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敖是刘邦唯一的女婿,对岳父十分孝顺,因为何事险些被砍头?汉高祖刘邦是无赖皇帝吗_刘邦_项羽_韩信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张傲 刘邦 项羽 韩信

本文目录

  • 张敖是刘邦唯一的女婿,对岳父十分孝顺,因为何事险些被砍头
  • 汉高祖刘邦是无赖皇帝吗
  • 电视剧《合伙人》中,张傲的资本是如何得到的
  • 刘邦封的异姓王,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 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弊端有哪些
  • 刘封、孟达一度占领的上庸有多大刘封的战略地位如何
  • 汉初三大功臣,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

张敖是刘邦唯一的女婿,对岳父十分孝顺,因为何事险些被砍头

刘邦剪除异姓王,是从自己的女婿赵王张敖开始的,拿半个儿子先开刀,事出有因,但其中也可见刘邦的帝王之术。

高帝七年隆冬,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幸有陈平献计,用大量金银珠宝买通了冒顿大单于的枕边人阏氏,靠着妇人的枕边风,刘邦这才侥幸逃出重围。

刘邦出击匈奴,一为逐灭边塞强敌,二为彰显帝王天威,不料却遭遇奇耻大辱,此事对大汉朝局的走向影响很大,因为权威受损,危机感加重,狼狈而归的刘邦势必要将注意力放在大汉帝国的另一大威胁——异姓王问题上。

史书记载,刘邦侥幸脱围后,自平城返回洛阳途中,客次赵国邯郸,稍事休息,其间发生了一件很值得琢磨的“小事”。

作为臣子又是女婿,赵王张敖出人迎候,奉案进食,将刘邦伺候的十分殷勤周到,但刘邦的反应却十分反常,他“箕踞而坐”,动辄责骂,视张敖为奴仆,很有一些流氓皇帝欺辱纯良臣子的味道。

赵王张敖确是纯良之人,对此他本人似乎并不在意,可是在一旁看着的贯高、赵午等赵国属臣却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恶气”,尤其是年已六十有余的赵相贯高。

贯高原为赵国名士,早先张敖之父张耳和刘邦微贱时都曾与之交游,互相称兄道弟。在贯高看来,虽说你刘邦现在做了皇帝,但也不能在赵王和自己这个老友面前如此粗鲁、张狂。

另一相国赵午则认为自家的赵王太窝囊。

愤怒难平之下,贯高、赵午二人找到赵王张敖,说了一段大逆不道的话:当初豪杰并起,难分伯仲,当今皇上不过因时而得天下罢了。可这回驾临邯郸,大王极备谦恭,竭忠尽礼,他却如此轻慢狂傲,难道做得天子便能目中无人吗?臣等为大王不平,决意除去此人!

此二人忠心可鉴,但却少了一些政治智慧。刘邦好耍流氓做派,多数时候并非是因为轻慢狂傲,他的这个姿态其实是权谋的一部分,就说在张敖面前这一次,他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在借情绪释放一种隐晦的政治暗号,异姓王已成了他眼中钉、肉中刺。

此二人若是庙堂高人,此时应该提醒赵王张敖,刘邦的举动很反常,赵国上下应该加倍的低调、恭顺,加倍的小心。

赵王张敖也没有这样的政治智慧,他有的只是秉性,听闻此二人如此说,他急切地告诫说,君等万万不可再出此言。想当年,陈余与先父交恶,陈余攻赵,先父失国,全赖当今皇上才得以复国,传及子孙。此恩此德,寡人没齿难忘!

遗憾的是,赵王张敖的这一番知恩感恩的说辞并没有说服两位属臣。事后,贯高、赵午又聚在一起密议——咱们的大王太厚道,这事不该跟他说。再者说,此乃我等义难受辱而欲行谋刺事,本也不应该连累大王。这样好了,事成,功归赵王;事败,我等独自承当!

听此二人的这一番话,不免让人产生一个疑惑,忠义的背后是否隐藏着野心呢?

事后看,可能还真不是野心在作祟。

密议之后,贯高、赵午耐心地等待了谋刺刘邦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真就出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高帝八年的冬天,刘邦率兵追击韩王信残部。班师回朝时,要路过赵境,按预定的行程安排,刘邦车驾抵达柏人县,因天色已晚,要在此留一宿。

柏人县距离赵国邯郸仅有数十里,十分有利于贯高、赵午暗埋杀手,伺机行刺。

就在这凶险万分之时,刘邦忽然呈现出了天命在身的帝王之感。

待要在柏人县留宿时,刘邦忽然心有所动,他问道,此县县名为何?

