璃窗惊异地发现,漆黑的办公室有光柱在晃动,难道有小偷?警惕的工作人员马上跑去向大厦保安部报告,保安人员立即封锁了楼道,搜查了相关办公室,一共抓获了五个人,此五人手上均戴着医用外科手套,身上带有窃听设备,形迹十分可疑,保安人员不敢私自作主,即刻转交警方处理,经初步讯问,一名叫麦科德的人自称是前中央情报局的雇员,随即联邦调查局介入,通过调查,估计他的身份有可能是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的负责人,但麦科德失口否认,联邦调查局一时无法断定他们这次到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设备,是受谁的指使,但是,是去总部安装窃听设备是事实,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事件,这就是被后人称之为的“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是如坐针毡,此时正是竞选连任总统的关键时刻,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为此,他同几个最亲密的助手紧急商讨着对策, 大家一致认为,一定要掩盖真相,决不能让事情曝光。经商讨后尼克松决定,让霍尔德曼出面去找中情局局长,以国家安全为理由,让他下令停止联邦调查局的调查,迪安负责疏通关系,让被抓的人在法庭上不要胡乱开口,等事情过后再来救他们。尼克松强调,只要能把事办好,多花点钱无所谓,从现在开始,通知所有白宫内部的人,在各种场合有关涉及到“水门事件”的话题,不要再随便说了,特别是在大陪审团那里,更要小心谨慎,以免祸从囗出。
一切按排妥当以后,大家又提出了对被抓的五人在面向公众时怎么解释的问题?总不能什么都不谈吧?尼克松考虑再三说“五人中不是有三人是古巴人吗?麦科德以前也参加过“猪湾事件”,就把这次事件说成是古巴人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而进行的私自行为,与本次竞选无关,大家看看这样解释说的过去吗?”,尼克松征求助手们的意见,大家经过分析、讨论认为,发生在1961年的“猪湾事件”,是由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对卡斯特罗政府进行的一次失败的入侵,当时策动,主持的正是民主党的肯尼迪总统,这样解释勉强能说的过去,骗骗公众还是可以的,最终大家统一了口径。
在助手们的共同努力下,尼克松在竞选连任的记者会上信誓旦旦地向公众表示,“本届政府和白宫竞选班子,没有一个现在的受雇人员卷入这次荒唐事件”,他还故作镇定地说“在竞选中,难免有些热心的人会做些错事,但要掩盖事实的真相,就不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尼克松的表演,暂时欺骗了公众,最终,他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民主党的候选人麦戈文,获得连任。
尼克松虽然连任了总统,但有关部门对“水门事件”的调查并没停止,随着这一案件的深入调查,尼克松政府中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了出来,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公布了 “水门事件”的真实经过,7月通过了弹劾总统的三项条款,尼克松于8月8日,向国务卿基辛格递交了辞职信,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谢谢阅读
水门事件对美国政坛影响有多大
水门事件给美国政坛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这个事件可以看成是美式民主政治的一个分水岭。从此美国民主政治开始向民粹主义丶向撕裂社会的方向滑行。可以说几十年前的水门事件,就直接导致了今天特朗普现象的出现。
美国前总统尼克森,在选举中作弊是事实。媒体记者揭露他,也属正义。但这个事件给后世带来了三个后果:
1,当时媒体记者得到了美国情报部门高层的倾力协助,也就是所谓的“深喉“的协助。
不管当时美国情报部门是出于什么原因,去协助媒体记者。这都标志着国家安全部门违法干政,从此成为了“九千岁”,开始暗中操纵国家政治。这对民主政治是极深的伤害,违反了游戏规则,动摇了国家体制的根本。
自水门事件以后,美国情报部门的权力越来越大。当下几乎主导了美国的全球政策。美国是战是和,该与谁为友,该与谁为敌…,实际上都是情报部门在操弄。
2,水门事件动摇了民众对民选政府的信任。从此民众对政府的怀疑越来越重,当然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就越来越强烈了。再加上无良政客为了一己之私,火上浇油,从中撺掇。最终导致了民众对政治选举失去了兴趣。