侍从答,柏人。

刘邦一怔,接着警惕而言,柏人,岂不是“迫”于“人”?

说完,立即下令起驾远走。

贯高、赵午的谋刺计划就此失败,但事情没有完,不久贯高的一个仇家获知了这一秘密,立即以谋逆大罪上书告发。

刘邦得知有此等谋逆大案,大为震怒,当即颁下严诏,命廷尉率兵至赵王府捉拿一众案犯。

赵国属臣自知罪不容赦,纷纷伏剑自刎,先是十几人,后继者更多。

贯高见状,大声斥骂阻止,谁叫你们去死的?你们又怎能去死!你们死了,谁来还大王清白?

很显然,这样没有虚伪的佯装。

随后,贯高作为要犯与主谋赵王张敖被一同押往长安。

刘邦是真怒了,在他的严诏中有这么一条:凡赵王属官、宾客有敢相从者,皆灭族!

可叹的是,刘邦的严诏没有吓退赵国的忠义之臣,郎中田叔、孟舒等十余人假扮身穿粗衣,脖锁铁圈的家奴,一路冒死相随。

吕后因为疼爱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不愿看到处死赵王,女儿守寡,于是向刘邦求情,张敖是我们的女婿,他不会去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此时的刘邦是冷酷的,他回了吕后一句,等到张敖据有天下那一天,难道还怕少了你一个女儿不成!

听这话,此时的刘邦俨然是皇权猛兽,只要得到一句赵王知情的话,张敖必死无疑。

但贯高真是一身燕赵古志士之风。

无论廷尉怎样施加酷刑,贯高始终咬死一句话,谋逆之事,皆我等所为,大王不知情。

刘邦有人格魅力,内心很敬重忠义之士,见用尽极刑,贯高依旧不改口供,他不禁脱口而出,好一个壮士!

如此感慨之后,刘邦犹豫了,于是派贯高的老友泄公持节入狱,问明隐情。

当着老友的面,贯高所言很真实,他说,人生在世,谁不珍爱父母双亲,妻子儿女。今我自认首谋,必致三族被诛,贯高纵然不敏,也不至于痴愚到为保赵王一人祸连三族。但赵王确不知情,我又怎能无辜牵连!故我宁可灭族,不愿诬王,此心天地可鉴!

刘邦听到这一席话,大为动容,当即传诏,释放赵王,赦免贯高。

贯高得知赵王得释,喜极而泣,老泪纵横。

喜完泣完,贯高说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话,大王获释,我已尽责。作为人臣,今有篡杀恶名,还有何面目再奉主上!纵使主上垂怜,我又岂能无愧于心!

说完,贯高活生生地掐死了自己。

高帝九年十一月,谋逆大案尘埃落定,赵王张敖被废,改封宣平侯。田叔、孟舒等冒死为主辨冤十余人,嘉勉重用。

这是一段残酷的历史,但演绎这段历史的君臣皆是有血有肉,有人性光辉的人!

讲完,心绪久久不能平复!

,,,

汉高祖刘邦是无赖皇帝吗

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中,汉高祖刘邦是被人们谈论较多的一位。然而刘邦在史书中的形象却颇为不佳,历代文人评论刘邦,常以“流氓天子”、“无赖皇帝”称之。刘邦真是一个无赖吗?读了辛弃疾这首《木兰花慢》,或许会有所改观。

几件小事,道出这个刘三儿不寻常

刘邦出生在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他的出身很一般,父亲叫刘太公,母亲叫刘媪,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刘老头儿”和“刘老太太”——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当时人们管刘邦叫“刘三儿”,可是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个刘三儿,后来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要说刘邦的不同寻常之处,那可是天生的。《史记》上说“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颗黑子。”意思就是说,刘邦天生一副当皇帝的面相。更为神奇的是,他经常到两家酒店赊酒喝,醉卧酒店时,酒店的主人竟然发现他身体的上方经常出现龙,为此,店主把刘邦欠他们的账都免了。

且不说刘邦的天生异相,就是刘邦做的事也够出格的。先说他的性格,“仁而爱人”、“喜施”、“常有大度”、“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不狎侮”,总之就是说刘邦天生大度随和,乐于助人,跟谁都合得来,而且公门中有一大帮狐朋狗友。

有关刘邦不同寻常之处最有名的一件事,是说刘邦看见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后人往往从这句话中看出了刘邦的不一般,认为他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刘邦在乡里当差,一天县太爷家里来了个姓吕的贵客,县里有头有脸的人一听,纷纷道访。当时,后来的“兴汉三杰”之一的萧何负责给县太爷收礼品记礼账,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了,他说:“贺礼不到一千的,都坐到堂下。”也就是说,带钱少的人无法与县太爷同席。刘邦两手空空地就去了,见到萧何他说:“我的贺礼一万。”然后让萧何呈上自己的名帖和礼单。贵客吕公一见这么重的礼,赶紧下堂迎接,一见刘邦,他大为惊异。原来这个吕?善于相面,他一看刘邦就知道这将来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吃饱喝足之后,吕公留下了刘邦,非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刘邦自然是欣然答应,而吕公的这个女儿,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吕后。

关于刘邦的不同寻常之处,史书上非止一端,有个老头曾预言他将“贵有天下”,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刘三儿不寻常!

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秦二世无道,陈胜、吴广于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英雄纷纷响应,刘邦也拉起了一支队伍。陈胜、吴广死后,天下诸侯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亦称楚怀王。楚怀王与各路义军相约,最先攻入秦朝都城咸阳的为王。当时项羽在河北与秦军主力苦战,刘邦钻了空子,他率领大军一路攻入咸阳,灭了秦朝。

刘邦先入咸阳,项羽大为光火。尤其听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秦朝的末代皇帝子婴为相,并将所有的财宝都据为己有时,更是怒不可遏——老子在这边浴血奋战牵制了秦军主力,你刘邦拣现成的,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当即下令——明天就出兵去把刘邦灭了。

项羽挟四十万得胜之师,要灭刘邦十万士气不怎么高涨的军队,自然是稳操胜券。如果这一幕真的发生,那中国历史也将改写,可是历史充满了偶然性。项羽有个叔叔叫项伯,刘邦的头号谋士张良曾救过他的命,项伯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想,如果项羽大军攻打刘邦,在刘邦军中的张良估计将会玉石俱焚。于是,项伯连夜单人独骑跑到刘邦军中面见张良,劝张良逃命。张良一听,立刻到刘邦帐中把情况向刘邦作了汇报。

论实力,此时的刘邦远不是项羽的对手,于是刘邦赶紧让张良把项伯请进大帐,大摆宴席,对项伯连拍带捧,又一再解释自己不像项羽听说的那样想在关中称王,最后还与项伯约为儿女亲家。第二天,刘邦和张良以及几十个随从带着财宝来到项羽军中——说是解释自己毫无称王之心也行,说是前来认罪求饶亦可。项羽这个人打起仗来不要命,但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心太软,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心太粗——说他心太软,是因为他竟然没能下得去手一刀砍下刘邦的脑袋;说他心太粗,是因为他居然被刘邦的“卑微”给蒙蔽了,没有意识到刘邦日后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谋士范增一再提醒他杀了刘邦,可鸿门宴上的项羽就是视而不见,中间虽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事,但前有“楚奸”项伯舞剑加以庇护,后有勇士樊哙闯宴斥责项羽,刘邦此次终究有惊无险,安然逃脱,后来还被项羽封去巴蜀之地做汉王。当了汉王的刘邦,明白目前项羽是“刀俎”,自己是“鱼肉”,为了表示绝无和项羽争夺天下的野心,他?把火烧了从汉中进入关中的必经栈道,项羽一见,更是大为放心。就这样,刘邦养精蓄锐,为自己争得了走向强大、与项羽一较短长的宝贵时间。

刘邦的屈伸之道不光用在强大的对手身上,对自己的兄弟有时他也会用。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正是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当时刘邦败给项羽,而他手下大将韩信则刚刚平复了齐地,刘邦正要派人让韩信前来救急之时,韩信也正好遣使到刘邦营中,以齐地刚刚收服、方便管理为由,请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即代理齐王)。刘邦听到韩信的要求火冒三丈,一旁的张良与陈平赶紧在桌子底下踩了?邦两脚,刘邦一下子明白过来,说道:“韩信这小子当年钻人裤裆,没想到现在做了大将军还是这么没出息。要当齐王就当真齐王,当什么代理齐王?”当即派张良前往韩信军中郑重其事地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自然大喜过望,从此更是为刘邦卖命。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不但能屈能伸,而且能随机应变,智商不是一般的高。

正因为刘邦能屈能伸,他才能在与项羽的战争中屡败屡战,而不是像项羽一样,败了就“无颜见江东父老”。

善用人才,打下了汉家四百年的江山

说起刘邦与项羽的对决,有些人认为刘邦之所以成功,在于他是个小人,没有道德底线,并列举了刘邦种种“无耻”事迹,然而,真的因为刘邦是小人,所以他能成功吗?事实远非如此。