现在的美国大选,选民投票率很难超过20%。如此一来,当选的美国总统,一般只获得了10%左右的美国选民的投票支持。
因此要竞选美国总统就变得相对简单了。只要获得财团支持,获得既得利益阶层认可,获少数选民支持,大概就有可能当选。
如此一来,美国总统候选人,一方面会加大对既得利益阶层的让步,另一方面不惜宣场民粹主义,甚至不惜撕裂社会,只要能吸引到10%以上的选民的狂热支持,就能大功告成。特朗普总统就是这样取得选举胜利的。
选举要获胜,并不需要赢得冷静不热情的多数人的肯定,而是需要狂热的铁杆少数支持者。从这一点上看,特朗普总统几乎铁定能获得连任总统的机会。
3,水门事件极度放大了媒体的功能。一方面加强了媒体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媒体界,本身就是一个江湖。利益混杂、山头林立丶帮派众多。
一旦媒体权力过大,不受限制。媒体就会内斗激烈,媒体还会涉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不同媒体有不同立场,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所以媒体的惨烈厮杀,最终会扰乱人心,阻碍社会的进步。
例如美国媒体就干预美国的内政丶外交,给美国社会造成了不少困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水门事件给美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尼克松总统丶媒体记者丶国家情报部门的深喉,共同给美国挖了一个深坑。美国现在正沿着坑壁向深渊坠落。
“水门事件”是什么
1974年8月8日,理查德·尼克松成为第一位辞职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辞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水门”丑闻。 1972年6月18日凌晨2点半,有五个人因潜入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民主党总部——水门大厦而被捕,这似乎是一次一般意义上的入室行窃。两名实习记者被派往现场进行报道。在随后的传奇事件中,卡尔·伯恩斯坦和鲍伯·伍德沃德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水门。 两位高官,E·霍华德·亨特和G·高登·利迪也因不法行为受到指控。利迪是“争取尼克松连任”委员会的总指挥,他拒绝回答联邦调查局提出的有关水门事件的问题,并因此被解雇。这七个人被指控有盗窃和安装窃听器的行为,被判入狱。起初,尼克松似乎没有隐瞒什么。他在电视讲话中说:“今晚,在这间办公室,我向你们保证,我将尽职权所能确保有罪之人受到审判。”然而,事实上,这一事件的真相是作为共和党主席的理查德·尼克松授权部下,在竞争对手民主党的总部内安插窃听装置,为的是窃听竞选对手的备战情况,确保自己连任总统。 受到指控并被判入狱的七个人,由于与尼克松有不同寻常的关系,引起了包括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克文在内的许多人的怀疑,他们认为尼克松有所隐瞒。麦克文希望水门事件能成为他获胜的筹码,为此他对尼克松提出指控:“我指控尼克松政府命令司法部和大陪审团掩盖民主党被窃听案。我指控……” 尼克松继续否认他曾参与这起事件,并且在11月的大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连任之后,这位自作聪明的总统开始麻烦缠身。1973年2月,新闻界开始不厌其烦将地他的丑行公诸于众。水门大厦侵入案被掩盖的真实情况开始浮出水面。竞选连任总统委员会的副指挥开口告诉联邦检察官,尼克松的亲信与此事有关,他说他们毁掉了罪证并做了假口供。1973年初,美国参议院成立了调查委员会,由参议员欧文领导。尼克松的前任竞选连任总统委员会指挥约翰·迪恩告诉委员会,尼克松对被掩盖的事件真相十分清楚。1973年7月,一名白宫前官员证实尼克松对他的谈话进行了秘密录音,但尼克松利用行政特权拒绝向法庭交出录音带。1974年3月1日,联邦大陪审团指控了七个人,包括尼克松最亲近的两个顾问,海德曼和厄利彻曼,还有前任总代理律师约翰·密歇尔。他们被指控阴谋妨碍司法公正。 4月30日,在这些人的指证下,尼克松不得不拿出了过的文字资料。但联邦法官斯利卡传唤附加录音带,尼克松则拒绝交出,案件转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全体通过对尼克松的裁决。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了三项对尼克松的弹劾:妨碍司法公正、滥用总统职权、试图反抗委员会的传唤以妨碍弹劾程序。尼克松终于在1974年8月5日交出了三盘录音带,其中一盘清晰地记录了尼克松曾经积极参与掩盖事件。面对不可避免的弹劾,理查德·尼克松辞去了总统职务。 