电视剧《合伙人》中,张傲的资本是如何得到的

看了又回看,一直未弄明白张遨的资本从何而来。《合伙人》本来让年轻人对创业有所参考,但张遨这个对手平地膨胀起来,庞大资本从天而落,使人堕入五里云雾中,难开茅塞。再细思索,啊,原来编导在忽悠你。

刘邦封的异姓王,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刘邦称帝后,当时主要的异姓王有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信、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不久刘邦平定臧荼改立卢绾为燕王,这样算来,异姓王总共有8个。

其中结局最好的是长沙王吴芮,王位传了五代;其次是赵王张耳,王位传了两代;而燕王流落到匈奴,还被封为东胡卢王,病死在那里,结局也不算太坏。剩下的五个异姓王纷纷被杀,楚王韩信被吕后杀死在钟室,梁王彭越被剁成肉酱,淮南王英布被长沙王诱杀,燕王臧荼被刘邦擒杀,韩王信被棘蒲侯柴武斩杀。下面详细地一一介绍。

1.楚王韩信

汉王刘邦在齐王韩信等人的帮助下,灭了楚王项羽,然后他趁韩信还没有回齐国,突袭进入韩信军营中,取了军印,夺得了齐国军权。之后,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

项羽的旧将钟离眛,一直与韩信交情深厚。项羽败亡后,钟离眛畏罪投奔到了韩信那里。刘邦听说钟离眛在楚国,下诏让韩信抓捕他,而韩信抗命不听。

当初,韩信初次到自己的封地楚国,路过沿途县邑,出入都让军队随行,因此有人造谣说韩信聚集军队想谋反。刘邦为此忧惧不安,想发兵讨伐韩信,又觉得不是他的对手,于是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谎称去楚国云梦巡游。

韩信知道刘邦来者不善,于是带着钟离眛的人头去拜见刘邦,以此讨好刘邦,希望得到原谅。结果刘邦将韩信绑了,囚禁在车中,准备押运韩信回长安,路过洛阳时,刘邦赦免了韩信,将他贬为淮阴侯。 韩信从此心怀怨恨,称病不朝。

后来韩信故意与代国相国陈豨结交,鼓动陈豨谋反,并许诺到时候支援陈豨。陈豨后来果然反叛,自立为代王,韩信暗中派人联络陈豨,并密谋发兵袭击长安。这时,有门客得罪了韩信将要被杀掉。门客的弟弟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向相国萧何问计,诈称刘邦平定了陈豨,群臣都要来庆贺,萧何又写信劝韩信过来。韩信去了长安后,被吕后活捉,在长乐宫钟室被杀,被灭三族。

2.梁王彭越

楚汉争霸时,彭越表面上是中立的,但实际上倾向于刘邦,多次打游击消耗项羽。在消灭项羽的关键一战中,彭越发兵帮助刘邦将项羽围困在垓下,以致项羽穷途末路,乌江自刎。刘邦称帝后,彭越被封为梁王。

汉王十年秋(公元前197年),赵国相国陈豨在代地反叛,刘邦亲征平叛,到了赵国都城邯郸,向梁王彭越征兵。彭越称病不往,派了将军率军队到邯郸相助。刘邦大怒,派人去责备彭越。彭越很害怕,想亲自去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当初大王不去见陛下,现在被怪罪了才去见陛下,去了就会被陛下擒获。不如就此发兵造反。”彭越不听,但又害怕被捕,于是继续装病,不再想去见刘邦了。

彭越对他的太仆(管理皇宫车马的官员)发怒,想杀了太仆。太仆逃到刘邦那里,告发彭越与扈辄谋反。于是刘邦派个使者去梁国,趁机绑了彭越,押运到洛阳。主管部门审理后,认为彭越罪证确凿,请求刘邦法办。刘邦赦免了彭越死罪,将他贬到蜀地为平民。

彭越从洛阳路过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洛阳,他们在道路上相遇了。彭越在吕后面前哭泣,诉说自己无罪,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假意许诺,带着彭越到了洛阳。吕后对刘邦说:“彭越是个豪杰,现在将他流放到蜀地,是留下了祸害,不如就此杀了他,所以我现在慎重地将他带来了。”于是吕后命令彭越的门客诬告彭越又谋反了,因此刘邦诛灭彭越三族。

刘邦将彭越枭首示众,躯体剁成肉酱,分给诸侯,警告诸侯不要效仿彭越谋反。

3.淮南王英布

淮南王英布,因为犯法受了黥刑,所以又被称为黥布。英布早先是项羽的得力干将,被项羽封为九江王。汉王刘邦派使者随何游说英布,使英布归降了汉王。于是,英布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淮南王。

汉朝建立后,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相继被杀,黥布恐惧不安,因此秘密部署军队,等待时机。

黥布有一个爱妃生病了,去医生家治病。中大夫贲赫与医生家对门,于是趁机侍奉黥布爱妃,并送上丰厚的礼物,想要讨好她而得到升迁。爱妃因此向黥布举荐贲赫,而黥布却怀疑爱妃与贲赫有奸情,于是想抓捕贲赫。贲赫逃到长安,向刘邦报告黥布有谋反的迹象。刘邦派汉使前去调查,黥布心虚,于是起兵造反。刘邦也因此发兵亲征黥布。

刘邦驻军在庸城,黥布兵临城下,军队布置的和项羽的军队一样,令刘邦十分厌恶。黥布与刘邦相望,刘邦问他:“你何苦造反呢?”黥布答:“我想当皇帝!”刘邦听后大骂,于是两军开战。黥布战败,逃到南方。长沙哀王吴回(吴芮之孙) 派人诱骗英布,将他骗到番阳后杀了他。

4.燕王臧荼

燕王臧荼的事迹不详。秦末诸侯并起时,臧荼是燕王韩广的部将,项羽分封天下时,立臧荼为燕王,改封韩广为辽东王。韩广不肯搬迁,于是臧荼将其击杀,吞并辽东之地。韩信灭了魏国、赵国后,燕王臧荼恐惧,因此归顺了刘邦。刘邦称帝后,燕王臧荼首先反叛,刘邦御驾亲征,擒杀了臧荼。臧荼有个孙女叫臧儿,臧儿的女儿王娡嫁给汉景帝,生下了汉武帝刘彻。

5.燕王卢绾

卢绾是和刘邦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卢,刘两家是世交。卢绾虽然没有立下多大的功劳,但和刘邦的亲近关系超过了萧何、曹参等同乡,得到刘邦的恩宠也最多,可以说卢绾是刘邦的异姓兄弟。

刘邦平定了燕王臧荼后,立卢绾为燕王。后来,陈豨反叛,劫持了代国、赵国,并勾结匈奴。刘邦前往赵国邯郸平叛,燕王卢绾出兵帮助刘邦攻击代国东北。当时,陈豨不敌汉军,于是使部下王黄出使匈奴求救。燕王派臣下张胜也出使匈奴,告诉匈奴陈豨已败,不要与汉军为敌。

前任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流亡在匈奴,他对出使匈奴的张胜说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张胜认为言之有理,将此事告诉了卢绾,卢绾也觉得在理,于是勾结匈奴和陈豨,想让战争持久下去。

陈豨灭亡后,他的部将投降,供出了燕王卢绾与陈豨勾结的事情。刘邦想召卢绾见面,询问实情。卢绾害怕被杀,称病不去,对近臣说:“如今异姓王只剩下我与长沙王了,陛下卧病不起,吕后干政,总想诛灭全部异姓王。”

燕王卢绾一直装病,拒绝入京,他的臣子都吓得逃跑了。朝廷又从卢绾的臣子和投降的匈奴人口中听到一些有关卢绾的事,判定卢绾真的反叛了,于是派樊哙率军进攻燕国。

燕王卢绾忧惧,就将下人以及几千亲兵安顿在长城下,打算等刘邦病好了,自己去皇宫谢罪。以卢绾和刘邦的关系,他不会被杀,至多被降为庶人。然而刘邦久病不愈,最终病死了。卢绾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便逃至了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一年多后也病死了。

6.韩王信

韩王信也叫韩信,是韩国王室后裔,为了避免与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混淆,通称称他为韩王信。楚汉争霸时,韩王信是属于刘邦阵营的,虽然曾经投降过项羽,但很快就找到机会从楚军中逃出来,又归顺了刘邦。其后韩王信一直跟随刘邦攻打项羽,直到天下大定。

刘邦称帝后,认为韩信勇武,便令韩王信守边抵御匈奴。韩王信在马邑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他派几批使者出使匈奴求和。不久刘邦派兵救韩王信,得知他多次派使者出使匈奴,怀疑他有二心,便派人责备他。韩王信害怕被刘邦诛杀,索性投靠了匈奴,约定一起进攻汉朝。

刘邦大怒,冬天亲率30多万大军征讨韩王信和匈奴。汉军连战连捷,乘胜追击不料中了匈奴的埋伏,刘邦被困在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史称“白登之围”。在陈平的谋划下,刘邦贿赂匈奴阏氏才得以解围。