面对公众,尼克松无奈地作出了如下演讲:“我希望我的这个举动能加速美国急需治疗的进程。我对这些日子所发生的事件可能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深表遗憾。我要说的是,如果我的一些判断错了,有些的确是错了,我的初衷也是认为它们对国家有利才这么做的……明天中午,我将正式辞去美国总统的职务。到那时,副总统福特将在这间办公室宣誓就任总统。在回想起我们对美国再次升起的高度希望时,我感到极大的悲伤。”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辞职的总统,美国民众对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构造大为失望。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到此结束。虽然公众为尼克松政府的鲁莽行为深感忧虑,但大多数美国人还是为联邦制度的确有效而感到安慰。
水门事件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1972年6月17日凌晨2:30,5个笨贼在水门大厦被抓。一起看似普通的盗窃案,却最终引发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总统辞职事件。
事发地点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西北部的一座综合大楼,叫做水门大厦(Watergate complex),因此该事件也被称为“水门事件”。水门事件导致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辞职,并有69名政府官员被起诉(其中48人被定罪),为20世纪以来美国最大的一次政治丑闻,影响深远。
水门大厦(Watergate complex)
(一)导火索
1972年6月17日凌晨0:30,水门大厦的保安弗兰克·威尔斯(Frank Wills)在巡逻时,注意到一个楼梯间门上的锁上贴着胶带。此时威尔斯认为可能是有维修人员用胶带固定住了门锁,以防止门被锁上,事后忘记了清除。于是威尔斯撕掉了胶带,然后就离开了。
一个多小时后,威尔斯又一次经过此处,他惊讶地发现胶带又出现了。于是威尔斯报了警,称水门大厦正在发生一起盗窃案。当警察赶到时,他们发现美国民主党位于六楼的办公室被洗劫一空。
弗兰克·威尔斯(Frank Wills)
凌晨2:30,警方最终发现并逮捕了5名男子,其中4个人是前中央情报局特工。他们携带着窃听设备,戴着手术手套,还有先进的对讲机和2300美元的连号百元大钞。
随着案件调查的展开,一些线索把案件引向了CIA,甚至是白宫。人们一度怀疑时任总统尼克松很可能牵涉其中。不过很快,一些非同寻常的情况接二连三地出现,仿佛背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不断给案件降温,很多关键证据都转眼不见了。
不过,在1972年8月1日,调查人员发现一张金额为25000美元的银行本票,被汇入了窃贼之一——伯纳德·巴克的银行账户中。25000美金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放到今天的话,差不多是16万美元。这么大的数额自然就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于是就此展开了调查。
这一查不要紧,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把案情指向了尼克松总统。调查发现,这笔资金的来源是一笔尼克松连任的竞选捐款。
此后,虽然尼克松以压倒性优势赢取了大选,成功连任。但水门事件却持续发酵,即使在他的强势干预之下,也没能阻止真相大白于天下。
尼克松赢得大选
最终,尼克松不得不辞去总统职务,以谋得赦免。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辞职的总统。
(二)背景
要真正理解水门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就不得不说一下当时的背景。下面我以时间线的形式,简述一下水门事件发生前,与之有关的方方面面。
1971年6月13日:五角大楼泄密事件
当日,美国《纽约时报》开始公开发表五角大楼关于越南战争的绝密文件。此后没几天,《华盛顿邮报》也开始发表相关文章。这让美国白宫极为恼火。
1971年7月1日:成立“白宫管道工”组织
为了应对内部泄密事件,尼克松团队秘密成立了一个被称作“白宫管道工”的组织。该组织干得最大的一票,自然就是调查五角大楼泄密事件的主角——国防分析师丹尼尔·埃尔斯伯格。他们通过潜入埃尔斯伯格精神医生的办公室,寻找可以抹黑埃尔斯伯格的材料。但可惜并没有达到目的。
1972年初:“白宫管道工”组织被削弱