韩王信帮助匈奴侵扰边疆,汉朝派柴将军攻击韩信。柴将军写信劝韩信归降,韩信回答说:“陛下提拔我,封我为王,是我的幸运。然而,当初项羽攻破荥阳时,我没有自杀而是投降了,这是我的第一条罪。匈奴围攻马邑时,我不能坚守,而是献城投降了,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现在我反而替匈奴犯边,与将军相战,这是我的第三条罪,我有这三条罪过,陛下怎么能让我活命呢?”于是韩信与柴将军相战,兵败被杀。

7.赵王张耳

赵王张耳是魏国京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年少时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后来张耳当了外黄(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县令,喜欢蓄养门客,汉高祖刘邦卑微时曾经当过张耳的门客。

秦末群雄并起,张耳与好友陈馀曾经被陈胜任命为校尉,跟随将军武臣攻城略地。张耳、陈馀鼓动武臣自立为赵王,张耳因此担任丞相,陈馀为大将军。不久,武臣被杀,张耳、陈馀立赵歇为赵王,但二人掌握着赵国大权。

秦国大将章邯、王离攻打赵国,将张耳与赵王围困于巨鹿城。张耳多次派人向陈馀求救。陈馀认为自己兵少,不是秦兵敌手,所以不敢救援。后来项羽破釜沉舟战胜秦兵,张耳因此得救。张耳向陈馀问罪,陈馀一气之下把将印给了张耳,张耳接下将印,取得了陈馀的兵权。由此张耳陈馀二人反目成仇。

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诸侯,分赵国一半立张耳为常山王,封陈馀为侯,封地只有三个县。陈馀心怀怨恨,于是联合齐王田荣一起对抗项羽。陈馀借齐兵攻打张耳,控制了赵国,被赵王立为代王。张耳败逃,投靠了汉王刘邦。

汉王刘邦想偷袭楚国都城彭城,派使者出使赵国,希望赵王出兵帮助。陈馀说,如果汉王杀了张耳,就听从汉王的命令。于是刘邦杀了一个长的像张耳的人,陈馀不能分辨出来,于是发兵帮助刘邦。其后刘邦在彭城被项羽击败,陈馀也听说张耳诈死,于是立即背叛刘邦。刘邦派张耳与韩信攻打赵国,韩信背水列阵,斩杀了陈馀。

灭了赵国后,刘邦立张耳为赵王。第二年,张耳就死了,应该是正常死亡。这一年刘邦灭了项羽,登基称帝。张耳死后,其子张敖即位,张敖娶了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但是因为国相贯高等人行刺刘邦,张敖受到牵连而被废掉。

8.长沙王吴芮

吴芮本是秦朝番阳令,在鄱阳湖一带深得民心,号称为番君。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英布聚众起义,归顺于吴芮,于是吴芮将女儿嫁给了英布,并起兵响应诸侯。吴芮归顺于项羽,跟随项羽入关,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后来吴芮归顺刘邦,被刘邦封为长沙王。刘邦称帝后第二年,吴芮逝世,谥号为文王,王位传了五代。

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弊端有哪些

秦末二世暴政,天下大乱,前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有刘邦项羽争夺帝位,垓下城破,西楚霸王自刎江东,汉高祖刘邦称帝,在大肆分封诸侯王的同时又继承秦制,于是汉土郡国并行。刘邦封王,一方面是答谢贤臣良将的追随,一方面是拱卫王室,汉初虽无事发生,但任何的政治制度都有其致命的缺点,西汉时的郡国并行制,也有其弊端。

一、分封只有一时之利,君臣猜忌诸侯无善终

周武王伐纣,收天下之土而分给亲族、功臣、旧贵族后代,周武王何其聪明,知道功高震主,“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如若分封的都是王室子孙,世世代代拥立天子,自然可以以逸待劳,武王的想法是好的,周朝也存国长久,然而东周时诸侯并起,战国时周天子已经是名不副实,拱卫王室的人,却拿着手里的利刃,刺向了天子。

秦的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秦地,周平王迁都时秦襄公护送有功,受封诸侯,周室的手段一直都是封侯而守卫王室,但可惜却被自己的利刃所伤。秦始皇即位后吸取教训,将全国分为36郡,900多县,还“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没有诸侯了。没有兵器了,六国遗族还能举兵反秦?然而自陈胜吴广起义以来,不出三年而暴秦亡,为何?不只是暴秦苛政,同样是因为封疆大将手握重兵而没有回援,王室子孙、地方县令无兵可用,中央政权缺乏拱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既然分封、郡县都行不通,那不如合起来用吧,汉承秦制,在郡县的基础上加封诸侯王,不仅满足了手底下人的封王拜侯的想法,还能赢得他们的“忠心”。可惜好景不长,人的野心是没有办法满足的,既然当了王,谁又不想当皇帝呢?君臣相互猜忌,楚王韩信本是忠心耿耿,结果被刘邦怀疑有反叛之心,被诛,接着韩王信反、梁王彭越反、淮南王英布反、燕王臧荼,赵王张傲被顺手剪除,只有长沙王吴芮低调行事,刘邦屡次试探无果,放过了他。所谓“人心隔肚皮”,君臣猜忌的结果,无外乎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二、分封隐患之大,祸及子孙后世

剪除了异姓诸侯王,刘邦的心也不好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但人家好歹是皇帝,一边谈笑风生灭了身边的“不定时炸弹”,一边又不免“兔死狐悲”,感叹没有忠臣能够镇守边疆,于是杀白马,立盟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又大封同姓王,看似高枕无忧,但同姓王却因此做大做强。高祖在时,天下尊之,但到了文帝,诸侯王国势力过大,甚至出现了第一例同姓王国反抗汉廷的济北王叛乱,三年后文帝的弟弟淮南王举起了叛旗。到了汉景帝,皇帝与诸侯王彻底撕破脸皮,景帝削藩,诸王不服,爆发了七国之乱。汉高祖看到的只是同姓宗族对自己的敬畏,至于自己的儿子,没有功绩得不到同姓王的认可,为了加强皇权而极大影响了这些王的利益,如何不反?

三、封国实数无奈之举,诸侯之阻拦必除之

刘邦之前本就是一个秦县的亭长,说难听点就是一个地痞流氓的出身,却屡败屡战,一步一步成为了可以和项羽一争天下的枭雄,他的逆袭之路,其身边的助手是功不可没的,而为了得到他们的帮助,自己只能开些空头支票。当他夺得帝位之日,就是兑现这些支票的时候,到了汉景帝时期,诸侯王成了最大的阻拦,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七国之乱闹得很大,却也正中景帝下怀,正好一并除掉。

周室分封天下,诸侯林立,周天子势衰而诸侯强;秦始皇立郡县,推行秦法,暴秦天下共击,两者都有弊端,因此汉高祖取两者之精华,独创“郡国并行制”,然而好景不长,高祖在时尚无忧虑,然而自己的子孙文帝、景帝却受到极大影响,不得不与同宗开战,此外郡国并行使得各国做大做强,比起中央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央的政令到不了郡县,封国百姓只知王而不知皇帝,由此可见,郡国并行制有存在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还是弊大于利。

刘封、孟达一度占领的上庸有多大刘封的战略地位如何

要了解上庸有多大,刘封和孟达的战略地位如何,就要先搞清楚上庸这个地方到底在哪,人文和自然环境如何。

上庸也就是现在湖北省十堰市的竹山县和竹溪县一带,公正的说,这俩县放到今天,也属于经济水平一般,人口不稠密的地区。在东汉末年也是汉夷杂处之地了,战略价值并不高。根据《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上庸在东汉后期隶属于汉中郡,属于汉中九县之一,具体人口数目不祥,但是当时汉中郡的人丁一共才二十六万左右,上庸估计也就三万人上下,即使在益州内也是人口小县。

但是汉末风云变幻,由于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利,荆州成了曹、刘、孙三家的必争之地。当时刘备据南郡(现在的荆州市),曹操据襄阳地区(现在的襄阳市),这就导致夹在南郡和襄阳之间的上庸成了香饽饽。

下面这张图,非常直观的展示了上庸的战略价值。

上庸东连襄阳,南接南郡,如果占领上庸就可以将汉中和南郡两地连成一片,互为犄角,对襄阳产生严重的威胁,这对于刘备集团无疑十分有利的!所以对于刘备来说,上庸自然具有很大的战略价值!