因“埃尔斯伯格闯入事件”失败和总统大选关键时刻的到来,“白宫管道工”的职能被削弱,在任务迅速减少之后,最终被并入了“总统连任委员会”,协助处理尼克松连任事宜。
要知道这个组织的成员,除了特工就是特工头子,在任务欲求不满的情况下,自然还是要找些事情来做的。于是他们列举了一个潜在人员名单,并开始监控所谓的政治敌人,以确保接下来的大选尼克松能够获胜。虽然尼克松后来辩称对此并不知情,但事实足够清楚。
这就是水门事件发生时的大背景。
简单来说,就是当时尼克松总统在谋求连任,而他的特工正好借助于“白宫管道工”这个秘密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窃听活动,其中就包括了位于水门大厦6楼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中的窃听器。
作案工具
(三)全过程
1972年6月,水门大厦的窃听器出现故障
当发现窃听器无法正常工作后,管道工组织就派了一个5人小组前往处理。该小组的成员包括:维吉利奥·冈萨雷斯、伯纳德·巴克、詹姆斯·麦考德、欧金尼奥·马丁内斯和弗兰克·斯特吉斯。
1972年6月17日凌晨2:30:5个笨贼被抓
这5个训练有素的特工,居然没有意识到他们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在发现他们自己在门锁上贴的胶带被人撕下之后,又直接重新贴上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警察赶到后,将这5名笨贼悉数抓获。
1972年6月20日:幕后主使被发现
调查人员在5个笨贼中的巴克和马丁内斯的通讯录上,发现了一个很熟悉的名字——霍华德·亨特(E. Howard Hunt)。事实上正是作为CIA成员的亨特招募了这些笨贼特工,而亨特还有另一个身份——一名“管道工”,与尼克松的法律顾问查尔斯·科尔森联系极为密切。
至此,水门事件的主要人物关系网已经初步呈现了出来。
1972年6月23日:尼克松总统介入
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中,HR霍尔德曼(Haldeman)向尼克松总统建议,应该让CIA局长理查德·赫尔姆斯来终止FBI对水门事件的调查。因为霍尔德曼预计FBI对此事的态度将由副局长马克·费尔特(Mark Felt)来决定,而费尔特则将因为升职问题而服从白宫的指示。最终,尼克松同意该建议。
无论在水门事件发生之前尼克松是否知情,但从此时开始,尼克松就彻底陷入了漩涡的中心。滥用权力和妨碍司法公正,这是比窃听更为严重的问题。
于是,案件中一些关键证据纷纷消失,以阻止丑闻引向尼克松。但他们没有想到,向窃贼支付的25000美元封口费,却成了案件突破的关键证据。
1972年9月15日:联邦大陪审团起诉
水门事件的5个笨贼,以及CIA的霍华德·亨特和首席管道工戈登·利迪等7人(也被称为“水门7人组”)被联邦大陪审团起诉。此时尼克松团队的意图就是切断证据链,快速认罪,避免被公开审判。
1972年11月7日:尼克松大选获胜
尼克松以美国历史上票数最多的方式击败乔治·麦戈文,成功连任。此时,尼克松的权利未减,水门事件依然在他的掌握之中。
1973年1月8日:案件审判
同为管道工的霍华德·亨特和詹姆斯·麦考德(五贼之一)被判有罪,而其他5人迅速认罪,避免了公开审判。
至此,水门事件继续朝着有利于尼克松的方向发展,对尼克松来说胜利仿佛就在眼前了。可是,媒体依然没有放弃努力,穷追不舍。这其中,就包括了《华盛顿邮报》的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以及他们的“线人”。
格雷厄姆、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于1972年
“线人”的爆料越来越猛,针针见血。这一方面使得审判法官以及调查委员会开始怀疑事情可能远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另一方面,一些攻守同盟在压力下开始破裂。
1973年2月28日:FBI代理局长格雷在听证会上表示,他的行为受尼克松的律师约翰·迪恩(John Dean)指示,而迪恩可能对FBI说了谎。
1973年3月17日:五贼之一的麦考德向法官说,他在某些压力之下做了伪证。实际上水门盗窃案并非CIA所为,而是白宫官员。
至此,水门事件的平静被彻底打破,所有的证据又重新指向了白宫,指向了尼克松。尼克松虽贵为美国总统,但他并没有一手遮天的能耐。接下来的事情,逐渐开始失控。
1973年4月6日:尼克松的律师约翰·迪恩开始与联邦水门事件检察官合作。
1973年4月30日:白宫3名高级行政官员辞职,包括曾经给尼克松出谋划策的哈德曼。约翰·迪恩被解雇,从此成为了一名反尼克松的斗士。
1973年7月13日:前总统秘书透露,自1971年以来,尼克松办公室内的所有对话和电话都有录音。
1973年7月18日:尼克松下令停止录音系统。
1973年7月23日:尼克松拒绝将总统录音带交给检察官。