不过最早占领上庸的人,是曹操。他在灭掉汉中的张鲁后,并没有直接南下益州,而是将汉中郡一分为四后,就班师回朝了。

当时曹操是这样分的,他把汉中东面的三块小盆地从汉中辖区中剥离,分别新建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并将此三郡从益州划出,划到了曹操控制的荆州刺史部。

曹操重新划分汉中,估计也是他知道刘备必会来攻汉中,所以提前做准备。只不过刘备的心很大,他不仅要夺汉中的南郑,连上庸这种不毛之地也要夺。因此刘、曹操汉中大战时,刘备派刘封和孟达沿汉水向东,攻取了上庸。并且仍然沿用了曹操的划分。将西城郡(安康盆地)划给了当地的豪强申仪;上庸郡(竹山盆地)划给了当地豪强太守申耽;房陵郡(房县盆)划给了孟达。并令刘封为副军将军,实际就是这三个郡的总指挥。

不过刘封攻取上庸后,也没有起到什么很大的作用。因为上庸虽然地势险要,但实在是太贫瘠了。并且上庸汉夷杂处,老百姓的教化程度不深,当地的豪强申氏兄弟占山为王,是事实上的割据的小军阀。曹操来了,他们就投降于曹操,刘备来了,他们就投降于刘备。立场很摇摆的两兄弟。

并且上庸、西城、房龄,名义上说起来是三个郡,但实际上就是汉中郡划分之前的三个人口小县。说的再直白一点,三个郡就是三个小盆地,其中只有安康盆地(现在的安康市)的面积稍微大一点,其它两个盆地比较小。资源和出产都不丰富,养活不了多少人口。

这也就是说,上庸地区不能驻扎重兵,因为当地的粮食产出负担不起。这一点,跟汉中是很像的。诸葛亮五次北伐,粮食也都要靠四川供应,仅靠汉中盆地的产出,负担不起蜀汉十万大军的消耗。

既然不能驻扎重兵,那也就意味着刘封和孟达不是蜀汉北伐的主攻,而是在刘备出汉中,关羽攻襄阳时,他们俩负责策应,形成刘备、关羽、刘封三路出击,三路夹击曹操的局面。算是一路偏师,但价值也很大!

只不过关羽提早出兵了,而他又没有能拿下樊城,导致蜀汉在荆州的主力陷入了樊城的拉锯战。而就在关羽无法脱身樊城之际,东吴吕蒙乘虚袭占了公安、江陵,陆逊袭占了宜都、夷陵、秭归一线,又北上打败了蜀汉房陵、南乡等处的留守兵马,夺取了许多山地关隘,牢牢地控制了整个夷陵地区,等关羽回兵之时为时已晚,在麦城遭到剿杀。

当然了,关羽出兵樊城的原因可能并非是关羽的主意,此处不做过多研究。但是从关羽兵败就可以看出,上庸地区对于刘备集团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这是蜀兵出川攻打襄阳的必经之路,相当于是益州钉在荆州的一颗钉子。而对于曹魏来说,上庸是防御蜀汉从四川出兵攻打襄阳的缓冲区。(如果不占上庸,蜀汉从四川出兵,是打不到襄阳的)

所以总的来说,上庸郡对于曹魏,战略价值一般般,只是防备蜀兵攻襄阳的屏障;但是对于刘备来说,这也是蜀兵出四川的三条攻击线路之一!虽然限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刘封和孟达不是主攻(如果上庸能作为主攻,刘备自己就去了),但对于困在四川盆地的蜀汉政权来说,多一条出川的攻击线路,就多一分北伐成功的希望。刘封和孟达属于很重要的一路偏师。

后续:

上庸被曹魏重新夺取后,蜀汉就一直没有再能够夺回来。诸葛亮死后,顶替诸葛亮的蒋琬曾经有过攻上庸的想法。因为他觉得诸葛亮从汉中北伐,难度太大。倒不如从汉中走水路,先攻取魏兴、上庸,再徐图中原。这大概是上庸最后一次出现在蜀汉集团最高决策者的眼中了吧。有人从今天的角度分析过蒋琬的计划,认为这份计划的成功率高达九成希望。如果能成功,蜀汉就多了一条北伐的路径。蜀汉可东可西,比诸葛亮只出祁山的路线要高明多了。

只不过,这一建议被费禕否决了。因为费禕认为,如果出兵不顺,退兵回来不方便。会给曹魏可乘之机,不划算。蒋琬还想再争取,可惜只过了一年,他就病逝了。

上庸故地,现在的竹山县城。

汉初三大功臣,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

谢谢邀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功劳太大,一国的军事主帅,吕后、萧何害怕韩信谋反,所以密谋擒获,加上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杀害。虽然说是背着刘邦,刘邦心中也是有数的。刘邦、吕后对待张良和对别人就不同了,刘邦就是用张良的谋略才成就了霸业,每走一步都离不了张良的谋略。鸿门宴脱险、下邑画策、借箸代筹、定都长安这些功劳,使刘邦对张良格外器重,若杀张良,今后就难以找到像张良这样的忠臣献策了,何况张良是文官,不掌军权。萧何也是文官,没有军权,但他和吕后关系亲密,刘邦要杀萧何,吕后也不同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