这个时候,在局面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尼克松仍在继续最后的挣扎。只要有一线希望,他绝不会放弃。只是在挣扎的同时,他不得不为自己寻找后路。
他的后路计划是,提一个心腹做副总统,然后清理司法部的反对派(以便扫平后面的法律障碍),待自己辞职之后,副总统将会按照他的意思对其进行赦免,以免除牢狱之灾。
福特用这支笔,签署了赦免令
1973年10月10日:美国副总统因腐败问题辞职。2天之后,根据美国宪法第25修正案,杰拉德·福特被提名为副总统。
1973年10月20日: “星期六之夜大屠杀”
为了清理司法部,当天晚间尼克松命令总检察长解雇特别检察官阿奇博尔德·考克斯(Archibald Cox)。总检察长拒绝并立即辞职。尼克松随后命令副检察长解雇考克斯,副检察长也是拒绝并立即辞职了。尼克松没办法,随后命令司法部第三高级官员,副检察长博克来解雇考克斯,博克按照尼克松的要求解雇了他。
这一事件被称之为“星期六之夜大屠杀”。虽然很不地道,但这无疑给尼克松铺平了退路。
- 1973年12月6日:福特的副总统任命得到通过。
- 1974年3月4日:在一连串的人认罪之后,第二批“水门7人组”被起诉。
- 至此,水门事件的相关人员全部浮出水面,留给尼克松的就只剩他那条唯一的退路了。
- 1974年5月9日:众议院举行总统弹劾听证会。
- 1974年8月8日:在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尼克松发表了辞职演说。
- 1974年8月9日:尼克松辞职。杰拉德·福特成为了新总统。
- 1974年9月8日:福特总统赦免了尼克松,水门事件的调查宣告结束。
纵观整个过程可以发现,媒体在水门事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整个事件因媒体而起,真相也因媒体而得以大白天下。从那之后,每一届美国总统都会竭力与媒体搞好关系(川普除外),以避免麻烦。
而那两位记者,也因此获得了被称作“新闻界的奥斯卡”的普利策奖。
(四)影响
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在1975年5月说过:“如果丑闻没有导致尼克松辞职,那么他将拥有足够的战争权力,北越就不会打到南越。”
众所周知,美国社会当时处于严重的分裂当中,根本原因就是对待越战的态度。如果当时尼克松能够继续连任,那么美国的分裂将很快愈合。而水门事件这一丑闻,几乎占据了美国所有的媒体长达两年之久。当民众把注意力都投向水门之后,经济问题、军事问题、能源问题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尼克松滥用总统权力和妨碍司法公正,对美国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长期影响,营造了一种愤世嫉俗和不信任的气氛。许多美国人对越南战争的结果深感失望,水门事件使原本就已分裂的美国社会,变得更加分裂了。
相对于美国国内的影响,水门事件在国际上的影响却是波澜不惊。当时包括苏联、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在内的诸多国家,都认为这是美国的内政,并不会影响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以马后炮来看,当时美国社会需要一个强势的总统,以摆脱越战泥潭,让分裂的美国快速恢复过来。而尼克松就是大多数民众眼里的最佳人选,后来他以压倒性胜利赢得大选就是一个证明。可以说,即使没有窃听,尼克松赢得大选的概率依然会很大。而如果是那样一种清白的连任,再让尼克松执政4年,美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可能就不太一样了。
美国“水门事件”是什么
在2019年12月底,美国众议院正式通过了两项旨在针对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分别是“滥用职权”和“妨碍国会”。以此为标志,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遭到众议院弹劾的总统。
在美国这个总统制的国家中,特意设立了“三权分立”进行相互制衡,而对于总统的弹劾,无疑是国会手中的一把利器。截止今天,美国一共启动过三次弹劾案,分别是针对约翰逊总统、克林顿总统和特朗普总统。
除此之外,还有一次弹劾案在即将启动时,尼克松总统知难而退选择了主动辞职。而导致他下台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水门事件”,接下来,我们一起聊一聊这次事件。
1972 年时,美国的第三十八届总统选举进行的如火如荼,现任的共和党总统尼克松遭遇民主党人麦戈文的强有力挑战。
为了扭转局面,共和党的竞选团队开始出歪招了。6月17日夜,在民主党竞选总部的水门大厦内,一名工作人员正要下班离开,竟发现办公楼内有几条光柱在晃动,非常的可疑,于是立即通知安保人员到场搜查。
很快,有五个形迹可疑的非工作人员被发现,其中领头的叫詹姆斯·麦科德。经查,他是CIA的前特情人员,现正就职于共和党尼克松总统的竞选连任委员会。
原来,他们这次潜入水门大厦是为了安装窃听设备,以掌握民主党竞选的相关情报。这种轰动性的消息自然是不胫而走,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华盛顿邮报》的头条位置,瞬间举国哗然。
事件发生时,尼克松正在度假中,他立即赶回了华盛顿开始启动应急预案。在一大帮狗头军师们的建议下,他们想出了一个“妙计”,也就是这个“妙计”最终导致了尼克松蒙羞下野。
为了防止FBI的介入,尼克松总统立即下令由CIA全权负责调查,将这次事件描述成了古巴人对于“猪湾事件”的报复行动,把矛盾转嫁到了卡斯特罗身上。反正,美国人对他完全没有好感,所有人都会对此深信不疑。
为了进一步增加可信度,尼克松索性撸起袖子自己上场。他在白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当着全世界的面,信誓旦旦地表态:
在白宫现任班子和竞选委员会中,没有人卷入这一荒唐事件,自己在事前也毫不知情。
按照剧本和台词表演完之后,民众基本上相信了这个所谓的事实,而尼克松本人也如释重负。在他看来,只要搞定了那五名当事人,让他们死扛到底,事件很快就能够平息。
最后的大选结果出炉,现任总统尼克松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戈文,成功得以连任。在大选结果公布后,尼克松盛赞自己的竞选团队,他讲到:
感谢我的团队,使得这次竞选成为所有竞选中最成功的一次。
可惜,尼克松的结论下早了,因为这次竞选不仅不是他最成功的竞选,反而成为了最失败的竞选。
民主党虽然在总统竞选中失败了,但是他们依然控制着国会,依然有继续较量的资本。在国会的推动下,“水门事件”又被重新翻了出来,成立了专门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彻查此事。
1973年3月23日,麦科德在强大的攻势下终于扛不住了,经调查委员会多次问讯后,他将白宫的法律顾问迪安给供了出来,声称受他的指使去安装窃听设备。由此开始,“水门事件”的调查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当时,尼克松已在1月20日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个总统任期。眼见形势不妙,他决定弃保帅,暗中许以重利,指使迪安扛下所有的罪责,为自己充当“背锅侠”。
可是,这个迪安是律师,人家懂法,知道这个罪名一旦成立的话,那后半辈子就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了,再多的钱财也无福消受。于是,他在调查委员会面前秒怂,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详细坦白,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换取司法豁免。
面对质疑声,尼克松公开发表声明,坚称自己事前绝对不知此事,事后也没有阻挠调查,更没有试图掩盖真相。这次以进为退,是尼克松希望利用自己的高支持率向国会施压,迫使他们进行妥协。
谁也没想到,独立调查委员会选择硬杠到底,他们坚持要求白宫提供1972年时总统办公室的录音和其他文件。
对此,尼克松总统以事关国家核心机密为由予以了拒绝,他强调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系不容挑战。双方互不让步形成了僵持局面,直到法院做出宣判后,白宫方面才不情不愿交出了录音和相关资料。
不过,白宫交出的相关资料极不完整,大量的内容已经被有意删除或销毁。此事被公开后,美国民众彻底被激怒了,对尼克松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
1973年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借助这股声势,开始系统搜集尼克松总统的相关罪证,为接下来启动弹劾程序做准备。到了1974年7月底,国会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条款,尼克松被弹劾已经不可避免。
迫于共和党内的压力,尼克松于8月8日通知国务卿基辛格自己将于次日辞职。当天晚间,他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己将辞去总统职务,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丑闻而被迫辞职下台的总统。
尼克松辞职后,由副总统福特继任并完成了剩余的任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